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自由呼吸教育》读书心得【10篇】【完整版】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1  霍姆斯说: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  有幸拜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感觉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为了自由呼吸教育》读书心得【10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为了自由呼吸教育》读书心得【10篇】【完整版】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1

  霍姆斯说: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

  有幸拜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感觉一股清风扑面而来,是那么的清新。这本书是他多年来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中潜心实践的结果,是他理论和实践的结晶,也是他教育智慧和教育理想的体现。他用非常*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他用最朴实的语言,用一个个生动的、亲历的教育案例,展现了他的心路历程。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

  读这本书,使我感到了我们的教育大有可为。他书中的文字能驱走诸多教育天空的阴霾,使我们的教育充满绚丽的阳光。你看这些文字,是春雨无声滋润了物——教育

  无痕,是不动声色的教育。一切教育都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入手,呼唤原生态教育。

  在20____年3月26日星期三CCTV第十三届青歌赛团体组复赛第七场的比赛场上,“阿鹏”,一位来自云南的原声态歌手,却用他最质朴最单纯的全身心的演唱风格,完美而透彻的诠释了他用“舒服”的感觉来演唱的他家乡的民谣,而阿鹏接下来说的“唱歌是件很舒服的事”这句话让大家更觉他的朴实和可爱。阿鹏用他最直接最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一名歌者最基本的要求和标准:唱者要唱得舒服,听者才听得舒服。没有经过正规严格的训练,没有经过名家悉心的指导,他凭什么拿走了这么高的分数,他凭什么打动全国这么多听众的心?

  因为他觉得唱歌是件幸福、自由、快乐的事,这就是他的动力,所以他能全身心地唱出心中的感受。

  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错误,就像学习走路的幼儿跌跟头,绝大多数与道德品质并没有多大关系。

  欣赏!欣赏学生,欣赏他们的创造,欣赏他们的成果,让学生们觉得学习是一种享受。

  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重要。

  不占用学生自主的时间是尊重学生的最基本的要求。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的特征是流水线,是标准化,而农业的特征是生态化、多元化。学会用生态的多元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为生物的多样性,才显得如此生机勃勃、如此美仑美奂。

  一个人的真正品格可能在重大的时刻或紧要的关头才表现出来,但它确实在无关紧要的时刻、在琐碎的日子里形成的。

  所以最好的教育应当是着眼于孩子一生发展的`教育,应当是关注孩子心灵的教育,应当使师生感受到自由、幸福和快乐的教育。

  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学不会的不讲。

  只有活跃气氛而没有屏神思索和思维交锋的课堂不是健康的课堂。

  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这是教育的永恒。

  书中,*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愿我们能为“把这个简单的事情做好”而努力!尊重、欣赏孩子们,放开手脚,让孩子们自由、快乐、幸福的学习吧!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2

  读了当代教育家*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越来越清楚的是,教育的本质是*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一、教育,从*等开始

  学生渴望的是*等、公*、公正。教师完全可以向学生道歉,和学生*等地坐下交流,*等的师生关系才是有助于教育成功、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师生关系,教育活动应当建立在*等的人际关系框架里才是真正高效的和有活力的,教师的民主意识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有裨益。

  二、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教育有时就是这样奇怪:我们耗尽心血和时间经营的——例如课堂教学中老师苦心孤诣的讲解辅导,很快就会被孩子们忘掉,而我们无意播下的种子,却在孩子生命的原野里长成了一棵大树,让他们受益终身。每一位善于思考的老师,都应当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我们究竟该怎样把这种“有意的”教育和“无意的”教育结合起来。

  书中讲到学习语文时“让学生当一当老师”,让学生把语文课当成自己的自留地,让学生参与语文教与学的全过程,从备课、讲课、疑难问题解答、命题考试、讲评,全有学生自己“演戏”。年底考试,语文成绩却非常好!在语文课上试验的“包产到户”,解决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问题。由此看来,一切的教育都应当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入手。

  我们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老师在课堂上到底有多大作用?语文到底是怎么学会的?不正是因为没有了教师“口若悬河”的分析讲解,没有了教师填鸭式的机械训练,才有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吗?就像幼儿学走路,的确需要扶持,但决不能一味地扶持,孩子真正学会行走和奔跑,都是在大人松开扶持的双手以后。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3

  在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坚持学习。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在这本书里,作者回忆往昔的工作,没有自诩和矫情的夸夸其谈;探索历程的评价,没有文过饰非的不实之辞;体验感悟的归纳,没有哗众取宠的惊人之语。有的只是*实的叙述,客观的评判和真诚的自勉自励,从而使任何一个翻阅此书的人,都会有一种恬淡幽远的儒雅之风扑面而来的感觉;掩卷沉思之后,又都会被书中从*实的字里行间涌动出的一股股挚爱事业的真诚、改革创新的勇气、遇挫弥坚的恒心和憧憬未来的豪情,所深深地打动和激荡,从而生发出只争朝夕、献身事业、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冲动和欲望,也许这正是此书真正的魅力和价值吧。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我国也自古就有“读书改变命运”的说法,*贵老师的人生历程或许能作为这些话的应证。

  他在文中写道:“像多数文学爱好者一样,我搜寻着所有可以找到的名著,急切地、贪婪地阅读,我恍若置身另一个世界,时而犹豫,时而彷徨,时而沉思,时而激昂……这种高度痴迷、全身心投入的大容量阅读,为我的精神世界储蓄了一笔丰厚的财富,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这笔财富不断生息、增值,实实在在地滋养着我的心灵,影响着我的价值取向,为我的生命打上了浓厚的底色。毫无疑问,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将幸福地享用这笔财富的‘利息’。”

  他说:“我真正的学习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教育是与读书连在一起的,书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

  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民族素质的提高,乃至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书。一个人在他相应的年龄阶段,如果没有读过适合他的书,那将是终生无法弥补的缺憾。”

  李老师之所以能从教师——校长——局长——教育家一路走过来,跟他通过读书进行的大量的阅读积累及对这种阅读积累进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开的。他走到哪里,就把读书的种子播撒到哪里。他以自身和专家、大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位家长: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今天倡导教师多读书活动,其实更多的是要求教师要处在真正的“读书状态”。做一个善于读书,知识渊博,视野广阔的读书人,而不是只在原有知识水*上,作低质量的重复。当今这个正在发生巨大的、深刻变化的.时代,新学科、新知识迎面而来,只有学习,才能丰富自己,才不会落后。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4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一书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贵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用一个个生动的、亲历的教育案例,展现了他的心路历程,展示了他的鲜活理念,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在书中,李老师紧紧抓住三条主线:一条线是教学线,主要写语文教改的起因和过程。第二条线是教育线,主要写了作者的学生观的变化。第三条线是管理线,主要写作者从管理一所学校到管理一个县的教育,进而到管理一个市的教育。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教师的幸福成长,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为了打造教育强市等等,李老师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学习、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创新,他的成功应该源于他对卓越不懈的追求,他把追求完美已经成为习惯。

  书中,*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就让孩子多一份希望。作为教师我们要把学生当成一个无知的不懂事的孩子对待。决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一个孩子。

  这样对孩子不公*,我们要善待孩子的错误和缺点。把孩子们当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

  而反思我们的教育,为了所谓的提高学生成绩,我们只顾眼前的利益,把学生大量的时间用在机械重复的练习上,课堂上大量的讲解挤占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非常认真的在告诉学生真理,结果呢?老师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什么时候孩子们在我们的课堂上学会独立思考了,什么时候孩子们能够探寻属于自己的答案了,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这句话很有道理,我们老师的任务不应该是告诉学生真理,而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

  总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书,让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值得我们去品读。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5

  读了*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感触颇深,特别是书中写到“老师的心目中不该有坏学生”这个篇章时,使我认识到在我身上也会发生类似的事情,而作者正是在遵循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下处理好了这件事情。他在书中写到“不要轻易给学生做出结论,不要轻易挥动处罚的大棒,不要盲目‘上纲上线’,不要用成年人的是非观念来判断学生,不要轻易使用道德的标尺来衡量学生。在老师的心目中不该有坏学生,只可能有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因为,如果你讨厌你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了。”

  *时我们一直强调对学生民主、*等,其实做到真不容易,尤其是现在面对着应试的氛围,时常我们就会用成绩去判断学生在各方面的优劣。大致的观点是,成绩好的学生一般不会犯错误,因为他们勤奋好学,没有时间精力去犯错误;而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则往往是对学习不感兴趣,惹事生非,捣乱出错的往往都是他们。于是,我们看学生就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

  如果是成绩好的学生犯了错误,也许我们不但不会去责骂,有时老师还为他们开脱责任。可是,如果是成绩差的学生犯了错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不但要写检查,还要顺便教育几句:你看你,为什么成绩差?就是因为没有把时间花在学习上,一天到晚想的就是调皮捣蛋。成绩好的学生不仅从老师那里享受到春天般的温暖,成绩差的学生恐怕就只能领略一下寒风般的凛冽,不把过去所犯的错一并算总帐就已经是很大的造化了。

  欣赏孩子等于孩子的成功。作为人师,当教鞭扬起时,“再忍忍”;当耐心快丢弃时,“再等等”;当粗俗的语言要出口时,“再留留”;当学生走神时,“先停停”;当学生出错时,“再想想”……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悄悄告诉学生他的优点,悄悄告诉学生你对他的喜欢,悄悄提醒他的错,悄悄传递你的爱,你会发现,学生正在悄悄改变,数学课堂会成为快乐的学习园地。

  学生在意的是我们对他们那一刹那的肯定性的评价,良性的谎言也会激励学生向前奋斗一段时间,多些鼓励,少些批评,多些良言美语,少些狂风骤雨。你会发现,其实每个学生都很美丽,只是我们没有发觉罢了。做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一定程度就藏在我们的眼睛里。

  世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财富。

  “建立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和孩子们*等的交流,让孩子们在校园里自由的呼吸,”这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愿望。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6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当代教育家*贵在新课程背景下奉献给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新作。书中把自己多年来教育实践中的一些原生态的东西提供给读者,主要写了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自己的感悟,始终贯穿了教学、教育、学校管理三条线索。一切都是那么实实在在、明明白白,言之有理又情有所依。读完此文,我深深地被作者对教育的真诚、真挚,不懈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探寻教育教学规律的科学态度所感动。

  读完这本书,我想用袁振国在前言中的一段话来表达我读后的感想,“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崇高事业,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而且是思想与思想的交流,情感与情感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是造福于他人同时也使自己获得幸福的伟大事业。”特别是最后这一句,*贵用他二十多年教育实践向我们诠释了怎样使孩子获得有幸福感的教育和教师怎样从辛勤劳动中体验工作的快乐。

  善于学习,是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后对*贵的第一印象。*贵的教育成功之路得益于对读书的执著和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体验、领悟和反思。家庭的影响使*贵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结合自己的在教学中的经验和自己孩子的成长过程,使他越来越认识到读书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读书,伴随了他46岁人生,也影响和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所以,我们今天倡导教师多读书。教师要在读书中生存,要处在真正的“读书状态”。一个优秀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读书,知识渊博,视野广阔的读书人。与教育名师相比,我们比较多的只是囿于操作层面的专业技能所表现出来的匠气,而往往缺少一种基于文化底蕴和深厚思想上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无一不是他们具有丰富而深沉的文化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才有灵气。从*贵的身上,使我们深知,真正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的人,是不允许自己只在原有知识水*上,作低质量的重复。人生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它不会停留在一个地方,也不会停止在某一阶段,它需要不断超越,但不是超越所有的人,而是要超越自己,超越自己的过去。

  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贵20年如一日不懈探求的,正是这么一条使教育回归本质、回归本源的成功之路。但他并不认为自己已取得了多大的成功。他在书的“后记”中引用玛丽凯的话说:“我诚挚地相信,生命是一连串的企图和失败,只有在偶然的机会中,我们才能体验到成功,最重要的是继续尝试。”这既是*贵先生从教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其成长为著名教育家的法门。

  今天,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学习、享用*贵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最重要的是继续尝试,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升华,不断丰富、拓展*贵的教育理念,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做教育的人,一个真正懂教育的人。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7

  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在这本书里,作者回忆往昔的工作,没有自诩和矫情的夸夸其谈;探索历程的评价,没有文过饰非的不实之辞;体验感悟的归纳,没有哗众取宠的惊人之语。有的只是*实的叙述,客观的评判和真诚的自勉自励,从而使任何一个翻阅此书的人,都会有一种恬淡幽远的儒雅之风扑面而来的感觉;掩卷沉思之后,又都会被书中从*实的字里行间涌动出的一股股挚爱事业的真诚、改革创新的勇气、遇挫弥坚的恒心和憧憬未来的豪情,所深深地打动和激荡,从而生发出只争朝夕、献身事业、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冲动和欲望,也许这正是此书真正的魅力和价值吧。

  拜读全书,让我特别有同感的是*贵对于教育本质的认定:教育的本质是*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是啊,在我们教育者忙得一塌糊涂却毫无进展的今天,听到这样的话语,感觉特别清爽。可说归说,真正要落实这一真谛,又需要我们用心去做。

  而他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想借用前苏联作家高尔基一句话: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我国也自古就有“读书改变命运”的说法,*贵老师的人生历程或许能作为这些话的映证。

  掩卷而思,审视现在的教育,真的令人窒息,尤其是中学生,自由呼吸的空间越来越小!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我们的教育观念陈腐落后。李老师说:“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充满民主、*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教育就不会有多少问题。”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读完此书,依然受益匪浅,感触颇多。就我们小学生而言,自由呼吸的空间也不容乐观。为了孩子们的发展,为了孩子们不再走进越来越狭窄的空间,我们小学教师应该努力为孩子们营造、拓宽自由呼吸的空间!

  也许我是语文教师的缘故吧,书中最令我心动的是李老师的“语文课改实验计划”。此计划这样安排课程:每周只用2课时完成教材规定的学习任务,而把4课时拿出来,让学生到自修室去学习。这样一来,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阅读的快乐充盈学生的心灵,让阅读的快乐充满学生成长的岁月。阅读,引领孩子们走进丰富多彩的世界;阅读,拓宽了孩子们自由呼吸的空间!

  是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已充分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为落实课程标准我们小学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系列读书活动。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学生一心扑在课堂上,一头钻在教材里,无暇顾及课外阅读。尤其是农村小学,尽管学校图书室不断添置、积累了一定数量、种类齐全的图书,但学生借阅率很低。为何?家长怕影响孩子学习,老师总觉得没有做几道题实惠,学生在这样的夹击下,就是想读也不敢读,时间长了,连想也不想了。从目前学生阅读现状的看,大部分同学几乎没有读过课外书,现有的知识仅仅从课堂所得,仅仅来自教材,量小面窄。这种现状造成的后果是学生知识面极其狭窄,与课堂知识相关的内容知之甚少,直至小学毕业,读不通课文、写不顺作文、不理解题意、常识性知识贫乏等现象屡见不鲜。由此可见,我们的教育机制没问题,问题出在人们的观念上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兴趣、特长;尊重孩子的个性、特长,也就意味着为孩子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就意味着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李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的兴趣、特长,增加了评价的尺子,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擅长国画的贺明、美术特长生刘琦、书法特长生单春晓、以设计为专业的张涵、喜欢装潢的周大志……评价的尺子越多,好学生越多,他们做个好学生的愿望得到满足,这些心理因素对他们取得新的成绩又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再来看看我们以成绩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方式培养的学生吧,在老师眼中,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其他方面再好也不好;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其他方面不好也好。对“好学生”和颜悦色,对“差学生”从没好脸色,动辄训斥。我们的学生中不乏具有音乐、美术、制作等天赋者,然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样一来,束缚了多少特长生的健康发展啊!

  读了李老师的“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我们应该重新认识我们的学生了,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长,全面评价每一个孩子,为每一个孩子提供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每一个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使每一个孩子充满信心。在教师的引领下,拓宽每一个孩子自由呼吸的空间,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责任!

  感谢《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感谢李老师!在他的感召下,我们会共同为“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而努力,“自由呼吸的教育” 也一定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8

  偶然在手机晚报看到这样一句话:“学习这事给我留下来的基本上全是耻辱”,我不知道说这话的是什么人,但无论如何走出校门的人这样评价自己的学习生活,确实令老师尴尬。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应该给受教育者留下什么?学校教育如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生发展奠基?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本? 坦率地说,这些问题我们(所有教育相关人士)都思考了几十年,但我们真的没有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教育的不均衡愈演愈烈、老师和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钱学森之问使“教育人”无言以对……

  最近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感觉很舒服。“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朴实的语言诠释了教育。书中那些小故事道出了浅显易懂的道理,能启迪人们更多更深层次的思考。

  本书作者*贵先生现在是北京十一学校的校长,我就称他李校长。这本书有三条线索:一条是教学线,回顾李校长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起因和过程;第二条线是教育线,重点记述了李校长学生观的变化;第三条线是管理线,介绍了做中学校长、县教育局长和地级市教育局长时的思考和实践。作为校长,在读这本书时,格外认真地“研读”了李校长在任高密四中校长时的经历。

  选取这一段还有特别的考虑:这是*贵初做校长的五年,而我本人到现在也刚刚做了四年多的校长;时代不同了,今天的我“研究”20年前的*贵仍然充满深深地敬意,他的管理理念和实践仍然鲜活。

  1990年,高密四中历史上最灰暗的一年,高考失利使“整个学校沉浸在压抑之中”,不满30岁的*贵“受命于危难之中”,成为校长。在这所学校工作了10年、从语文教师到教务主任直至教学副校长,李校长对这所学校可谓了如指掌,他知道老师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上任之后的“头三脚”踢得很准: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五子登科”、统一干部思想的“三心换一心”、确实发挥教代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制造一杆公*秤”、“分层聘任、双向选择”的聘任机制及“安全软着陆”的实施过程、符合学校的实际和所处环境的学校文化经营策略等举措都显示了李校长高超的管理艺术,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校长,经营好自己的班子是一件重中之重的大事。在我校中心组学习时我们曾研读过李校长为领导班子起草的《领导干部日日思》和《高密四中领导干部修养要则》,20年前的“小立法”,今天仍觉得受益匪浅。

  通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自始至终有这样的感受,*贵从做老师、校长到局长,很好地诠释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李校长对“管理”一词的解释既简单有实在:“管理管理,只有管没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甚至热爱他们,你的管理就不会有太大的成效。”

  最初的保障教师生存需求的“五子登科”做起,唤醒人们的爱校爱岗的工作热情;“从热爱水井到热爱学校”、“三朝元老”、“首席接待”和“功勋四中人”这些小故事读来很温馨,李校长“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从心灵和精神层面培养四中人的责任意识,激励不同岗位上的人为学校做好本职工作。

  学校管理中经销“希望”是李校长的过人之处。把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和教职工的“个人愿景”结缘,具体讲就是把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和老师的专业化成长结缘,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同时制定一份个人学年发展目标,教师在帮助学生成才的同时规划自身的成长,这在目前关注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的大环境下,已经属于常规工作了,可在20年前,这是需要智慧和胆量的举动。回忆一下那个时候校长主任们一味地都是用在带领、督促老师们提高中高考成绩,学校的各项制度特别是评价奖励制度都是“以分数论英雄”,校长、教师在社会舆论的重压之下苦不堪言,“分数”是学生的*子,也是老师的*子,是学校的荣誉,更是校长的政绩。李校长认为“一个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应该成就自我”、“不赞成把教师仅仅看做蜡烛、春蚕、铺路石一类的角色”而那时我们总是以“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感到自豪和骄傲的。 教育家的远见得以完美展示,李校长领导的四中人“在塑造学生的同时也在主动积极地塑造自我—师生共同成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时教学成绩的提高水到渠成,形成“高密四中一道美丽的人文风景”。

  做高密四中的校长只是*贵教育生涯的一小部分,也不是教育家的“精彩乐章”,但足以令人肃然起敬了。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9

  这个寒假不寻常,一本《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带给了我不一样的思考。

  这本书是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贵著述的,李校长是我们山东人,他以教学线、教育线、管理线三条线为线索,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案例叙写展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阐明了自己的教育主张。虽然书中的案例多是高中的案例,但他的思考折射出来的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对教学、对教育的深度思考。

  “爱书的爷爷”不懂教育,却把热爱读书、热爱文化的种子种在了李校长的心中;母亲的讲效率、父亲的沉稳淡泊在李校长的心中种下了幸福的种子,奠定了美好人性生长最适宜的土壤;上学时老师的信任,不经意间的赏识都让李校长感受到了尊重,自觉开启了心智,激发了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李校长的成长经历正是“孟母三迁”故事的最好诠释,一个人的成长是需要土壤的,良好的土壤才能为种子的成长提供最适时的养分。李校长是幸运的,在不是教育的教育氛围中他找到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动力。然而,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像李校长那般幸运,不幸运的成长氛围必定会让天真的孩子们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班级的明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大班时父母就离异了,孩子跟着爸爸和爷爷奶奶住在了一起,老人年纪大了,闲赋在村里,爸爸腿有残疾,在一家工厂三班倒,孩子和爸爸的交流非常少。老人觉得孩子很可怜,所以格外惯着他,明想要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因为老人“不想让别人瞧不起这个没妈的孩子”。明每天晚上都沉迷于手机中,从不完成作业,也是班级里朋友最少,最不愿说话的那一个。虽然在学校里我采取了各种激励的措施,但明从不为所动;虽然我多次走进明的家,但爷爷奶奶的观点就是“我的孙子不用别人管,他想怎样就怎样”。对于明而言,教育真的是苍白而无力的。

  最终我不再执着于他的学业,而更多的去关注他的快乐。家访时,为老人带上一箱奶,为孩子带去一本书,问问家里有什么困难;在校时,关注孩子每天的吃饭情况,鼓励与小伙伴之间的融洽交往……没有批评、没有说教,也没有期望。可是没有想到的是,我的“不教育”反倒让爷爷奶奶着了急,“老师,孩子总玩手机怎么办?作业不完成怎么办?”我的“不教育”也让明有了改变,“老师,我能不能也找一个小老师?”

  教育真的应该是润物无声的。正如李校长在工地上因为少年意气的“轻狂”,仅仅是参与与体验,感同身受中丢弃了自己对工人的嫌弃,带来了心灵上的震撼。

  “如果他仅仅是把我教训一顿,换来的可能只是我内心的抵触和不满。”虽然我们是教育工作者,但有时我们真的需要想一想,如何在不是教育的教育中引发心灵的震撼,激起自觉成长的愿望……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10

  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在这本书里,作者回忆往昔的工作,没有自诩和矫情的夸夸其谈;探索历程的评价,没有文过饰非的不实之辞;体验感悟的归纳,没有哗众取宠的惊人之语。有的只是*实的叙述,客观的评判和真诚的自勉自励,从而使任何一个翻阅此书的人,都会有一种恬淡幽远的儒雅之风扑面而来的感觉;掩卷沉思之后,又都会被书中从*实的字里行间涌动出的一股股挚爱事业的真诚、改革创新的勇气、遇挫弥坚的恒心和憧憬未来的豪情,所深深地打动和激荡,从而生发出只争朝夕、献身事业、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冲动和欲望,也许这正是此书真正的魅力和价值吧。

  拜读全书,让我特别有同感的是*贵对于教育本质的认定:教育的本质是*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是啊,在我们教育者忙得一塌糊涂却毫无进展的今天,听到这样的话语,感觉特别清爽。可说归说,真正要落实这一真谛,又需要我们用心去做。

  而他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想借用前苏联作家高尔基一句话: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我国也自古就有“读书改变命运”的说法,*贵老师的人生历程或许能作为这些话的映证。

  掩卷而思,审视现在的教育,真的令人窒息,尤其是中学生,自由呼吸的空间越来越小!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我们的教育观念陈腐落后。李老师说:“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充满民主、*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教育就不会有多少问题。”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读完此书,依然受益匪浅,感触颇多。就我们小学生而言,自由呼吸的空间也不容乐观。为了孩子们的发展,为了孩子们不再走进越来越狭窄的空间,我们小学教师应该努力为孩子们营造、拓宽自由呼吸的空间!

  也许我是语文教师的缘故吧,书中最令我心动的是李老师的“语文课改实验计划”。此计划这样安排课程:每周只用2课时完成教材规定的学习任务,而把4课时拿出来,让学生到自修室去学习。这样一来,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阅读的快乐充盈学生的心灵,让阅读的快乐充满学生成长的岁月。阅读,引领孩子们走进丰富多彩的世界;阅读,拓宽了孩子们自由呼吸的空间!

  是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已充分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为落实课程标准我们小学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系列读书活动。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学生一心扑在课堂上,一头钻在教材里,无暇顾及课外阅读。尤其是农村小学,尽管学校图书室不断添置、积累了一定数量、种类齐全的图书,但学生借阅率很低。为何?家长怕影响孩子学习,老师总觉得没有做几道题实惠,学生在这样的夹击下,就是想读也不敢读,时间长了,连想也不想了。从目前学生阅读现状的看,大部分同学几乎没有读过课外书,现有的知识仅仅从课堂所得,仅仅来自教材,量小面窄。这种现状造成的后果是学生知识面极其狭窄,与课堂知识相关的内容知之甚少,直至小学毕业,读不通课文、写不顺作文、不理解题意、常识性知识贫乏等现象屡见不鲜。由此可见,我们的教育机制没问题,问题出在人们的观念上。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兴趣、特长;尊重孩子的个性、特长,也就意味着为孩子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就意味着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李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的兴趣、特长,增加了评价的尺子,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擅长国画的贺明、美术特长生刘琦、书法特长生单春晓、以设计为专业的张涵、喜欢装潢的周大志……评价的尺子越多,好学生越多,他们做个好学生的愿望得到满足,这些心理因素对他们取得新的成绩又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再来看看我们以成绩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方式培养的学生吧,在老师眼中,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其他方面再好也不好;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其他方面不好也好。对“好学生”和颜悦色,对“差学生”从没好脸色,动辄训斥。我们的学生中不乏具有音乐、美术、制作等天赋者,然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样一来,束缚了多少特长生的健康发展啊!

  读了李老师的“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我们应该重新认识我们的学生了,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长,全面评价每一个孩子,为每一个孩子提供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每一个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使每一个孩子充满信心。在教师的引领下,拓宽每一个孩子自由呼吸的空间,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责任!

  感谢《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感谢李老师!在他的感召下,我们会共同为“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而努力,“自由呼吸的教育”也一定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10篇扩展阅读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10篇(扩展1)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10篇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1

  读了当代教育家*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越来越清楚的是,教育的本质是*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一、教育,从*等开始

  学生渴望的是*等、公*、公正。教师完全可以向学生道歉,和学生*等地坐下交流,*等的师生关系才是有助于教育成功、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师生关系,教育活动应当建立在*等的人际关系框架里才是真正高效的和有活力的,教师的民主意识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有裨益。

  二、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教育有时就是这样奇怪:我们耗尽心血和时间经营的——例如课堂教学中老师苦心孤诣的讲解辅导,很快就会被孩子们忘掉,而我们无意播下的种子,却在孩子生命的原野里长成了一棵大树,让他们受益终身。每一位善于思考的老师,都应当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我们究竟该怎样把这种“有意的”教育和“无意的”教育结合起来。

  书中讲到学习语文时“让学生当一当老师”,让学生把语文课当成自己的自留地,让学生参与语文教与学的全过程,从备课、讲课、疑难问题解答、命题考试、讲评,全有学生自己“演戏”。年底考试,语文成绩却非常好!在语文课上试验的“包产到户”,解决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问题。由此看来,一切的教育都应当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入手。

  我们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老师在课堂上到底有多大作用?语文到底是怎么学会的?不正是因为没有了教师“口若悬河”的分析讲解,没有了教师填鸭式的机械训练,才有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吗?就像幼儿学走路,的确需要扶持,但决不能一味地扶持,孩子真正学会行走和奔跑,都是在大人松开扶持的双手以后。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2

  细细地品读了*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的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但是,此刻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向在思索着。

  *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十分*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以前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书中,*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老师的观点鼓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而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期望学生按照自我期望的方向生长,更期望他们在最短的时光内成熟,不断地把自我的养分无私地输送给他们,期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必须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我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就行。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个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完美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完美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我的老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

  分享: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3

  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在这本书里,作者回忆往昔的工作,没有自诩和矫情的夸夸其谈;探索历程的评价,没有文过饰非的不实之辞;体验感悟的归纳,没有哗众取宠的惊人之语。有的只是*实的叙述,客观的评判和真诚的自勉自励,从而使任何一个翻阅此书的人,都会有一种恬淡幽远的儒雅之风扑面而来的感觉;掩卷沉思之后,又都会被书中从*实的字里行间涌动出的一股股挚爱事业的真诚、改革创新的勇气、遇挫弥坚的恒心和憧憬未来的豪情,所深深地打动和激荡,从而生发出只争朝夕、献身事业、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冲动和欲望,也许这正是此书真正的魅力和价值吧。

  拜读全书,让我特别有同感的是*贵对于教育本质的认定:教育的本质是*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是啊,在我们教育者忙得一塌糊涂却毫无进展的今天,听到这样的话语,感觉特别清爽。可说归说,真正要落实这一真谛,又需要我们用心去做。

  而他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想借用前苏联作家高尔基一句话: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我国也自古就有“读书改变命运”的说法,*贵老师的人生历程或许能作为这些话的映证。

  掩卷而思,审视现在的教育,真的令人窒息,尤其是中学生,自由呼吸的空间越来越小!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我们的教育观念陈腐落后。李老师说:“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充满民主、*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教育就不会有多少问题。”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读完此书,依然受益匪浅,感触颇多。就我们小学生而言,自由呼吸的空间也不容乐观。为了孩子们的发展,为了孩子们不再走进越来越狭窄的空间,我们小学教师应该努力为孩子们营造、拓宽自由呼吸的空间!

  也许我是语文教师的缘故吧,书中最令我心动的是李老师的“语文课改实验计划”。此计划这样安排课程:每周只用2课时完成教材规定的学习任务,而把4课时拿出来,让学生到自修室去学习。这样一来,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阅读的快乐充盈学生的心灵,让阅读的快乐充满学生成长的岁月。阅读,引领孩子们走进丰富多彩的世界;阅读,拓宽了孩子们自由呼吸的空间!

  是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已充分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为落实课程标准我们小学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系列读书活动。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学生一心扑在课堂上,一头钻在教材里,无暇顾及课外阅读。尤其是农村小学,尽管学校图书室不断添置、积累了一定数量、种类齐全的图书,但学生借阅率很低。为何?家长怕影响孩子学习,老师总觉得没有做几道题实惠,学生在这样的夹击下,就是想读也不敢读,时间长了,连想也不想了。从目前学生阅读现状的看,大部分同学几乎没有读过课外书,现有的知识仅仅从课堂所得,仅仅来自教材,量小面窄。这种现状造成的后果是学生知识面极其狭窄,与课堂知识相关的内容知之甚少,直至小学毕业,读不通课文、写不顺作文、不理解题意、常识性知识贫乏等现象屡见不鲜。由此可见,我们的教育机制没问题,问题出在人们的观念上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兴趣、特长;尊重孩子的个性、特长,也就意味着为孩子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就意味着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李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的兴趣、特长,增加了评价的尺子,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擅长国画的贺明、美术特长生刘琦、书法特长生单春晓、以设计为专业的张涵、喜欢装潢的周大志……评价的尺子越多,好学生越多,他们做个好学生的愿望得到满足,这些心理因素对他们取得新的成绩又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再来看看我们以成绩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方式培养的学生吧,在老师眼中,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其他方面再好也不好;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其他方面不好也好。对“好学生”和颜悦色,对“差学生”从没好脸色,动辄训斥。我们的学生中不乏具有音乐、美术、制作等天赋者,然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样一来,束缚了多少特长生的健康发展啊!

  读了李老师的“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我们应该重新认识我们的学生了,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长,全面评价每一个孩子,为每一个孩子提供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每一个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使每一个孩子充满信心。在教师的引领下,拓宽每一个孩子自由呼吸的空间,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责任!

  感谢《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感谢李老师!在他的感召下,我们会共同为“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而努力,“自由呼吸的教育”也一定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4

  读了*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感触颇深,特别是书中写到“老师的心目中不该有坏学生”这个篇章时,使我认识到在我身上也会发生类似的事情,而作者正是在遵循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下处理好了这件事情。他在书中写到“不要轻易给学生做出结论,不要轻易挥动处罚的大棒,不要盲目‘上纲上线’,不要用成年人的是非观念来判断学生,不要轻易使用道德的标尺来衡量学生。在老师的心目中不该有坏学生,只可能有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因为,如果你讨厌你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了。”

  *时我们一直强调对学生民主、*等,其实做到真不容易,尤其是现在面对着应试的氛围,时常我们就会用成绩去判断学生在各方面的优劣。大致的观点是,成绩好的学生一般不会犯错误,因为他们勤奋好学,没有时间精力去犯错误;而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则往往是对学习不感兴趣,惹事生非,捣乱出错的往往都是他们。于是,我们看学生就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

  如果是成绩好的学生犯了错误,也许我们不但不会去责骂,有时老师还为他们开脱责任。可是,如果是成绩差的学生犯了错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不但要写检查,还要顺便教育几句:你看你,为什么成绩差?就是因为没有把时间花在学习上,一天到晚想的就是调皮捣蛋。成绩好的学生不仅从老师那里享受到春天般的温暖,成绩差的学生恐怕就只能领略一下寒风般的凛冽,不把过去所犯的错一并算总帐就已经是很大的造化了。

  欣赏孩子等于孩子的成功。作为人师,当教鞭扬起时,“再忍忍”;当耐心快丢弃时,“再等等”;当粗俗的语言要出口时,“再留留”;当学生走神时,“先停停”;当学生出错时,“再想想”……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悄悄告诉学生他的优点,悄悄告诉学生你对他的喜欢,悄悄提醒他的错,悄悄传递你的爱,你会发现,学生正在悄悄改变,数学课堂会成为快乐的学习园地。

  学生在意的是我们对他们那一刹那的肯定性的评价,良性的谎言也会激励学生向前奋斗一段时间,多些鼓励,少些批评,多些良言美语,少些狂风骤雨。你会发现,其实每个学生都很美丽,只是我们没有发觉罢了。做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一定程度就藏在我们的眼睛里。

  世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财富。

  “建立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和孩子们*等的交流,让孩子们在校园里自由的呼吸,”这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愿望。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5

  这个寒假不寻常,一本《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带给了我不一样的思考。

  这本书是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贵著述的,李校长是我们山东人,他以教学线、教育线、管理线三条线为线索,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案例叙写展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阐明了自己的教育主张。虽然书中的案例多是高中的案例,但他的思考折射出来的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对教学、对教育的深度思考。

  “爱书的爷爷”不懂教育,却把热爱读书、热爱文化的种子种在了李校长的心中;母亲的讲效率、父亲的沉稳淡泊在李校长的心中种下了幸福的种子,奠定了美好人性生长最适宜的土壤;上学时老师的信任,不经意间的赏识都让李校长感受到了尊重,自觉开启了心智,激发了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李校长的成长经历正是“孟母三迁”故事的最好诠释,一个人的成长是需要土壤的,良好的土壤才能为种子的成长提供最适时的养分。李校长是幸运的,在不是教育的教育氛围中他找到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动力。然而,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像李校长那般幸运,不幸运的成长氛围必定会让天真的孩子们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班级的明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大班时父母就离异了,孩子跟着爸爸和爷爷奶奶住在了一起,老人年纪大了,闲赋在村里,爸爸腿有残疾,在一家工厂三班倒,孩子和爸爸的交流非常少。老人觉得孩子很可怜,所以格外惯着他,明想要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因为老人“不想让别人瞧不起这个没妈的孩子”。明每天晚上都沉迷于手机中,从不完成作业,也是班级里朋友最少,最不愿说话的那一个。虽然在学校里我采取了各种激励的措施,但明从不为所动;虽然我多次走进明的家,但爷爷奶奶的观点就是“我的孙子不用别人管,他想怎样就怎样”。对于明而言,教育真的是苍白而无力的。

  最终我不再执着于他的学业,而更多的去关注他的快乐。家访时,为老人带上一箱奶,为孩子带去一本书,问问家里有什么困难;在校时,关注孩子每天的吃饭情况,鼓励与小伙伴之间的融洽交往……没有批评、没有说教,也没有期望。可是没有想到的是,我的“不教育”反倒让爷爷奶奶着了急,“老师,孩子总玩手机怎么办?作业不完成怎么办?”我的“不教育”也让明有了改变,“老师,我能不能也找一个小老师?”

  教育真的应该是润物无声的。正如李校长在工地上因为少年意气的“轻狂”,仅仅是参与与体验,感同身受中丢弃了自己对工人的嫌弃,带来了心灵上的震撼。

  “如果他仅仅是把我教训一顿,换来的可能只是我内心的抵触和不满。”虽然我们是教育工作者,但有时我们真的需要想一想,如何在不是教育的教育中引发心灵的震撼,激起自觉成长的愿望……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6

  最近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感觉很舒服。“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朴实的语言诠释了教育。书中那些小故事道出了浅显易懂的道理,能启迪人们更多更深层次的思考。

  在这本书里,作者回忆往昔的工作,没有自诩和矫情的夸夸其谈;探索历程的评价,没有文过饰非的不实之辞;体验感悟的归纳,没有哗众取宠的惊人之语。有的只是*实的叙述,客观的评判和真诚的自勉自励,从而使任何一个翻阅此书的人,都会有一种恬淡幽远的`儒雅之风扑面而来的感觉;掩卷沉思之后,又都会被书中从*实的字里行间涌动出的一股股挚爱事业的真诚、改革创新的勇气、遇挫弥坚的恒心和憧憬未来的豪情,所深深地打动和激荡,从而生发出只争朝夕、献身事业、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冲动和欲望,也许这正是此书真正的魅力和价值吧。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我国也自古就有“读书改变命运”的说法,*贵老师的人生历程或许能作为这些话的应证。

  霍姆斯说: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

  *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书中*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老师的观点大鼓其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我感觉教育应该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条件下一天一天的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而教师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希望他们的教育对象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长,更希望他们以最短的时间内成熟,不断地把自己的养分无私地输给他们,希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一定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己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就行。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就像现代家庭中的独生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什么都帮他们做了,让他们享受一切成果,升旗仪式帮他们写稿,电脑比赛帮他们设计作品,让他们临模,演讲比赛帮他们修改文章,文章差到几乎由老师为他们重写,考试场上成了老师的刑场。

  欣赏孩子等于孩子的成功。作为人师,当教鞭扬起时,“再忍忍”;当耐心快丢弃时,“再等等”;当粗俗的语言要出口时,“再留留”;当学生走神时,“先停停”;当学生出错时,“再想想”……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悄悄告诉学生他的优点,悄悄告诉学生你对他的喜欢,悄悄提醒他的错,悄悄传递你的爱,你会发现,学生正在悄悄改变,数学课堂会成为快乐的学习园地。

  学生在意的是我们对他们那一刹那的肯定性的评价,良性的谎言也会激励学生向前奋斗一段时间,多些鼓励,少些批评,多些良言美语,少些狂风骤雨。你会发现,其实每个学生都很美丽,只是我们没有发觉罢了。做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一定程度就藏在我们的眼睛里。

  世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财富。“建立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和孩子们*等的交流,让孩子们在校园里自由的呼吸,”这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愿望。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7

  能够定期免费领到上乘的好书,真是人生一大幸事!刚放暑假,就接到了县教育局通知:教育局新教育读书会要发新书了。我迫不及待地跑去领来属于我自己的两本新书。其中一本是*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刚拿到这本书时,我是有些失望的。一是,现在好多关于教育的书都标榜是素质教育,*教师、*学生的,看了后,感觉还是云里雾里,没有收获。这本书名是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作者的口气好大,他真能让教育自由呼吸吗?二是作者的身份是校长,我是一位普通的教师,我只想做好我的语文老师,并不想学习如何做好一位校长。

  不管怎样,书是领到家了,还是会随手翻翻看看的。谁知这随便一翻,就再也不愿释手了。读他的感觉直想用三个词来形容:高端,大气,上档次。

  高端*贵总是站在高端的角度,发现教育问题、思考教育问题

  *贵从山东高密的一位普通语文老师,到班主任、副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再到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最后杀到京城,做了北京十一学校校长,名震教育界。他靠的是什么,我认为他靠的思考力,高端的思考力。

  在此书的第一章,作者大学毕业,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校长就委以重任,让他总结学校成功的秘诀——“三严”精神。从此*贵学会了用“严肃、冷峻、不苟言笑”来做自己的教育,刚开始作者真是感到了对学生“严”给自己带来的甜头。可是一次晚自习,班里的团支书和另外几个女同学居然旷课了,作者感觉孩子们真是太不老师放在眼里了。等见到孩子们那一刻,他不问原由,劈头盖脸一阵暴批,几个孩子包括团支书都站在教室门前哭了。后来才知道原来那几个旷课的孩子由于送班里的孩子到医院急救,才导致没有按时到校。

  *贵在这时选择了鼓起勇气向委屈的孩子深深地道歉。

  书中写道:“我开始思索,究竟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是有助于教育成功、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师生关系,教育活动究竟应当建立什么样的人际关系框架里才是真正高效的和有活力的教师的民主意识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有哪些益处。

  这样一步一步地反思奠定了教育成功的基础。

  同样,“没有教师的语文课”,也引起了*贵校长对语文教学的思索:老师在课堂上到底有多大作用?语文到底是怎么学会的?1991年,高密四中高一扩大规模,种种原因,新扩出的两个班暂时没有语文教师,孩子们上语文课到阅览室阅读。谁知期末考试成绩居然比有语文教师的班级还略胜一筹。于是,*贵校长与全校的语文教师走上了语文教改的探索之路。在经历了重重磨难后,*贵校长带领的团队,成功研究出来了著名的“语文实验室计划”,每周六节语文课,三节课的时间孩子们都在自修楼自由阅读、思考,这一成功实验,还带动了其他科目对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改革。

  在校长的不间断地思考、反思、改革中,孩子们、教师们有了自由呼吸的一片天空。

  大气思考是成功的基础,执行力就是办事力,成功力,*贵就贵在有超强、大气的执行力。

  1995年高考前夕,*贵被任命为高密一中校长。上任的第一周,连降大雨两天,校园食堂前就形成了一个近一米深的大水湾。学生、教师都是卷起裤腿,趟过深水,才能到达食堂打饭。再看一中所有的学生、员工都已经习以为常。*贵校长问了炊事员一句:“为什么不把饭抬到水那边去卖?”炊事员显得很吃惊:“那根本不可能!这么多饭谁能抬得了?”

  于是李校长将伙房的员工召集起来开始算账。第一笔账就算抬饭需要多少人次,打饭过河的人次,抬饭十个人过河,打饭的人一千多人次;第二笔账,湿裤子的数量,校长双手紧紧地搀着裤角,但依然湿了裤子。所有来打饭的师生的裤子都湿了,如果抬饭,只会湿十条裤子。选择湿几条裤子?

  炊事员低声问了一句:“能不能给我们多买几扇笼,把饭分开抬,还能轻松一些。”

  李校长当即回复:“需要多少,就买多少,马上去办!”

  后来由这两笔账为师生算出了:1、班级图书箱;2、20副乒乓球台;3、全校开放式图书馆;4、教师内安装暖气;5、课桌改造,加装藏书板;6、四机(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幻灯机)一幕(投影幕)进教室……10、安装学生用外线电话……

  这一项项工作都切实给孩子们、老师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最重要的是把孩子们的利益放到的第一位,孩子们得到了极大的尊重。

  也只有这极强执行力的人才能如此大手笔。

  谁能想到,当*贵已经是山东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时,依然能够深入基层,走进教室一节一节地听课,评课,思考课程改革。当2002年暑期开学,*贵局长来到一所初中的第一堂英语课。执教老师面对着来自不同小学的初一新生,不由分说地按教材教起了26个字母。整整一堂课时间,从发音到书写,忙活了40分钟,老师按备课课本上的程序走完了。班里的孩子的英语基础却是不一,有的是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有的从小学一年级,有的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不同的基础,却要面对千篇一律的教学。由此,*贵开始实践“分层教学”。

  不管分层教学结果如何,*贵说:“有一点不会错,那就是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只是教育的永恒!”

  上档次在高端、大气的基础下,*贵以他的教育历程为经线,为我们呈现了一本上档次的教育大书,燃起了我心中那团继续追求理想教育的火。

  很喜欢*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这是一本真实的书,朴素的书,就因为他的真实无华,才更加显得大气。让我深深明白,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中,教育也是如此,我们教师不可能一成不变地去教一节又一节课,一茬又一茬学生,我们要不断地反思,学习,改变,行动。一位教育者的幸福、成功,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最后引用*贵老师在后记里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其实,如果我们真的想开一点,就会真的明白,失败并不丢人,真正地失败是那些放弃的人。可以自豪的是,我不是一个可以随便放弃什么的人,当然,我也不会轻易决定去干什么。因为,干什么,对我来说就意味着要干好什么。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8

  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在这本书里,作者回忆往昔的工作,没有自诩和矫情的夸夸其谈;探索历程的评价,没有文过饰非的不实之辞;体验感悟的归纳,没有哗众取宠的惊人之语。有的只是*实的叙述,客观的评判和真诚的自勉自励,从而使任何一个翻阅此书的人,都会有一种恬淡幽远的儒雅之风扑面而来的感觉;掩卷沉思之后,又都会被书中从*实的字里行间涌动出的一股股挚爱事业的真诚、改革创新的勇气、遇挫弥坚的恒心和憧憬未来的豪情,所深深地打动和激荡,从而生发出只争朝夕、献身事业、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冲动和欲望,也许这正是此书真正的魅力和价值吧。

  拜读全书,让我特别有同感的是*贵对于教育本质的认定:教育的本质是*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是啊,在我们教育者忙得一塌糊涂却毫无进展的今天,听到这样的话语,感觉特别清爽。可说归说,真正要落实这一真谛,又需要我们用心去做。

  而他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想借用前苏联作家高尔基一句话: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我国也自古就有“读书改变命运”的说法,*贵老师的人生历程或许能作为这些话的映证。

  掩卷而思,审视现在的教育,真的令人窒息,尤其是中学生,自由呼吸的空间越来越小!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我们的教育观念陈腐落后。李老师说:“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充满民主、*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教育就不会有多少问题。”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读完此书,依然受益匪浅,感触颇多。就我们小学生而言,自由呼吸的空间也不容乐观。为了孩子们的发展,为了孩子们不再走进越来越狭窄的空间,我们小学教师应该努力为孩子们营造、拓宽自由呼吸的空间!

  也许我是语文教师的缘故吧,书中最令我心动的是李老师的“语文课改实验计划”。此计划这样安排课程:每周只用2课时完成教材规定的学习任务,而把4课时拿出来,让学生到自修室去学习。这样一来,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阅读的快乐充盈学生的心灵,让阅读的快乐充满学生成长的岁月。阅读,引领孩子们走进丰富多彩的世界;阅读,拓宽了孩子们自由呼吸的空间!

  是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已充分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为落实课程标准我们小学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系列读书活动。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学生一心扑在课堂上,一头钻在教材里,无暇顾及课外阅读。尤其是农村小学,尽管学校图书室不断添置、积累了一定数量、种类齐全的图书,但学生借阅率很低。为何?家长怕影响孩子学习,老师总觉得没有做几道题实惠,学生在这样的夹击下,就是想读也不敢读,时间长了,连想也不想了。从目前学生阅读现状的看,大部分同学几乎没有读过课外书,现有的知识仅仅从课堂所得,仅仅来自教材,量小面窄。这种现状造成的后果是学生知识面极其狭窄,与课堂知识相关的内容知之甚少,直至小学毕业,读不通课文、写不顺作文、不理解题意、常识性知识贫乏等现象屡见不鲜。由此可见,我们的教育机制没问题,问题出在人们的观念上。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兴趣、特长;尊重孩子的个性、特长,也就意味着为孩子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就意味着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李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的兴趣、特长,增加了评价的尺子,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擅长国画的贺明、美术特长生刘琦、书法特长生单春晓、以设计为专业的张涵、喜欢装潢的周大志……评价的尺子越多,好学生越多,他们做个好学生的愿望得到满足,这些心理因素对他们取得新的成绩又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再来看看我们以成绩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方式培养的学生吧,在老师眼中,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其他方面再好也不好;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其他方面不好也好。对“好学生”和颜悦色,对“差学生”从没好脸色,动辄训斥。我们的学生中不乏具有音乐、美术、制作等天赋者,然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样一来,束缚了多少特长生的健康发展啊!

  读了李老师的“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我们应该重新认识我们的学生了,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长,全面评价每一个孩子,为每一个孩子提供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每一个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使每一个孩子充满信心。在教师的引领下,拓宽每一个孩子自由呼吸的空间,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责任!

  感谢《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感谢李老师!在他的感召下,我们会共同为“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而努力,“自由呼吸的教育”也一定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9

  在阅读*当代教育家丛书《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时,一篇篇讲真话,有感情,充满爱心的文章时常让我感动。

  这本书的作者是*贵,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以时间为序,以朴实无华的简洁的文字给我们讲述了一位从乡村中学普通教师一步一步成长为中学校长、县级市的教委主任、地级市教育局局长,最后成为当代教育家的“教育故事”。他的每一步前行都诠释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教师的幸福成长,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为了打造教育强市等等,他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读书学习、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创新,他的成功应该源于他对教育卓越不懈的追求,他把追求完美已经成为习惯。

  (一)阅读丰富自我

  李老师说:“我真正的学习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教育是与读书连在一起的,书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民族素质的提高,乃至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书。一个人在他相应的年龄阶段,如果没有读过适合他的书,那将是终生无法弥补的缺憾。”

  李老师之所以能从教师——校长——局长——教育家一路走过来,跟他通过读书进行的大量的阅读积累及对这种阅读积累进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开的。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到松下幸之初的《经营人生的智慧》;从约翰?基西克的《理解艺术》,到玛丽?凯的《掌握人性的管理》从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到拿破仑的《成功的策略》……从教育理论专著到其它各类书籍,李老师从不同种类的书中挖掘出教育的思想,将其用于教学、教育、管理。也正是有了这些思想,李老师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有了“每天十分钟”、“朝阳读书计划”、“百万人家尽读书”、“亲子共成长”等一系列别具一格的读书活动。李老师走到哪里,就把读书的种子播撒到哪里。他以自身和专家、大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位家长: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读李老师,收获的不仅仅是对作者那种原生态的教育理念、观点、方法和做法的感悟,更为他实实在在、明明白白,言之有理又情有所依的解说而感动。最重要的是,我懂得了“再高深的学问也是从字母学起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读这一本书,我几乎是一口气一次性读完的,读好后,又忍不住在某些章节、某些语句上做了些许标记。

  (二)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

  李老师的一句话读了以后也有很深的感触。他说:“不重复自己,需要可贵的自醒;不重复别人,则更需要自信。”

  (三)“终点思考”成就幸福人生

  李老师又说:“一个人在思考自己人生方向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又实用的方法——由终点开始思考。”他讲到,我们可以先想好70岁想干什么,再推想50岁、40岁直到今天。他特别举到了一个鲜活的事例。那就是央视名主持人杨澜,在她最红的时候,突然从央视节目中消失,到国外进修去了。今天的杨澜以内涵和气质赢得了观众,靠得是自身修养,从战略的角度讲,是“终点思考”的人生韬略帮了杨澜的忙。我们的老师没有进行“终点思考”。就像在生命的旅途中那样,迟迟不发,或者是出发之后又犹豫不决,瞪眼看着时机与自己交臂而过。

  这也验证了一句哲理:成功总是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试想我们今天的教师,如果我们每天埋头于烦琐的工作,缺乏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十年、二十年后的我们抑或就是一个*庸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名教师、教育家。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缺乏“终点思考”。

  (四)原生态教育语言摘录

  读李老师的这本书,使我感到了我们的教育大有可为。他书中的文字能驱走诸多教育天空的阴霾,使我们的教育充满绚丽的阳光。你看这些文字——

  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的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

  教育不需要“目中无人”的管理。

  老师的心目中不应该有坏学生。不要轻易给学生做出结论,不要轻易挥动处罚的大棒。

  评价的尺子越多,好学生就越多。

  欣赏!欣赏学生,欣赏他们的创造,欣赏他们的成果,这成了我每一天的享受。

  教育必须从细节入手,然后才能塑造出注重细节的学生。

  不占用学生自主的时间是尊重学生的最基本的要求。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的特征是流水线,是标准化,而农业的特征是生态化、多元化。

  一个人的真正品格可能在重大的时刻或紧要的关头才表现出来,但它确实在无关紧要的时刻、在琐碎的日子里形成的。

  最好的教育应当是着眼于孩子一生发展的教育,应当是关注孩子心灵的教育,应当使师生感受到自由、幸福和快乐的教育。

  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学不会的不讲。

  只有活跃气氛而没有屏神思索和思维交锋的课堂不是健康的课堂。

  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这是教育的永恒。

  ……

  (五)博爱每一位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想做一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尚教师,更要以宽广的胸怀博爱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如同阳光普照大地,如同雨露滋润万物,但是,爱并不意味着迁就放松,而是严而有爱,爱而从严。学生最关心的是教师对他的看法如何,最大的愿望是受老师的关心和喜爱。当我们面对学生时,尤其是那些似乎充满缺点的学生时,如果能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地慷慨地去赞赏他们,就会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鼓励他们奋发向上。曾记得一位优秀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打着灯笼寻找学生的优点,用显微镜来观查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满腔热忱地欢迎每个学生的微小进步。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教师一味苛求学生,以猫对老鼠的姿态而自居,到头来只能使自己变成孤家寡人。在教育现实中,经常看到许多活泼好动,虽有些毛病,但浑身上下充满灵气的学生被一些“严师”训教之后,“效果”显著,这些学生变得温顺安静了,由“敢想敢说敢做”变得“叫我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让做的事不做”,或者干脆“做了也不让你知道”。有些教师把这种转变效果视为成绩,至于学生们的将来如何,他们则很少考虑。

  像这样,教师只是把活泼变得安静,把学生个性的东西“压榨”成共性的东西还不那么可怕,可怕的是教师的这种教育抑制了学生的身心发展,阻碍了学生智能的提高,扼制一代创新人才的产生。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叫巴甫里克的学生,在刚入学的时候,是一个活泼的、好动的、好奇心强的孩子,而过了不久,他就变得沉默寡言,过分地守纪律,听话和胆小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的女老师经常愤怒和过分地严格,并把他定为“思维迟钝的儿童”广为宣传,直到小巴甫里克小学四年级毕业时也没有什么好转。到了中学以后,一位善解人意的植物学老师才把小巴甫里克的才能发挥出来,后来巴甫里克成为一位农艺师。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小巴甫里克从一入学就遇到一位善解人意的老师,就受到公正的待遇,潜能得到开发,也许他还有可能成为巴甫洛夫式的大科学家呢。

  作为教师,我们更需要读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读书,我们才能生成新的信息,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传递;只有读书,我们才能引领学生读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让我们都捧起书来吧!做一个阅读者,远离浮躁与*庸;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做一个阅读者,为了教育的发展;做一个阅读者,为了民族的崛起!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10

  这两周学校要我们到网上下载*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让我们好好学习学习。于是我就拜读了李老师的书,原以为和其它的教育学专著一样讲一些大道理、说一些空话而已,我一开始只不过是抱着好奇的心理翻翻而已,谁曾想看着看着,却怎么也不想放下它,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一书的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李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用一个个生动的、亲历的教育案例,展现了他的心路历程。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掩卷沉思,反思自己十几年来的教学经历,感慨颇多。

  回到书中读李老师的文章,在受启发的同时,都会有一些很深的感触。他的文章中没有很深的大道理,也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在跟读者侃侃而谈,有什么说什么,直来直去,亲切自然,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了教育的道理和方法。书中,*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而反思我们的教育,为了所谓的提高学生成绩,我们只顾眼前的利益,把学生大量的时间用在机械重复的练习上,课堂上大量的讲解挤占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非常认真的在告诉学生真理,结果呢?老师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什么时候孩子们在我们的课堂上学会独立思考了,什么时候孩子们能够探寻属于自己的答案了,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这句话很有道理,我们老师的任务不应该是告诉学生真理,而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我佩服李老师,他是真正的用“心”在做教育,真正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未来发展着想,我想能成为李老师的学生一定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可以“自由呼吸”。还有一点在李老师身上也深深的体现出来了,那就是“方法总比困难多”,李老师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想我们很多老师也一定遇到过,可是,往往是草草了事,没有为学校、为孩子真正解决过。

  *贵老师在书中说:“学会用生态的、多元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为生物的多样性,才显得如此生机勃勃、如此美轮美奂。”不要再用单一的学习成绩去评价每个学生,尊重孩子的个性、特长,为孩子提供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通过我们的学校教育,让学生充满自信,这是我们每一个做教师的责任。我不禁自问,我的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呼吸了吗?下学期我要在学生课外阅读上动动脑筋,完全可以把课外阅读引入课堂,“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当看到李老师引用的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时,我更增强了教学改革的信心。

  书中的内容让我的大脑进行了全新的理念更新,也正是从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记住你的管教的目的应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别人来管理的人。”我希望自己在*贵老师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也会从狭隘走向广阔。

  书看到一大半,我已经被李局长那博大的胸怀、深邃的思想、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而深深感叹了。在拿到这本书之前,还以为不过是一个教育者为自己立传罢了,读着读着就不由自主地被他的理智的成熟的工作热情所鼓舞,为官能如此深入地大刀阔斧地改革,敢想敢做,而非凡成就的取得都缘于一颗诚挚地热爱教育的心灵。

  这段时间来,我在读书实践中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也尝试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但我知道真正实现或拥有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件不易做到的事,我会继续为自由呼吸的教育贡献一份微薄之力。现在,让我们怀着梦想,付诸实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努力实践吧。

  总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书,让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最后,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吧,“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10篇(扩展2)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10篇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1

  读了当代教育家*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越来越清楚的是,教育的本质是*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一、教育,从*等开始

  学生渴望的是*等、公*、公正。教师完全可以向学生道歉,和学生*等地坐下交流,*等的师生关系才是有助于教育成功、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师生关系,教育活动应当建立在*等的人际关系框架里才是真正高效的和有活力的,教师的民主意识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有裨益。

  二、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教育有时就是这样奇怪:我们耗尽心血和时间经营的——例如课堂教学中老师苦心孤诣的讲解辅导,很快就会被孩子们忘掉,而我们无意播下的种子,却在孩子生命的原野里长成了一棵大树,让他们受益终身。每一位善于思考的老师,都应当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我们究竟该怎样把这种“有意的”教育和“无意的”教育结合起来。

  书中讲到学习语文时“让学生当一当老师”,让学生把语文课当成自己的自留地,让学生参与语文教与学的全过程,从备课、讲课、疑难问题解答、命题考试、讲评,全有学生自己“演戏”。年底考试,语文成绩却非常好!在语文课上试验的“包产到户”,解决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问题。由此看来,一切的教育都应当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入手。

  我们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老师在课堂上到底有多大作用?语文到底是怎么学会的?不正是因为没有了教师“口若悬河”的分析讲解,没有了教师填鸭式的机械训练,才有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吗?就像幼儿学走路,的确需要扶持,但决不能一味地扶持,孩子真正学会行走和奔跑,都是在大人松开扶持的双手以后。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2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看了,我被吸引住了,“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就让孩子多一份希望。作为教师我们要把学生当成一个无知的不懂事的孩子对待。决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一个孩子。这样对孩子不公*,我们要善待孩子的错误和缺点。

  “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而反思我们的教育,为了所谓的提高学生成绩,我们只顾眼前的利益,把学生大量的时间用在机械重复的练习上,课堂上大量的讲解挤占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结果呢?老师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什么时候孩子们在我们的课堂上学会独立思考了,什么时候孩子们能够探寻属于自己的答案了,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这句话很有道理,我们老师的任务不应该是告诉学生真理,而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难免会碰到一些成绩不好,又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说实话,这些学生很让老师头疼,有时候像 “你还上吗?赶快回家吧﹗”之类的气话也会用在这些学生身上,书中有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不要用成年人的是非观念来判断学生,不要轻易使用道德的标尺来衡量学生。在教师的心目中,不应该有坏学生,只可能有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因为,如果你讨厌你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

  总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书,让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3

  在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坚持学习。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在这本书里,作者回忆往昔的工作,没有自诩和矫情的夸夸其谈;探索历程的评价,没有文过饰非的不实之辞;体验感悟的归纳,没有哗众取宠的惊人之语。有的只是*实的叙述,客观的评判和真诚的自勉自励,从而使任何一个翻阅此书的人,都会有一种恬淡幽远的儒雅之风扑面而来的感觉;掩卷沉思之后,又都会被书中从*实的字里行间涌动出的一股股挚爱事业的真诚、改革创新的勇气、遇挫弥坚的恒心和憧憬未来的豪情,所深深地打动和激荡,从而生发出只争朝夕、献身事业、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冲动和欲望,也许这正是此书真正的魅力和价值吧。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我国也自古就有“读书改变命运”的说法,*贵老师的人生历程或许能作为这些话的应证。

  他在文中写道:“像多数文学爱好者一样,我搜寻着所有可以找到的名著,急切地、贪婪地阅读,我恍若置身另一个世界,时而犹豫,时而彷徨,时而沉思,时而激昂……这种高度痴迷、全身心投入的大容量阅读,为我的精神世界储蓄了一笔丰厚的财富,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这笔财富不断生息、增值,实实在在地滋养着我的心灵,影响着我的价值取向,为我的生命打上了浓厚的底色。毫无疑问,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将幸福地享用这笔财富的‘利息’。”

  他说:“我真正的学习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教育是与读书连在一起的,书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

  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民族素质的提高,乃至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书。一个人在他相应的年龄阶段,如果没有读过适合他的书,那将是终生无法弥补的缺憾。”

  李老师之所以能从教师——校长——局长——教育家一路走过来,跟他通过读书进行的大量的阅读积累及对这种阅读积累进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开的。他走到哪里,就把读书的种子播撒到哪里。他以自身和专家、大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位家长: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今天倡导教师多读书活动,其实更多的是要求教师要处在真正的“读书状态”。做一个善于读书,知识渊博,视野广阔的读书人,而不是只在原有知识水*上,作低质量的重复。当今这个正在发生巨大的、深刻变化的.时代,新学科、新知识迎面而来,只有学习,才能丰富自己,才不会落后。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4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

  *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书中,*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 “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老师的观点大鼓其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反思几年来的教育历程,重新审视教育,我感觉教育应该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 的条件下一天一天的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而教师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希望他们的教育对象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长,更希望他们以最短的时间内成熟,不断地把自己的养分无私地输给他们,希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一定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己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就行。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一具相同的模型。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的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 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 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己的老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己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让我们走出为了教育而教育的误区。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5

  在阅读*当代教育家丛书《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时,一篇篇讲真话,有感情,充满爱心的文章时常让我感动。

  这本书的作者是*贵,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以时间为序,以朴实无华的简洁的文字给我们讲述了一位从乡村中学普通教师一步一步成长为中学校长、县级市的教委主任、地级市教育局局长,最后成为当代教育家的“教育故事”。他的每一步前行都诠释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教师的幸福成长,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为了打造教育强市等等,他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读书学习、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创新,他的成功应该源于他对教育卓越不懈的追求,他把追求完美已经成为习惯。

  (一)阅读丰富自我

  李老师说:“我真正的学习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 “教育是与读书连在一起的,书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民族素质的提高,乃至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书。一个人在他相应的年龄阶段,如果没有读过适合他的书,那将是终生无法弥补的缺憾。”

  李老师之所以能从教师---校长---局长---教育家一路走过来,跟他通过读书进行的大量的阅读积累及对这种阅读积累进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开的。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到松下幸之初的《经营人生的智慧》;从约翰?基西克的《理解艺术》,到玛丽?凯的《掌握人性的管理》从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到拿破仑的《成功的策略》……从教育理论专著到其它各类书籍,李老师从不同种类的书中挖掘出教育的思想,将其用于教学、教育、管理。也正是有了这些思想,李老师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有了“每天十分钟”、 “朝阳读书计划”、“百万人家尽读书”、“亲子共成长”等一系列别具一格的读书活动。李老师走到哪里,就把读书的种子播撒到哪里。他以自身和专家、大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位家长: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读李老师,收获的不仅仅是对作者那种原生态的教育理念、观点、方法和做法的感悟,更为他实实在在、明明白白,言之有理又情有所依的解说而感动。最重要的是,我懂得了“再高深的学问也是从字母学起的” 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读这一本书,我几乎是一口气一次性读完的,读好后,又忍不住在某些章节、某些语句上做了些许标记。

  (二)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

  李老师的一句话读了以后也有很深的感触。他说:“不重复自己,需要可贵的自醒;不重复别人,则更需要自信。”

  (三)“终点思考”成就幸福人生

  李老师又说:“一个人在思考自己人生方向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又实用的方法---由终点开始思考。”他讲到,我们可以先想好70岁想干什么,再推想50岁、40岁直到今天。他特别举到了一个鲜活的事例。那就是央视名主持人杨澜,在她最红的时候,突然从央视节目中消失,到国外进修去了。今天的杨澜以内涵和气质赢得了观众,靠得是自身修养,从战略的角度讲,是“终点思考”的人生韬略帮了杨澜的忙。我们的老师没有进行“终点思考”。就像在生命的旅途中那样,迟迟不发,或者是出发之后又犹豫不决,瞪眼看着时机与自己交臂而过。这也验证了一句哲理:成功总是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试想我们今天的教师,如果我们每天埋头于烦琐的工作,缺乏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十年、二十年后的我们抑或就是一个*庸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名教师、教育家。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缺乏“终点思考”。

  (四)原生态教育语言摘录

  读李老师的这本书,使我感到了我们的教育大有可为。他书中的文字能驱走诸多教育天空的阴霾,使我们的教育充满绚丽的阳光。你看这些文字——

  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的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

  教育不需要“目中无人”的管理。

  老师的心目中不应该有坏学生。不要轻易给学生做出结论,不要轻易挥动处罚的大棒。

  评价的尺子越多,好学生就越多。

  欣赏!欣赏学生,欣赏他们的创造,欣赏他们的成果,这成了我每一天的享受。

  教育必须从细节入手,然后才能塑造出注重细节的学生。

  不占用学生自主的时间是尊重学生的最基本的要求。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的特征是流水线,是标准化,而农业的特征是生态化、多元化。

  一个人的真正品格可能在重大的时刻或紧要的关头才表现出来,但它确实在无关紧要的时刻、在琐碎的日子里形成的。

  最好的教育应当是着眼于孩子一生发展的教育,应当是关注孩子心灵的教育,应当使师生感受到自由、幸福和快乐的教育。

  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学不会的不讲。

  只有活跃气氛而没有屏神思索和思维交锋的课堂不是健康的课堂。

  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这是教育的永恒。

  ……

  (五)博爱每一位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想做一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尚教师,更要以宽广的胸怀博爱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如同阳光普照大地,如同雨露滋润万物,但是,爱并不意味着迁就放松,而是严而有爱,爱而从严。学生最关心的是教师对他的看法如何,最大的愿望是受老师的关心和喜爱。当我们面对学生时,尤其是那些似乎充满缺点的学生时,如果能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地慷慨地去赞赏他们,就会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鼓励他们奋发向上。曾记得一位优秀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打着灯笼寻找学生的优点,用显微镜来观查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满腔热忱地欢迎每个学生的微小进步。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教师一味苛求学生,以猫对老鼠的姿态而自居,到头来只能使自己变成孤家寡人。在教育现实中,经常看到许多活泼好动,虽有些毛病,但浑身上下充满灵气的学生被一些“严师”训教之后,“效果”显著,这些学生变得温顺安静了,由“敢想敢说敢做”变得“叫我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让做的事不做”,或者干脆“做了也不让你知道”。有些教师把这种转变效果视为成绩,至于学生们的将来如何,他们则很少考虑。像这样,教师只是把活泼变得安静,把学生个性的东西“压榨”成共性的东西还不那么可怕,可怕的是教师的这种教育抑制了学生的身心发展,阻碍了学生智能的提高,扼制一代创新人才的产生。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叫巴甫里克的学生,在刚入学的时候,是一个活泼的、好动的、好奇心强的孩子,而过了不久,他就变得沉默寡言,过分地守纪律,听话和胆小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的女老师经常愤怒和过分地严格,并把他定为“思维迟钝的儿童”广为宣传,直到小巴甫里克小学四年级毕业时也没有什么好转。到了中学以后,一位善解人意的植物学老师才把小巴甫里克的才能发挥出来,后来巴甫里克成为一位农艺师。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小巴甫里克从一入学就遇到一位善解人意的老师,就受到公正的待遇,潜能得到开发,也许他还有可能成为巴甫洛夫式的大科学家呢。

  作为教师,我们更需要读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读书,我们才能生成新的信息,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传递;只有读书,我们才能引领学生读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让我们都捧起书来吧!做一个阅读者,远离浮躁与*庸;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做一个阅读者,为了教育的发展;做一个阅读者,为了民族的崛起!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6

  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在这本书里,作者回忆往昔的工作,没有自诩和矫情的夸夸其谈;探索历程的评价,没有文过饰非的不实之辞;体验感悟的归纳,没有哗众取宠的惊人之语。有的只是*实的叙述,客观的评判和真诚的自勉自励,从而使任何一个翻阅此书的人,都会有一种恬淡幽远的儒雅之风扑面而来的感觉;掩卷沉思之后,又都会被书中从*实的字里行间涌动出的一股股挚爱事业的真诚、改革创新的勇气、遇挫弥坚的恒心和憧憬未来的豪情,所深深地打动和激荡,从而生发出只争朝夕、献身事业、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冲动和欲望,也许这正是此书真正的魅力和价值吧。

  拜读全书,让我特别有同感的是*贵对于教育本质的认定:教育的本质是*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是啊,在我们教育者忙得一塌糊涂却毫无进展的今天,听到这样的话语,感觉特别清爽。可说归说,真正要落实这一真谛,又需要我们用心去做。

  而他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想借用前苏联作家高尔基一句话: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我国也自古就有“读书改变命运”的说法,*贵老师的人生历程或许能作为这些话的映证。

  掩卷而思,审视现在的教育,真的令人窒息,尤其是中学生,自由呼吸的空间越来越小!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我们的教育观念陈腐落后。李老师说:“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充满民主、*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教育就不会有多少问题。”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读完此书,依然受益匪浅,感触颇多。就我们小学生而言,自由呼吸的空间也不容乐观。为了孩子们的发展,为了孩子们不再走进越来越狭窄的空间,我们小学教师应该努力为孩子们营造、拓宽自由呼吸的空间!

  也许我是语文教师的缘故吧,书中最令我心动的是李老师的“语文课改实验计划”。此计划这样安排课程:每周只用2课时完成教材规定的学习任务,而把4课时拿出来,让学生到自修室去学习。这样一来,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阅读的快乐充盈学生的心灵,让阅读的快乐充满学生成长的岁月。阅读,引领孩子们走进丰富多彩的世界;阅读,拓宽了孩子们自由呼吸的空间!

  是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已充分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为落实课程标准我们小学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系列读书活动。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学生一心扑在课堂上,一头钻在教材里,无暇顾及课外阅读。尤其是农村小学,尽管学校图书室不断添置、积累了一定数量、种类齐全的图书,但学生借阅率很低。为何?家长怕影响孩子学习,老师总觉得没有做几道题实惠,学生在这样的夹击下,就是想读也不敢读,时间长了,连想也不想了。从目前学生阅读现状的看,大部分同学几乎没有读过课外书,现有的知识仅仅从课堂所得,仅仅来自教材,量小面窄。这种现状造成的后果是学生知识面极其狭窄,与课堂知识相关的内容知之甚少,直至小学毕业,读不通课文、写不顺作文、不理解题意、常识性知识贫乏等现象屡见不鲜。由此可见,我们的教育机制没问题,问题出在人们的观念上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兴趣、特长;尊重孩子的个性、特长,也就意味着为孩子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就意味着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李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的兴趣、特长,增加了评价的尺子,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擅长国画的贺明、美术特长生刘琦、书法特长生单春晓、以设计为专业的张涵、喜欢装潢的周大志……评价的尺子越多,好学生越多,他们做个好学生的愿望得到满足,这些心理因素对他们取得新的成绩又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再来看看我们以成绩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方式培养的学生吧,在老师眼中,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其他方面再好也不好;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其他方面不好也好。对“好学生”和颜悦色,对“差学生”从没好脸色,动辄训斥。我们的学生中不乏具有音乐、美术、制作等天赋者,然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样一来,束缚了多少特长生的健康发展啊!

  读了李老师的“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我们应该重新认识我们的学生了,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长,全面评价每一个孩子,为每一个孩子提供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每一个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使每一个孩子充满信心。在教师的引领下,拓宽每一个孩子自由呼吸的空间,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责任!

  感谢《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感谢李老师!在他的感召下,我们会共同为“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而努力,“自由呼吸的教育”也一定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7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当代教育家*贵在新课程背景下奉献给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新作。书中把自己多年来教育实践中的一些原生态的东西提供给读者,主要写了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自己的感悟,始终贯穿了教学、教育、学校管理三条线索。一切都是那么实实在在、明明白白,言之有理又情有所依。读完此文,我深深地被作者对教育的真诚、真挚,不懈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探寻教育教学规律的科学态度所感动。

  读完这本书,我想用袁振国在前言中的一段话来表达我读后的感想,“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崇高事业,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而且是思想与思想的交流,情感与情感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是造福于他人同时也使自己获得幸福的伟大事业。”特别是最后这一句,*贵用他二十多年教育实践向我们诠释了怎样使孩子获得有幸福感的教育和教师怎样从辛勤劳动中体验工作的快乐。

  善于学习,是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后对*贵的第一印象。*贵的教育成功之路得益于对读书的执著和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体验、领悟和反思。家庭的影响使*贵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结合自己的在教学中的经验和自己孩子的成长过程,使他越来越认识到读书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读书,伴随了他46岁人生,也影响和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所以,我们今天倡导教师多读书。教师要在读书中生存,要处在真正的“读书状态”。一个优秀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读书,知识渊博,视野广阔的读书人。与教育名师相比,我们比较多的只是囿于操作层面的专业技能所表现出来的匠气,而往往缺少一种基于文化底蕴和深厚思想上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无一不是他们具有丰富而深沉的文化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才有灵气。从*贵的身上,使我们深知,真正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的人,是不允许自己只在原有知识水*上,作低质量的重复。人生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它不会停留在一个地方,也不会停止在某一阶段,它需要不断超越,但不是超越所有的人,而是要超越自己,超越自己的过去。

  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贵20年如一日不懈探求的,正是这么一条使教育回归本质、回归本源的成功之路。但他并不认为自己已取得了多大的成功。他在书的“后记”中引用玛丽凯的话说:“我诚挚地相信,生命是一连串的企图和失败,只有在偶然的机会中,我们才能体验到成功,最重要的是继续尝试。”这既是*贵先生从教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其成长为著名教育家的法门。

  今天,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学习、享用*贵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最重要的是继续尝试,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升华,不断丰富、拓展*贵的教育理念,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做教育的人,一个真正懂教育的人。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8

  能够定期免费领到上乘的好书,真是人生一大幸事!刚放暑假,就接到了县教育局通知:教育局新教育读书会要发新书了。我迫不及待地跑去领来属于我自己的两本新书。其中一本是*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刚拿到这本书时,我是有些失望的。一是,现在好多关于教育的书都标榜是素质教育,*教师、*学生的,看了后,感觉还是云里雾里,没有收获。这本书名是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作者的口气好大,他真能让教育自由呼吸吗?二是作者的身份是校长,我是一位普通的教师,我只想做好我的语文老师,并不想学习如何做好一位校长。

  不管怎样,书是领到家了,还是会随手翻翻看看的。谁知这随便一翻,就再也不愿释手了。读他的感觉直想用三个词来形容:高端,大气,上档次。

  高端*贵总是站在高端的角度,发现教育问题、思考教育问题

  *贵从山东高密的一位普通语文老师,到班主任、副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再到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最后杀到京城,做了北京十一学校校长,名震教育界。他靠的是什么,我认为他靠的思考力,高端的思考力。

  在此书的第一章,作者大学毕业,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校长就委以重任,让他总结学校成功的秘诀——“三严”精神。从此*贵学会了用“严肃、冷峻、不苟言笑”来做自己的教育,刚开始作者真是感到了对学生“严”给自己带来的甜头。可是一次晚自习,班里的团支书和另外几个女同学居然旷课了,作者感觉孩子们真是太不老师放在眼里了。等见到孩子们那一刻,他不问原由,劈头盖脸一阵暴批,几个孩子包括团支书都站在教室门前哭了。后来才知道原来那几个旷课的孩子由于送班里的孩子到医院急救,才导致没有按时到校。

  *贵在这时选择了鼓起勇气向委屈的孩子深深地道歉。

  书中写道:“我开始思索,究竟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是有助于教育成功、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师生关系,教育活动究竟应当建立什么样的人际关系框架里才是真正高效的和有活力的教师的民主意识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有哪些益处。

  这样一步一步地反思奠定了教育成功的基础。

  同样,“没有教师的语文课”,也引起了*贵校长对语文教学的思索:老师在课堂上到底有多大作用?语文到底是怎么学会的?1991年,高密四中高一扩大规模,种种原因,新扩出的两个班暂时没有语文教师,孩子们上语文课到阅览室阅读。谁知期末考试成绩居然比有语文教师的班级还略胜一筹。于是,*贵校长与全校的语文教师走上了语文教改的探索之路。在经历了重重磨难后,*贵校长带领的团队,成功研究出来了著名的“语文实验室计划”,每周六节语文课,三节课的时间孩子们都在自修楼自由阅读、思考,这一成功实验,还带动了其他科目对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改革。

  在校长的不间断地思考、反思、改革中,孩子们、教师们有了自由呼吸的一片天空。

  大气思考是成功的基础,执行力就是办事力,成功力,*贵就贵在有超强、大气的执行力。

  1995年高考前夕,*贵被任命为高密一中校长。上任的第一周,连降大雨两天,校园食堂前就形成了一个近一米深的大水湾。学生、教师都是卷起裤腿,趟过深水,才能到达食堂打饭。再看一中所有的学生、员工都已经习以为常。*贵校长问了炊事员一句:“为什么不把饭抬到水那边去卖?”炊事员显得很吃惊:“那根本不可能!这么多饭谁能抬得了?”

  于是李校长将伙房的员工召集起来开始算账。第一笔账就算抬饭需要多少人次,打饭过河的人次,抬饭十个人过河,打饭的人一千多人次;第二笔账,湿裤子的数量,校长双手紧紧地搀着裤角,但依然湿了裤子。所有来打饭的师生的裤子都湿了,如果抬饭,只会湿十条裤子。选择湿几条裤子?

  炊事员低声问了一句:“能不能给我们多买几扇笼,把饭分开抬,还能轻松一些。”

  李校长当即回复:“需要多少,就买多少,马上去办!”

  后来由这两笔账为师生算出了:1、班级图书箱;2、20副乒乓球台;3、全校开放式图书馆;4、教师内安装暖气;5、课桌改造,加装藏书板;6、四机(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幻灯机)一幕(投影幕)进教室……10、安装学生用外线电话……

  这一项项工作都切实给孩子们、老师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最重要的是把孩子们的利益放到的第一位,孩子们得到了极大的尊重。

  也只有这极强执行力的人才能如此大手笔。

  谁能想到,当*贵已经是山东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时,依然能够深入基层,走进教室一节一节地听课,评课,思考课程改革。当2002年暑期开学,*贵局长来到一所初中的第一堂英语课。执教老师面对着来自不同小学的初一新生,不由分说地按教材教起了26个字母。整整一堂课时间,从发音到书写,忙活了40分钟,老师按备课课本上的程序走完了。班里的孩子的英语基础却是不一,有的是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有的从小学一年级,有的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不同的基础,却要面对千篇一律的教学。由此,*贵开始实践“分层教学”。

  不管分层教学结果如何,*贵说:“有一点不会错,那就是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只是教育的永恒!”

  上档次在高端、大气的基础下,*贵以他的教育历程为经线,为我们呈现了一本上档次的教育大书,燃起了我心中那团继续追求理想教育的火。

  很喜欢*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这是一本真实的书,朴素的书,就因为他的真实无华,才更加显得大气。让我深深明白,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中,教育也是如此,我们教师不可能一成不变地去教一节又一节课,一茬又一茬学生,我们要不断地反思,学习,改变,行动。一位教育者的幸福、成功,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最后引用*贵老师在后记里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其实,如果我们真的想开一点,就会真的明白,失败并不丢人,真正地失败是那些放弃的人。可以自豪的是,我不是一个可以随便放弃什么的人,当然,我也不会轻易决定去干什么。因为,干什么,对我来说就意味着要干好什么。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9

  这两周学校要我们到网上下载*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让我们好好学习学习。于是我就拜读了李老师的书,原以为和其它的教育学专著一样讲一些大道理、说一些空话而已,我一开始只不过是抱着好奇的心理翻翻而已,谁曾想看着看着,却怎么也不想放下它,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一书的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李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用一个个生动的、亲历的教育案例,展现了他的心路历程。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掩卷沉思,反思自己十几年来的教学经历,感慨颇多。

  回到书中读李老师的文章,在受启发的同时,都会有一些很深的感触。他的文章中没有很深的大道理,也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在跟读者侃侃而谈,有什么说什么,直来直去,亲切自然,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了教育的道理和方法。书中,*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而反思我们的教育,为了所谓的提高学生成绩,我们只顾眼前的利益,把学生大量的时间用在机械重复的练习上,课堂上大量的讲解挤占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非常认真的在告诉学生真理,结果呢?老师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什么时候孩子们在我们的课堂上学会独立思考了,什么时候孩子们能够探寻属于自己的答案了,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这句话很有道理,我们老师的任务不应该是告诉学生真理,而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我佩服李老师,他是真正的用“心”在做教育,真正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未来发展着想,我想能成为李老师的学生一定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可以“自由呼吸”。还有一点在李老师身上也深深的体现出来了,那就是“方法总比困难多”,李老师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想我们很多老师也一定遇到过,可是,往往是草草了事,没有为学校、为孩子真正解决过。

  *贵老师在书中说:“学会用生态的、多元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为生物的多样性,才显得如此生机勃勃、如此美轮美奂。”不要再用单一的学习成绩去评价每个学生,尊重孩子的个性、特长,为孩子提供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通过我们的学校教育,让学生充满自信,这是我们每一个做教师的责任。我不禁自问,我的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呼吸了吗?下学期我要在学生课外阅读上动动脑筋,完全可以把课外阅读引入课堂,“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当看到李老师引用的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时,我更增强了教学改革的信心。

  书中的内容让我的大脑进行了全新的理念更新,也正是从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记住你的管教的目的应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别人来管理的人。”我希望自己在*贵老师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也会从狭隘走向广阔。

  书看到一大半,我已经被李局长那博大的胸怀、深邃的思想、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而深深感叹了。在拿到这本书之前,还以为不过是一个教育者为自己立传罢了,读着读着就不由自主地被他的理智的成熟的工作热情所鼓舞,为官能如此深入地大刀阔斧地改革,敢想敢做,而非凡成就的取得都缘于一颗诚挚地热爱教育的心灵。

  这段时间来,我在读书实践中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也尝试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但我知道真正实现或拥有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件不易做到的事,我会继续为自由呼吸的教育贡献一份微薄之力。现在,让我们怀着梦想,付诸实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努力实践吧。

  总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书,让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最后,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吧,“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10

  偶然在手机晚报看到这样一句话:“学习这事给我留下来的基本上全是耻辱”,我不知道说这话的是什么人,但无论如何走出校门的人这样评价自己的学习生活,确实令老师尴尬。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应该给受教育者留下什么?学校教育如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生发展奠基?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本?坦率地说,这些问题我们(所有教育相关人士)都思考了几十年,但我们真的没有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教育的不均衡愈演愈烈、老师和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钱学森之问使“教育人”无言以对……

  最近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感觉很舒服。“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朴实的语言诠释了教育。书中那些小故事道出了浅显易懂的道理,能启迪人们更多更深层次的思考。

  本书作者*贵先生现在是北京十一学校的校长,我就称他李校长。这本书有三条线索:一条是教学线,回顾李校长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起因和过程;第二条线是教育线,重点记述了李校长学生观的变化;第三条线是管理线,介绍了做中学校长、县教育局长和地级市教育局长时的思考和实践。作为校长,在读这本书时,格外认真地“研读”了李校长在任高密四中校长时的经历。

  选取这一段还有特别的考虑:这是*贵初做校长的五年,而我本人到现在也刚刚做了四年多的校长;时代不同了,今天的我“研究”20xx年前的*贵仍然充满深深地敬意,他的管理理念和实践仍然鲜活。

  1990年,高密四中历史上最灰暗的一年,高考失利使“整个学校沉浸在压抑之中”,不满30岁的*贵“受命于危难之中”,成为校长。在这所学校工作了20xx年、从语文教师到教务主任直至教学副校长,李校长对这所学校可谓了如指掌,他知道老师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上任之后的“头三脚”踢得很准: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五子登科”、统一干部思想的“三心换一心”、确实发挥教代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制造一杆公*秤”、“分层聘任、双向选择”的聘任机制及“安全软着陆”的实施过程、符合学校的实际和所处环境的学校文化经营策略等举措都显示了李校长高超的管理艺术,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校长,经营好自己的班子是一件重中之重的大事。在我校中心组学习时我们曾研读过李校长为领导班子起草的《领导干部日日思》和《高密四中领导干部修养要则》,20xx年前的“小立法”,今天仍觉得受益匪浅。

  通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自始至终有这样的感受,*贵从做老师、校长到局长,很好地诠释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李校长对“管理”一词的解释既简单有实在:“管理管理,只有管没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甚至热爱他们,你的管理就不会有太大的成效。”

  最初的保障教师生存需求的“五子登科”做起,唤醒人们的爱校爱岗的工作热情;“从热爱水井到热爱学校”、“三朝元老”、“首席接待”和“功勋四中人”这些小故事读来很温馨,李校长“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从心灵和精神层面培养四中人的责任意识,激励不同岗位上的人为学校做好本职工作。

  学校管理中经销“希望”是李校长的过人之处。把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和教职工的“个人愿景”结缘,具体讲就是把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和老师的专业化成长结缘,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同时制定一份个人学年发展目标,教师在帮助学生成才的同时规划自身的成长,这在目前关注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的大环境下,已经属于常规工作了,可在20xx年前,这是需要智慧和胆量的举动。回忆一下那个时候校长主任们一味地都是用在带领、督促老师们提高中高考成绩,学校的各项制度特别是评价奖励制度都是“以分数论英雄”,校长、教师在社会舆论的重压之下苦不堪言,“分数”是学生的*子,也是老师的*子,是学校的荣誉,更是校长的政绩。李校长认为“一个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应该成就自我”、“不赞成把教师仅仅看做蜡烛、春蚕、铺路石一类的角色”而那时我们总是以“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感到自豪和骄傲的。教育家的远见得以完美展示,李校长领导的四中人“在塑造学生的同时也在主动积极地塑造自我—师生共同成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时教学成绩的提高水到渠成,形成“高密四中一道美丽的人文风景”。

  做高密四中的校长只是*贵教育生涯的一小部分,也不是教育家的“精彩乐章”,但足以令人肃然起敬了。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10篇(扩展3)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3篇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1

  霍姆斯说: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

  有幸拜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感觉一股清风扑面而来,是那么的清新。这本书是他多年来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中潜心实践的结果,是他理论和实践的结晶,也是他教育智慧和教育理想的体现。他用非常*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他用最朴实的语言,用一个个生动的、亲历的教育案例,展现了他的心路历程。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

  读这本书,使我感到了我们的教育大有可为。他书中的文字能驱走诸多教育天空的阴霾,使我们的教育充满绚丽的阳光。你看这些文字,是春雨无声滋润了物——教育

  无痕,是不动声色的教育。一切教育都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入手,呼唤原生态教育。

  在20____年3月26日星期三CCTV第十三届青歌赛团体组复赛第七场的比赛场上,“阿鹏”,一位来自云南的原声态歌手,却用他最质朴最单纯的全身心的演唱风格,完美而透彻的"诠释了他用“舒服”的感觉来演唱的他家乡的民谣,而阿鹏接下来说的“唱歌是件很舒服的事”这句话让大家更觉他的朴实和可爱。阿鹏用他最直接最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一名歌者最基本的要求和标准:唱者要唱得舒服,听者才听得舒服。没有经过正规严格的训练,没有经过名家悉心的指导,他凭什么拿走了这么高的分数,他凭什么打动全国这么多听众的心?

  因为他觉得唱歌是件幸福、自由、快乐的事,这就是他的动力,所以他能全身心地唱出心中的感受。

  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错误,就像学习走路的幼儿跌跟头,绝大多数与道德品质并没有多大关系。

  欣赏!欣赏学生,欣赏他们的创造,欣赏他们的成果,让学生们觉得学习是一种享受。

  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重要。

  不占用学生自主的时间是尊重学生的最基本的要求。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的特征是流水线,是标准化,而农业的特征是生态化、多元化。学会用生态的多元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为生物的多样性,才显得如此生机勃勃、如此美仑美奂。

  一个人的真正品格可能在重大的时刻或紧要的关头才表现出来,但它确实在无关紧要的时刻、在琐碎的日子里形成的。

  所以最好的教育应当是着眼于孩子一生发展的教育,应当是关注孩子心灵的教育,应当使师生感受到自由、幸福和快乐的教育。

  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学不会的不讲。

  只有活跃气氛而没有屏神思索和思维交锋的课堂不是健康的课堂。

  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这是教育的永恒。

  书中,*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愿我们能为“把这个简单的事情做好”而努力!尊重、欣赏孩子们,放开手脚,让孩子们自由、快乐、幸福的学习吧!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2

  闲暇之余,我终于读完了这本教育专着——《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由此我认识了*贵老师,了解了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成长为全国知名教育家的传奇人生。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我国也自古就有“读书改变命运”的说法,*贵老师的人生历程或许能作为这些话的映证。他在文中写道:像多数文学爱好者一样,我搜寻着所有可以找到的名的,急切地、贪婪地阅读,我恍若置身另一个世界,时而犹豫,时而彷徨,时而沉思,时而激昂…这种高度痴迷、全身心投入的大容量阅读,为我的精神世界储蓄了一笔丰厚的财富,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这笔财富不断生息、增值,实实在在地滋养着我的心灵,影响着我的价值取向,为我的生命打上了浓厚的底色。毫无疑问,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将幸福地享用这笔财富的‘利息’。他说:我真正的学习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教育是与读书连在一起的,书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

  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民族素质的提高,乃至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书。一个人在他相应的年龄阶段,如果没有读过适合他的书,那将是终生无法弥补的缺憾。李老师之所以能从教师---校长---局长---教育家一路走过来,跟他通过读书进行的大量的阅读积累及对这种阅读积累进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开的。他走到哪里,就把读书的种子播撒到哪里。他以自身和专家、大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位家长: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在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坚持学习。今天倡导教师多读书活动,其实更多的是要求教师要处在真正的读书状态。做一个善于读书,知识渊博,视野广阔的读书人,而不是只在原有知识水*上,作低质量的重复。当今这个正在发生巨大的、深刻变化的时代,新学科、新知识迎面而来,只有学习,才能丰富自己,才不会落后,不会被时代淘汰,新的教育环境,刻不容缓的教育改革,逼人的教育形式---我们没有时间再去重复,去等待,去观望。

  人生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它不会停留在一个地方,也不会停止在某一阶段,它需要不断超越,但不是超越所有的人,而是要超越自己,超越自己的过去。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3

  寒假,我终于读完了这本教育专著《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由此我认识了*贵老师,了解了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成长为全国知名教育家的传奇人生。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我国也自古就有“读书改变命运”的说法,*贵老师的人生历程或许能作为这些话的映证。

  他在文中写道:像多数文学爱好者一样,我搜寻着所有可以找到的名著,急切地、贪婪地阅读,我恍若置身另一个世界,时而犹豫,时而彷徨,时而沉思,时而激昂…这种高度痴迷、全身心投入的大容量阅读,为我的精神世界储蓄了一笔丰厚的财富,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这笔财富不断生息、增值,实实在在地滋养着我的心灵,影响着我的价值取向,为我的生命打上了浓厚的底色。

  毫无疑问,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将幸福地享用这笔财富的"利息"。他说:我真正的学习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教育是与读书连在一起的,书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民族素质的提高,乃至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书。一个人在他相应的年龄阶段,如果没有读过适合他的书,那将是终生无法弥补的缺憾。李老师之所以能从教师——校长——局长——教育家一路走过来,跟他通过读书进行的大量的阅读积累及对这种阅读积累进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开的。

  他走到哪里,就把读书的种子播撒到哪里。他以自身和专家、大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位家长: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在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坚持学习。今天倡导教师多读书活动,其实更多的是要求教师要处在真正的读书状态。

  做一个善于读书,知识渊博,视野广阔的读书人,而不是只在原有知识水*上,作低质量的重复。当今这个正在发生巨大的、深刻变化的时代,新学科、新知识迎面而来,只有学习,才能丰富自己,才不会落后,不会被时代淘汰,新的教育环境,刻不容缓的教育改革,逼人的教育形式——我们没有时间再去重复,去等待,去观望。

  人生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它不会停留在一个地方,也不会停止在某一阶段,它需要不断超越,但不是超越所有的人,而是要超越自己,超越自己的过去。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10篇(扩展4)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5篇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1

  捧起《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细细品味,反复思量,只觉一阵春风扑面而来,能找到这样一本亦师亦友的原生态教育书籍畅读,实乃让人无比惬意之事。参加工作时间不算长,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而在阅读此书时,李老师一篇篇讲真话,有感情,充满爱心的文章时常让我感动,为我答疑解惑。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以时间为序,以朴实无华的简洁的文字给我们讲述了一位从乡村中学普通教师一步一步成长为中学校长、县级市的教委主任、地级市教育局局长,最后成为当代教育家的“教育故事”。他的每一步前行都诠释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教师的幸福成长,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为了打造教育强市等等,他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读书学习、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创新,他的成功应该源于他对教育卓越不懈的追求,他把追求完美已经成为习惯。

  在全书中,李老师用三条主线将若干取自生活,源于实践的小故事串联起来,每个故事中都融入了自己对教育独特的感悟与思考,那点滴心语,可谓画龙点睛。这三条主线分别是教育线、教学线和管理线,而统领这三者的便是一种"人"的精神,一种尊重人、欣赏人、珍爱人的可贵思想。读此书不仅仅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心灵的震撼,还给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启迪和思考。

  一、注重阅读

  书是时代前进对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把人的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观念已经陈旧了,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新的知识和信息不断增加,人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受教育,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党的*提倡全民学习、建设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课程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都需要通过博览群书来达到知识更新和自我提升。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教师曾经拥有的较为丰富的知识,已经难以面对现代的学生了,教材及参考书籍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单一讲课、灌输更不能适应当前的教改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式的需要,每位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读书,不断提高地自己的业务水*和工作能力,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才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二、关注学生

  教育的本质是*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教育工作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应该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信仰和幸福负责。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一具相同的模型。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的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1、把学生当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充满民主、*等。

  以前,有的老师都认为只要搞好学习,再"厉害"一点学生也会谅解。但学生对老师的"好心""苦心"并不买账。在老实听话的背后,隐藏的是怨愤和逆反。因此,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学习。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为民族的明天准备素质的教育。要让孩子一生能够持续地学习,能够有尊严、高质量地生活,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且有能力把握自己的一生。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了解孩子、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

  2、评价不但要换方法,更要换思维。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过人的长处,在这一点上,人人都是最好的,个个都是最棒的,拿起表扬的武器,机智地面对得意忘形的孩子,多增加几把评价的尺子,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受到鼓励,从而坚定信念,走向成功。

  因此,在老师的心中,不应该有坏学生,不能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失败去做工作,应当把预期的失败转化为成功,应让每个学生都能说"我能行"!在这一方面,我们原来的班级也搞过类似的尝试--"我能行!",但十分惭愧,效果不佳,回想起来,关键原因是我的工作浮于表面,没有落实好,没有联系实际。

  3、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变堵截反对为提倡诱导

  只要你蹲下来,试着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你就会发现孩子眼里的世界不一样,你就能学会理解孩子。孩子们犯的错误,常常是"美丽的错误",是成长中的必然。我们的工作习惯于站在*的立场上,从*的视角对孩子提出种种要求,设定展目标,生硬灌输、呆板说教,强迫孩子接受--犹如预先做好了模子,不管学生的体形。身高统统塞到这个模子里,结果必然是要么铸造出畸形的人格;要么铸造出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要么伤害学生的心灵,形成终生难以弥合的伤痕。

  4、让孩子们喜欢学习

  ①归还学生思维

  让课堂成为学生演练思维体操的舞台。对归还学生主体地位来说,核心的问题,是把学生思维的过程,归还给学生。这是我们教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研究,哪一个过程应该放给学生去思考。

  ②把认知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

  过去我们喜欢把结果告诉学生,现在我们应该把探索的过程,全部的经历留给学生。

  ③让知识既是目的,更应该成为获取新知识的工具。

  经验告诉我们,儿童在学生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往往变成了不能移动的重物,知识被积累起来,似乎是为了储备,它们不能进入周转,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而首先是不能用来去获取新的知识。我们能否把运用知识、方法成为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工具,作为衡量我们老师教学方法的一种依据?

  三、学会思考

  李老师又说:“一个人在思考自己人生方向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又实用的方法——由终点开始思考。”他讲到,我们可以先想好70岁想干什么,再推想50岁、40岁直到今天。他特别举到了一个鲜活的事例。那就是央视名主持人杨澜,在她最红的时候,突然从央视节目中消失,到国外进修去了。今天的杨澜以内涵和气质赢得了观众,靠得是自身修养,从战略的角度讲,是“终点思考”的人生韬略帮了杨澜的忙。

  在实际校园里,我们有的是一些虽然年轻,但已经暂露头角的老师,有的老师还是教育界的专家,所教的学生有多少都已经上了北大、清华或其他重点大学,学生是发展了,成功了,但是教师自身却没有很大的发展。究其原因,在于我们的老师没有进行“终点思考”。就像在生命的旅途中那样,迟迟不发,或者是出发之后又犹豫不决,瞪眼看着时机与自己交臂而过。这也验证了一句哲理:成功总是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试想我们今天的教师,如果我们每天埋头于烦琐的工作,缺乏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十年、二十年后的我们抑或就是一个*庸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名教师、教育家。

  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缺乏“终点思考”。

  *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使我深深地懂得:我们老师应该学会自我更新,今天的我应该比昨天更成熟。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尊重和宽容,善待学生的“黑点”并加以正确地引导。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善于拨开学生眼前的迷雾,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帮助学生体味到上进及学习进步时的欢乐,诱发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总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书,它让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我在读书实践中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也尝试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但我知道真正实现或拥有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件不易做到的事,我会继续为自由呼吸的教育贡献一份微薄之力。现在让我们怀着梦想,付诸实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努力实践吧!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2

  泰格尔在他的诗中说过:“瀑布一旦有了自由,便有了歌声。”是的,自由对一个学生来说,对一个班级、一个学校的管理来说,更是尤为重要。

  正因如此,当我看到希贵校长的这样《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时,我一下子就被这本书的名字震撼到了。是啊,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曾几何时,我们的孩子能在校园里自由呼吸呢?曾记得在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只因为喜欢爬树,在样园里也爬树,而被学校勒令退学。放眼环视我们的教育现状,在我们的校园里,我们按照行政组织的构架,把学生划分在一个个行政班级里进行管理,“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在班级管理中大范围地存在,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被生生压抑,学校让往左转就得往左转,学校让往右转就得往右转。于是,孩子们表面上变得很乖,而内心想的到底是什么。当然,也还有另一些孩子,在这种高压之下变得叛逆、情绪极度焦躁,身心都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最终走向极端的行为。

  细思极恐,孩子的这些表现难道与我们的教育不无关系吗?我们难道没有表任和良知去改变这种状态吗?希贵校长在他的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告诉我们:“教育,应该从*等开始”,“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教育不需要‘目中无人’的管理”、“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很重要”……说得多么好呀!把学生当人来看待,给予他们爱、信任与尊重,这样才能让老师和学生都真正拥有能够“自由呼吸”的教育。

  进入到高年级,学生的做事能力越来越强。如果放手把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事务安排给孩子们,既是对他们的一个锻炼,又能减轻老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负担,一举两得。所以,在开学期,我就计划本学期一定要好好培养我的语文小班干。开学第一课上,我就向孩子们宣布:本学期的语文课代表工作将实行每月轮换制,每月选一次课代表,由两名同学合作完成。孩子们听到我的消息,显得非常兴奋,小眼睛里充满的期待。其实,我知道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干部”梦。但是,很多时候实际上很多小班干是形同虚设的,既在班里起不到引领作用,又不能给老师很好的帮助,最后很多同学心中对小班干的工作不满,但又没有一个真正的“班干”横空出世,导致班里形成不了一个很好的班风,学生整体消极怠工,群龙无首。细思原因,其实是很多小班干的职责不明,职权过大,工作欠具体导致的。通俗一点来说,就是班干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考虑到这一点,我决定先要明确小班干的职权。

  第一届语文课代表和组长选出来了,一班是余展晴和王铎云,二班是孙靖雯和臧舜禹。下课之后,我立即把这些“新官”们组织在一起,明确了职责。课代表的工作主要是收发作业,每天晚自习和周日返校时要将学生的作业收齐,并统计好上交人数、未交人员名单;每天上课之前要组织学生课前三分钟朗读,其中一名课代表要提前询问老师朗读内容,并负责领读。另一名课代表则帮助老师做好上课准备,如下发作业本、打开大屏幕、准备好PPT这三项工作。而组长的工作就是负责把作业收齐,统计好本组的.作业完成情况,上报课代表,同时在小组活动中起到组织引领作用。另外,我还特设了一个小助手的职位,主要是怕课代表工作太多,增加孩子的负责,这位小助手要帮助我统计上课发言比例以及上课请假、迟到、早退等情况。最后,我将课代表、组长、小助手的名单、工作范畴用A4纸打印好,张贴在班级公告栏里,既有满满的仪式感又利于他们明晰自己的工作。

  当然,小班干的培养工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第一届小班干分配下去不久,两个班的小班干就明显表现出不同的积极性,2班的雯雯和大禹各项工作都安排得当,很快2班的作业、课前朗读就得表现得井井有条,这两位同学在班里也渐渐树立起了威信,但是一班的铎云和展晴就不行了,不仅课前准备无法准备充分,连作业也没法上交,闹得我很窝火。怎么办?是叫过来大声训斥一番,还是另想策略?我把他们训一通能管用吗?显然是不行的,孩子的责任意识不是训一顿就能有效果的。所以,我努力使自己*静下来,再三告诉自己:小班干是培养出来的,出现问题是正常的,正因为孩子还小,责任意识还不够强,所以才需要我们去培养。想到这里,我把1班的两位小班干叫到了身边,询问了他们这初当课代表的感受,他们竟一下子意识到自己做得还不够好,这令我惊诧。看来他们还是有责任意识的,只是在执行的过程中缺乏恒心和毅力。于是,我把课代表的任务细分表拿出来,再次指导他们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这下他们表示明白了。令人欣喜的是,接下来的一个月任期内,这两名小课代表做得非常出色,帮了我不少大忙。

  可是,也正是由于第一届课代表的工作太出色,结果导致一个月后的我非常纠结,第一届小课代表的培养工作刚刚初见成效,可是开学期我可是承诺他们一个月后要重新选举的呀!我不舍得了,我犹豫了,因为我担心第二届的小课代表不如第一届的做得好,也担心因为换届会打击第一届的课代表,从此他们就不再那样兴致勃勃,积极做事了。可是,一想到当我宣布每月选举一次课代表时,那么多闪亮的、充满期待的眼睛,我决定忍痛割爱,重新选举,自愿报名。当我把这个消息宣布出去的时候,全班一片欢呼,可是,除了第一任的两个得力小助手,我的心里也有些心疼他们。怎么办?突然,我灵机一动,大声说道:“新一届课代表选出来了,但是不代表上一届课代表的工作结束了,因为,你们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工作等着你们去完成,那就是——负责培训新一届的课代表!希望你们能把这项工作做好!”顿时,那两双黯然伤神的眼眸突然亮起来了,骄傲自信的笑容重新回到了脸上。那一刻,我心中的石头悄然落地。下课了,新一届课代表兴奋地跑过来问我:“老师,我们要做什么?”我意味深长地笑了:“你们去找上一届课代表去吧!”转眼,他们已经弃我而去,围在老课代表的身边问长问短去了。

  一学期下来,1班2班的语文课代表分别换了三届,但是总归,每一届小干部的工作基本都能做到有条不紊。反过来,小干部的工作又促进了这些孩子们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也为其他学生树立了充满正能量的榜样。孩子们自己管自己,从另一个侧面又树立了老师的威信,真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事情。而我也更加坚信了一点,那就是小班干的培养,重在培养,而不是坐享其成,没有天生会当班干的学生。只要我们坚信这一点,我们的工作会更加得心应手的。

  有人说,爱情就像手里的沙子,攥的越紧,流的越快,握不住的沙,干脆扬了它。其实,学生又何尝不是呢?他们亦如我们手中的沙子,攥得越紧,他越叛逆,与其这样,不如放手去爱他。放手让学生去做,给予他们足够的爱、信任与尊重,给予他们足够自主的空间,也许他们会还我们一个又一个惊喜的!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3

  捧起《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细细品味,反复思量,只觉一阵春风扑面而来,能找到这样一本亦师亦友的原生态教育书籍畅读,实乃让人无比惬意之事。参加工作时间不算长,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而在阅读此书时,李老师一篇篇讲真话,有感情,充满爱心的文章时常让我感动,为我答疑解惑。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以时间为序,以朴实无华的简洁的文字给我们讲述了一位从乡村中学普通教师一步一步成长为中学校长、县级市的教委主任、地级市教育局局长,最后成为当代教育家的“教育故事”。他的每一步前行都诠释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教师的幸福成长,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为了打造教育强市等等,他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读书学习、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创新,他的成功应该源于他对教育卓越不懈的追求,他把追求完美已经成为习惯。

  在全书中,李老师用三条主线将若干取自生活,源于实践的小故事串联起来,每个故事中都融入了自己对教育独特的感悟与思考,那点滴心语,可谓画龙点睛。这三条主线分别是教育线、教学线和管理线,而统领这三者的便是一种"人"的精神,一种尊重人、欣赏人、珍爱人的可贵思想。读此书不仅仅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心灵的震撼,还给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启迪和思考。

  一、注重阅读

  书是时代前进对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把人的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观念已经陈旧了,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新的知识和信息不断增加,人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受教育,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党的*提倡全民学习、建设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课程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都需要通过博览群书来达到知识更新和自我提升。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教师曾经拥有的较为丰富的知识,已经难以面对现代的学生了,教材及参考书籍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单一讲课、灌输更不能适应当前的教改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式的需要,每位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读书,不断提高地自己的业务水*和工作能力,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才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二、关注学生

  教育的本质是*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教育工作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应该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信仰和幸福负责。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一具相同的模型。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的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1、把学生当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充满民主、*等。

  以前,有的老师都认为只要搞好学习,再"厉害"一点学生也会谅解。但学生对老师的"好心""苦心"并不买账。在老实听话的背后,隐藏的是怨愤和逆反。因此,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学习。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为民族的明天准备素质的教育。要让孩子一生能够持续地学习,能够有尊严、高质量地生活,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且有能力把握自己的一生。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了解孩子、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

  2、评价不但要换方法,更要换思维。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过人的长处,在这一点上,人人都是最好的,个个都是最棒的,拿起表扬的武器,机智地面对得意忘形的孩子,多增加几把评价的尺子,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受到鼓励,从而坚定信念,走向成功。

  因此,在老师的心中,不应该有坏学生,不能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失败去做工作,应当把预期的失败转化为成功,应让每个学生都能说"我能行"!在这一方面,我们原来的班级也搞过类似的尝试--"我能行!",但十分惭愧,效果不佳,回想起来,关键原因是我的工作浮于表面,没有落实好,没有联系实际。

  3、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变堵截反对为提倡诱导

  只要你蹲下来,试着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你就会发现孩子眼里的世界不一样,你就能学会理解孩子。孩子们犯的错误,常常是"美丽的错误",是成长中的必然。我们的工作习惯于站在*的立场上,从*的视角对孩子提出种种要求,设定展目标,生硬灌输、呆板说教,强迫孩子接受--犹如预先做好了模子,不管学生的体形。身高统统塞到这个模子里,结果必然是要么铸造出畸形的人格;要么铸造出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要么伤害学生的心灵,形成终生难以弥合的伤痕。

  4、让孩子们喜欢学习

  ①归还学生思维

  让课堂成为学生演练思维体操的舞台。对归还学生主体地位来说,核心的问题,是把学生思维的过程,归还给学生。这是我们教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研究,哪一个过程应该放给学生去思考。

  ②把认知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

  过去我们喜欢把结果告诉学生,现在我们应该把探索的过程,全部的经历留给学生。

  ③让知识既是目的,更应该成为获取新知识的工具。

  经验告诉我们,儿童在学生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往往变成了不能移动的重物,知识被积累起来,似乎是为了储备,它们不能进入周转,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而首先是不能用来去获取新的知识。我们能否把运用知识、方法成为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工具,作为衡量我们老师教学方法的一种依据?

  三、学会思考

  李老师又说:“一个人在思考自己人生方向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又实用的方法——由终点开始思考。”他讲到,我们可以先想好70岁想干什么,再推想50岁、40岁直到今天。他特别举到了一个鲜活的事例。那就是央视名主持人杨澜,在她最红的时候,突然从央视节目中消失,到国外进修去了。今天的杨澜以内涵和气质赢得了观众,靠得是自身修养,从战略的角度讲,是“终点思考”的人生韬略帮了杨澜的忙。

  在实际校园里,我们有的是一些虽然年轻,但已经暂露头角的老师,有的老师还是教育界的专家,所教的学生有多少都已经上了北大、清华或其他重点大学,学生是发展了,成功了,但是教师自身却没有很大的发展。究其原因,在于我们的老师没有进行“终点思考”。就像在生命的旅途中那样,迟迟不发,或者是出发之后又犹豫不决,瞪眼看着时机与自己交臂而过。这也验证了一句哲理:成功总是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试想我们今天的教师,如果我们每天埋头于烦琐的工作,缺乏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十年、二十年后的我们抑或就是一个*庸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名教师、教育家。

  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缺乏“终点思考”。

  *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使我深深地懂得:我们老师应该学会自我更新,今天的我应该比昨天更成熟。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尊重和宽容,善待学生的“黑点”并加以正确地引导。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善于拨开学生眼前的迷雾,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帮助学生体味到上进及学习进步时的欢乐,诱发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总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书,它让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我在读书实践中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也尝试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但我知道真正实现或拥有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件不易做到的事,我会继续为自由呼吸的教育贡献一份微薄之力。现在让我们怀着梦想,付诸实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努力实践吧!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4

  近日捧书*贵先生的著作《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来芳香四溢,爱不释手,受益匪浅。

  先生在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高二(2)班的体育委员刘振宇,从教室隔窗掷石头打下大片核桃,被副校长带到教导处,写检查,挖思想根源。并在大会上做检讨。但效果很失败,因为他*时是位挺好的学生,打核桃的事虽不能说是“闹着玩”,但肯定不是品质问题,让他到校会上检讨,是不是有些太过分、太伤他的自尊了?

  事过境迁,20多年过去了,那位打核桃的刘振宇当上了乡镇的党委*,有一天见了我,说:当年真是闹着玩的。

  他的话给我很大的触动。

  他们真的是闹着玩的。但我们的老师却总不肯跟孩子们“闹着玩”,我们有时实在是太“认真”了。我们总是把孩子视为*,站在*的立场上审视孩子类似“闹着玩”的错误,结果就是“上纲上线”,就是道德品质的大是大非问题。其实,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错误,就像学习走路的幼儿跌跟头,绝大部分和道德品质并没有多大关系。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给予孩子一份成长过程中特别需要的宽容。特别是对于特教战线上的教育工作者,更需要对听障孩子们更多的宽容。

  听障学生在与别人的交往上有很大的障碍,要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与他们做朋友。

  如果我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都有耐心、有爱心,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变被动为主动,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教师来说拥有一颗爱心是很重要的,爱心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有了爱心,教师才会懂得怎样宽容学生。只有拥有了智慧的爱,与学生*等相处,才能与学生达到真正的心与心的沟通、心与心的互换。要想让他们愉快地接受你所传授的知识或做人的准则,首先就得摆正你们之间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扬*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学生争论;允许学生发问;允许学生对老师提意见等,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敢说。这样增进了我对学生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更好地促进教学,更好地让他们在各方面都有所发展。

  对于学生中随时出现的一些小错误,教师在帮助学生认识这些问题的同时,多给学生一点宽容。“宽容”不是姑息、迁就、放纵,而是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对犯错误学生的理解、尊重。从时间上、场合上、态度上、条件上、认识上宽容学生,让学生有时间、有过程地认识错误,并给他们留有改正错误的余地。要做到宽容:一是要真诚地倾听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并加以分析,不要凭主观臆断或一面之词去下结论;二是要热心教育,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行为,正面引导,从鼓励的角度去教育学生,使学生能正视存在的问题,鼓起勇气去克服它;三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有机会申辩,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给他们时间,给他们空间,他们应该可以撑起自己的伞,他们应该拥有自己的一片蓝天!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5

  捧起《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细细品味,反复思量,只觉一阵春风扑面而来,能找到这样一本亦师亦友的原生态教育书籍畅读,实乃让人无比惬意之事。参加工作时间不算长,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而在阅读此书时,李老师一篇篇讲真话,有感情,充满爱心的文章时常让我感动,为我答疑解惑。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以时间为序,以朴实无华的简洁的文字给我们讲述了一位从乡村中学普通教师一步一步成长为中学校长、县级市的教委主任、地级市教育局局长,最后成为当代教育家的“教育故事”。他的每一步前行都诠释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教师的幸福成长,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为了打造教育强市等等,他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读书学习、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创新,他的成功应该源于他对教育卓越不懈的追求,他把追求完美已经成为习惯。

  在全书中,李老师用三条主线将若干取自生活,源于实践的小故事串联起来,每个故事中都融入了自己对教育独特的感悟与思考,那点滴心语,可谓画龙点睛。这三条主线分别是教育线、教学线和管理线,而统领这三者的便是一种"人"的精神,一种尊重人、欣赏人、珍爱人的可贵思想。读此书不仅仅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心灵的震撼,还给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启迪和思考。

  一、注重阅读

  书是时代前进对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把人的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观念已经陈旧了,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新的知识和信息不断增加,人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受教育,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党的*提倡全民学习、建设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课程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都需要通过博览群书来达到知识更新和自我提升。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教师曾经拥有的较为丰富的知识,已经难以面对现代的学生了,教材及参考书籍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单一讲课、灌输更不能适应当前的教改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式的需要,每位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读书,不断提高地自己的业务水*和工作能力,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才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二、关注学生

  教育的`本质是*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教育工作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应该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信仰和幸福负责。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一具相同的模型。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的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1、把学生当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充满民主、*等。

  以前,有的老师都认为只要搞好学习,再"厉害"一点学生也会谅解。但学生对老师的"好心""苦心"并不买账。在老实听话的背后,隐藏的是怨愤和逆反。因此,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学习。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为民族的明天准备素质的教育。要让孩子一生能够持续地学习,能够有尊严、高质量地生活,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且有能力把握自己的一生。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了解孩子、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

  2、评价不但要换方法,更要换思维。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过人的长处,在这一点上,人人都是最好的,个个都是最棒的,拿起表扬的武器,机智地面对得意忘形的孩子,多增加几把评价的尺子,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受到鼓励,从而坚定信念,走向成功。

  因此,在老师的心中,不应该有坏学生,不能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失败去做工作,应当把预期的失败转化为成功,应让每个学生都能说"我能行"!在这一方面,我们原来的班级也搞过类似的尝试--"我能行!",但十分惭愧,效果不佳,回想起来,关键原因是我的工作浮于表面,没有落实好,没有联系实际。

  3、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变堵截反对为提倡诱导

  只要你蹲下来,试着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你就会发现孩子眼里的世界不一样,你就能学会理解孩子。孩子们犯的错误,常常是"美丽的错误",是成长中的必然。我们的工作习惯于站在*的立场上,从*的视角对孩子提出种种要求,设定展目标,生硬灌输、呆板说教,强迫孩子接受--犹如预先做好了模子,不管学生的体形。身高统统塞到这个模子里,结果必然是要么铸造出畸形的人格;要么铸造出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要么伤害学生的心灵,形成终生难以弥合的伤痕。

  4、让孩子们喜欢学习

  ①归还学生思维

  让课堂成为学生演练思维体操的舞台。对归还学生主体地位来说,核心的问题,是把学生思维的过程,归还给学生。这是我们教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研究,哪一个过程应该放给学生去思考。

  ②把认知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

  过去我们喜欢把结果告诉学生,现在我们应该把探索的过程,全部的经历留给学生。

  ③让知识既是目的,更应该成为获取新知识的工具。

  经验告诉我们,儿童在学生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往往变成了不能移动的重物,知识被积累起来,似乎是为了储备,它们不能进入周转,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而首先是不能用来去获取新的知识。我们能否把运用知识、方法成为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工具,作为衡量我们老师教学方法的一种依据?

  三、学会思考

  李老师又说:“一个人在思考自己人生方向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又实用的方法——由终点开始思考。”他讲到,我们可以先想好70岁想干什么,再推想50岁、40岁直到今天。他特别举到了一个鲜活的事例。那就是央视名主持人杨澜,在她最红的时候,突然从央视节目中消失,到国外进修去了。今天的杨澜以内涵和气质赢得了观众,靠得是自身修养,从战略的角度讲,是“终点思考”的人生韬略帮了杨澜的忙。

  在实际校园里,我们有的是一些虽然年轻,但已经暂露头角的老师,有的老师还是教育界的专家,所教的学生有多少都已经上了北大、清华或其他重点大学,学生是发展了,成功了,但是教师自身却没有很大的发展。究其原因,在于我们的老师没有进行“终点思考”。就像在生命的旅途中那样,迟迟不发,或者是出发之后又犹豫不决,瞪眼看着时机与自己交臂而过。这也验证了一句哲理:成功总是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试想我们今天的教师,如果我们每天埋头于烦琐的工作,缺乏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十年、二十年后的我们抑或就是一个*庸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名教师、教育家。

  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缺乏“终点思考”。

  *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使我深深地懂得:我们老师应该学会自我更新,今天的我应该比昨天更成熟。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尊重和宽容,善待学生的“黑点”并加以正确地引导。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善于拨开学生眼前的迷雾,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帮助学生体味到上进及学习进步时的欢乐,诱发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总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书,它让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我在读书实践中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也尝试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但我知道真正实现或拥有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件不易做到的事,我会继续为自由呼吸的教育贡献一份微薄之力。现在让我们怀着梦想,付诸实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努力实践吧!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10篇(扩展5)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5篇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1

  我从事教育将有10个年头了,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我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第一次接触《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时,我便被吸引住了,可以说是看第一段文字时就被李局长的真诚与朴实吸引住了:“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贵”是啊,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就让孩子多一份希望。

  边读书,边让我佩服起李局长来,他是真正的用“心”在做教育,真正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未来发展着想,我想能成为李校长的学生一定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可以“自由呼吸”。还有一点在李校长身上也深深的体现出来了,那就是“方法总比困难多”,李校长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想我们很多老师也一定遇到过,可是,往往是草草了事,没有为学校、为孩子真正解决过。

  他向你讲述自己的童年、当学生、为人师、做校长、当局长的成长过程,讲述在成长中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人和事,讲述自己教育实践中的生动案例以及感悟;他向你讲述自己的人生哲学、教育理想、对教育本质的认识;讲自己在读教育这本大书中不断探索,进入比较满意的人生境界……没有高深的“理论”“体系”“架构”,更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理论也好,理念也好,都不是游离于生活、教育、实践之外,而是水*融于一个个生动的、具体的、感人的典型事例之中。一切都是那么实实在在、明明白白,言之有理又情有所依。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想起了陶行知。作者的真诚、真挚,那不懈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服膺教育规律的科学态度,再次深深地打动了我。《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拓出的是一条回归教育本源之路。“我真正的学习生活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也顿悟了人生。”——摘自《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书中,*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而反思我们的教育,为了所谓的提高学生成绩,我们只顾眼前的利益,把学生大量的时间用在机械重复的练习上,课堂上大量的讲解挤占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非常认真的在告诉学生真理,结果呢?老师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什么时候孩子们在我们的课堂上学会独立思考了,什么时候孩子们能够探寻属于自己的答案了,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这句话很有道理,我们老师的任务不应该是告诉学生真理,而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

  “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一直以来,我们评价学生的标准是什么?除了成绩,还是成绩,就是有些学校加入了一些活动、表现、文明等等,也只不过给成绩当当陪衬而已,最终还是成绩说了算,成绩好的学生就是优秀的学生,就是拔尖的学生。我们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社会的多元化,但我们却始终以“成绩”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就如同我们希望用一个模子塑造出千姿百态的产品,其结果可想而知。*贵老师在书中说:“学会用生态的、多元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为生物的多样性,才显得如此生机勃勃、如此美轮美奂。”不要再用单一的学习成绩去评价每个学生,尊重孩子的个性、特长,为孩子提供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通过我们的学校教育,让学生充满自信,这是我们每一个做教师的责任。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难免会碰到一些成绩不好,又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说实话,这些学生很让老师头疼,有时候像

  “你还上吗?赶快回家吧﹗”之类的气话也会用在这些学生身上,书中有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不要用成年人的是非观念来判断学生,不要轻易使用道德的标尺来衡量学生。在教师的心目中,不应该有坏学生,只可能有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因为,如果你讨厌你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

  *贵老师的很多重要的管理思想对我的启发也很大。“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让教育从细节入手”,“管理管理,只有管没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甚至热爱他们,你的管理就不会有太大的成效。”,“作为管理者,我们通常最关注的是制定各种‘规定’和严格贯彻这些‘规定’,却常常忽略了应该如何把这些‘规定’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进而形成习惯。”。想想我们*时的管理,在我们的制度中多数都是“不许”、“禁止”之类的话语,对于违反规定的学生,我们也多数是对他们进行严格的批评与惩戒,有时甚至是不问青红皂白,应该说我们的制度让孩子们没有了自由。如果我们能从细节入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把“规定”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没有那么多的“不许”与“禁止”,我们的校园不是更和谐吗?

  *贵老师在他的人生感言部分曾经谈到:我真正的学习生活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阅读不但可以改变教师匮乏、劳累、繁琐的人生状态,而且阅读积累得越多,越是给孩子们攀爬的阶梯搭建得更结实,更长远。作为一名教师,除课本、教学用书和练习册外,更应该博览群书,心中没有渊博的知识怎么能够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引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多读教育理论书籍,广泛阅读名人著作,丰富自己的知识,历练自己的语言,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这一世人皆知的道理,就看谁能坚持做到,做到了,就能让自己在教育工作中自由顺畅地呼吸。

  总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书,让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最后,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吧,“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2

  寒假期间,我从学校推荐的三本书中选择了*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来充实自己。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我被封面上的“自由”二字深深吸引,——我们的教育可以自由,那是多么值得期待的事啊。带着这个期待,我开始阅读此书。

  起初,当我只读了几页的时候,我就被李老师的真诚与朴实打动了、震撼了。这种感觉引导着我继续往下读,在接下来的阅读过程中我享受着、思索着,越发感受到吸引我的不仅仅是书名,更具吸引力的是这本书中所折射出的一位教育改革家的崭新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育智慧。他是真正地在用“心”做教育,真正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着想。我想能成为李校长的学生一定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可以“自由呼吸”。从李校长的教育故事中,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教师去学习与琢磨,那就是“方法总比困难多”。李校长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想我们很多老师也一定遇到过,只是我们通常的做法无非是心不在焉、草草了事,本来应该多想想再采取行动,却从来没有为学校、为孩子真正解决过。

  这本书是由多个教育故事组成的,每一个故事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因为这本书并非是一本深奥的教育理论书籍,相反它用非常*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他曾经经历过的教育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热爱与向往,从中他也向读者传达了他独特的感悟与深沉思考。我想一个人真正的能力与魄力可能在重大的时刻或紧要关头才能表现出来,但它却是在无关紧要的时刻、在琐碎的日子里形成的",因此我们教师应该重视日常*凡的教育生活,着眼于日积月累,多思考、多总结,这样的教师生涯、教育生活才会丰富多彩、有滋有味。

  其中有一则教育故事名曰“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对我触动很大,并在此后的教学过程中给予了我很大影响与启发。

  有一次课间,我从三楼往二楼正厅走,三楼的正厅恰巧有一群中学生在用自己的手机播放音乐排练舞蹈。由于舞蹈的动作非常滑稽,所以我驻足观看了一会儿。就在这时,一个六年级男同学从这群人身边飞快跑过,同时将崭新的手机从地上迅速捡起揣进了上衣的口袋里。此时此景被我目睹了个正着,当时我的大脑在飞速地运转,想我是当场抓住他还是装作没看见呢?就在我犹豫时,一句*实的言语立刻跳入我的眼前——“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贵)我豁然放松下来,心中已有对策。但就在我愣神的一刻,那位学生像射出去的箭一般消失在热闹的楼道里。最终我费了很大劲在操场找到了他,见他身边没人,我便很自然地走过去微笑着和他打招呼,并温和地对他说:“刚才不知道哪位学生在三楼捡到了一个手机,失主非常着急,想通过监控录像看看手机被谁捡去了,送到了哪个办公室好去认领。”这名学生听后,顿时脸色煞白,微微颤抖着、小声对我说:“老师,我捡的,我还没想好送到体育组还是大队部呢,现在交给你吧。”我微笑着说:“你真是个拾金不昧的孩子,是咱们同学学习的好榜样,老师看到你的班主任一定告诉她,她会在全班表扬你的。”但他什么也没说,就一溜烟地跑掉了。在我将手机交给失主后不久,突然收到了一条不知名的短信,短信的内容是:“老师,请不要告诉我的班主任,是我错了,谢谢你没当场把我抓住,不然我真不知道会是什么后果。谢谢你给了我一次做好学生的机会,我会像你表扬我那样,做一个真正的拾金不昧的好孩子,成为同学们的学习榜样。”

  是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就让孩子多一份希望。

  随着深读这本书,我的思绪渐趋明朗。我明白了为何这么多年来有的学校学习魏书生、学杨思、学杜朗口,其结果都不尽如人意,草草收场,是因为那都是从名师那儿学皮毛,借鉴者看到的只是别人的成果、经验,并没有过多地关注、体验教育的过程,感悟名师的内在文化底蕴。

  读着*贵老师的书,如同与一位智者促膝长谈,从我们每天都经历着的事情娓娓道来,讲了许多令我恍然大悟却又浅显易懂的道理。细细品位书中的每个经典片段,让我感触颇深。作为教师,我们一路走来,是否也应该多思考一些,多自省一些,让自己成为有思想、有个性的教育者。或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早地体验到教育的成就感,找到作为教育者的幸福感,才会有更多机会和学生一起自由呼吸。

  阅读这本书,还让我清晰地明确了教学的方法、教育的方针、管理的体制,更重要的是让我再一次端正了人生态度。

  在书中,*贵老师分别以教学、教育、管理这样三条主线,把源于自己教育实践中的小故事串联起来,同时融入自己对教育的独特体悟与深思。而尊重人、欣赏人、珍爱人的“人本”理念则贯穿三条主线始终。“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的管理艺术、“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评价观、“让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的育人观等等,这一切都是*贵老师“人本”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

  读完此书,我不禁也自由呼吸了一回,希望我以后的教育之路也能真正地“自由呼吸”。

  最后我想借用李老师的话:“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善于发现,有一颗敏感的心,而这种敏感来源于我们内心的爱和责任感。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3

  细细地品读了*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那睿智的管理手段,鲜明的教育理念,新颖的教学方法,给人以春风扑面的愉悦。收获的不仅仅是对作者那些教育理念、观点、方法和做法的感悟,更为他实实在在、明明白白,言之有理,又情有所依的解说而感动。掩卷沉思,我们所追求的教育,不正是如此吗?

  一、教育需要改革。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李老师说:“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真爱是土壤,宽容是营养,学生就像自然界中生长的万物,有了适宜的土壤和充足的营养,没有不成才的理由,就看我们看待成才的标准是什么。李老师指出:“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谈教育就不能回避教育管理。“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是*贵老师的一条重要的管理思想。“管理管理,只有管没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甚至热爱他们,你的管理就不会有太大的成效。”这是李老师对“管理”一词的诠释。在教育管理工作中,不管你是哪一个级别的领导,或是任教哪一个学科的普通教师,都要和活生生的人打交道,领导管理教师需要尊重,让每一个教师都感到自己重要;教师管理学生需要尊重,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重要。只有树立了这样的思想,抛弃以权压人的传统管理理念,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实现真正自由呼吸的教育。

  “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

  二、教师需要*。

  “教不严,师之惰”。如今我们的老师管得不谓不严、不谓不宽,但厌学的同学仍有增加的趋势。是师惰,还是生惰?都不是,是我的教育出了问题,或者说教学方法出了问题。李老师说:“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书中列举了没有老师的语文课事例,说明“学生的成长固然需要老师的引领,但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在成长,我们永远无法代替他们成长。”教师的作用就是欣赏!欣赏学生,欣赏他们的创造,欣赏他们的成果。“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我们常常过于看重管理的权威,却往往忽略了管理的终极目的:一切都是为了人的发展。如果以牺牲孩子的前程命运作为维护管理权威的代价,这不但背离了管理的初衷,而且这种管理最终必然走向死胡同。”、“我宁肯教出一个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也不愿教出一个人格上不诚实的学生。”这些正是我们教师所要探讨的课题。

  三、学生需要张扬。

  让师生能够自由地呼吸、自主地发展是*贵老师一贯倡导的。韩愈在《师说》中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手段和学习内容较过去有很大的变化,塑造自我、展示自我、成功自我的愿望也较迫切。有人说这是浮躁的表现,是急功近利,李老师指导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教育的本质是*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陈景润教不好初中数学,不影响他成为数学家;比尔盖茨大学未毕业,不影响他成为全球首富。为什么我们对学生的要求要千篇一律呢?“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就看我们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空间。”是树苗,我们就把他培养成参天大树;是麦苗,我们就把他培养成丰收的麦穗。如果小草也能结出稻谷,还要农民干什么?实际上,我们的教育,有时就是不论你是树苗,还是麦苗、稻苗,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让你长成参天大树,苦了孩子,也害了教育。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4

  01、心中有人 眼中有爱

  今天下午我把*贵校长《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从57页读至106页,在这其中我有了一番感悟,现将所读所思一一道来。

  1995年7月5日,李校长新任高密一中校长。在他上任的第一周便连降了两天大雨。由于学校地势落差大,校园北边地势低,排水系统也不完善,处在北边的食堂深受影响,一到下雨天,就会形成一个最深处近一米的大水湾。学生打饭时,纷纷卷起裤腿蹚水进食堂。这一道风景线,苦煞了李校长。他找炊事班的班长,又找管理生活的老师,听他们的言辞好像都没有办法解决。于是,李校长把他们都召集起来开会,同他们一起算了两笔账。

  第一笔账:一顿饭过“河”的人次。如果把饭提前运到“河”对岸,只要十个人过“河”就可以了,而按原来的过“河”方式,就有一千多人涉水过“河”。

  第二笔账:湿掉裤子的数量。一次降水,是只湿我们炊事班人员的十条裤子,还是让全校一千多条裤子全湿掉?

  李校长的这个会,在我看来,他涵有两层含义。从表层来看,他是向大家传达在自然灾害下,我们的损失怎样降至最低。他在教会大家用经济学的头脑分析效益与损失。当然,这两笔账的思路想通了,事情也就看明白了。从深层来看,他心中有人,有老师有学生。也从侧面看出他有一颗仁心,这颗仁心使他不忍看到老师和学生为了吃顿饭使裤子湿漉漉的去上课,他能体会到那种难受。他看得更高,他的境界更远。李校长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把周遭的世界,变得靓丽可寻,暖意融融。

  就这样,经他的点拨与开发,学校的工作者们顺利地站在了以“学生在我心中”为主题来思考工作的着眼点。我们提倡适合学生的教育,不就应该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着眼点吗?我看李校长做的就很好。

  说到这里,我就想起令我感动及尊敬的白沙中学。恰好我们学校与李校长笔下的四中有着意外的相似。每逢暑假,也是夏季降水量比较多的季节,我们白沙中学的校园里低外高,所以,我们的主干道以及左右两边道路的积水不易排出。我们学校领导班子和后勤老师们在开学前两周就着手动工清理雨水、污水、电线、电缆等工作,为我们顺利开学创造了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当然,这都是他们竭尽全力努力付出换来的。而今我脑海中依然能清晰地再现出我们白沙中学的老师们在正能量群里为他们无私的付出纷纷点赞、深受感动的"画面。

  学校站在方便教职工和学生生活、学习的角度来管理,这样的管理本身就体现着为公、为善、为人的光芒,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怎能不愉快!怎会不幸福!

  02、放开孩子的手和脚吧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己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这句话是*贵校长在《无事可做的班主任》一文中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同时,我也看到在他后面三篇文章中也印证了这句话是十足的正确。

  在没有家长与老师的约束下,孩子感受到的不仅是尊重,更是信任。比如艺术节全权交给孩子组织策划与举办、无人监考、足球俱乐部、李大为的“意外收获”,全程都没有老师的引领、插足与帮助,孩子们淋漓尽致地得到了身与心与脑的锻炼,他们收获失败与挫折,他们也收获坚强与无畏;他们收获自信与信任,他们也收获新奇与活力。

  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我们应该给他们更新的机会、我们也应该给他们成长的*台。让他们自己去领略生长中的阳光与雾霾、风沙与雨雪、电闪与雷鸣,个中的成与败、兴与哀、喜与怒,一遍遍去体验去承受去打磨,然后一次次去总结去完善去丰盈自己。

  我为什么会有这般触动?首先缘起我的儿子一森。他在一岁七个月大的时候,我给他买了一套牙具,刚开始我和岳刚教他怎么刷牙,他那时候能听懂我们说的话,模仿得很好,自己刷。可在一旁的我就是担心他不会刷,于是我从他手里夺了过来,说:“妈妈帮你刷。”可一森立马就回驳我说:“不!我刷!”后来,慢慢我放手,他果真自己可以独立完成!再后来上厕所提裤子、退裤子、吃饭、修理玩具,也都是一副自信的架势——“我弄”!直到现在,我若插手帮他干什么的话,他会反过来问我说:“不是我弄吗?”“给你说了我弄,你还弄!”每每听到被儿子训斥的话,我心里竟可笑地喜滋滋甜滋滋。

  从一森他乐于尝试自己做事情,做完以后还要再夸一夸自己做的如何,我知道他体验到的是自信。一个内心充满自信的孩子,对生活也一定充满了向往。

  其实,教育自己的孩子和教育自己的学生是一样的道理一样的路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放开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在自由与尊重的大天地里,更新自己!完善自己!绽放自己!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5

  什么是教育?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可是,处于一线的老师,到底缺什么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原以为所谓的教育类专著大都是一些熬成了"家"的人编排的许多深奥且空洞的理论,一向嗤之以鼻。读教育家*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方后悔自己其实曾错过了无数的收获与感动。

  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一书的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李先生用最朴实的语言,用一个个生动的、亲历的教育案例,展现了他的心路历程。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在书中,李先生紧紧抓住三条主线:一条线是教学线,主要写语文教改的起因和过程。第二条线是教育线,主要写了作者的学生观的变化。第三条线是管理线。

  一、善于读书,使人明智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我国也自古就有"读书改变命运"的说法,*贵老师的人生历程或许能作为这些话的映证。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到松下幸之初的《经营人生的智慧》;()从约翰·基西克的《理解艺术》,到玛丽?凯的《掌握人性的管理》……从教育理论专著到别类书籍,李老师从不同种类的艺术中挖掘出教育的思想,将其用于教学、教育、管理。也正是有了这些思想,李老师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他大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位家长: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二、善于悟道,创新出彩

  悟,奠定了他的教育理想的"底色",最可贵的则是其中闪耀的人文思想的火花。正如他所言:"长期以来,训练代替不了积累,没有大量的诵读、涵咏、感悟和体验,水*便不可能提高。"他指出:"不好‘读书’,而好‘甚解’正是当前教学的最大弊端。"他的"每天十分钟"让阅读成了孩子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孩子们切实拥有了语文学习的自*和阅读选择权,他还提倡"说你想说的,写你想写的,让写作成为情感的一种自然的表达方式,成为生活的一种真实的需要。"因为他相信,"一项改革只要触及了教育的真谛,只要接近了学生成长的规律,它没有理由失败!"

  在教育中,他深刻反思了自己学生观的渐变过程,那是一个在无数次错误和失败中摸索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与大师对话,从阅读中汲取养分的过程。正是一颗好学又善于深思的心灵,让他一步步将"以人为本"的思想全面地融入自己的学生观中。他眼中的学生是天真可爱的,有灵性、有梦想的一群;他们会常常犯错,常常摔跟头,但在错误中成长、在摔倒后爬起来是他们必须学习的功课;他们的心灵美丽而稚嫩,需要我们去呵护、去理解;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空间,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容不得我们贸然闯入……他们的身上都流淌着渴望尊重、渴望认可、追求公*、追求自主的血液,而这些恰恰是教育得以萌芽的种子。那就是用情感改变一个孩子的心。

  三、善于改革,无所畏惧

  他注重经营学校文化,在高密四中提出了"永不屈服"、在高密一中提出了"为四十岁做准备"的极具个性化的校训,以振奋师生的斗志,内化为每一个人的生命动力。他始终站在学生和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经常思考教育应给学生留下什么?提倡民主从课堂开始,着力造就一个"选择的校园",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第一次",哪里闪光就打造哪里,让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对于一位校长而言,成就教师与成就学生一样重要,因为"教师以什么样的心态理解生活,就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教学",在当代的*,让师生们在考试的重压下自由地呼吸、自主地发展才是需要永恒探索的课题。

  在管理中,他以营造"自由呼吸的教育"为使命,进行了一系列领潮流之先的探索。首先,他明确指出,"教育不需要‘目中无人’的管理",把矛盾消化在机制之中。他以中考改革为突破口,带动初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的管理信条,同时探索出一系列诸如"制造一杆公*秤","将竞争的机制引入学校","让聘任制软着陆"等管理原则,率他非常强调体制的重要性,也一直致力于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强调把最重要的事情首先做好,将教育领导者真正地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出来,使他们将智慧和时间投入到其真正的职责——"经销希望"、"组织才华和开发才华"

  边读书,边让我佩服起李先生来,他是真正的用"心"在做教育,真正的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未来发展着想,我想能成为李校长的学生一定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可以"自由呼吸"。还有一点在李校长身上也深深的体现出来了,那就是"方法总比困难多",李先生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想我们很多老师也一定遇到过,可是,往往是草草了事,没有为学校、为孩子真正解决过。

  总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10篇(扩展6)

——爱和自由读书心得5篇

爱和自由读书心得1

  自从读了《爱和自由》,孙瑞雪老师教育理念,让我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孩子的家长都有好大的触动之处。

  我相信作为孩子的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小孩子送到最好的幼儿园里面来上课,接受最好的教育。我觉得《爱和自由》详细进述了蒙氏教育知识理念,怎么去理解孩子,怎么看待孩子的各种表现,还应该怎样去处理他们的表现。

  孙瑞雪老师从中认为:孩子6岁前,他们的自我成长更依靠自我教育,而不是来自*的,但是我们成更多的就是给孩子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信息环境,让孩子接收积极信号,还说了在6岁之前我们要多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快乐,孩子也不会因为这些自由而反变得毫没有组织与纪律,反而让他们自由到极致了,也变得自律与顺从老师的话了。孩子在一个充分自由与爱的环境里,认识的是真理也不会是畏惧强权,迷失真正的自我。而迷失了真正的自我,人的一生,都不可能幸福。

  《爱和自由》,书中用精辟理论和大量的案例深入说明了什么是爱,什么是自由,也同时纠正了*对于爱和自由一些错误理解。书上写了《爱和自由》的重要性更是被提高到对*人来说史无前例高度、纪律、独立、智慧、道德……这些我们值得去学习的地方和品质,都取决于我们给孩子怎样的爱和自由。

  但是我感觉*可能觉得爱是简单的,只要发自内心就可以。但这是主观误区,俗话说:“美国心里学家弗洛姆说:‘爱同我们掌握其他艺术一样,它是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如果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精神建构过程,就无法给我们孩子他们所需要的爱。”

  同时蒙特梭利说:“我们要做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孩子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提供,接受这个观念,像发生一场内在革命,也意味我们会因自卑、压抑而感到产生自大。其实儿童弱小,他内在藏着一种强大精神能量和潜能。

爱和自由读书心得2

  在《爱和自由》这本书中,蒙台梭利幼儿园园长孙瑞雪经过实际例子叙述了自我的观点:只要给孩子充分的爱、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才能使孩子按照自我的内心发展成为一个专注、坚强、完整的人。

  孙瑞雪园长的这一观点,我是很赞同的。本来嘛,小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一样来到世界上,对什么都好奇是肯定的,既然好奇,那么肯定要去探索,口、手、脚等身体部位都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好武器!在孩子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因为经验的不足,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大人看起来顽皮的`行为。如果是真的爱孩子,应当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让他按照自我的想法发展、完善,岂不是更能塑造孩子!

  我们*总是"干涉"的太多,总感觉孩子就是孩子,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总是让孩子什么事情都听从*的安排,可不明白这样恰恰违背了孩子发展的过程和心理,所以我很欣赏书名中的自由两个字,以前我也只是认为自由就是让孩子随心所欲,任其发展,它怎样可能会和纪律以及自律相提并论呢,能让孩子更好的学会控制自我呢?但经过和孩子们生活在一齐我身受感触。

  首先,我觉得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必须要改变自我想要左右孩子的想法,同时要把孩子们的行为认为是有原因的行为,仅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在爱和自由的环境里健康成长的孩子。第二,要做一个有心的人,去仔细观察孩子们的一言一行,倾听和交流是最好的桥梁,也是拉近我们和孩子距离的最好方法。第三,*就是孩子的榜样,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孩子就是镜子映照着*的言行举止,所以,我感到自我肩上的职责很重大。

  其实,不只是儿童在充满指责、冷漠、抱怨的环境里不欢乐,任何人都不会感到欢乐,也不能好好工作。相反,如果周围的环境充满了爱、自由和温暖,人与人之间要是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宽容,是不是都会得到好的结果。

  爱与自由同样重要,我们要把爱带给每个孩子,同时,也要适当放手给孩子们自由,只要多加引导和宽容,学会理解孩子、懂孩子,我相信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肯定也会欢乐、坚强、充满创造力和勇气。

爱和自由读书心得3

  是的,读书只是一种提升自我的开始。

  当我拿起孙瑞雪老师写的《爱和自由》的时候,我觉得抓住和把握一个儿童的前六年,真的太重要了,我们都以为自己很爱孩子,都可以想象自己很爱孩子,往往也便认为这就是爱孩子,但是,这和真正的爱孩子是有差别的,。或许我们真的需要听下来看看:我们是不是基于自己的想法,是不是基于自己的恐惧,是不是基于自己的焦虑和习性。

  爱就是爱,恐惧就是恐惧,焦虑就是焦虑,认为就是认为,一切如是。我有候就会觉得,我们真的要像孙瑞雪老师说的那样,学会从一切如是里面将爱剥离出来,那样的时候孩子才可以真的的接受到爱的礼物。

  在今年六月份的时候,我听过一堂孙瑞雪老师关于《爱和自由》的讲座,那时候,对于一切还是很茫然,包括对于孙老师这个人都是一样的,充满好奇,可是,当见到她的.时候,原来,她给人的感觉不是那么的高高在上,就像我们身边的一个大姐姐一样,朴实,真诚,让人很愿意去跟她靠近和沟通交流,突然让我想起,她写在书中的一首最爱的诗: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

  如果儿童要创造自己,他就必须生活在爱和自由里,他必须拥有时间空间,必须拥有爱的照顾和支持,这样,他才拥有创造自己的机会,就像儿童成长在自由当中,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你必须给他一样东西,那就是自由,只有把自由给他,他才能成为他自己,否则的话,他就要跟他的自我分离,这就是心理学中常说的一句话,“你这一生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成为你自己”,你要成为你自己,而你成为你自己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你必须拥有自由。

  好多的家长看到这本书的时候,都觉得很庆幸,因为每一个人在育儿方面都有一些欠缺,而这本书里面又有太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对于每一个孩子的每一阶段的成长期,敏感期的关注,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认为自己的内心会得到一个豁然开朗的答案,这真的是一本适合教育者以及家长去读有深度的好书。

  书中说:以爱的感情唤醒儿童成长的积极性,以自由的空间确立儿童的创造热情和自我意识,以规则的内化形式形成儿童的社会秩序和内在智慧,以*等的关系引导未来社会的和谐和文明。的确,幸福和快乐感一定要在童年经历,经历了,体验了,感觉了,就会对幸福和快乐有了认识,将来就会成为这样,这正是幸福成长的内涵,幸福也是要成长的,所以之前所说的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这并不是我们以往认为的想做什么就是什么,而是你可以按自己的意识,执行自己的计划,你的计划不被任何人破坏。

  可能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遇到过很多头疼的事情,不妨每一天抽出十分钟,二十分钟的时间来看看这本《爱和自由》,当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你便会发现,这是一扇窗,发现儿童,亦发现自己。

  我想,我们一生能给予孩子的,只有一样,那就是爱。

爱和自由读书心得4

  我们知道儿童喜欢重复做一件事。反复听一个故事,十天半月也不烦。他从故事里吸收的首先是逻辑,然后是情景,最后是概念。一定要仔细为儿童选书,要让他吸收好东西。

  儿童的感觉、思维、智力、思想的最初发展需要的时间比较多,而且需要多次反复。蒙特梭利说:“如果反复进行练习,就会完善儿童的心理感觉过程。”“反复练习是儿童的智力体操。”她又说:“指导教师必须引导孩子从感觉走向概念,从具体到抽象,到概念之间的联系。”有过孩子的人知道,或者接触过孩子的人也知道,儿童喜欢重复进行一件事。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给孩子讲故事,*一般看一遍就不再看了,反复让*生厌。但是儿童不这样,儿童是今天听这个故事,明天也听,后天也听,十天半个月他老听这个故事,不让换新的。儿童从故事里的吸收的首先是逻辑,然后是情景,然后是准确的概念。所以一定要仔细为儿童选书,最好你先读一读。因为很多书逻辑上有错。如果你没有自信心,最好选名著,或是名家译的,名家配画的,好出版社出的,这样就放心得多。

  孩子的感觉训练也经常是这样。如果他今天摸这个瓶子,他会不断地反复地摸,摸呀摸,然后你告诉他:“这个是瓶子,”把概念同孩子大脑内的感觉配上对。当你把瓶子拿起来让孩子触摸的时候,他感觉到的就是一个具体的概念。

  但是,如果我们把瓶子的照片印在纸上,再让儿童看,它就是一个半具体半抽象的东西,甚至是纯抽象的。如果这个时候用文字告诉孩子“瓶子”,这时候它已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必是从感觉开始,当他不断触摸、感知后,他会对他所感知的东西进行组织、分类、归纳,然后产生一个概念。这个过程和机会要把握好。教育儿童要从现实出发,从具体出发,从事实出发,从生活出发,尽量避免想像,这是蒙特梭利方法的重要原则。这个原则使现实充满了意义,使概念生成过程是完整的,从而使概念密切结合于现实,这个原则使儿童发展起驾驭现实的能力,而不是去“神游”。

  一旦掌握了某个概念,儿童就会使这个概念普遍化并把所有的概念联系起来。比如说儿童今天经验了“瓶子”,又经验了“圆”,有了这两个概念,儿童就会把这两者之间联系起来,这种联系不用人教。有孩子的父母都知道,儿童刚刚开始说“妈妈,爸爸”,突然有一天就一长串一长串句子说出来。这就是因为他已经掌握了很多概念,他把这些概念连接起来,由他自己来组织,不依靠*。

  老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孩子从感觉走向概念表达。有时当我说“给孩子自由”,很多人就说:“那照你这么说,农村的孩子应该发展得很好,因为没有人管嘛,一天到晚在荒滩野地里玩!”这里的问题在于语词表达的学习和正确概念的建立。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幼儿院来了一个孩子,他在农村长到四岁。他见了牛说“肉肉”,见了鸡说“咕咕咕”。其他很多概念也是一塌糊涂。他知道牛,但他不知道这个东西叫牛,他叫牛“肉肉”。我当时感到很惊讶,就跟老师说:“他在农村,他本来应该知道这些概念的。”实际不是这样,因为他在农村接触过这些东西,也有感觉,但没有人给他概念正确表达的语词,他的精神从未得到过提升和发展。那么这个人的心智就不会发得很好。

  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是蒙特梭利所说的:“应该用一种方法来隔离孩子的内部注意力,把它固定在某一知觉上。”比如一个老师拿一朵花,或者一件衣服,告诉孩子“这是红色”,那么这个老师就没有做到“用一种方法把孩子的内部注意力固定在某一个事物上”。因为她同时给孩子指示了很多东西:衣服、颜色、穿衣服的这个人……

  如果你用色板给孩子解释颜色就不同了,那是一个隔离出来的实物。儿童看色板的时候,他的视觉能排除任何其他颜色的干扰、刺激和引诱,而单独感觉这一个色,并建立一个概念。你问:“这是什么颜色?紫色,它的准确名字叫紫色。”如果你是用色板给孩子这样说紫色,孩子可能就会对你说:“你穿的衣服也是紫色的,我们幼儿院开的什么花也是紫色的,还有我们那个教具也是紫色的……”这个过程显然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普遍的过程。儿童早已在生活中看到和感知到了紫色,但并未概念化,这一概念一旦建立,儿童就会把这个颜色使用在任何一个物品上。如果你用花教的话,儿童会认为花是红色,红色是个花。

  蒙特梭利给教师提出了一些要求,她提出的第一点要求是:教师教学时说的话必须要简单,只引起名称和它代表的物体或抽象概念之间的联想。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三角形,蒙特梭利教育中要求只教名称和它代表的物体之间的概念的联系。也就是说?我拿出这个三角形的时候,我会直接告诉孩子:“这是三角形”,不再说别的。

  与此同时重要的是,如果要让儿童概念掌握得准确、快捷和彻底,你还必须准备两三件供儿童对比抽象的东西,比如色板,你要在两三个不同色板中指示颜色。比如三角形,你要在不同形状中对比,比如在圆形、方形中指示三角形。不然的话,儿童会把语词暂时存在记忆中,等待抽象的机会。这个过程可能很长。

  儿童可以通过名称建构他的意识活动。比如,儿童对球体的认识可能来自于皮球,也可能来自于球体(教具的一种),也可能来自于圆月等,当*说到球体或圆时,儿童可以通过记忆,在思想中把名称和物体联系起来。这是从普遍意义来讲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使用教具用三段式教孩子某个准确而具体的概念,当儿童不能指给我们这一物体,我们就可以从中发现儿童还没有将名称和物体产生联系的能力。让我们学着等待儿童的这种心智状态的来临吧。

  蒙特梭利说:“如果孩子没有犯什么错误,老师便可以唤起和这一物体概念相关的活动。”这个“错误”指的是,儿童是否准确、清晰地掌握了新概念。前不久,我对六岁的儿子说:“你一生追求什么?”他说:“玩!”我说:“我指崇高的理想。”他问:“你说什么?”我说:“真、善、美怎样!”他说:“打针的针吗?”我心想:“我不能说真理的真,他不懂。”我说:“真实的真!”他哈哈大笑说:“你为什么不说真理的真呢!”“真实”、“真理”,恰是相近概念的发展。也就是儿童完全掌握了这个东西的时候,你才能加入另一个内容。

  当我们给孩子讲生物链时,我们讲到食草动物、食肉动物、腐烂之后的动物如何滋养土地,生出更茂盛的植物,那些概念掌握得很好的孩子会马上说:“噢,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大孩子会说循环。甚至一个小孩子,他不断用手比划着,想表达什么,画了一圈又回到起点。这时我们只说“循环”。把这一词汇同他的大脑的概念配上对就足够了。

  蒙特梭利说:“关于将孩子所学的概念一般化的问题,即把这些概念应用于他所处的环境中,我并不主张在一定时间,甚至在几个月内上这样的课。”儿童如果将他已掌握的概念,在对环境的自发的探索过程中一般化,这是一个内在机制转换的过程,也是儿童掌握概念的目的。它需要时间,有的儿童可以马上做到,有的需要更漫长的时间。这是个认知的延迟问题,不仅儿童,*也有。当你告诉儿童这些内容的时候,可能儿童一年都不使用这个概念。但是一年以后,孩子遇到相同环境的时候,他可能突然就说出来了,并领悟了它全部的意义。有的孩子是当时就用,有的孩子是在很久很久以后才用;有的时候你以为孩子没有掌握,其实他已经接受了,只是他还没有使用而已。

  我儿子四岁时,我和他一起使用色板。他对色基本上认识了,但从不对我谈起,似乎对色一无所知。前不久,我孩子突然开始对我说:“妈妈,你看,这个颜色是浅粉色的。这个颜色比这个浅色深一点,是深粉色的。”一天到晚总给我说,我也没在意。说多了我才感觉到,逻辑化的色板(色板第一组是三元色,第二组是间色,第三组是从深到浅,有七块深浅不同的色)他已经掌握得很好,并能自由使用了。也就是说,他已经将概念一般化了。

  关于蒙特梭利教具我们还有另外一个小故事。我们的色板大都是木头做的,中间一块板子,两边是白色的。我知道有些色板是塑料做的,塑料跟木头在感觉上不一样,塑料的很轻,你拿一下木头和塑料就会发现。如果我们在路上看到一块很漂亮的木头,一块像方砖一样大小的木头,你一定会捡起来。如果是一个塑料块你很可能不去捡起来。到底什么原因我不知道,我们做了*,我们已经不太能说清我们更原始的感觉了。但我认为大自然非常奇妙,生命的本质可能跟自然的东西相通。儿童喜欢摸木头的东西,确实,就我们感觉,色板如果做成塑料的话,它有可能给孩子产生一种玩具的感觉,非常有可能。有的木头做的乘除法板很大,抱起来是很有重量的。有时候孩子抱不不动,贴在肚子上靠腹部的力量来抱。如果做成很小的,或者做成塑料的,那个感觉就全部消失了。

  做教具的刘老师拿了一块木头,像书那么厚,像*的手掌大小。我儿子看见以后就要了来。结果那块木头在那一周就“吃香”得不得了。幼儿院的孩子一般不强制拿别人的东西,但那块方木块例外。只要辛辛不小心放到哪儿,一回头方木块准就不在了,立刻被另一个孩子拿走了。那个孩子一不留神,又被另一个孩子拿走了。晚上辛辛站在门口大哭,说:“我的木头让琪琪拿回家了。”我说:“什么木头?妈妈再给你找一块。”“不!就那块木头,就那块木头!”后来我问刘老师,他说:“是我们工厂的一块木头,我觉得特别好,摸着特别好,我就给辛辛了。”我对儿子说:“你不要着急,妈妈明天给你拿来。”

  第二天,那个木块又出现在幼儿院里,一个传一个。后来我就问:“这个木块到底有什么秘密呢?”刘老师全家都是木匠出身,他说:“木头很奇怪,尤其那种‘言林术’,拿在手里的感觉妙不可言。”至于这个“妙不可言”妙到什么地步我说不出来,但是我们的老师都有感觉,刘老师说他“极喜欢摸”。这就让我想起日本的一本小说,一个小孩子摸葫芦,上课摸,睡觉也摸,干什么都摸,最后别人把他那个葫芦硬是给砸了。这当然就破坏了孩子对这个葫芦的感觉能力。

  这个木头块那段时间成为孩子们的黄金块,它传了很久,我儿子为它哭过好多次,一个月后,它神秘地消失了。

爱和自由读书心得5

  我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所学专业是金融学,我的专业和我现任工作没有一点联系。而我对幼儿教育也不是很了解,知道的只是简单的,很浅的传统教育方式。*的传统的教育方式都不太了解的我,现在有机会尝试西方的幼儿教育。

  爱和自由,起初在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不是很理解。爱是什么?自由是什么?大多数人认为的爱是在长期的相互感知中逐渐堆积起来的,类似亲情或者就是亲情的感觉,就是爱。而自由,是由自己作主;在法律允许范围之内不受限制和约束。蒙特梭利说:“儿童只要依靠爱和自在,才能失掉成长的全部能量,以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在幼儿园里,其成长更倚靠自我教育,而不是来自*。*更多的,就是给孩子营造一个积极的充满爱和自由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让孩子的潜能上得以发挥。在6岁前,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孩子并不会因为这些自由而变得毫无组织与纪律,相反,在自由中,他就变得自律与顺从。在*,遗憾的是,大部门家长却不懂得这些,他们做了些什么呢?一方面,他们总在孩子没感觉的时间强制孩子。另一方面,他们在孩子有感觉的时间没有把相应的词语同孩子内涵的感觉配上对。

  孙老师的《爱和自由》让我了解到孩子并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来到这世界,他(她)们是伴随着内在一种东西来到这世界,蒙特俊利把这称为“精神胚胎”。孩子的思想是很简单的,*要是和他们说话太多或者复杂的时候,孩子的思维就会被*弄的混乱,用简单的话去和孩子沟通,这样孩子的思维就不会很乱。*有太多的“专制”和“越权”,总感觉孩子就是孩子,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总是让孩子事事听从大人的安排,可不知这样恰恰违背了孩子发展的程序和心理,*常常想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到孩子身上, 把自己的经历转嫁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有朝一日能成为自己梦想中的那一个,孩子背负着父母沉重的寄托,生活的好累,孙老师曾说过的“同情儿童的苦难”!读过这本书的我有所收获,能更宽容面对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件事,从孩子的立场为孩子着想,从而更理解他们的想法,理解是沟通的最直接的桥梁。

  其实,何止是儿童,在充满指责、冷漠、抱怨的环境里,任何人都不会感觉到快乐,也不能好好工作。相反,如果周围的环境充满了爱、自由与温情,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宽容,家庭是不是就能和睦,工作是不是就会快乐、有效率的多?

  爱与自由并重,我们要把爱带给每个孩子,同时,也适当放手给他们自由,只要多加引导和体恤,要学会相信,在此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必定会快乐、坚强、充满创造力和勇气。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10篇(扩展7)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读后感3篇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读后感1

  细细地品读了*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的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但是,此刻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向在思索着。

  *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十分*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以前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书中,*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老师的观点鼓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而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期望学生按照自我期望的方向生长,更期望他们在最短的时光内成熟,不断地把自我的养分无私地输送给他们,期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必须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我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就行。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个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完美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完美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我的老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

  分享: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读后感2

  假期间,我从学校推荐的三本书中选择了*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来充实自己。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我被封面上的"自由"二字深深吸引,——我们的教育可以自由,那是多么值得期待的事啊。带着这个期待,我开始阅读此书。

  起初,当我只读了几页的时候,我就被李老师的真诚与朴实打动了、震撼了。这种感觉引导着我继续往下读,在接下来的阅读过程中我享受着、思索着,越发感受到吸引我的不仅仅是书名,更具吸引力的是这本书中所折射出的一位教育改革家的崭新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育智慧。他是真正地在用"心"做教育,真正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着想。我想能成为李校长的学生一定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可以"自由呼吸"。从李校长的教育故事中,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教师去学习与琢磨,那就是"方法总比困难多"。李校长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想我们很多老师也一定遇到过,只是我们通常的做法无非是心不在焉、草草了事,本来应该多想想再采取行动,却从来没有为学校、为孩子真正解决过。

  这本书是由多个教育故事组成的,每一个故事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因为这本书并非是一本深奥的教育理论书籍,相反它用非常*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他曾经经历过的教育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热爱与向往,从中他也向读者传达了他独特的感悟与深沉思考。我想一个人真正的能力与魄力可能在重大的时刻或紧要关头才能表现出来,但它却是在无关紧要的时刻、在琐碎的日子里形成的,因此我们教师应该重视日常*凡的教育生活,着眼于日积月累,多思考、多总结,这样的教师生涯、教育生活才会丰富多彩、有滋有味。

  其中有一则教育故事名曰"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对我触动很大,并在此后的教学过程中给予了我很大影响与启发。

  有一次课间,我从三楼往二楼正厅走,三楼的正厅恰巧有一群中学生在用自己的手机播放音乐排练舞蹈。由于舞蹈的动作非常滑稽,所以我驻足观看了一会儿。就在这时,一个六年级男同学从这群人身边飞快跑过,同时将崭新的手机从地上迅速捡起揣进了上衣的口袋里。此时此景被我目睹了个正着,当时我的大脑在飞速地运转,想我是当场抓住他还是装作没看见呢?就在我犹豫时,一句*实的言语立刻跳入我的眼前——"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贵)我豁然放松下来,心中已有对策。但就在我愣神的一刻,那位学生像射出去的箭一般消失在热闹的楼道里。最终我费了很大劲在操场找到了他,见他身边没人,我便很自然地走过去微笑着和他打招呼,并温和地对他说:"刚才不知道哪位学生在三楼捡到了一个手机,失主非常着急,想通过监控录像看看手机被谁捡去了,送到了哪个办公室好去认领。"这名学生听后,顿时脸色煞白,微微颤抖着、小声对我说:"老师,我捡的,我还没想好送到体育组还是大队部呢,现在交给你吧。"我微笑着说:"你真是个拾金不昧的孩子,是咱们同学学习的好榜样,老师看到你的班主任一定告诉她,她会在全班表扬你的。"但他什么也没说,就一溜烟地跑掉了。在我将手机交给失主后不久,突然收到了一条不知名的短信,短信的内容是:"老师,请不要告诉我的班主任,是我错了,谢谢你没当场把我抓住,不然我真不知道会是什么后果。谢谢你给了我一次做好学生的机会,我会像你表扬我那样,做一个真正的拾金不昧的好孩子,成为同学们的学习榜样。"

  是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就让孩子多一份希望。

  随着深读这本书,我的思绪渐趋明朗。我明白了为何这么多年来有的学校学习魏书生、学杨思、学杜朗口,其结果都不尽如人意,草草收场,是因为那都是从名师那儿学皮毛,借鉴者看到的只是别人的成果、经验,并没有过多地关注、体验教育的过程,感悟名师的内在文化底蕴。

  阅读这本书,还让我清晰地明确了教学的方法、教育的方针、管理的体制,更重要的是让我再一次端正了人生态度。

  在书中,*贵老师分别以教学、教育、管理这样三条主线,把源于自己教育实践中的小故事串联起来,同时融入自己对教育的独特体悟与深思。而尊重人、欣赏人、珍爱人的"人本"理念则贯穿三条主线始终。"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的管理艺术、"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评价观、"让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的育人观等等,这一切都是*贵老师"人本"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

  读完此书,我不禁也自由呼吸了一回,希望我以后的教育之路也能真正地"自由呼吸"。

  最后我想借用李老师的话:"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善于发现,有一颗敏感的心,而这种敏感来源于我们内心的爱和责任感。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读后感3

  在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坚持学习。本学期,我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部教育专著,在这本书里,作者回忆往昔的工作,探索历程的评价,体验感悟的归纳。书中有的只是*实的叙述,客观的评判和真诚的自勉自励,从而使任何一个翻阅此书的人,都会有一种恬淡幽远的儒雅之风扑面而来的感觉;掩卷沉思之后,又会被书中从*实的字里行间涌动出的一股股挚爱事业的真诚、改革创新的勇气、遇挫弥坚的恒心和憧憬未来的豪情,所深深地打动和激荡,从而生发出只争朝夕、献身事业、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冲动和欲望,也许这正是此书真正的魅力和价值吧。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我国也自古就有“读书改变命运”的说法,*贵老师的人生历程或许能作为这些话的应证。

  他在文中写道:“像多数文学爱好者一样,我搜寻着所有可以找到的名著,急切地、贪婪地阅读,我恍若置身另一个世界,时而犹豫,时而彷徨,时而沉思,时而激昂……这种高度痴迷、全身心投入的大容量阅读,为我的精神世界储蓄了一笔丰厚的财富,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这笔财富不断生息、增值,实实在在地滋养着我的心灵,影响着我的价值取向,为我的生命打上了浓厚的底色。毫无疑问,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将幸福地享用这笔财富的‘利息’。”他说:“我真正的学习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教育是与读书连在一起的,书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民族素质的提高,乃至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书。一个人在他相应的年龄阶段,如果没有读过适合他的书,那将是终生无法弥补的缺憾。”

  李老师之所以能从教师———校长———局长———教育家一路走过来,跟他通过读书进行的大量的阅读积累及对这种阅读积累进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开的。他走到哪里,就把读书的种子播撒到哪里。他以自身和专家、大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位家长: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今天倡导教师多读书活动,其实更多的是要求教师要处在真正的“读书状态”。做一个善于读书,知识渊博,视野广阔的读书人,而不是只在原有知识水*上,作低质量的重复。当今这个正在发生巨大的、深刻变化的时代,新学科、新知识迎面而来,只有学习,才能丰富自己,才不会落后,不会被时代淘汰,新的教育环境,刻不容缓的教育改革,逼人的教育形式———我们没有时间再去重复,去等待,去观望。人生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它不会停留在一个地方,也不会停止在某一阶段,它需要不断超越,但不是超越所有的人,而是要超越自己,超越自己的过去。

推荐访问:呼吸 心得 自由 《为了自由呼吸教育》读书心得【10篇】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1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