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扩大来华留学研究生规模的招生策略


打开文本图片集

教育部2003年确立“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规范管理”的来华留学教育方针。扩大学历生规模,提高教育层次,这是世界国际教育的一般趋势。采用文献考证和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扩大来华留学研究生规模的几种主要措施。研究表明,来华留学教育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提高留学研究生的比例,实现提高层次的目标。

英文授课来华留学研究生招生策略一、引言

近年来,来华留学生规模迅速扩大,至2012年留学生总数已近33万。同时,针对留学生教育与管理中各类问题的研究也广泛开展。根据知网,自1984年以来已发表的论文中题名含“来华留学生”的各类文献749篇,主题涉及“来华留学生”的文献2372篇。来华留学生教育与欧美国家相比,学历层次较低,研究生数量较小。而且,就招生工作所做的研究明显不足。有关留学生招生的论文不仅数量小,对招生措施论述也流于简单粗疏,遑论对留学研究生招生的专门讨论。因此,有必要在“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规范管理”原则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留学研究生的招生力度,确保招生数持续增长,切实提高留学生教育层次。

二、留学研究生招生现状

(一)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简述

中国留学生教育历史悠久。据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留学生教育,盛唐时期有一千多名留学生,明朝多达3千人。新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分三个阶段:(1) 1950~1977年;(2)1978~1989;(3)1990年至今。第一阶段,招收留学生数量较小,全国接受了12800余名留学生,几乎全部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而且留学生层次较低。1954年,高等教育部规定可以接收外国研究生、大学生进入我国高等学校学习。教育部和外交部“关于1980年接受外国留学生工作”的通知中提到:“国内现正拟订研究生的条例,如有要求作为研究生来华学习者,作为个别问题报国内研究后定。”教育部同年颁布《关于外国留学生入中国高等学校学习的规定》等文件,未涉及留学研究生。

从1984年起,国家教育委员会将接受外国留学生扩大到本科大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六个类别。据载,“北京大学在1984年就拥有了2名来华留学研究生。”上海医科大学1984年也接受了2名临床医学研究生。1985年,国家教委颁布《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的有关规定》,所明确的留学生类别中包括硕、博士研究生。1988年在华留学研究生达到104人。

来华留学研究生数量显著增加还是在第三阶段。1990年,国家制定“高层次、短学制、高效益”的来华留学生方针,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接受外国来华留学研究生试行办法》。这样,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逐步走上正轨,年增长速度稳步上升。2012年来华硕、博留学研究生达3.6万多名。随着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日益受到重视,招生数量逐年增加,来华留学教育的规模和层次都在不断提高。

(二)来华留学研究生招生统计分析

统计不一定能够提供准确数据,却能反应变化趋势。为了给留学研究生招生提供依据,有必要进行统计分析。首先就留学生总数、研究生招生分析如下。

表1数据来源是各年《中国教育年鉴》。1986-1987年研究生数为当年招生数,而非在华研究生总数。另外,1992年在华留学研究生数为400人,但1993年奖学金研究生和自费研究生共1090人,变化突然。情况很可能是1992年前也有自费本科生和研究生。表1数据显示:(1)在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第二阶段开始招收留学研究生,但数量很小。(2)进入第三阶段,留学研究生占来华学历生的比例基本呈上升趋势,1999年达25.2%。(3)1995年,留学研究生比上年增幅最大,而且高于当年学历留学生增幅24.0%,占学历留学生的比例也接近最高。(4)从1991~1999年,留学研究生占学历生平均比例为21.8%。(5)9年内,留学研究生增长了7.7倍,年平均增长285人,年平均增长率27.1%,而学历生增长了2.15倍,年平均增长870人,年平均增长率13.6%,留学研究生年平均增长率高于来华学历生。

以上数据反映了国家“高层次”来华留学方针的落实,也表明中国来华留学教育随着规模扩大,层次也不断提高。当然,这比同时期欧美高校还相差较远。据称,美国的外国留学生中,学士、硕士和博士三个层次人数比为8︰2.8︰1,即士研究生占学历生32%;法国的外籍学生三个层次人数比大致为3.3︰l.3︰1,即研究生占学历生的41%。

2000年以来,由于国家对留学教育高度重视,来华留学生规模继续扩大,增长幅度显著提高,学历生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统计如下:

表2显示以下几个特点:(1)每年随着来华留学生数量增加,研究生的绝对数量稳步上升。(2)研究生占学历生的比例为20%左右,但2005~2007年明显较低。(3)2000~2012年间,研究生占学历生的平均比例为21.4%,与1991~1999年持平。(4)留学研究生每年保持较高增长幅度,最高达2009年的32.9%。(5)13年内,留学研究生增长了10.1倍,年平均增长2524人,年平均增长率20.3%。学历生增长了8.7倍,年平均增长9216人,年平均增长率19.1%。两者年平均增长速度接近。

据统计,美国留学生中约有44%攻读研究生学位。我国留学研究生占学历生20%左右,占在华留学生总数仅10%左右。有研究者指出,“目前,发达国家的留学生教育已发展到以研究生为主,本科生、进修生为辅,而我国仍为接收语言生、进修生为主,攻读学位的高层次留学生的数量和质量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未来留学生教育需要提高留学生教育层次,大力加强留学研究生教育。这就需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扩大留学研究生招生规模。

三、扩大留学研究生规模的策略

留学生招生受到多种因素制约,概言之有三个方面:(1)派遣国因素:对外政策、教育状况、教育认同程度、经济状况、留学政策、出国手续、就业安排、民间交往。(2)留学生个人因素:文化圈选择、对接受国印象、留学经费、获得留学信息、改变处境、能否带家属、健康状况、授课语言、学业和外语水平。(3)接收国因素:国际地位及威望、教育水平与声誉、社会状况、学习条件、自然气候、生活条件、接收手续、招生宣传。Lee等研究者认为,影响因素包括政府政策、市场竞争、经济因素、地缘政治因素、学习和生活费用、就业机会、种族歧视等。Alberts提出的主要因素有来自接受国的竞争以及派遣国经济和教育状况。当然,接收国高校无法决定派遣国推力和留学生个人选择,不过可以采取积极措施,对多种因素施加影响,从而增强接收单位的吸引力。

(一)制订和完善招生政策

留学生接受国的招生政策便于潜在生源办理入学手续、解决后顾之忧,这样会增强接受国高校的吸引力。英国从2007年实施“国际毕业生计划”,获得学士以上学位毕业生可留在英国一年找工作,适当放宽留学生兼职工作条件。

近年来,我国也颁布了各种政策吸引留学生来华学习。教育部2000年颁布《高等学校接受外国学生管理规定》,以规范和简化申请手续。教育部颁布《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暂行规定》,2001年起高校自行印制、颁发外国留学生毕业证书。2004年9月1日,在全国启用来华留学信息管理系统,2008年颁布《教育部关于外国驻华使、领馆人员随任配偶入我高等学校学习有关规定的通知》。2012年,教育部修订《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9号令)。这些政策的出台,为留学生入学提供了便利。最近,教育部、公安部正制定留学生兼职管理办法,规范留学生兼职,也使部分留学生能通过打工缓解经济压力。

较之本科生、短期生,研究生学习会有更多困难,比如能否带家属、养家经济来源等。随着留学研究生规模的扩大,需要制定相应政策来应对这些问题。

(二)生源国调查与招生宣传

招生宣传和招生工作应该做到有的放矢。为了提高留学研究生规模,需要积极主动对潜在生源国高校进行调查和宣传,使潜在生源了解招生学校,形成良好印象,方便地获取留学信息。显然,来华研究生潜在生源国的前提是:与中国外交关系良好、英语为学校教育工作语言、对中国教育中的某些专业有客观需求、教育状况相对滞后等。

研究表明,来华留学研究生绝大多数来自亚洲,还有一部分来自非洲。据统计,来华留学研究生中来自亚洲国家的占69.3%,非洲占14.6%,欧洲、美洲、大洋洲的占16.1%。浙江大学的留学研究生中49.4 %来自非洲,37.6%来自亚洲;北京大学1992~2001年来华留学研究生中,亚洲占89.2%,非洲占4.8%,且绝大多数是文科专业,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国际政治学等四个专业留学研究生占71.9%。

可见,来华留学研究生主要生源国是亚洲和非洲,而且可以推定,来华攻读工科学位的亚洲学生主要来自西亚、南亚和非洲,而非日韩。因此,招生学校应根据本校专业特点,重点选择潜在生源国,调查其本科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学生数量、学生留学去向、学习专业等。然后,有针对性地在一些有相近专业的高校进行本校研究生教育宣传,提供纸质资料和学校官网地址,使潜在生源了解招生专业信息、培养方式、修学年限、收费标准、住宿条件、气候状况,等等。这种方式应该是增强教育宣传效果的有效途径。

(三)创立品牌教育

留学研究生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教育质量,因为影响留学选择的接收国因素包括国际地位及威望、教育水平与声誉。2012年,教育部启动国家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和高等教育阶段英语授课品牌课程遴选工作,2013年全国评选出38个来华留学示范基地,150门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可见,创建留学生教育品牌已经得到高度重视。

教育质量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生就业。早在1979年初留学生教育会议上就指出:“留学生工作千头万绪,但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教学过程的关键是教师,全英文授课又对教师提出特殊要求:其一,用英语讲授课程。高水平教师会选用或编写内容适合的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运用自然流畅的授课语言,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留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确保教学质量。日常教育也必不可少,通过鲜活事例,让学生深刻理解读书学习的乐趣和意义,这样才能为质量提供保障。其二,管理服务主要包括教学辅助、教务服务、外事服务、事故纠纷处理等。管理人员必须树立服务意识,切实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赢得留学生信任。其三,来华留学生毕业时大多数回国就业,少数到第三国读书或就业,只有极少数会就地就业。做好毕业和就业服务,同样会在生源国产生积极影响,为扩大招生奠定基础。

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创立教育品牌,这是国际教育的根本保障和发展前提。只有高质量才能赢得好声誉,增强吸引力,保证生源。

(四)完善和利用奖学金体系

留学生主流通常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向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流动,因此完善的奖学金体系以及对奖学金的有效利用,可以大大增强招生学校的吸引力。许多发达国家的政府、地方政府、各民间团体和企业都积极出资设立奖学金,以扩大留学生教育规模。法国政府每年投入5.4亿欧元设立奖学金,其中1/3用于外国留学生。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2004年研究报告认为,英国大学应“通过国家补贴的形式,降低留学生学费,吸引更多学生到英国留学”。

国家教委1997年发布《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年度评审暂行办法》,2001年进行修订,正式实施中国政府奖学金年度评审制度。目前,我国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地方政府奖学金和高校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包括外国留学生奖学金、长城奖学金(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优秀生奖学金、外国汉语教师短期研修奖学金、HSK优胜者奖学金、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等。近几年奖学金数量不断增加,2011年还新增中美人文交流专项奖学金。

来华留学生中,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学生比例并不高(见表3),2000年奖学金生占留学生总数的10.28%,2012年占总数的8.76%。但是,1993~2010年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研究生占来华留学研究生的比例一直在40%上下(见表4)。同时,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中留学研究生所占比例(见表5),从2001年的25.8%,上升到2010年的48.7%。换言之,针对来华留学的中国政府奖学金,近50%用于招收留学研究生。另据统计,来华攻读工学学位的外国研究生占全体来华留学研究生的16.34%,但大部分是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中国政府奖学金生。换言之,在来华攻读工科学位的研究生中,中国政府奖学金学生比例更高。

因此,我国高校,特别是工科学校,如何把中国政府奖学金乃至学校奖学金变成一种招生激励措施,如何合理使用奖学金名额,而不是作为招生的主要手段,这是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上述调查宣传不失为一种可行方法,把各类奖学金信息放在宣传册中,增强招生学校的吸引力。

(五)设立招生代理机构

目前,国内留学生招生大多关注本科生、语言生和短期生,多数学校在国外设有招生代理。这些机构面向高中毕业生,而不是大学,因此不能自然成为留学研究生招生代理。扩大留学研究生规模,招收更多自费研究生,就需要在主要或潜在生源国重新设立招生代理机构。高等院校通过支付中介费用的形式,授权招生代理机构负责为本校进行留学研究生招生宣传和招生。境外代理机构没有语言障碍、熟悉本地生源市场,对提高高校海外影响、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就在境外选择不少招生中介机构,负责招生宣传工作,拓展海外生源市场。我校招生实践表明这种做法不仅有效,能够增加留学研究生招生数量,而且有时学校无需耗费太多人力、财力,更无需到生源国实地招生。

招生代理形式可以是生源国的机构或个体,也可以是境内的个体。对于新培养的招生代理,需要积极鼓励,比如签订招生代理协议,及时付给招生费用,还可以邀请机构人员来校参观,实地了解学习办学条件和实力。基于合作经验,逐渐在更多国家设置招生代理机构,相互合作,帮助扩大自费留学生的招生规模。

四、结论

教育部在2003年确立“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规范管理”的来华留学工作思路。扩大学历生规模,提高教育层次,全英文授课是一种必然的过渡模式。上文在回顾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和统计分析基础上,探讨了扩大来华留学研究生规模的几种主要措施。研究表明,来华留学教育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提高留学研究生的比例,实现提高层次的目标。实际上,为了实现扩大留学研究生规模的目标,还有很多细致工作需要不断完善,如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建设招生网站、争取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招生中运用高科技通讯手段,等等。

参考文献:

[1]金晓达.外国留学生教育学概论[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8.

[2]张秀琴.中国的留学生教育[A].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学会编.中国、日本外国留学生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2006.3-7.

[3]李滔.中华留学教育史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4]国家教育委员会外事司.教育外事工作历时沿革及现行政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陈强.改革开放30年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的回顾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6):55-64.

[6]胡天讷.培养来华留学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几点体会[A].朱永生.探索与创新——来华留学生管理研究论文集[C].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129-133.

[7]张德安,韩连华.教育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A].中国教育年鉴(1985-1986)[C].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1987.76-82.

[8]严美华.接受来华留学人员[A].中国教育年鉴(1992)[C].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1993.297.

[9]孙也刚.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刍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2,(1):56-59.

[10]陈强,霍佳震.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观与效益观[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7):21-25.

[11]王军.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6,(6):21-23.

[12]Lee,J. et al.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 flows: patterns, ideas, and propositions[A].In J.C.Smart(ed.).Higher Education: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C]. Amsterdam:Springer,2006.545-590.

[13]Alberts,C. Beyond the headlines: changing patterns in international student eoll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J].GeoJournal,2007,(68):141-153.

[14]蒙格,方彤.英国吸引外国留学生新举措述评[J].世界教育信息,2008,(4):81-84.

[15]徐瑞君,卢正中.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3,(11):80-82.

[16]郑兰哲.面向国际一流大学目标培养高层次来华留学生[J].中国高教研究,2004,(3):33-36.

[17]李仁洙.中国海外留学生招生营销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

本研究获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

推荐访问:来华 研究生 策略 规模 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