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及思考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的盛行,海量的信息、资源的共享、个性化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学生学习、生活和品格的形成,给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在信息化环境下,做好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已经成为了当今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 信息化 思想品德教育

一、我国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现状

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的开端,是教育的初级阶段,也是教育的关键所在。这个时候的学生正是吸收来自外界各种各样新鲜的食物、知识以及文化,对儿童的这个阶段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目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如下:

(一)当今小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

根据实际调查研究表明,当今小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思想还是以热爱祖国、尊敬师长、遵守公德、助人为乐等传统的中华美德思想为主流的。同时,不同于上一代人,他们也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不崇拜权威,不以为顺从,不循规蹈矩。思想观念上,成才、平等、竞争是当代小学生的主导观念。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小学生更加注意提高道德水准。他们的道德观与社会的期待和要求高度一致,同时又以实际行动赋予道德一些时代的新观念、新准则。

(二)面临的新问题及原因

尽管小学思想道德的主流意识中绝大部分是对民族传统美德文化的传承,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部分学生存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虽然他们对责任、平等、公正、自理、纪律等基本道德规范都很认同,道德的认知水平很高,但自律性不够强,功利性日趋明显,道德困惑与冲突加剧,从而导致道德认知和行为有所脱节,甚至出现一些道德逆反行为。理想信念单薄,精神上出现世俗化,行为上呈现功利性。

二、有效实施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百育德为先”,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至关重要。毫无疑问,近年来,我们的基础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为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我们很不乐意而又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国民道德却出现了诸多的不和谐甚至滑坡的现象:一些人极端利己主义思想有所抬头,见利忘义的事情时有发生;部分公民文明礼貌的习惯养成不佳,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一部分人思想价值体系混乱,在社会转型时期不知何由于去何从。成人都是由娃娃成长起来的,而中小学正是一个人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中的一件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如果就德育而言,就应是“管为了不管”,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应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认识自己,自我定位。“知耻而后勇”,既要發现自己的优点,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调动对自己性格再塑的自觉性,提高对自己情感的控制能力。其次,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在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之后,关键是实践,要落实到行动上。教师要注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将学生表现好的典型树为榜样,使学生认识、发展和完善自己,真正成为自尊、自强、自律、自立的人。

(二)激发兴趣,调节情感,深入研究授课艺术

兴趣是学好任何一门课的前提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要讲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须知思想品德课和其他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不同,思想品德课所讲授的道德知识是一种公私合营和桥梁,而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知识的启迪而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接受你所讲的观点,从而改变其观念,影响其行为。思想品德课这一特点,要求我们更要讲究讲课的艺术,不仅道德观点要讲懂,还必须有感染力,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感人,以形动人,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目的。

(三)改革评价机制,促进德育观念的转变

要真正使中小学德育取得实效,还是得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中小学德育中唯分数论的状况,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当然,德育素质教育并不是反对考试。而是要求教师转变德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探究性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从学科或生活的问题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历经探索过程,获得理智的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学习方法。具体表现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收集资料,进行分析,解决问题。实质上是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形成价值观与人生观的过程。

(四)强化少先队活动阵地,重视先进榜样的作用,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奏效的,如果说思想品德课是知情教学的重要途径,那么班队活动是知、情、意、行统一的最好方式。因为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是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而班队活动往往包括着劳动、学习、文娱、体育等内容。教师有效地组织好这类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

(五)优化德育活动

长期以来,小学的德育活动政治氛围过浓,成人倾向过重,以致活动中苛求明理,导行过急、过广,而激情过程明显不足,这就使得这些活动难以在学生脑海中留下痕迹,造成了很多德育中的短期行为。因此,要对德育活动提出两个根本要求:把活动权交给学生,活动要让孩子们留下终身难忘的美好回忆。

(六)追求德育个性,德育要以校为本,要培养具有学校特点的学生

就学校德育而言,要坚持以校为本,即根据学校实际应用有学校特色的育人之法培养有学校特色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德育、取得实效。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出多姿多彩的而非千人一面的学生。

三、总结

思想品德教育是人由自然向社会过度的主要时期,是学习掌握社会规范的基础阶段。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

小学生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大的成效。我们作为小学教师和德育工作者,应必须继续坚持以德育为首、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正面教育及德育的实效性,立足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推荐访问:思想品德 现状及 当代 思考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