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收运处”一条龙处理垃圾,让乡村告别“垃圾围村”

★攻略二: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路径】

农村生活垃圾乱扔、乱倒、乱堆现象突出,是农村污染治理的重点。重庆将加快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加快构建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加快建立村庄保洁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

到2020年,全市力争95%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基本完成农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漂浮垃圾和一般工业固废垃圾等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清理整治任务;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示范区县创建,重点打造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全市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1000个以上。

垃圾运到垃圾压缩中转站处理图/ 中共江津区委组织部

春雨初歇,江津区鼎山街道仙池村,农民新居散布在绿树繁花间,空气清爽宜人。

每天,保洁员周长宏在村头收运完垃圾后,都会习惯性地与村民唠上几句。

“刚开始搞垃圾收运时,村民还不习惯将垃圾丢进垃圾桶,每天工作量特别大。现在所有的垃圾都进了垃圾桶,每天两次收运,工作量小多了。”周长宏说。

在江津,90多辆垃圾收运车穿行乡间,每辆车配有两个保洁员,每天要跑100公里左右,转运七八吨垃圾,为村庄清面除垢。

江津既是重庆的工业大区,也是农业大区。因为多数村社基础配套设施缺失、居民环保意识较差,过去普遍存在垃圾多、存量大的问题,“垃圾围村”现象愈演愈烈。

“一些原本‘天生丽质’的乡村长期‘与垃圾共生’,显露出极不和谐的‘臭美’景象。”江津区城市管理局负责人秦燕说。

为此,江津打响了一场乡村“颜值”保卫战,构建起了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置”运行模式,“洗面美容”后的村庄,成了美丽乡村的“颜值担当”。

卡进口断后路畅出口

每年油菜花开的时候,石蟆镇的乡村公路都像一条条银色的绸带飘落在金色的海洋,成为引人入胜的一道道风景线。

时光回溯到两年前,石蟆镇还是另一番情景。

与江津其他乡村一样,石蟆镇的生活垃圾以前大多通过露天堆放、就地填埋、焚烧这3种方式处理,不仅侵占了大量土地,而且成为影响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和身心健康的污染源。

于是,江津着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本”专项整治,按先易后难原则,分步骤、分层次、分区域推进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治理——

第一步:收集处理全区农村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的白色垃圾。

第二步:将小规模存量垃圾转运至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填埋处置,对大规模存量垃圾就地进行科学填埋消杀处置。

第三步:开展对田间地头、竹林沟渠、房前屋后等卫生死角的大清理、大整治,强化日常保洁管护、规范垃圾投放。

与此同时,江津按照方便群众和方便垃圾清运车作业的原则,在全区投入1.2万个垃圾桶、近千个垃圾箱,配备90多辆垃圾收运车全天候收运,还按照地域建立了4个日处理能力超过550吨的垃圾填埋场。

目前,各镇街已建立总共近1200人的前端收集保洁收运队伍,全区所有行政村都已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基本实现了垃圾入箱入桶。

“3年来全区已彻底整治农村存量垃圾约33.7万吨,整治后的农村地区环境卫生明显改善,许多像石蟆镇一样的乡村‘颜值’明显提升。”秦燕介绍说。

破瓶颈解难题谋长远

农村垃圾收运距离长、成本高,治理的一大瓶颈就是资金投入不足,垃圾收运后如何处置也是一大难题。

如何破解?

江津率先探索城乡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收运PPP模式,与中标企业重庆市环卫集团有限公司合作。

“重庆环卫集团负责全区垃圾收运系统项目建设和运营,大大减轻了政府投入。”秦燕介紹。

通过“建设—拥有—运营—移交”+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重庆环卫集团为全区城乡生活垃圾、城镇餐厨垃圾提供无差别收运服务。

“这份工作给我带来了稳定的收入,也让我自己居住的环境更美更干净。”现在,吴滩镇郎家村保洁员刘位益的工作积极性比以前更高了。

项目交给企业,政府只投入较少的资产就由过去的大包大揽转为了对企业的日常监督,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PPP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垃圾收运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秦燕介绍。

江津区按照协议将已有环卫设备按评估价转让给了重庆环卫集团,政府将在25年的特许经营权有效期内按垃圾实际运量计价购买服务。

有了25年的经营许可,企业可以大胆投入提升运营管理服务能力,对江津的农村垃圾治理进行长期、专业的统一筹划。

按协议,重庆环卫集团还将投入9300万元配置垃圾收集桶近1.3万个,勾臂箱约900个,垃圾收运车160辆,新建1座竖式垃圾转运站,进一步处置农村垃圾,提升乡村“颜值”。

靓“面子”转观念实“里子”

行走于江津的“四面山水”当中,一个个小村庄像闪亮的珍珠一样镶嵌其中。

为倡导更多的人参与农村垃圾治理,龙华镇的乡亲们自己编了顺口溜四处传唱:“生活垃圾别焚烧,干的垃圾放桶里,果皮剩菜去堆肥,杂草就地掩盖好,柴草打捆码整齐,美好环境人人享,美丽乡村欢迎你。”

这样通俗易懂接地气的顺口溜、快板书、三字经,在全区随处可闻。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既要讲“面子”,更要有“里子”。

要实现“内外兼修”,最关键的是引导村民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江津区借助节假日、赶场日和“流动文化”进村等各种时机和平台开展“全民动手·清洁家园”活动;入村入户入院坝宣传,让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人人知晓、个个参与”;评选“美丽院落”“整洁庭院”“星级卫生户”等示范户,激励大家比学赶帮超……

渐渐地,村民们的观念和行为习惯转变了,乡村的“颜值”和“内涵”都得到了较大提升。

在四面山景区,还设立了几家“垃圾银行”,游客不仅可以在“垃圾银行”领取环保塑料清洁袋,还可凭装满垃圾的清洁袋数量到“垃圾银行”兑换相应的纪念品。

如今,基层群众观念逐渐转变,真正做到了“内外兼修”。

“改变最大的还是生活习惯。”龙华镇双溪村村民蓝杰深有感触地说,“以前丢垃圾只要不丢在自己跟前就行,自从环境变好后,大家都不乱丢垃圾了。”

推荐访问:垃圾 乡村 告别 集收运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