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两会”献策 是践行 是反思

编者按:距离“两会”结束已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回顾当时那令人振奋的情景:温总理在人大会上发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的声音依然清晰。与会代表、委员集民心、民智,向“两会”提交的许多助益我国教育全面发展的方案,引起我们诸多的思考。我们认为,无论这些建言献策是否适应目前的社会发展,它都能够引起社会对某一教育问题或现象的普遍关注。有关注就会有思考,有思考才能有解决。本期《对话》栏目邀请周洪宇、朱永新、马玉祥、朱善萍四位代表、委员,就他们在“两会”中针对具体教育问题所提的建议,分别谈谈有针对性的举措和建设构想,希望能够引起大家更深层的思考!

——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周洪宇在此前的“两会”上曾提出“义务教育免费工作还有进一步推进的空间”。之所以有这样的提法,是因为他认为“完全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免费是覆盖城乡义务教育段内所有学生并包括学费、杂费、教科书费以及贫困生伙食补助费在内的免费”。因此,“我国义务教育免费的群体要由现在的农村适时推进到城市、免费的项目要由现在的免学杂费推进到免教科书费、补助贫困生伙食费”。

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全免费

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周洪宇

1.义务教育全免费实行的时间应提前

中央应制定新时间表,将原定2015年全国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计划提前到2009年,至迟从2010年开始启动,以与现已调整的2007年在农村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计划相衔接,在“十一五”期间开始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全免费。

2.义务教育全免费的内涵应拓宽

除免学费、杂费外,再加上免教科书费,并补助贫困生伙食费。现在我国的免费义务教育仍处在有局限的、初步的阶段,还不是真正普惠的、全面的、有质量保证的免费义务教育。按国际通行做法,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全免费,就是对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生免收其学费、杂费和教科书费,并对贫困生补助伙食费,简称“三免一补”。

我国近期颁布的新修改的《义务教育法》中规定,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不得向学生收取学杂费,但仍要收教科书费。我认为,这一条应予修改,在今后修改时应改为“免教科书费”,与国际惯例相一致。

3.义务教育全免费实施范围应扩大

我认为,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全免费应分三步走,即从农村592个国定贫困县贫困家庭学生到全部农村家庭学生,再到全部城市家庭学生。

我国实行义务教育全免费的第一步目标正在实现之中,目前正在向第二步目标过渡。鉴于国家完全有财力实行义务教育全免费,2007年全国所有农村学生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到2009年,至迟2010年,全国连同城市地区一起实行义务教育全免费(事实上有条件的北方和东南部若干城市已经从2005年和2006年起开始启动义务教育全免费),最终达到普遍的义务教育全免费。

4.为了做好此事,除“分步实施”外,还应坚持“分类承担”原则,即明确责任

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以地方为主。在省级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体制下,还要实行“分类承担”的政策。这里所谓的“分类承担”,即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国情,合理划分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责任。具体而言,即对现有的592个国定贫困县,应由中央政府全部承担;对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不包括国定贫困县)则建立由“中央和省共同负责,以中央为主”的教育财政投资体制;对于中部地区,实行以“中央和省级政府共同负责,以地方为主”的教育财政投资体制;对于发达地区,则实行“以省市为主、中央适当补助”的教育财政投资体制。还可以考虑根据各地人均GDP水平或实际收入水平,对现有的不发达的592个国定贫困县的义务教育,即处于人均GDP水平或实际收入水平之下的,以中央政府为主、地方政府拨款为辅来解决;对较发达的地区,即处于人均GDP水平或实际收入水平中线左右的,以地方政府为主、中央政府为辅拨款来解决;对发达的地区,即处于人均GDP水平或实际收入水平之上的,完全由地方政府自己解决。

实践:今春开始,湖北省有615万农村孩子受惠于新机制。今年改革所需的21.09亿元资金中,湖北省承担了7.05亿元,占地方应承担资金总量的90%。春季开学前,所需资金都已经预拨到校。湖北省政府还明确要求,新机制资金必须全部用新增财力解决,改革前已经安排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不能减少,坚决杜绝“挤出效应”。

——从2003年开始,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委员每年“两会”都提出设立“国家阅读节”的提案。之所以坚持“把阅读进行到底”,是因为他认为 “当前我国民众的阅读水平堪忧”,而“学校中的应试教育是导致阅读率下降的原因之一”,“真正的阅读被排挤,大多数学生完全没有享受到阅读之乐就过早地轻视甚至厌恶阅读”。

把阅读进行到底

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

2003年、2004年、2006年和今年,我连续四次在全国政协会议上递交了关于设立“国家阅读节”的提案,连续五年提交关于读书问题的提案,似乎有点小题大做,甚至有人说是故意炒作。

余秋雨先生在他的《对四个重大问题的紧急回答》一文中甚至写道:“与旧时代文人的向往不同,我不认为阅读是一件重要的事。对文化见识而言,更重要的是考察、游历、体验、创造。阅读能启发生命,但更多的是浪费生命。孔子、老子、墨子、庄子为什么比我们伟大?因为他们的阅读量不到我们的万分之一。我们当代人的脑子已被文化垃圾塞满,即便拥塞的全是精华,也必然导致交通堵塞、营养过盛的死疾。比尔·盖茨曾说他早已读过一些最基本的书,今后不会多看书,我很理解。因为当代太忙,第一线的创造者们不会有时间写书,写成了书就不再是最前沿的了。”

我能理解余先生对信息爆炸的今天“灾难性阅读”的忧心,但我仍想在此厘清两个问题。

一是我们应强调何种阅读

我们这个时代是被“三屏”包围的:既有电视的“大屏”,还有电脑的“中屏”,更有手机的“小屏”。余先生谈到的当代人的“阅读量”,其中很大比例是这种“读屏量”。读屏,更准确地表达应该是观屏,它不是严格意义的阅读状态。读书是“深”阅读,观屏则是“浅”阅读和“轻”阅读,相对于图书阅读来说,观屏更多的是一种点览、浏览状态。在客观的生理学指标、行为规律上,这两种阅读差别是很明显的。“浅阅读”的盛行造成的后果不仅是阅读美感的失落,更重要的是图书阅读习惯的丧失,甚至产生“青少年阅读不能症”。我们重视阅读,正是对治于这种“浅阅读”的泛滥,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天人们的阅读量是急剧萎缩的。

二是阅读将带给我们什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是尊重并且非常赞成这种传统的。但这里需要仔细分辨的是,现实世界指的不仅是我们外在的物质世界,还有我们丰富的内在世界,我们去考察、去游历,是靠什么去体验、靠什么去创造?如果我们不能认识到自身内在世界的现实性的话,我们看得再多,走得再远,获得的只是一大堆知识和经验,是很难培养一种理性的洞察力,也很难开启生命的智慧。王阳明说,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学也。我们的“身”在游历,实际上是“心”在体验和创造,而真正的阅读是帮助我们走入这种内在的现实世界的。在书本里,我们可以遭遇到最伟大的灵魂,他们指引我们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促使我们觉醒。从这个意义上讲,阅读不仅没有浪费生命,它还以一种美丽和快乐的方式创造你自己生命中的经验。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坚持认为,阅读是这个民族面临的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应该大力倡导全民阅读,从书香校园建设开始,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书香社会。

实践:阅读的习惯应该在基础教育阶段养成。因此,“两会”一结束,苏州新教育实验的团队就与灵山基金会合作,派出研究人员去贵州,在那里进行“晨诵、午读、暮省”的实验,推动儿童与教师的阅读。苏州市还准备在今年的9月28日,在全国500多所新教育实验学校开展校园阅读节,在苏州等城市开展阅读节等活动。

——在政协十届五次会议期间,少数民族界召开了联组会议,与会委员就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重大问题纷纷发言,尤其是就西部的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问题,大家均建言献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加快西部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步伐,是实现教育公平和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关键”,这是马玉祥教授和许多有识之士对发展民族教育和提高少数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共识,也是党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项目标任务。

多方位扶持西部教育发展

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马玉祥

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上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我国西部广大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优惠的政策和措施,从资金、设备到师资队伍的配备等方面对西部的各级各类学校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使西部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的教育得到了发展。“十五”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了对西部地区的“两基”攻坚计划,同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对各类学校给予了扶持和优惠。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西部民族教育发展仍然滞后。

缩小中西部教育发展上的差距、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应当采取特殊的扶持政策,说到底是政策上的优惠和支持、资金上的倾斜与投入。因此,我建议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校舍,提高教师待遇,制定西部教师培训规划,建立师资培训基金。另外,解决当前西部地区尤其是农村师资不足的问题,可以考虑采用大学生支教的方式加以解决。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农村支教,光谈艰苦奋斗是不行的,要考虑他们支教后的就业出路问题,提高他们的支教待遇。这样,大学生支教活动才能可持续发展。

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瓶颈主要是资金投入不足和师资队伍建设滞后,这是制约教育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关于教育经费的筹措,除了政府的财政支持和社会捐助外,还应当要求设在西部地区的各类大型企业,尤其是资源开发型大企业承担对当地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扶持责任。西部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补偿的条款。在此我建议有关部门出台政策,要求企业在开发利用西部资源的同时,拿出一部分利润来支持当地的教育发展,培养优秀教师,将人才留在民族地区。

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生活条件不如城镇优越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师资严重不足,多数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不愿意到民族中小学任教。另外,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偏低,虽然从表面上看教师学历达标率较高,但教师提高学历的途径基本上是函授、成人高考等形式,并且在此过程中不少教师存在调换专业提升学历的现象。教师虽然获得了比以前高一级的学历证书,但本专业水平却没有得到真正提高。因此,有计划地对西部地区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师资的培训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基础工程。

——来自南京的人大代表、全国特级教师、基础教育专家朱善萍老师在“两会”江苏团的小组会议上,围绕教育评价体系、教师队伍建设以及课程设置等提出了一些有助于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建议,受到了与会代表的普遍关注。朱老师表示:“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开拓型、创新型人才,这是时代、历史和国家赋予我们教师的光荣使命。”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教科室主任、特级教师朱善萍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也是一个城市、一个省份、一个国家和我们共同的世界的未来。因此,和谐社会的建立要求我们重视孩子的成长。只有拥有了健康、活泼、聪慧、具备全面素质并能积极创新与创造的下一代, 一个民族才可能谈未来的自主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才可能在国际舞台上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在二次大战后经济上的崛起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义务和责任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和早日成才作出不懈的努力。那么,如何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健康地生活、快乐地学习并学会积极地创造呢?我认为首先要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教师和孩子自身都要思考为什么教育孩子和孩子为什么受教育。现在的孩子都快淹没在题海里了。孩子不是为了做题目考试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他们是为了生活、创造,为了享受生命的阳光而来到我们这个美丽多彩的世界的,所以,我们的责任是让他们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学习,并快乐地学会创造。我们应该关爱他们的身体、关爱他们的心灵、关爱他们的情感,关注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过程,而不是只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会快乐,在享受生命的爱的过程中学会去爱,在充满灵性、创造、积极和互动的氛围中培养灵气,学会创造。

2.重视学习策略培养,重视学习规划

学习的过程就像打仗一样要讲究战略战术,要有终结性目标和阶段性目标,要有详细的规划和行动步骤。每天、每周、每个月、每年都应该有规划;每个阶段应该有不同的突破重点,并且要培养孩子的审慎风格。

3.制定合理的课程菜单

学校的课程也要有宏观规划和微观规划。现在教育部的“一纲多本”的基本原则和高考命题自主权的下放与分散,以及新课程标准中为各学校的课程设置留有充足的弹性空间。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采取“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结合的课程模式。校本课程可与本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相结合。比如南京外国语学校的外语课程、双语课程和活动性课程,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课程超市、南京金陵中学的研究性学习、启东中学的理科竞赛课程等。另外,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课程设置不要重复或断档缺失,要有“一条龙”的链状规划。

4.改革评价制度

对于孩子不能要求千人一面,要承认他们的个性差异。因此,考试形式应该更加多样化,毕业生升学途径更加多元化。高等学校的保送生和自主招生考试是值得推荐的。因此应该增加比例,以便基础阶段的课程设置更加弹性,符合孩子的个性特点。

5.鼓励创新创造

要鼓励孩子求异,而不是求同。要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带领他们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激励他们做前人未开创的事业。国家、省、市、校应该设立系列的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机构,并从研究经费上予以保证。如果可能的话,可以设立专门的天才儿童培养中心,因为大约有3%~5%的儿童确实具有不同于一般孩子的智商和情商,对这些孩子应该有不同的培养机制。

推荐访问:践行 献策 重温 两会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