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菜两用型台湾绿竹笋品种及其绿色食品配套栽培技术引进创新研究

自2007年开始,我们从台湾省引进果菜两用型台湾绿竹笋在厦门现代名优果树开发有限公司进行“果菜两用型台湾绿竹笋品种及绿色食品配套栽培技术引进创新研究”。 于2007年从我国台湾省引进果菜两用型台湾绿竹笋优良种苗4 500株,在厦门现代名优果树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种植15 hm2。2008年试生产,2009年开始大量投产,种植15 hm2,平均每hm2产量24.5 t,实现早产丰产。2010年扩大种植35 hm2,平均每hm2产量达22.5 t;2011年平均每hm2产量达25.75 t,是一种高产、稳产、优质的果菜两用型优良竹笋新品种。2010年6月2日经国家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认定绿色食品A级产品并核发绿色证书(LB-15-1006131692A)。2010年6月13日通过福建省厦门市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厦科鉴字[2010]第42号),该项科研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可以扩大推广应用。现将果菜两用型台湾绿竹笋品种及其绿色食品配套栽培技术引进创新研究总结如下,供生产者参考。

1 品种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绿竹属,合轴丛生型,竿高6~9 m,竿直径5~9 cm。鲜笋味鲜美清甜脆嫩爽口,形状弯曲,呈船状纺锤体,笋节靠母竹者内向较短,而背向母竹者则较长,切割处为一平面,又像马蹄,故名“马蹄笋”。笋长约25 cm,基部直径8~10 cm,单笋质量450~500 g。笋皮未见阳光时黄白色,见光后变绿,光滑无毛,质地坚硬。笋肉柔软,脆嫩,纤维少,味甚鲜美,清甜,营养价值高。在闽南地区种植于6月开始出笋,7—8月为盛笋期,9月为末笋期。平均每667 m2产量1 500~1 800 kg,最高可达2 200 kg,是鲜食、菜肴两用笋,深受消费者青睐。竹竿可作家具、农具或劈蔑编织竹器,或作造纸原料,其中层竹材可入药。该品种可在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及浙南、皖南等地种植,适宜在山谷、河边、河流两岸、房前屋后种植。也是绿化观赏景观理想竹林。

2 果菜两用型台湾绿竹笋绿色食品A级质量要求

2.1 基本要求

具有本品种的固有特征,笋体饱满完整,黄白色,不得有萎蔫、裂茎,无病虫斑痕和机械损伤。基部平面洁白干净无黏土,无腐烂,无霉变,无异味,笋肉纤维细嫩新鲜。笋尖青绿不能太深。

2.2 等级

果菜两用型台湾绿竹笋按单笋质量分为一等、二等,各等级质量指标(长度、基部平面直径、可食率等)应符合表1要求。

表1 果菜两用型台湾绿竹笋质量指标

3 果菜两用型台湾绿竹笋绿色食品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3.1 合理留养台湾绿竹笋母竹,培植良好生态环境母竹丰产园

根据台湾绿竹笋丛生发笋生长以及形成合理生态绿竹笋母园的特点,进行合理留养适量的新生母竹。绿竹笋母竹园保持合理的密度和年龄组成是保证绿竹笋持续丰产的根本措施。2009年本公司种植的台湾绿竹笋,成片栽植的每丛每年固定留新母竹3株,每丛绿竹笋保留有母竹6株,其余的全部割笋。满3年生的老母竹在当年冬季砍除,并挖掉前次砍伐的老竹蔸头,做到年年割笋,年年留母竹,“公孙不见面,丛生变散生”,保证台湾绿竹笋旺盛健壮生长,均匀分布。挖除老竹蔸头后,要结合施用有机农家肥盖土,不要留下穴痕,以免积水烂蔸。

台湾绿竹笋的母竹留养以盛期出土的笋为好,因为这时出笋多,可以在竹丛中适当位置上选择分布合理、生长健壮的绿竹笋作为母竹。太早留会消耗竹丛养分,影响当年绿竹笋产量;太迟留则成竹质量差,冬季母竹梢部尚未老熟,易受寒害。

3.2 合理施肥是取得优质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

在台湾绿竹笋无公害合理施肥方法上采用4种方法:

3.2.1 蔸施法 在幼壮龄竹子蔸上坡,沿竹蔸30 cm左右开半月形沟,沟深15~20 cm、宽10~15 cm,将有机质肥施于沟中后加土覆盖。

3.2.2 沟施法 沿水平带方向开沟,水平带间距2~3 m,沟深、宽各20 cm,将有机质液体肥或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施于沟中后加土覆盖。

3.2.3 穴施法 一般结合竹笋采收时进行,待挖出的绿竹笋头伤口晒干2~3 d后,将有机质肥施于挖笋的穴中,并加土覆盖。

3.3 科学供水管理,促进绿竹笋生长旺壮

台湾绿竹笋一年中以春、秋两季生长最为旺盛季节,也是需水量最大的时期。一是春季出笋期,春旱缺水必然导致笋产量下降,母竹生长受阻;二是秋季孕笋期,母竹生长旺盛,积累大量养分,此时期需水量迅速增加,在水分适宜条件下笋芽分化量增加;如果秋季久旱缺水,必然影响来年的笋产量。因此,在春、秋季节遇干旱天气应及时灌溉或喷灌补充水分,促进植株正常生长健壮。

3.4 无公害病虫防虫措施

在台湾绿竹笋无公害病虫防治措施上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方针,坚持以物理防治、人工搏杀法、诱杀法和生物防治,运用生物源有机杀虫剂0.3% 印楝素既防治害虫,又保护天敌。

3.4.1 病虫害防治方针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防治方针,保护好竹林周边森林环境,绿竹笋园周边应适当保留阔叶树,丰富森林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构成合理的生物链,稳定和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通过加强培育、合理经营,台湾绿竹笋园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台湾绿竹笋的自然控制作用,增强台湾绿竹笋对有害生物的抵抗能力。以营林技术措施为基础,优先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严格禁止使用化学农药。

3.4.2 营造绿竹笋园技术措施防治 对台湾绿竹笋园可冬季垦复,夏季除草,破坏有害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降低有害生物种群数。优化绿竹笋园结构,科学施肥、给水,促进绿竹笋健壮生长,提高绿竹笋对有害生物的抵抗和忍受能力。及时清理清除病、虫危害竹笋(枝叶秆)和老弱残竹,清除绿竹笋园内病虫源和传播源,改善绿竹笋园生态环境。

3.4.3 物理防治 (1)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诱杀。如绿竹笋园内用黑光灯、高压泵、频振式诱杀灯等诱杀螟蛾、夜蛾类害虫等。(2)利用害虫的趋化性进行诱杀。绿竹笋园内用糖醋液、性信息素、卤水或在麦麸皮、饼肥等食物中掺入适当的毒剂诱杀害虫。(3)利用害虫的潜伏习性,人为设置害虫潜伏条件引诱害虫潜伏或越冬,然后杀灭害虫。(4)利用害虫有爬上绿竹笋上危害的习性,设置阻隔带、阻隔环或毒环捕杀害虫。

3.4.4 生物防治 (1)以虫治虫。保护和利用螳螂、瓢虫、草蛉、蚂蚁、食蚜蝇、猎蝽、蜘蛛等捕食性天敌及利用寄生蜂、寄生蝇等寄生害虫的卵、幼虫、蛹达到治虫和降低害虫危害的目的。(2)利用微生物治虫与防病。a)利用细菌防治:普遍应用苏云金杆菌(BT)等菌剂防治害虫。可采用绿竹笋园内喷霉喷粉方法。 b)利用真菌防治:应用白僵菌、绿僵菌、蚜霉菌等防治害虫。可采用绿竹笋园内喷雾喷粉方法,在温度适宜绿竹笋园中湿度较大时效果更好。c)利用病毒防治:利用多角体病毒(NPV)、颗粒体病毒(GV)、质型多角体病毒(CPV)防治害虫。d)利用生物制剂防治:利用藜碱醇溶液、苦参素、苦楝素、鱼藤根、除虫菊素、双素碱等植物源农药防治害虫。c)利用微生物治病:如用农用抗生素(阿维菌素、井冈霉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农抗120、华光霉素、农用链霉素等)抗菌剂(401、402)等微生物农药防治病害。(3)采用保护和招引食虫鸟,鸟类能捕食竹林中螟虫、舟蛾等害虫的成虫、幼虫。

收稿日期: 2013-12-24; 修回日期: 2014-03-10

作者简介: 黄德发,男,漳州市芗城永发果树技术研究所所长,高级农艺师。电话: 13850524137

本 刊 声 明

本刊刊登的稿件,视为作者同意本刊对该文稿、图片拥有复制、汇编、发行及在网络、光盘等数字传媒上进行传播宣传的使用权。所付稿酬已包含上述使用费。如有异议,请在来稿时说明。

《中国瓜菜》编辑部

推荐访问:技术引进 果菜 竹笋 台湾 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