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奥运时期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摘要】我国通过举办奥运会,丰富了体育产业的自然资源,为奥运会结束后发展体育经济开创了物质条件,体育产业管理将由原先的经验管理过渡到现代化管理,这对体育产业的人才数量、质量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需求。后奥运时期我们要改变观念,对体育从业人员进行终生教育,将高校培养和在职培训进行优化整合,适当引进优秀人才,为造就体育产业人才创造一个高效畅通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后奥运 体育产业人才 高校培养 在职培训

2008承办世界瞩目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让中国人开始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审视体育,体育的经济功能和经济价值得以进一步的挖掘,正如北京奥运经济高级顾问黄为所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奥运结束才是一届奥运会真正的起点。”其实承办奥运会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国民意识,引导大众体育消费的过程。虽然后奥运时期面临着举办奥运会时的虹吸效应、挤出效应以及奥运会后投资、商贸、旅游等的低谷效应,但是由于我国经济规模大并通过举办奥运会,建设了青岛的水上运动,香港马术等5个京外赛区,极大的丰富了体育产业的自然资源,为奥运会结束后续发展体育经济开创了物质条件。人们都看好后奥运时期,体育产业的借力发展。不可否认,体育产业已成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态势对既具有经营管理理论和经验,又对体育产业有深刻理解的体育产业人才的数量、质量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需求。我们必须对后奥运时期所需要的体育产业人才进行工作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培养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一、后奥运时期体育产业人才要求分析

体育产业人才就是指从事体育服务行业的人才,也就是专门负责与体育运动有关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领域的人才。体育产业人才包括:竞赛组织策划人才、体育用品业人才、健身服务业人才、体育营销业人才、体育经济人才等。《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在未来10年内,我国体育产业的增长值将以较快的速度增长,2010年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左右,我国的体育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着眼于“后奥运”,北京市政府从2007年起连续三年每年拿出5亿元支持体育产业的发展,打造六大体育功能区:包括国家体育场、水立方等奥林匹克中心区;以五棵松体育馆为核心的球类产业功能区;以体育商务和总部经济为主的龙潭湖体育产业园;以顺义水上乐园和跑马场为核心的东部体育功能区;以昌平区的铁人三项基地为基础的户外活动功能区;包括大兴,亦庄和丰台在内的南部体育功能区。然而,就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而言,在发展机遇面前,复合型体育经济人才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目前主要缺乏3类人才:一是负责体育产业、体育市场规划、监管职能的管理干部;二是高素质的体育企业家和体育经纪人;三是体育营销人才和体育产品研发人才。这三类人才都是复合型人才,知识结构都需要体育与市场相结合。合格的体育产业人才不仅要懂得体育本身的独特性和以体育为平台进行经营管理和市场运作为手段,而且要熟悉国际国内体育、经济、市场等各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

二、我国体育产业人才现状

人才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关键,我国体育产业人才的缺乏已严重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发展,这里有体育市场、体育经济以及体育大环境的影响因素,更有体育产业经营管理观念上的影响。体育产业要发展首先要改变观念,应认识到体育产业人才的专业优势是不可替代的,体育产业是需要这样的人才参与。在美国,仅一个NBA球星乔丹,就带来100亿美元的大市场。在意大利,足球产业年产值高达100亿美元,成为意大利十大支柱产业之一。而国内目前各种赛事、俱乐部或文化经营公司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大部分是原来从事体育运动的退役人士或者行政管理人员,经营得相对好一些的也是一些其他领域的商业经营人才。从总体上看,这些人要么缺乏商业经营的理论和实战经验,要么对体育运动和体育产业本身缺乏深入的理解,并不精通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运作。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除了缺乏大型体育项目运作的实际经验之外,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的教育理论落后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缺乏像佛洛伦蒂诺那样的体育产业经营和管理高手,这位皇马俱乐部的主席上任仅三年,就把负债累累的俱乐部变成世界足球俱乐部的首富。纵观国外俱乐部运作的成功案例,提高体育产业人才的素质对体育产业的商业化运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三、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构想

在后奥运时期,体育产业人才的职业素质直接影响到体育产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和体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体育管理必将由经验管理过渡到现代化管理,所以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不能只仅仅依赖于个人的不断积累和积极实践,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外部的教育、培训环境。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将高校培养体育产业人才和对体育产业从业人员在职培训进行优化整合,适当引进优秀人才,为造就体育产业人才创造一个高效畅通的培养渠道。

1、以高校为依托,强化社会本位、强化质量意识

要使我国体育产业能在后奥运时期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最科学、最高效的方法就是高等体育院校的积极参与。人才需求是动态的需求,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要符合时代的要求,根据市场的需要调整专业结构,进行优化组合,才能保障体育产业的发展。

(1)高校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要和市场需求一体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体育院校专业设置与体育产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体育产业发展决定着高等体育院校的专业设置;另一方面,高等体育院校的专业设置也会对体育产业的高级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体育专业设置要考虑入学需求市场和毕业生就业市场两方面的因素。同时,各高等体育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社会实际需求及发展趋势明确定位角色,在专业设置上有所侧重,突出自己的特色,树立不同的品牌形象。体育产业人才的课程设置应立足于经济学的系统理论与知识,即以经济学学科群为主,辅之以体育学学科群的构架。同时,还应该根据市场对体育产业人才的具体要求,不断的进行市场调查与预测,修正和完善教学计划,使人才培养的体系与整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保持动态平衡,将人才培养工作与市场需求有机地衔接起来。

(2)高校要重视体育产业人才质量的培养。中国的职业足球运动员成千上万,但是拥有职业足球和经纪人资格的却寥寥无几。国内的体育院校虽然有些管理方面的课程但是现代体育运动经营方面的理论和案例极其有限,对学习者根本没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由此可见,高校培养体育产业人才还要及时与用人单位沟通交流,加强质量培养提高人才的实用性。可以预见,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将实现由规模效益向质量效益的转变。高等体育学校在课程设置时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制定人才培养的目标、方案和教学计划,优化课程设置,革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体育产业人才的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课程设置一方面决定人才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体现人才培养特色。体育经济专业人才专业课程体系首先是开拓课程的深度与广度,体现出专业口径宽、课程门类精,将经济类、法律类与体育类课程并重;其次是将知识传授与综合素质培养并重,并且结合专业特点体现到课程设置中:必修课程少而精,选修课程范围广,交叉学科和应用学科应占相当比例,课程中减少陈旧知识,适当增加反映科技进步及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内容,侧重职业或专业的需要,重点构建体育经济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2、对在职体育产业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

领导和决定中国体育产业的专业人员,首先应是经营管理人才,他既要懂得相关体育知识、又要懂得经营管理,同时又能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市场环境。我国体育事业单位和经营单位在岗人员多数没有体育产业的专业知识和开发经验。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自己的专业人才,体育产业也不例外。由于体育产业行业的特殊性,业外人士很难在较短时间内融入,我们可以通过规范的在职培训来提高体育产业人员的素质,从而缓解人才短缺现象。建立联合培养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发挥体育产业市场主体的人才培养尤其是在职、非学位的培养积极性,为体育产业人才的终身培养教育提供可能。在培训过程中,要努力提高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不但要帮助他们掌握体育经济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促使他们积极参与体育经济实践,增强能力,减少专业中的替代性,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体育产业专业人才的专业优势。

(1)短期学习。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精通管理和市场的体育人才,还要求他们必须熟悉各项法律知识,特别是体育方面的法规、经济方面的基本知识,以适应后奥运时期体育产业快速的发展。对不同层次的从业人员采取与之相应的培训内容、手段;制定开发、培训计划、充实培训内容;严格开发、培训考核,并确保开发、培训的投入。还可以从在职人员中挑选部分有理论基础的人员到国外著名的管理集团学习、实践,使他们得到发展的机会,在学习之后为组织的目标做出贡献。

(2)专题培训。从人才类型看,当前我们既需要体育经营的通才,即懂得多种项目经营之道的人才;也需要体育经营的专才,即主要擅长某一项目经营开发的人才。我们可以开发在职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的潜力,对他们开展针对性很强的培训,所培训的内容不要过多,一个内容分成一个专题根据需要培养体育产业人才使他们在短期掌握理论知识和工作技巧,这种培训带有突击、强化性特点,集中培训人员在有限的时间里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效果。

3、引进国外优秀的体育产业人才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强调指出“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引到最优秀的体育产业人才,将是适应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应大胆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利用各国的专业人才来服务于我们,充分引进国外优秀的经营人才,为自我发展积累丰富的经验,为后奥运时期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我国通过举办奥运会新建了19个、改扩建13个体育场馆、改造了59个训练场馆及配套建设残奥与专用设施,在大型奥运会场馆还在建设之中时,北京奥组委及相关部门就开始了对后奥运时期体育场馆管理与开发的积极探讨。对我国而言,通过引进体育经理和管理公司,可直接、快速有效地培养综合性体育场馆需要的人才,他们具有丰富、科学的体育经营、管理经验、制度及一整套手段和办法,能根据场馆的资产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及市场定位,合理引用适合群众需求的体育健身项目,并通过商业运作扩大场馆的创收范围。

4、加强学科研究

体育产业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发展需要实践也需要理论,两者必须以科技作为支撑。只有将科学技术和人生价值观应用于体育产业的研究和发展, 才能促进体育产业按照人类所需的目的健康发展。纵观当前我国体育经济学科研究的实际情况,提炼出如体育经济、体育生产、体育产品、体育投资、体育消费、体育市场、体育经营、体育经济效益等一批重要的学科基本概念,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总结经验、探寻规律,开辟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体育产业发展之路。在研究过程中要从多学科、多角度,出发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之既符合经济学理论,又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达到科学概念所要求的精确性、稳定性、通用性,并建立起一批内涵明晰、用于准确、合乎规范的基本概念并以这些概念为中心形成一个逻辑严谨的概念系统,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真理性的体育经济理论。使这些体育产业理论能真正的对体育产业发展具有指导。

【参考文献】

[1] 胡文鹏:热议后奥运经济[J].瞭望新闻周刊,2007(32).

[2] 陈宁:高等体育院校办学问题研究的进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5).

[3] 冯蕴中: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4(1).

[4] 王笑梅:关于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战略构想[J].体育文化导刊,2007(8).

推荐访问:初探 时期 奥运 体育产业 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