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总计划范文(精选3篇)

计划:管理学术语计划:罗密欧方程式中的纯音乐,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总计划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总计划3篇

第1篇: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总计划

2017-2018学年度上期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这学期本人担任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工作。教学过程中本人努力尽快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在新课改教材面前仍然是新手,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出了切实可行的学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做到讲解清晰化、条理化;课堂语言力求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教学思路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些,学生活动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努力实现思想品德课的趣味化。思想品德课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学生在日常行为习惯、思想素质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变。

三、加强课后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巩固。因此本人针对中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的特点,经常通过谈心、主题探究等方式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耐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多与他们谈心;从赞美着手,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在和学生交谈时,对他们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改变教师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让他们敢说话,说真话,这样让学生感到你与他是平等的,那么他就能很好的去接受你的观点,从而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真正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四、加强背诵训练,扎实基础。

在期末复习阶段,学生暴露出来知识点记忆不扎实,这就影响习题的完成,所以在下学期对于知识点的处理方面,还是需要要求学生背诵。尽量每节课都要安排相应的复习巩固时间,让学生养成背诵的好习惯的同时也夯实了基础知识。

五、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一)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在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从而使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课堂教学纪律把握不够严格;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尚未转化成功。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下列改进措施: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3、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一点形式,多一点具体的内容。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第2篇: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总计划

兰州新区第一初级中学

2017—2018年度第二学期道德与法治

教学计划

本学期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我承担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为完成新学期的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安排如下:

一、教学目标: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的课程标准对新课程的总目标确定为: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道德与法治》新课程的分类目标分为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力 、知识三个维度。“三维目标”不是彼此独立的三大块,也不是分别完成的三个环节,而是一个整体。只有从整体上把握这三维目标,才能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最终的教育教学宗旨。

“知识”是道德与法治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是提高道德认知能力的基本条件,是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载体。“能力”是链接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两个维度目标的桥梁,是获得知识,体验情感,形成正确态度与价值观所不可缺少的要素,而学生实践自己道德认识的能力是道德知识和提高道德水平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这次课程改革,转变以学科知识为主的教学观念,突出显现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这里需注意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是无法通过课堂讲授来实现,它需要通过创设情境,创造氛围,通过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悟。在学生有了体验后,自然就会在情感上,价值观上发生变化,不会再轻视他人,而是从内心里产生帮助他人的愿望。越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越需要通过亲身体验和思考来实现。

二、教材分析: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青少年法治教育要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权利义务教育为本位。在初中阶段,宪法教育的重点是:了解国家基本制度,强化国家认同;初步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了解重要国家机构的职权;认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加深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根据上述要求以及教育部关于法治教育专册的编写建议,本册教材编写以宪法精神为主线,通过对公民与国家关系的探究,将这些知识内容贯穿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宪法精神主要表现为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保持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协调与平衡。以宪法精神为主线串联全书,既遵循了宪法的内在逻辑,又观照了学生的生活需要,同时也紧紧抓住了法治教育的核心目标。随着学生生活领域扩展和行为能力增强,他们必将深入参与社会与国家生活,并作为公民面对和处理自己与国家的关系。本册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这一生活主题,以宪法精神为主线,通过全面介绍宪法主要内容,开展公民意识教育与国家意识教育,引领学生崇尚法治精神,增强法治意识。

教材设计了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分为两课。教材第一单元以“坚持宪法至上”开篇,通过介绍“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宪法原则,说明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通过讲解宪法组织国家机构、规范国家机关权力的运行,说明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从而让学生体认宪法的核心价值,初步理解宪法精神。第二单元,着重讲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并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第三单元,着重讲宪法规定国家制度,宪法将国家权力赋予国家机构并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是对宪法精神的具体展开。第四单元,在前面以知识为载体进行渗透教育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是法治的价值追求,引领学生崇尚法治精神。这是对宪法精神的扩展。总之,宪法精神是贯穿全册的红线,是统帅全篇的灵魂。

第一单元是宪法教育的绪论部分,是全册教材内容体系的逻辑起点。通过阐释宪法的核心价值及其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使学生树立宪法至上的信念,增强学习宪法的积极性。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由引言、“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和“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两框组成,主要阐明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即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宪法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它调节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既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又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并且厘定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界限,约束和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是第一课的逻辑延伸: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要维护宪法权威、实现宪法价值,必须“保障宪法实施”。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保障宪法的实施是国家和公民共同的责任。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监督权力行使的职责与权力,广大公民包括青少年学生,要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

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是公民意识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公民意识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特别是初中法治教育专册的重要追求。本单元依据宪法,立足学生生活,重点讲解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

第二单元主要教育目标是使学生明确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具体内容,理解权利与义务的社会意义及其对个人的价值,增强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树立权利义务相一致观念,懂得正确行使权利,积极履行义务。

第三课“公民权利”,重点介绍了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人身自由以及财产权利等广泛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权利和其他权利,介绍了行使权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同时也强调,公民权利是有边界的,既受法律保障,又受法律约束,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第四课“公民义务”,重点介绍了宪法规定的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利益等公民基本义务,并阐明权利与义务是辩证统一关系,引导学生增强义务意识,依法履行义务。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一地位的实现离不开国家制度的保障和国家机构的运行。第三单元通过介绍我国的国家机构和国家基本制度,使学生了解各项国家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各类国家机关的性质与职能,理解其对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意义,从而增强国家认同,树立制度自信。

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重点介绍了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经济基础;介绍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制度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还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对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第六课“我国国家机构”,重点介绍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以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国家机关,阐明其性质与职权,这些国家机关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行使宪法赋予的各项国家权力。

法治教育固然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法律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法治精神的理解,使学生在体认法治的崇高价值追求基础上,能够具备法治思维,将法治的原则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本单元为此为立意,对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的法治基本精神进行阐释。

第四单元是法治教育专册的逻辑升华,也是法治教育的落脚点。主要教育目标是引导学生体会法治原则与价值追求,崇尚法治精神,培养法治思维,引领法治行为。

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首先阐明自由、平等是人类的共同向往和珍贵的共同价值。然后阐释法律意义上自由与平等的真谛,澄清学生认识上可能存在的误区。最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正确追求自由、践行平等原则。

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首先阐明公平、正义是人类永恒追求与共同理想,对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价值。然后引导学生理解国家法律制度对公平正义的保障,鼓励学生在生活和实践中坚守公平、维护正义。

三、教学措施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以培养人为目的,为人师表,寓教于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教师要努力掌握教育新技术,充分利用我校有限的多媒体资源。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精心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2.按学校的要求,认真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知识、备教法,做到心中有书,熟练掌握教材,努力学习。深入钻研教材,深入分析学生情况,确定好教学环节的重点难点,科学安排教学过程。 

3.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讲课时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精讲多练,及时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训练,提高起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4.搞好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对课文有大体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做到课堂有练习、课后有作业,并且当堂的知识当堂消化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搞好课前、课中两个提问;做好课堂、单元、期中、期末测验的准备及分析总结工作 

5.认真做好后进生的工作。以鼓励为主,不轻易批评。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建立自信心,做到因材施教,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其学习兴趣。

四、备课组成员:

刘晓霞

五、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进度表

第3篇: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总计划

兰州新区第一初级中学

2017—2018年度第二学期道德与法治

教学计划

本学期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我承担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为完成新学期的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安排如下:

一、教学目标: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的课程标准对新课程的总目标确定为: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道德与法治》新课程的分类目标分为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力 、知识三个维度。“三维目标”不是彼此独立的三大块,也不是分别完成的三个环节,而是一个整体。只有从整体上把握这三维目标,才能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最终的教育教学宗旨。

“知识”是道德与法治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是提高道德认知能力的基本条件,是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载体。“能力”是链接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两个维度目标的桥梁,是获得知识,体验情感,形成正确态度与价值观所不可缺少的要素,而学生实践自己道德认识的能力是道德知识和提高道德水平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这次课程改革,转变以学科知识为主的教学观念,突出显现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这里需注意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是无法通过课堂讲授来实现,它需要通过创设情境,创造氛围,通过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悟。在学生有了体验后,自然就会在情感上,价值观上发生变化,不会再轻视他人,而是从内心里产生帮助他人的愿望。越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越需要通过亲身体验和思考来实现。

二、教材分析: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青少年法治教育要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权利义务教育为本位。在初中阶段,宪法教育的重点是:了解国家基本制度,强化国家认同;初步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了解重要国家机构的职权;认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加深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根据上述要求以及教育部关于法治教育专册的编写建议,本册教材编写以宪法精神为主线,通过对公民与国家关系的探究,将这些知识内容贯穿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宪法精神主要表现为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保持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协调与平衡。以宪法精神为主线串联全书,既遵循了宪法的内在逻辑,又观照了学生的生活需要,同时也紧紧抓住了法治教育的核心目标。随着学生生活领域扩展和行为能力增强,他们必将深入参与社会与国家生活,并作为公民面对和处理自己与国家的关系。本册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这一生活主题,以宪法精神为主线,通过全面介绍宪法主要内容,开展公民意识教育与国家意识教育,引领学生崇尚法治精神,增强法治意识。

教材设计了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分为两课。教材第一单元以“坚持宪法至上”开篇,通过介绍“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宪法原则,说明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通过讲解宪法组织国家机构、规范国家机关权力的运行,说明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从而让学生体认宪法的核心价值,初步理解宪法精神。第二单元,着重讲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并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第三单元,着重讲宪法规定国家制度,宪法将国家权力赋予国家机构并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是对宪法精神的具体展开。第四单元,在前面以知识为载体进行渗透教育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是法治的价值追求,引领学生崇尚法治精神。这是对宪法精神的扩展。总之,宪法精神是贯穿全册的红线,是统帅全篇的灵魂。

第一单元是宪法教育的绪论部分,是全册教材内容体系的逻辑起点。通过阐释宪法的核心价值及其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使学生树立宪法至上的信念,增强学习宪法的积极性。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由引言、“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和“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两框组成,主要阐明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即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宪法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它调节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既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又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并且厘定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界限,约束和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是第一课的逻辑延伸: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要维护宪法权威、实现宪法价值,必须“保障宪法实施”。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保障宪法的实施是国家和公民共同的责任。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监督权力行使的职责与权力,广大公民包括青少年学生,要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

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是公民意识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公民意识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特别是初中法治教育专册的重要追求。本单元依据宪法,立足学生生活,重点讲解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

第二单元主要教育目标是使学生明确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具体内容,理解权利与义务的社会意义及其对个人的价值,增强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树立权利义务相一致观念,懂得正确行使权利,积极履行义务。

第三课“公民权利”,重点介绍了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人身自由以及财产权利等广泛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权利和其他权利,介绍了行使权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同时也强调,公民权利是有边界的,既受法律保障,又受法律约束,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第四课“公民义务”,重点介绍了宪法规定的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利益等公民基本义务,并阐明权利与义务是辩证统一关系,引导学生增强义务意识,依法履行义务。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一地位的实现离不开国家制度的保障和国家机构的运行。第三单元通过介绍我国的国家机构和国家基本制度,使学生了解各项国家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各类国家机关的性质与职能,理解其对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意义,从而增强国家认同,树立制度自信。

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重点介绍了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经济基础;介绍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制度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还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对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第六课“我国国家机构”,重点介绍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以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国家机关,阐明其性质与职权,这些国家机关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行使宪法赋予的各项国家权力。

法治教育固然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法律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法治精神的理解,使学生在体认法治的崇高价值追求基础上,能够具备法治思维,将法治的原则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本单元为此为立意,对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的法治基本精神进行阐释。

第四单元是法治教育专册的逻辑升华,也是法治教育的落脚点。主要教育目标是引导学生体会法治原则与价值追求,崇尚法治精神,培养法治思维,引领法治行为。

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首先阐明自由、平等是人类的共同向往和珍贵的共同价值。然后阐释法律意义上自由与平等的真谛,澄清学生认识上可能存在的误区。最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正确追求自由、践行平等原则。

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首先阐明公平、正义是人类永恒追求与共同理想,对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价值。然后引导学生理解国家法律制度对公平正义的保障,鼓励学生在生活和实践中坚守公平、维护正义。

三、教学措施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以培养人为目的,为人师表,寓教于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教师要努力掌握教育新技术,充分利用我校有限的多媒体资源。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精心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2.按学校的要求,认真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知识、备教法,做到心中有书,熟练掌握教材,努力学习。深入钻研教材,深入分析学生情况,确定好教学环节的重点难点,科学安排教学过程。 

3.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讲课时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精讲多练,及时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训练,提高起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4.搞好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对课文有大体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做到课堂有练习、课后有作业,并且当堂的知识当堂消化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搞好课前、课中两个提问;做好课堂、单元、期中、期末测验的准备及分析总结工作 

5.认真做好后进生的工作。以鼓励为主,不轻易批评。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建立自信心,做到因材施教,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其学习兴趣。

四、备课组成员:

刘晓霞

五、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进度表

科目

道德与法治

教学班级

八年级1-6班

教材名称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每周节数

2

总课时数

240

考试次数

2

周次

起止时间

预定进度

起止页数

实际进度

出入原因

说明

1

安全第一课

第一课第一框

2-10

2

第一课第二框

10-18

3

第二课

18-30

4

第一单元归纳

30-31

5

第三课第一框

32-41

6

周四至六假

周日上课

第三课第二框

41-44

7

第三课复习

44-45

8

第四课

45-58

9

第二单元归纳

58-59

10

周一放假

期中考试

11

第五课第一框

60-64

12

第五课第二框

第五课第三框

64-76

13

第六课第一框

76-81

14

第六课第二框

第六课第七框

81-88

15

第三单元归纳

88-89

16

第七课

90-100

17

周一放假

第八课

100-105

18

第四单元归纳

105-106

19

复习

20

期末考试

推荐访问:精选 计划 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