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心得体会(全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心得体会(全文),供大家参考。

读《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心得体会(全文)

 

 读《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 心得体会

 从前面的章节我们知道,“深度学习并不神秘,也不是前所未有的新创造,而是数百年来优秀教学实践及理论研究成果的升华与提炼,是对一切表层学习、机械学习的反动,是超越生理学、心理学的社会活动。” 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处理教师、学生、知识等教学核心要素间的关系。本周认真研读了“深度学习的五个特征”,边读边反思,现结合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剖析,以更好地提升自我。

 (一)

 联想与结构:经验与知识的相互转化 “联想与结构”,既指学生学习方式的样态,也指这样的学习方式所处理的学习内容(学习对象)。

 学生来到课堂上是带着经验来的,如何让他的经验变得全面、简约,甚至让错误的经验得以纠正,就需要老师通过教学来唤醒或改造,这样的活动可被称为“联想”,而将经验进行提升、结构化的过程可被称为“结构”。

 作者大概对数学情有独钟,本节内容多以数学案例入手进行分析,让我更加清晰明了。“如何让学生认识‘线无粗

 细’”通过一正一反两个案例让我清醒地意识到对于学生模糊的已有经验,哪怕再小,都不能置之不理。

 反例告诉我们对于学生的已有经验不能简单粗暴地否定或忽略不计,让学生形成“反正思考也是错的,记住就行了”的错误意识,从而导致不思考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紧随其后的正例,老师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对比和思考中纠正了模糊的经验,解决了疑问,同时也再次体验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的乐趣,学会思考,学会探究。

 是呀,不只是数学,各个学科都应该关注学生已有经验与新经验(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通过教学,让他们零散的、碎片的、杂乱无章的信息变得有逻辑、有结构、有体系。正如布鲁纳所说:“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这是在运用知识方面的最低要求。” 你瞧,能通过“联想”,将自己的知识储备变得“结构”化的过程就是深度学习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知识,还掌握了学习的方式,获得良好的智力发展。

 (二)

 活动与体验:学生的学习机制 “活动与体验”是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回答的是深度学习的运行机制问题。

 我一直坚信,只有亲身体验过才会记忆深刻。书中也提到“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器,就得

 有‘活动’的机会,有‘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现、形成、发展的过程的机会。”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更快,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具有高起点性,无须经历漫长曲折的试误摸索,就能直接面对人类认识成果。但是这也未必轻松, 因为他们大多面对的是直接成文的符号或符号系统,对其真正的涵义不清楚,可谓是面对冷冰冰的公式符号死记硬背,这样的学习不是深度学习。

 作为教师,要通过“第二次倒转”,设计、组织各项探索、体验活动,启发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合作等方式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让知识鲜活、有温度,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三)

 本质与变式:对学习对象进行深度加工 “本质与变式”回答的是如何处理学习内容(学习对象)才能够把握知识的本质从而实现迁移的问题。

 以不变应万变。把握知识的本质属性,全面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能够有本质推出若干变式。我想,这大概就是深度学习的根本体现。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老师要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与本质,通过恰当而典型的例子来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能举“一”反三,有本质幻化出无穷的变式,实现“迁移与应用”。

 记得在上“蜗牛爬井”的思维训练课时,我通过简单的例题让学生探究这类问题的诀窍在哪里,学生们通过试错、讨论,逐渐掌握精髓,理清思路,后面逐层增加的难题都被他们一一解决,在拓展环节(编题),他们还将情境延展到其他方面,可谓“一题多变”,脑洞大开。

 (四)

 迁移与应用:在教学活动中模拟社会实践 “迁移与应用”解决的是知识向学生个体经验转化的问题,即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问题。

 以往我们可能更多地关注学生学的结果,成绩如何,与生活的联系,在生活中的应用反而关注不够,但是,人是社会人,我们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运用,所以“迁移与运用”也是检验学习结果的最佳途径。

 可是在深度学习中,“迁移与运用”是重要的学习方式而不只是对学习结果的检验方式。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多挖掘教材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了解知识,在学习中深化知识结构,又能通过迁移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目前我们学校的课改就是朝着这个方向,三纵四横课程体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美术与数学练习,科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孩子们从生活中发现知识点,再通过学校组织的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将所学创新地综合运用到其中,真正做到为孩子地一生幸福负责,终身幸福负责。

 这种主动、积极、自觉、创新的学习迁移就是深度学习的重要意义所在。

 (五)

 价值与评价:“人”的成长的隐性要素 “价值与评价”回答的是教学的终极目的与意义的问题,即教学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要以人的成长为旨归。

 人的所有活动都内隐着“价值与评价”,教学活动也不例外。

 有效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它不是教学的某个独立的学习阶段或环节,但是却又无时无刻不萦绕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我们学校一直在探索适合学生成长的评价体系,目前施行的是经过老师们深入交流讨论后形成的以班级、年级为单位的适合各年段的评价体系。这样的好处就是本年级、班级的各科老师统一评价标准,对班级孩子的成长可以起到持续的关注,促进他们不断自我成长。另一个好处就是老师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每个孩子在各个课堂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这种以人为本的评价体系,可以养成学生自觉而理性的精神与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学生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

 以上五个方面,既是深度学习的特征,也是深度学习如何处理教学活动各要素间关系的具体体现。

 在深度教学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课程、人类知识与儿童经验、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知识学习与品格养成、知识学习与情感需要有机地融为一体,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学无止境,我将继续品读探究此书,学以致用,将深度学习的理念和技巧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推荐访问:读《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读本 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