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清如许,为有源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渠清如许,为有源头,供大家参考。

渠清如许,为有源头

 

  渠清如许, 为有源头

  哈尔滨市朝鲜族第一中学

 郑 丽

  渠清如许, 为有源头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影共徘徊。

 为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

 一本书, 一个世界; 一个故事, 一种人生。

 然而, 进入信息时代的孩子们, 似乎无暇顾及书中的“天光云影”, 更不愿去领略其中的“徘徊” 之美。

 他们不乏时尚的谈资, 也通晓世上风云大事。

 侃侃而谈, 他们见解独到; 叙叙讲述, 他们旁征博引 。

 他们自 如应对瞬息万变的现代节奏, 他们深谙现代人情世故。

 他们用着最现代的通讯工具, 紧紧追随着时代的浪潮。

 这样一个匆忙的时代, 这样一个讯息拥塞的环境, 书中的世界、 别人的人生, 都不能让这些孩子驻足, 都不能使他们流盼的眼波稍事停留。

 于是, 我们语文老师的麻烦来了 。

  已经上了 高一的学生, 作文文体不清, 写作语言毫无生气、 了 无趣味。

 从学生的作文中, 我们看不到天真烂漫的童趣, 也找不到冥顽的调皮, 更不要说其中流露的幽默或睿智。读着这些学生的作文, 我似乎看到的是一个枯燥无比的世界, 感受到的是一种单调乏味的厌

  倦。

 这和他们神采飞扬的精神状态、 喧嚣聒噪的生活世界是多么格格不入啊。

 这不是他们的生活和人生。

 于是, 我问学生:

 为什么你们的作文和你们的生活状态差距如此之大啊?

 学生们虽然笑着却很不满地回答:

 作文也不让我们写自 己的生活啊。

 我很惊诧:

 《我的未来》 不是谈你自 己的未来吗?

 他们更笑了 :

 老师, 怎么能在作文里写真实的自 我呢? 我们得编一些美好的、 积极地内容, 这样作文才能得高分吧?

 我说:

 没有鲜活的生活源头, 那你的文章就是一潭死水啊。

 哦, 你们把作文和文学创作混为一谈了 。

 于是, 我告诉学生:

 文学创作是作者从生活中提炼素材, 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形成的作品。

 它允许合理的虚构。

 而作文则要表现真实的自 我, 这样的作文才会活色生香。

 哪怕你认为自 己的思想是灰色的, 但你也要能够用生动的语言、 准确的词语把它描绘出来。

 不过,从对文章的行文构思和对语言润色这方面来看, 作文和文学创作是一样的。

 最后我以开玩笑的口 气说:

 既然你知道自 己的思想是灰色的, 那么我相信, 在你的作文中一定会体现出你对这种灰色思想的批判, 对吧?

 学生笑了 。

  写什么 的问题解决了 , 可是究竟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用生动的语言、 准确的词语来表述呢? 对于学生来讲, 大量的阅读应该是他们积累词汇这一潭清塘的源头。

 没有大量的阅读,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是空谈。

 可是现在学生大都习惯于“通俗小说”“电子图书”的快餐文化, 而且我们朝鲜族学生的汉语阅读能力或多或少地对他们阅读范围有影响, 对于那些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一些名 著、 传统作品更是少有问津。

 因此想让他们写出语言精练、用词文雅、 动辄诗文典故的好文章难上加难。

 但是文字表达的基本能力的培养是我们作文训练的基本功啊。

 我反复地想, 该怎样解决学生的文字表达枯燥的问题呢? 既然阅读是扩大词汇量的好途径, 那我就引 导他们阅读吧。

 于是我向他们介绍雨果、 杰克伦敦、 莫泊桑, 向他们推荐《三国》、 《红楼梦》, 甚至偶尔找来唐诗宋词来给学生做赏析。

 一段时间后, 我发现, 我讲的津津乐道, 他们听得云山雾罩; 我一副畅游书海其乐无穷的自 我陶醉样, 学生却是雾里看花月朦胧鸟朦胧脑海更朦胧。

 甚至有学生问我:

 贾宝玉是个女孩子吗?

 即使偶有学生能够讲出三国人物, 也都是从影视剧中看来得片断情节。

 这可真应了 那句话:

 “理想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 啊!

 这些外国的、 古代的文学作品不能吸引 我们时尚青年们的眼球, 那我就找找当代的优秀作品推荐给他们吧。

 比如贾平凹、 余秋雨、 韩少功的作品, 甚至争议颇多的郭敬明、 韩寒等。我还鼓励他们读诗, 向他们介绍舒婷的《致橡树》, 给他们朗诵仓央嘉措的《那一天, 那一月 , 那一年, 那一世》。

 挖掘了 这样丰富的“源头”, 学生的作文该“活水” 喷涌了 吧? 我期盼着能够看到那“半亩方塘” 中“徘徊” 的“天光云影” 的出现。

 然而, 奇迹并没有出现。

 大部分学生的作文, 还是一如既往的那么直白地、 简约地、 毫无修饰地表白着自 己心中的“那些事”。

 然而, 一次偶然的机会, 让我突然明白, 学生之所以不能用生动的语言来写作, 就是他们始终没有弄明白怎样的语言表达才是生动的、 有趣的语言。

 一次汉语课, 我正在做“人物描写” 作文训练的时候, 一位男 同学迟到了 。

 因为迟到了 ,他敲门进来后, 歉意地、 憨憨地笑着望着我。

 我突然灵机一动。

 我说:

 现在哪位同学能够用自 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位迟到的同学? 其他同学如果觉得回

  答的同学语言很生动了 , 用掌声给予赞赏。

 沉闷的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

 马上有同学要求回答:

 他敲了 敲门, 推门走了 进来。

 我微笑着看了 看全班同学:

 学生们没有反应。

 又一位同学站起来:

 他轻轻敲了 敲门, 进来后站在门口 , 看着老师。

 有几位同学微微笑了 笑。

 第三位同学说:

 他轻轻敲了 敲门, 进来后站在门口 , 很紧张地看着老师。

 我看了 看全班同学, 有两个位同学拍了 两下手, 但马上停了 下来。

 第四位女同学站起来:

 他怯怯地敲了 敲门, 然后走进教室, 脸上带着憨憨的傻笑望着老师, 身子不安地左右轻轻晃动着, 两手不知所措地背在身后, 又握到身前。

 教室里爆发出哄堂大笑, 迟到的男 生窘得越发脸红起来, 身子摇摆得急了 , 双手真的身前身后地不知放在哪里是好。

 看到他的窘样子, 同学们笑得更欢了 。

 大家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我让这位男 同学回到座位, 然后请他回答, 谁的描述真的写出了 他的内心活动。

 他说:

 最后那位女同把我有点紧张, 怕您批评我, 想快点回到座位得心情说出来了 。

 那么学生们的反应呢? 大家一致认为:

 描述得太像了 ; 就是他进来时的样子。

 我继续引 导同学们找出女同学的描述中说出了 迟到同学的紧张、 歉意、 急于回到座位心情的词语。

 学生马上回答:

 怯怯敲门、 憨憨地笑、 身子轻轻左右晃动、 手足无措的样子等。

 我总结说:

 这些描述性的语言, 就是语言的生动性的最好体现。

 所以你们听了 几位同学的回答, 反响也不同的原因就在这里。

 同学们恍然大悟:

 哦, 这就是所说的“生动的语言” 啊?

 是的, 修饰性词语的运用, 是增加语言生动性的最简单的方式。

 如果我们都用一句“他敲了 敲门, 推门走了 进来” 这样直白简单的句子来表达, 那我们的文章真的就是一碗淡而无味的白开水了 。

 这一节课的“人物描写” 写作训练结束后, 交上来的作文的语言比以前有了 很大的改观,尽管有些描写还显生涩, 甚至有些画蛇添足、 无病呻吟之感, 但是, 作为一节让学生理解了“语言生动性” 的作文课, 我还是觉得收获蛮大的。

 这是不是也可以算作我找到了 为我们学生作文提供“活水” 的“源头” 之一呢? 能够为学生作文这“半亩方塘” 增添一抹“天光云影”, 也算是给我追求“清如许” 的一点回报吧。

推荐访问:渠清如许 为有源头 如许 源头 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