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党性教育纪念馆开展了(通用5篇)

纪念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jì niàn,意思形容对人或物的一种留恋怀念的情绪。既可作动词,也可作名词。例如,“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中,纪念是动词,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为适应党性教育纪念馆开展了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为适应党性教育纪念馆开展了5篇

【篇一】为适应党性教育纪念馆开展了

安源纪念馆

赞同

赞同

|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坐落在江西省西大门萍乡市城东6千米处的安源镇境内牛形岭山腰。1956年1月1日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为馆址正式开馆。1963年12月,更名为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1968年7月1日,在安源牛形山腰动工兴建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陈列大楼,更名为:“毛主席在安源革命活动纪念馆”。1968年在原馆址后牛形山兴建纪念馆,1969年4月落成开放。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曾多次对陈列内容进行修正、充实。1984年8月,邓小平为纪念馆题写馆名。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座北朝南,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3245平方米,陈列面积2400平方米。纪念馆陈列大楼高24米,长100米,宽30米,系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贴淡黄色瓷砖,屋檐四周是金黄色琉璃砖。正面顶端中央是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部微图案,直径6米。部微两侧是瓷砖砌成的十面大红旗和有机玻璃制成的十个大型火炬灯。火炬灯下方的墙面分别镶嵌着鎏金的毛泽东手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厅门口有6根用大理石砌成的方开型大柱,高约14米。馆址择地巍峨,建筑雄伟,在苍松翠柏芳草花卉衬托点缀之下,宛如公园,是一个典型的革命文物与自然界观相结合的游览地。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是为征集与保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萍乡煤矿和萍乡铁路工人革命运动的文物、研究与宣传这一革命运动的历史俱乐部。纪念馆于1992年、2002年、2007年分别进行了基本陈列大修改。目前陈列内容丰富,陈列形式新颖,陈列手段逐趋现代化,整个展线长250余米。基本陈列八个展室共分六个单元:(一)苦难和早期斗争;(二)组织超来;(三)路矿工人大罢工;(四)二七惨案后的坚持和发展;(五)工农联合,支援北伐;(六)秋收起义、武装割据。还《矿工苦》、《毛泽东去安源》、《大罢工》、《工农联盟》、《奔向井冈山》等大型雕塑,主要介绍了1921~1930年安源工人运动的历史,反映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优秀代表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陈潭秋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安源工人运动具体实践相结合,建立党、团、工会组织,领导工人罢工,开展农民运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参加武装斗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历史过程。大厅以大量的文物、图片展示了安源路矿工人壮丽的革命斗争史,其中还有31个与真人大小相仿的泥塑,刻画了路矿工人的苦难生活。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是现有馆藏文物50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1件。有上世纪20年代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出版的《安源旬刊》、安源工人集体创作的长篇叙事歌谣《劳工记》手抄原本、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教育股编印的《小学国语教科书》、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股票和购物证等,二级文物104件,三级文物247件。馆藏文献史料和回忆录5000余份。

纪念馆还辖有安源路像资料6000件。矿工人俱乐部、总平巷井口、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等处革命遗址。重点介绍如下:

  1、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半边街广场

1922年大罢工胜利后,随着组织的壮大,原有的办公地点已不适合俱乐部组织的发展,1923年4月俱乐部搬迁到了半边街广场。这个旧址总面积1266平方米,分为前后两栋。前栋为二层砖木结构楼房,有十四间,最初是矿局职员合股经营的“协兴”洋货店,不久由俱乐部租用,后来买下来,作办公场所。而在洋货店后面正式动工建筑一座讲演厅。它于1923年10月18日动工修建,次年5月1日竣工。

  楼房顶高17米,第二、三、四层外墙均为玻璃装璜。楼内正面筑讲演台一座,台对面及左右,共建通楼三层,楼上楼下全部装有电灯。讲演台上悬挂横匾和幕布,整座楼房油漆一新,十分壮观。

  工人俱乐部讲演厅建成后,工人们经常在这里集会,举行游艺、讲演等活动。它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产业工人自己集资,自己设计建筑的最早、最大、最有特色的工会大厦,也是安源曾被誉为中国的“小莫斯科”的象征和标志。

  2、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牛角坡52号

  牛角坡52号是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立时的旧址。1921年冬,毛泽东来安源考察时,提议以解除工人所受压迫与痛苦为宗旨,将路矿工人组成一个团体,叫做“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

  1922年3月,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筹备委员会成立,组成了俱乐部的领导机构——干事委员会,还设立了文书股、宣传股、游艺股、会计股、工人监察队等办事机构,部员也发展到三百多人。

  5月1日,300多名俱乐部部员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向社会各界宣告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正式成立。大会选举李立三为总主任,朱少连为副主任。1922年9月,工人俱乐部组织工人举行了大罢工。罢工指挥部就设在俱乐部内。

  这栋房子为五栋四间砖木结构平房,面积266平方米,最初是“湖北同乡会”会址,后由俱乐部购买。1922年底俱乐部搬迁后,这里改为工人补习学校第二校校址。解放后,这一旧址基本保持原貌。

  3、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谈判处旧址

  该旧址座西朝东,是二层砖木结构的欧式楼房,建筑面积2258平方米,建于1906年,为矿局办公大楼,通称公务总汇。

  1922年9月14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始后,路矿当局为镇压工人运动,勾结军阀,派驻军队,宣布安源为特别戒严区,戒严司令部就设在这座楼房内。

  罢工实现后,路矿当局想尽种种诡计破坏工人罢工。戒严司令和路矿当局图谋用武力胁迫俱乐部领导人下令复工。9月16日,他们约工人代表刘少奇到矿局总工事房商量解决的办法。刘少奇情知有诈,仍无所畏惧地孤身赴会。

  刘少奇去后义正辞严,与路矿当局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谈判,再加上数千工人的围楼助威,打击了路矿当局的嚣张气焰。戒严司令和矿长只得恳求工人代表再来商量而已。刘少奇大义凛然地走出了谈判大楼,在数千工人簇拥和护卫下回到俱乐部机关。

  4、秋收起义安源军事会议旧址

  该旧址坐东朝西,左右两栋相连结,左边为砖木结构的四栋三间二层楼房,右边是七间平房,前面一个大操坪,共占地面积1717平方米。

  1927年9月初,毛泽东受党中央的委派,在这里主持召开了有起义地区党的负责人和军事负责人参加的部署秋收起义的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潘心源、蔡以忱、宁迪卿、王新亚、杨骏等。

  会议确定了军事行动和工农暴动具体方案,以及暴动的日期,成立了党的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决定将驻安源、修水、铜鼓的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三个团。安源工人和我党掌握的矿警队以及萍乡、安福、莲花和岳北、醴陵部分农军,共计1300余人编为第二团。

  1927年8月底,莲花、安福、醴陵、衡山部分农军到安源集结,准备参加起义。这支队伍当时就驻扎在这里的几间平房内,并在门前的大操坪里进行编队练兵,为起义做充分准备。

  安源军事会议既是秋收起义的一次军事会议,又是前敌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和中国工农红军建军史上的一项重要会议,是中国工人运动同农民运动、武装斗争三者开始紧密结合的标志,它确定组建的工农革命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前身。

  5、安源煤矿井口——总平巷

  安源煤矿井口总平巷建造于1898年,坐南朝北,是用红砖砌成的牌坊形建筑。井口上方塑有铁锤岩尖图案和“总平巷”三个醒目大字。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开拓者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多次到总平巷下矿井考察。1921年秋,毛泽东第一次来安源考察,从这里下到井下工作面,和工人促膝交谈,了解工人的苦难生活,向工人进行马列主义教育。

  1922年9月14日震惊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井下工人在接到罢工信号后,手握岩尖、斧头,高呼罢工口号,像潮水一样涌出井口。工人监察队在井口上方竖起了“罢工”大旗,用煤桶堵塞井口,日夜严加把守,不准任何人下井,直至取得罢工胜利。

  6、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1922年7月,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正式成立,李立三兼任经理。当时集资仅百元,不能独开门面,只好附设在工人补习学校内。1922年9月,大罢工胜利后,工人踊跃投资,除捐助一部分年终加薪外,每人还认股若干,共集资一万余元。

  1923年2月7日,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独设门面开始营业。合作社设立兑换、粮食、服物、器用、南货、杂务等股,主要出售油、盐、米、布匹等工人生活必需品,还代售革命刊物。消费合作社印发的股票、铜元票是中共历史上最早的货币和对股份制最初的尝试。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是全国第一个和当时仅有的一个工人消费合作社,也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个经济事业组织。它的创办和发展,对于改善工人的经济生活,团结工人坚持斗争,训练工人管理经济的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事业创造了最初的经验。

  7、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旧址

  该旧址为二层四栋三间砖木结构的楼房,楼房上下对称,四周均为宽1.3米的走廊。

  1921年冬,李立三奉中共湖南党组织委派,来安源开展工人运动。他当时以教师的合法身份,由湖南平民教育促进会介绍来安源推广平民教育。李立三租借了这里三间房,首先开办平民小学,免费招收工人子弟入学。然后以访问学生家长名义,广泛接触工人,了解各方面情形,宣传工人阶级团结奋斗、自己解放自己的道理。经过思想教育和实践考察,于1922年1月在安源创办了第一所工人补习学校,即工人夜校。白天小学生在这里上课,晚上工人在这里上课。

  工人夜校经费,首先由湖南和上海方面热心工人教育的人募集而来,以后由工人俱乐部拨给。夜校教材,首先是采用粤汉铁路工人学校的讲义,后由夜校教员自己编写。安源工人夜校教员编写了《补习教科书》、《小学国语教科书》、《工人读本》。

  工人夜校的开办,提高了工人的文化知识和阶级觉悟,为培养工人运动干部,建立和发展党、团、俱乐部组织创造了条件。

  8、毛泽东1921年秋来安源住处——八方井四十四号

  1921年秋,中共湖南支部书记毛泽东来安源开辟工人运动。

  毛泽东当时的公开身份是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员、一师附小主事(相当于校长)。他利用这个公开身份,以走亲访友、参观访问、推广平民教育的名义,来安源考察,住在八方井四十四号。这栋房子是萍乡煤矿建矿初期由矿局建造的,是萍矿总平巷甲段段长毛紫云的住房。毛紫云是湖南湘潭人,曾和毛泽东的父亲一起在长沙做过生意。毛泽东就是利用这个同乡的关系住在这里。中间是堂屋,左边一间便是毛泽东的卧室。毛紫云还找来家中挑水的工人张竹林做向导,陪毛泽东四处走走。

  毛泽东在安源考察期间,深入矿井、锅炉房、餐宿处等工作处,广泛接触工人,从谈家常入手,了解工人的疾苦和安源的阶级状况,启发工人觉悟。

  9、秋收起义部队第二团出发地——张公祠

  1907年,萍矿为纪念第一任总办(矿长)张赞宸,建筑了这栋二层砖木结构的楼房,称之为“张公祠”。

  1927年9月初,毛泽东来到安源,在张家湾召开了部署秋收起义的军事会议,决定将驻安源、修水、铜鼓的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四个团,其中第二团主要由安源工人纠察队、矿警队和萍乡、醴陵、安福、莲花、衡山等地的农民自卫军组成,人数约2000人。9月9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9月11日凌晨,工农革命军第二团从这里出发,进攻萍乡县城。安源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工农群众踊跃参加起义。

  这栋房子是原来的,从70年代起一直是安源镇政府的办公楼。虽然几经修改翻新,但此楼的外貌基本没有改变。

  10、萍乡煤矿办公大楼——盛公祠

  1898年3月,盛宣怀在安源创办了“萍乡煤矿局”,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大举开井建矿。与此同时,动工兴建了这幢楼房,作为萍乡煤矿办公大楼。

  办公大楼系两幢相连接的砖木结构建筑,前幢三层,后幢两层,中间一条通道相连。屋顶为白锌皮覆盖,颇像西欧的天主堂。总面积为2623平方米,大小房间共39间。矿局总办、职员和德国矿师等工程技术人员都在此办公。因地势太高,除少数高级职员和德国矿师乘轿沿100余个台阶而上外,其余人员均徒步上下,十分不便。1906年,矿局又在山下另建一办公大楼——公务总汇。此楼改为矿局所聘请德国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部分高级职员的住房和临时招待所。

  1921年,汉冶萍公司为纪念盛宣怀,萍乡矿总局即将空出的办公大楼改为盛公祠,在二楼设立了盛宣怀的铜像,并铸铜字“盛宣怀”,每字重200斤,盛公祠即由此而得名。

  该建筑物风格独特,建筑精美,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现仍由安源煤矿管理和使用,目前进行大规模的维修。

  纪念馆建馆以来,共接待国内观众600万人次,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及港澳台同胞1万余人,近几年来平均每年观众达10多万人次。纪念馆曾多次受到上级的奖励和表彰。并于1996年11月被国家教委等6部委定为百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6月被中宣部定为百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篇二】为适应党性教育纪念馆开展了

柳宗元纪念馆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永州  永州市零陵区柳子街97号。2006年,柳宗元纪念馆再次被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湖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活动基地”荣誉称号,这是柳宗元纪念馆自2004年、2005年连续被授予“湖南省文物保护先进集体”、“湖南省文明窗口单位”荣誉称号后又一个省级殊荣。
  柳州
  坐落在广西柳州市柳侯公园内,主要由柳侯祠、柳宗元衣冠墓、柑香亭组成。柳侯祠原名罗池庙,是为纪念唐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柳宗元而于公元822年始建,距今已有1182年的历史。1995年12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命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馆内景观
  柳宗元纪念馆来到柳侯祠正门,映入眼帘的是这静穆的仪门。门额上“柳侯祠”三个字沉稳劲朴、俊逸豪放,是中国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郭沫若所题。门柱上这副“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寿民”的金字对联是根据唐代文豪韩愈《柳州罗池庙碑》一文集炼而成,语精墨妙,意境悠远,表达了柳州人对柳宗元的思念之情。由于柳宗元在柳州的德政之举,被后人尊称为“柳柳州”,人们在他生前喜爱的罗池畔兴建了罗池庙,在当年停放柳宗元灵柩的地方建起了衣冠墓。
  为了将柳宗元的事迹记载下来,流传下去,柳州人士请柳宗元的生前好友、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写下《柳州罗池庙碑》一文。碑文的前半部分记载了柳宗元在柳州的政绩,后半部分附了一首题为《迎享送神诗》的诗。后来,宋代大文学家、大书法家苏轼将《迎享送神诗》书写下来,由柳州人士于宋嘉定十年即公元1217年,刻石立碑于罗庙内。因为这块碑的内容集中国文学史上“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文、柳宗元事、苏轼书于一体,所以,后人称此碑为“三绝碑”。
  新中国成立后,柳州市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对柳侯祠的保护工作,经常拨专款进行保护和维修。
  柳侯祠每年接待数以万计的海内外游客到此参观游览。每年清明节,都有许多人到柳侯祠及柳侯墓祭拜柳宗元。“生有高名,没为众悲”,柳宗元虽然辞世已有千载,但世世代代的柳州人都不会忘记柳宗元为柳州所做的贡献。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篇三】为适应党性教育纪念馆开展了

罗盛教纪念馆特征码[标签:特征码]

  
罗盛教纪念馆是为纪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抢救朝鲜落水儿童献身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罗盛教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以下是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帅孟奇故居陈列馆的详细介绍。







罗盛教纪念馆


  
罗盛教纪念馆陈列分“童年和少年时代”,“从普通士兵到国际主义战士”、“烈士精神代代相传”三大部分。罗盛教纪念馆展品有:烈士的遗像、遗诗、遗物,毛泽东、 周恩来、叶剑英和金日成接见烈士父亲罗迭开的照片78幅。


  
罗盛教纪念馆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1985年4月22日烈士诞辰54周年开馆。罗盛教纪念馆内共有展厅3间,面积370平方米。罗盛教纪念馆三个展厅分别介绍了罗盛教烈士由一个普通农家孩子成长为一个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的全过程,集中展示了烈士生前学习、劳动和参军用过的实物以及其它相关的实物共114件。


  















【篇四】为适应党性教育纪念馆开展了

瞿秋白纪念馆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来瞿秋白纪念馆参观游览。

瞿秋白纪念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瞿秋白纪念馆,是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第二部分是瞿秋白故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首先,我们参观瞿秋白纪念馆。

迎面这座两层楼四合院式的仿古建筑,粉墙黛瓦,长檐耸肩,敞亮天井,马蹄山墙,典型的明清居室风格,这便是瞿秋白纪念馆。左边铜雕的主画面是瞿秋白与列宁,侧重表现的是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的瞿秋白。左边铜雕的主画面是瞿秋白与鲁迅,侧重表现的是文学家、翻译家和文化旗手的瞿秋白。

现在请大家跟我进入展览大厅。

(第一部分)瞿秋白于1899年在常州出生,到1935年在福建长汀为革命献身,他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和奋斗了36个年头,从一个文弱书生成长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和文化伟人,留下了500多万字的著作。1985年杨尚昆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对瞿秋白做了科学、公正、完整的评价: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第二部分)瞿秋白诞生在世代读书、也世代做官,号称“晋陵望族”的封建大家庭,不过此时的瞿氏家族已经走向衰败,只有一个叔祖父瞿庚甫在湖北做布政使,官列三品。瞿秋白小时候就聪颖好学,进私塾前就由母亲口授能够背诵不少古诗。秋白7岁时,由私塾转入新旧兼学的冠英两等小学堂,因成绩优异,只读了四年半就跳级考入省立常州府中学堂。1917年9月,瞿秋白考入外交部举办的公费俄文专修馆,攻读俄文和俄罗斯文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瞿秋白抱着不可思议的热情投入学生运动,参加天安门广场的游行示威和街头演说,并成为学生运动的“谋主”和领导者之一,被当局逮捕关在北大教室的临时监狱。1920年10月,应《晨报》和《时事新报》的招聘,瞿秋白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后,以特派记者的身份赴苏俄考察。912年5月,瞿秋白由张太雷介绍加入俄共党组织,1922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1923年1月应陈独秀要求,回到阔别两年多,但依然是灾难深重的祖国。

(第三部分)回国后,瞿秋白先在北京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1923年6月,瞿秋白以苏俄归国的党代表参加了中共三大,受命起草党纲,并就他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作了报告。这一时期,瞿秋白还在国共合作的上海大学工作,担任教务长和社会学系主任,讲授哲学和社会学。他讲课风度儒雅、知识广博、生动有趣,极受学生喜爱。在此期间,秋白与才貌出众的四川学生王剑虹相爱结婚,过了一段甜蜜而富有诗意的生活。这是王剑虹和她的好友丁玲的合影。不久王剑虹就死于肺病。其后秋白又与从事妇女运动的上大另一女学生杨之华结为夫妻,感情极深。结婚时瞿秋白送给杨之华一枚金别针,并亲手在上面刻着七字:“赠我生命的伴侣。”1925年1月,瞿秋白出席了党的四大,成为中共早期最高领导人之一。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之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途夭折。共产国际决定由瞿秋白主持临时中央常委会。

(第四部分)1931年春,被王明集团批倒罢官的瞿秋白,带着妻子杨之华回归文学,投入上海的左翼文艺运动。他接受委托代管中央文化委员会工作,由此介入“左联”领导。左联时期是作为文学家的瞿秋白的黄金时代。他以天才加勤奋的创造性劳动,卓有成效地进行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文艺理论建设,所用笔名就有100多个,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树起一座座丰碑。瞿秋白在《北斗》上发表的以及与鲁迅合作在《申报》上发表的60多篇杂文,是可以与鲁迅杂文相媲美的文学精品。瞿秋白是中国系统地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苏俄作品的第一人,是翻译成就最大,翻译水平最高的翻译大家。他每夜可译一万字不加修改,同时撰写了一系列具有开拓创新意义的文艺论著,代表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之前中国无产阶级文艺理论建设的最高成就。

(第五部分)1935年2月,瞿秋白等在秘密转移中,落入虎口,被福建的国民党保安十四团俘虏。开始,瞿秋白以红军军医林琪祥的假身份、假口供,一时骗得相信,希望取保释放,因叛徒供认,真实身份暴露,蒋介石密令“就地枪决”。6月18日,瞿秋白写完绝笔诗,被带到中山公园,信步走到凉亭前,见已摆着酒菜。于是独坐亭中,自斟自饮。酒毕,拍了这张“死囚”照片,从容走向刑场。到了罗汉岭下,见群山环抱中绿茵茵的一片草坪,秋白说:“此地甚好。”然后盘膝而坐,微笑饮弹。

(第六部分)瞿秋白殉难的噩耗一传开,海内外广泛的开展悼念活动。

1950年,毛泽东为《瞿秋白文集》出版题词说:“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危不惧的意志和他在文化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1955年,中共中央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瞿秋白的遗骨从长汀迁到北京的安葬仪式,周恩来主持,陆定一作生平报告。

下面,请大家参观瞿秋白故居。

瞿秋白故居原为清光绪年间瞿秋白的叔祖父瞿庚甫捐资修建的私家祠堂,是瞿氏大家族供奉和祭祀祖宗的宅院,面积1501平方米。前门垂檐下悬挂的“瞿秋白同志故居”的横匾,为茅盾手书。

故居分东西两院,各分四进,地势逐进抬高,寓含步步高升之意。中列隔墙,有廊道门扇相互连通。西院为正屋,原为供祭用的厅堂,庄严而神秘,现辟为多功能厅。东院为厢房,是当年族人和守祠仆人食宿休息的辅屋。瞿秋白一家于1912年到1916年就住在东院,里面安放的100多件家具和用品,都是依照当时的格式,征购或仿制,并照原样陈列的。

现在来到的是祠堂的主厅。当年瞿氏族人春祭秋祀或治丧供灵,就是在这个厅堂里进行的。厅堂两厢门额上分别题刻着“习规”、“折矩”,训诫族人要学习家法,遵守族规。穿过这道大圆门,就是宗祠东院的厢房。天井前门的第二进厢房,门楣上题着“世食旧德”四字,意在提醒子孙后代,不可忘记皇恩祖德,要做忠君爱国、光宗耀祖的孝子贤孙。最前面的一进原来是厢房的门房。当时秋白家用作厨房,炉灶炊具都是依原样修建的,很能触发我们对当年秋白家生活情景的想象。门房前壁开一道小侧门,是平时出入的便门。1912年“双十节”(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家家户户门口挂起红灯笼庆祝,瞿秋白却在自家门前挂了一盏写上“国丧”两字的白灯笼。那盏小小的白灯笼,在一片粉饰太平的红灯笼中,犹如一朵傲霜的白菊,一直亮到天明。

各位游客,瞿秋白纪念馆的参观游览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篇五】为适应党性教育纪念馆开展了

海瑞纪念园
各位朋友,我们即将到达海瑞纪念园。
海瑞,海口回族人,素有“海青天”和“南青天”之美誉,是与包公齐名的著名清官。他爱国爱民,正气凛然,为民请命。
海瑞墓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面积有5000平方米。在文革期间,海瑞墓曾遭到破坏,面临“掘墓”之险。在当地群众极力保护下,墓园方保无损。1983年海口市人民政府对海瑞墓加强了保护的同时,不断扩建,后面又增加了墓园及周边的绿化,现属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是海内外闻名的旅游景点。
扩建后的海瑞墓园,从步入墓道至登上八方亭,共分为八级台阶。
这是纪念园的正门,你们看到“粤东正气”这四个字了吗?这四个字正是海瑞生前为官的真
实评价。
墓园右侧是海公庙和海公井。海公庙年年香火不断。海公井相传是海瑞少年时发现的,400多年来,当地居民都在饮用此井水。现在有了自来水,才不饮用此井水的。
这是竖立了400多年的海瑞墓碑,(明代当朝钦差大臣许子伟所撰写的原碑文)碑文写着海瑞官阶为正二品,碑文上的“忠介”二字是皇帝给海瑞的谥号,意思就是指海瑞生平为官的清廉和耿直。上面的日期为建墓日期,建墓日期就是公元1589年。
这是扬廉轩,意为海瑞为官勤政爱民,两袖清风,实为后人的典范。不染池,简单的说就是一尘不染的意思,说明海瑞品格清高,不受世俗腐败风气所沾染。池里还养着许多的热带鱼类。
参观完不染池,后面的就是清风阁。清风阁分三层,下大上小,阁内陈列着海瑞生平事迹及有关文物。在这里大家可以了解到海瑞生平的事迹,及体会到海瑞为官的清廉。
这是马蹄铁形的人造山峦。山脊东南最高处,有一个直径6米多,高8米多的八角亭,就是八方亭了,在这里可以眼收墓园的全景。你们知道此亭为何为八角造型,又取名为“八方亭”呢?八方亭象征着海瑞精神传扬八方。




推荐访问:党性 纪念馆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