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内容摘要:小学作文中经常出现语句不通、结构不清、中心不明的现象,究其本质,是因为学生缺乏比较完备的逻辑思维能力,无法清晰地在写作中理清所写内容与内容之间的关系、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与作文主题之间的关系。培养“纠错思维”就是在平时的阅读与作文教学中,从阅读材料、实践操作以及问题设置这三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给文本找茬,找出其中不合逻辑的地方并进行修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以此养成在写作时,自觉纠错的习惯,使作文语句流畅、结构清晰、紧扣中心。

关键词:“纠错思维” 阅读教学 作文教学 逻辑思维

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就有人呼吁在大、中學校开设逻辑学课程,张志公先生就曾经发文道:“中学生应该学点逻辑”,并且因为教材和师资力量的不足,倡导“由语文学科明确地把逻辑训练和简要的逻辑知识的教学任务承担起来”。①虽然因为种种原因,逻辑学至今也没有真正进入中小学课堂,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了逻辑与语文学科之间相辅相成的作用,积极地在课堂中穿插简单的逻辑学知识辅助教学。

逻辑知识教学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语言,句式等的思维构造,准确而又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提高思维效率。对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就应注意培养、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特别是与创新思维相关的想象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科学,符合逻辑。

一.小学作文中的主要问题

经过大量的问卷调查以及总结实际批改作文情况,可以概括出小学作文三点主要问题:

1.语句不通,啰嗦混乱

学生在写作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样的意思,换个词或者换个说法翻来覆去地写,同一个事件可能会写个两三遍。还会出现一些用词混乱的“自创性”句子。这些“自创”的句子脱离了实际的生活情况,不符合日常用语的习惯,比如说一位三年级学生在关于怕狗的作文情节中写道:“他们但是不知道我现在已经我不怕狗了。”这句话显然不通顺,不符合我们日常用语的习惯。

2.结构不清,顺序不明

学生在写作时,无法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构思作文,例如描写一副美景,往往是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忽视了空间的远近以及描绘事物的先后顺序。更有甚者,学生会在描绘完一处场景去写下一个场景的时候,突然想到什么又再次描写上一个场景,典型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比如说一位学生在描写完主人公吵架之后,已经和好了,却又在后面讲述了吵架时的情形。这样一来,作文结构就散乱,没有章法了。

3.中心不明,主次不分

最典型的问题就是分不清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在描写别人的作文中,误把自己当成主角,忽视了对对方性格形象的刻画。又或者在描写某一个事件时,不知取舍,把一些与主题无关的活动也花费了大量的笔墨,造成了中心混乱的现象。比如一位同学在描写我最好的朋友的性格时,把事件的描述重点却放在了自己身上,朋友变成了陪衬。

二.“纠错思维”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写作能力是密不可分的,要使学生的写出来的话经得起逻辑的推敲,就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强化逻辑教学。个人认为可以从提高阅读能力入手。阅读能力是一个人要具备的最主要的基础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核心就是理解能力。有了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在写作时自主审读自己的文字,才能切实提高写作水平。

刘勰是这样论述阅读者与文本的关系:“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则见其心。”②这就表明了在阅读时,需要充分发挥推理与判断能力,进入到读者与作者通过文字来对话交流的层次。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一定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此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呢?可以从纠错的角度着眼,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从阅读材料入手

教师可以刻意给学生提供一些特殊的阅读材料,特殊之处就在于这些材料是经过改编的,是有着语言或者逻辑上的漏洞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提醒学生,由学生自己找到文本的漏洞。这其实与比较两种说法好坏的题型有着相似之处,但是直接给出题目与学生自发在文章中“找茬”是不同的,后者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是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学生的“纠错思维”,打破了学生墨守成规的思想。

例如有一篇阅读理解,是讲一对流浪的兄弟俩,在乞讨到一罐牛奶之后,哥哥把牛奶让给了弟弟喝,虽然自己饿了好几天但是获得了付出的快乐,两个人快乐地把易拉罐当球踢。在讲这篇阅读时,学生很快就能找到不合理的地方:饿了好几天的兄弟俩,是怎么有力气踢球的?这显然是作者在描写兄弟俩的快乐时,选取了不恰当的素材。而学生在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之后,就能想到更恰当的表现快乐的素材,这样恰当的素材运用到作文中,显然就具有了逻辑性。

2.从实践操作入手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很多文章描述的内容是学生没有体验过或者观察过的,这样就很难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体系。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变得直观化,尽量在有限的时间与物质条件下,给学生呈现出更多的直观性教具或者是实验。

例如小学课文《乌鸦喝水》,乌鸦能不能真正喝到水,是很多学生会思考的,如果教师忽略了这些问题,长此以往,学生以后很难再对教材、对文章进行探究,就会导致“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局面,这极大地扼杀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建构。只要简单地做一个小实验,就会知道乌鸦想要喝到水是要有条件的。我们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只要学生的想法有可操作的余地,教师就要对此作出回应,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大胆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在写作时,也能够做到大胆想象,贴近生活,贴近科学。

3.从问题设置入手

传统的阅读题目设置如仿写句子,分析语句,归纳总结,概括中心等都倾向于考察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在阅读教学中,却常常感觉这些题目设置并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们遇到“难题”总是会习惯性地等答案,因为教师最后总会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这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针对这个现象,就需要教师在原本题目的基础上,再增加新的开放性问题,抛开“标准答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归纳概括能力运用在作文中,除了体现在学生能否把事情说清楚,还体现在开头与结尾的总领与总结上。常说作文需要有一个纲领性的开头和深化主题的结尾。如果学生缺乏归纳概括的能力,自然就没有办法升华主旨。

三.纠错思维对写作的积极意义

在阅读乃至听说等各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纠错思维能力,还要教导学生把这种纠错思维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首先,学生在写作前的构思中,就要先在脑海中筛选材料是否贴切,将所写的内容简单地列下提纲,确定所写的事件完全符合中心,这就避免了写作时跑偏,写些与主题无关的事件,中心就会更加明确。

其次,写作时,更要时时调整写作的结构,将作文布局地更加完善,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来谋篇布局,能动地运用“纠错”的思维来反思自己的作文是否会出现不合逻辑,不合生活实际的现象。避免出现结构场景混乱的现象,使行文流畅,作文脉络清晰。

最后,在作文语言方面,每写一句话,就要思考这句话是不是符合人物性格以及人们的生活常识,语言是否符合作文整体的风格,是否能够很好地展现作文主题。避免出现语言混乱的现象,确保语言流畅生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较早地接触网络,思维发展地比较快,想法较多,不应该在写作教学时将他们的思维束缚在条条框框中,“纠错思维”的培养,就是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将所思所想正确有效地表达地出来。与此同时,在语文阅读、作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够反过来促进数学等其他学科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孟婷.写作教学改革方向浅谈——逻辑教学的缺席[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08):38-40.

[2]张云雷.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文学教育(上),2013(05):66.

[3]宋顺有.切莫忽视逻辑教学[J].学理论,2009(06):131-132.

[4]刘岗.阅读教学的纠错思维[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05):32-34.

[5]刘岗.语篇教学的纠错思维[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2):27-30.

[6]姜春英.谈培养学生阅读的思维素质[J].戏剧文学,2003(09):95.

[7]何武.语文教学应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03):62-64.

[8]陈淑萍.在语文教学中强化逻辑教学[J].江西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0(03):44-48.

[9]张海钟,弋文武,张小龙.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起点和逻辑起点[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08):61-63.

[10]汤红娟.论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数理逻辑化[J].外语学刊,2009(05):175-178.

注 释

①张志公.承担逻辑训练的任务是可取的[J].语文战线,1981,(7).

②刘勰.文心雕龙.

项目信息:江蘇大学科研立项项目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文学院)

推荐访问:能力 提高 学生作文 教学中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