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武
【摘要】初中生物教学实践存在诸多问题,学生学习兴趣探知热情不高,忽视过程性评价,无效评价多发等现象层出不穷。从“教学评一体化”理论出发,展开教学探索,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给学生提供最优化的学习环境。教师要用新课改理念武装课堂,注重科学有效地设计学习目标,将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激活课堂活力因子,确保课堂教学向着可持续性方向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
教学评一体化;
多元对接
“教学评一体化”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典型范例。评价穿针引线,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关联起来,减轻教师教学压力的同时,让学生对学习有崭新认知,能够将教学评有机融合起来。课堂教学实践,教师往往对评价有“偏见”,认为评价仅仅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其发挥的作用是有效的。这样的认知带有片面性。评价本身的价值有限,这是事实,但其内在助力作用异常强大。从多维发展的角度出发,关注教学评价,正确审视其诊断、激励效能,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生物是一门探索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涉猎内容广泛,与现实生活有多重衔接点。为了帮助学生深度挖掘学科属性,教师不妨在新型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引领下,以评促学,实现课堂教学品质升级。
一、抓取情境因子,形成画面记忆
记忆是思维之门,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推进的法宝。记忆方法运用得好,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就会非常牢固,学习效率大大提升。然而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提到记忆,学生想到的就是生硬地进行背诵。显然这样的理解窄化了记忆的维度。背诵是记忆的有效方式。如何巧妙设计,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深刻印象,促使他们主动背诵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形成记忆思维。这才是教师需要着重考量的。生物知识本身具有多元性和复杂性,它本身是抽象的,但又有具体的事物进行承载。生物学科属性决定了教学中,教师必须“形神兼具”,抓取文本中的语言文字以及直观形象的图片素材,创设契合性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感染和熏陶下,形成画面记忆,让知识深深印在学生的脑中。
生物学科本身有诸多知识点需要记忆。这是由学科属性决定的。学习七年级生物“开花和结果”,这节课内容为对室内被子植物生长发育顺序进行阐释。“开花”是被子植物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学生需要重点关注。面对繁杂的知识点,学生在接触感知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识记存在难度。突破理论知识点,完全进入思考感知状态,教师可以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进行多元化融合,抓取趣味化的因子,借助不同植物的开花过程,以动态化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想象力和思考力。在感官的刺激下,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对接学习兴趣,找寻认知对接点。学生本身对知识有一定好奇心,在视频资源的辅助下,他们的身心得到全方位激发,探索知识的欲求完全被调动起来。有了直观鲜明的画面情境作为铺垫,学生对花的结构、盛开过程等有了基础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梳理、记忆,带给学生美感体验和享受的同时,激发他们主动探知、记忆知识的热情。
情境对学生产生的激发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情境的带动下,学生完全进入思考状态,对具体知识的印象更深刻。生物情境创设,教师可以从文本内容主题中寻找突破,紧紧抓住教学中的趣味因子,以灵动鲜活的形式助力课堂教学,让生物学科散发无穷魅力。在情境的熏陶感染下,学生逐渐形成画面记忆。
二、对接学生认知,矫正思维方向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堆叠的过程,而是由认知支撑,在实践中不断助力认知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实践,关注学生认知基础是十分重要的。新课改的落脚点放在了学生身上,学生根据学习需要在积极主动的探索中形成崭新学习动机,反过来通过知识运用,升级认知层级。“教学评一体化”过程中,无论是哪个层面,都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学生的认知囊括的范围较广,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备,学力基础、兴趣点等要素都属于认知范畴。教为学服务的,评也是为学服务的。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以及推进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有全面系统的把握,包括他们的优势以及短板。精准把握了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再制定教学方案,契合度自然更高。
立足学生认知需求,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和有效保障。学习“植物细胞”,这是一节实验课,学习探知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有效对接学生的认知基础,教学活动设计犹如空中楼阁,是虚无缥缈的,学习活动无法完成,根本无法精准达成学习目标。为此,教师先从几个简单的问题着手,引导学生思考,设置的问题都是与植物细胞相关的基础知识。如你知道显微镜的原理及操作方法吗?观察细胞特点,可选择的植物有哪些?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思维认知逐渐启动。问题不仅是学生思维的指引,学生在思考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动态,对教情学情有精准把握。在对接学生认知和思维后,再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学习引导才会更具契合性。
对接学生的认知思维,不是随便说说而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行教学方案设定时,教师往往会根据教学需要,从专业角度出发,对文本展开分析研究。这番操作本身没有什么问题,然而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高品质课堂一定是对接学生认知,在思维引导中促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探知活动中的。
三、突破文本关键,触摸学习内核
无论教学形式如何转变,课堂教学都要以文本内容为基础展开。吃透教材,把握文本关键点,才能进入学科核心区域,拓展教学内涵和外延。教学操作过程中,如果不加选择地对教学展开引导,课堂看似“遍地开花”,热闹非凡,但因为教学重难点不够突出,学生很容易出现囫囵吞枣的现象。高品质课堂的构建一定要突出学习重难点。教师要从不同纬度出发,对文本展开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抓取并突破关键信息。初中生物学科,文本学习重难点是异常显著的。然而学生往往缺乏正确有效的认知。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引者、组织者,教师必须给出清晰鲜明的思维指引,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文本内核,抓取学习活动中最有价值的要素。找到了文本探知的关键点,学习活动才能有更加精准的方向指引,学习效率提升,教学价值度彰显才会成为可能。
生物学科,每节课的知识点是固定的,在突破学习重难点的过程中,自然有的放矢。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了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先从整体视角出发,对学习重难点展开梳理。本节课中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是重要的,它是突破整个知识点的核心。切准学习重难点,教学任务就完成了一半,课堂操作自然是成功的。教学操作,教师首先由知识回顾,启动课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请你猜测一下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与它有什么异同点?”教师呈现知识点时采用单刀直入的方式,直接引导学生进入探索状态。在思维发散的过程中,学生投入到问题解决中,梳理出知识结构体系,并对其中蕴含的知识点有了更清晰鲜明的理解。不突破学习难点,教学质量自然难以得到提升。教师要对学习重难点所起的支撑作用有更深刻认知,借助问题思考的方式丰盈知识学习。在问题探究以及展示中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成长。
教师针对教学主题和内容,以具体化生动的例子为指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为他们提供了质疑思考的机会。学生从本身积累的经验出发,对知识点展开探究分析,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点有了崭新认知。抓住了学习重难点,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触摸到文本内核,核心素养培养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四、引导多元训练,夯实教学成果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中,多元训练的作用更为突出。训练活动是“教”和“学”的成果体现,也是“评”的载体。理论知识的学习探究、系统构建是必要的,它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最有效的保障。然而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吸收一定是在实践中完成的。实践训练是通向高品质课堂的必由之路。初中生物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教师要在现代教学思想的指引下,精选训练任务,优化任务呈现形式,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中进入沉浸式学习状态,对文本内容有更深一步的把握和了解。生物本身极具理论性,内容呈现相对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为了给训练活动注入丰富学习动力,教师不妨从形式上展开优化升级,给学生提供多重思考角度,让他们在多元化的训练活动中实现思维认知进阶。
教师具有求变意识,设计训练活动时,打破传统书面作业的展现方式,以调研、实验等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消化吸收知识的渠道。学习“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探索呼吸作用的相关概念,全面了解并把握植物的呼吸现象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从生活中的现象出发,让学生判断正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下面的现象你觉得是真的还是假的?萝卜放久了会空心,花盆底部要留有洞,卧室要放置绿植……”看到众多生活现象,学生一下就被吸引了,思维引擎快速启动。教师以实验演示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呼吸现象。在实验的加持下,学生厘清了呼吸作用的原理。为了进一步夯实学习效果,教师在学生思维异常活跃的状态下投放多元训练任务,学生自主选择,知识把握情况得到有效检验。因为有了知识储备,学生参与热情极高。在知识的不断输入输出中,学生思维含金量得到提升。教师以开放的姿态布设训练任务,学生有了更多学习主动权。这是沉浸式课堂的外化表现。在实践参与中,知识由抽象转变为具体化,给学生提供丰沛动力促进学习。实践训练升级了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在深度研究和趣味实践中形成丰盈的认知,思维深刻度大大提升。
抓住学生心理期待展开训练活动设计和发动,大大拓展了教学路径,提升了教学含金量。教师在具体要求上要有求变意识,精准筛选训练形式,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融入其中,做出有效规划设计,让学生在自觉参与中完成沉浸式教学,切实践行“教学评一体化”模式。
五、强化评价主体,提升能力素养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中,评价作为桥梁和支柱,其对教学产生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评价操作是极其重要的。评价由教师来主导,似乎已经成为常态。然而新课改下的教学操作必须进行革新优化,强化评价主体。学生不仅仅是课堂的主体,更是学习评价的参与者、实践者。课堂操作评价,教师要关注学科属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在互评、自评的辅助下,生发学生多重感知和体验,切实发挥评价的功效。部分学生对评价存在错误认知,认为评价是教师的事,自己无需参与。其实不然,评价作为教学线索,必须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有了具体客观的评价,学生才会对自我认知、能力有清晰鲜明的认知。生物“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教师要给出具体指导,以评价为基点,触发学生情感,实现思维发散。
要想最大限度发挥评价效果,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是必要条件。在引导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出一定的鼓励,秉承客观公正的原则。学习“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多种类型的植物深深吸引着学生的关注,他们的探研热情极高。因为涉及的植物类型较丰富,与人类的生活关系较为密切,在进行教学引导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进行知识引导,还将过程性评价贯穿其中。如教师布设思考问题,学生经过思考完成回答后,教师没有进行直接评价,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自评。自评结束后,学生之间展开互评。在自评互评双向交流互动中,学生对自身学习活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你阅读教材非常认真,圈画也非常细致,回答的也很全面。”当然,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一定会出现个性化认知,给出不同的评价一件。认知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在承认个性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鼓励。最后教师要发挥主导价值,结合学生表现,进行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切入视角异常丰富,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逻辑、思维习惯等都可以作为突破点。课堂教学评价,教师先将学生推向课堂最前沿,打开学生的认知,提升他们的格局。多重评价信息汇聚更加彰显“教学评一体化”的优势,教学向着良性轨道前进。
评价不是教学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操作,它是重要课堂教学因子。学生探究知识过程中,完成训练任务过程中的具体表现,都可以作为评价内容。从学生参与情况以及表现状态来看,评价贯穿课堂是必要的。学生各抒己见,丰盈认知,矫正了认知以及行为偏差,赢得了个体全面成长。
“教学评一体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积极帮助。评价统领下的课堂教学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独立自主的学习平台。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有其特殊性,教师从学科价值和特色出发,给学生提供探知路径,指明学习目标方向。实践操作中,教师要从全面性、系统性出发,进行考量设计。抓取情境因子,帮助学生形成画面记忆。然后对接学生认知,矫正他们的思维方向。从文本学习重难点出发,展开教学突破,帮助学生更好地触摸学习内核,也是必要手段,是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让认知迈向崭新台阶的关键。学生有了多重思考和认知构建,教师及时展示多元化的学习训练,强化评价主体的地位,进一步夯实教学成果,为学生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生成提供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李玉娟.基于自我效能感提升的初中生物“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D].扬州:扬州大学,2021.
[2]肖尧婷,左幼媛,薛春梅.“激—探—创”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第二课堂(D),2023(12).
[3]张素琴.情境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J].求知导刊,2023(33).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体化初中生物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情境—任务”案例研究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9年3期)2019-05-13小导游课程,开启口语交际新课堂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8年9期)2018-09-27教学评一体策略在高年级英语课堂的实践校园英语·上旬(2018年7期)2018-09-08“教学评一体化”研读,孕育成长勇气江西教育B(2018年5期)2018-07-29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应用策略课外语文·下(2018年6期)2018-07-13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践校园英语·上旬(2017年13期)2017-12-21提高学生生物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高效性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21期)2016-10-20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6年8期)2016-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