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及对GDP贡献分析

摘 要:通过对1978~2011年海南三次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现状的描述,利用回归模型,分析我国及北京、云南与海南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并作比较,发现海南三次产业结构跳过“二三一”类型直接进入“三二一”类型。海南经济发展薄弱,尤其第二产业为“短腿”产业,认为海南已进入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期,应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背景,在稳定第一产业发展的前提下,继续刺激第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形成二、三产业“齐头并进”的产业结构。

关键词:产业结构 三次产业 海南

对于产业结构的演变,较多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对其有相关的解释,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配第-克拉克定理。早在17世纪,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就指出,经济不断发展,将促进有形财物的产业向无形的服务型产业过渡。1691年,配第对英国当时经济发展指出:工业会比农业利润多,商业会比工业利润多。因此,会导致劳动力由农业向工业转移,再由工业向商业转移。根据经发展性质不同,将经济活动分为3大类: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制造业、建筑业等)和第三产业(广义的服务业)。通过对经济结构变化观察、分析,配第与克拉克先后发现,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升,会促进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再次提升时,劳动力会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威廉·配第、库兹涅兹、克拉克等经济学家均指出国民经济发展与三次产业发展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影响GDP的因素有很多,从经济发展角度考虑,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基石,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对GDP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988年海南建省时的工业为主导、工农贸旅并举,到1996年的“一省两地”,海南省的经济发展路径不时处于徘徊和争论之中。2010年公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海南省未来三次产业发展战略。根据《若干意见》,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构建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特色经济结构的经济体系[1 ]。然而与国内其他省份比较,海南2011年GDP总量为2522.66亿元,排在28位,增长速度较缓慢。当下,刺激海南经济迅速增长已成为海南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分析海南三次产业对海南GDP的贡献率,适当调整海南三次产业结构,促进海南和谐、科学、迅速发展。

国外学者对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做了一定的研究,美国西蒙·库兹涅茨(Siman Kuzznes)发现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影响的规律。美国经济学家霍利斯·钱纳里(H.Chenery)对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建立了标准产业结构模型和工业化阶段理论。美国W.W.罗斯托(W.W.Rostow)提出了经济成长阶段理论。日本学者赤松要(Kaname Akamatsu)提出了雁行模式理论。除上述理论外,技术差距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等均涉及到区域产业结构演变和经济增长关系问题[2 ]。

国内学者郭海清,朱晓华,陈刚,魏庆华等,利用相关计量模型,对三次产业相关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三次产业与GDP增长的关系,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提供有依据。朱晓华,邓宝义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并对三次产业相关数据进行处理,研究了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建立回归方程测算了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3 ]。左其星对武汉市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为武汉市的产业结构政策提供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依据[4 ]。本文借鉴其研究思路,整理与分析海南三次产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利用线性回归,研究海南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出相关合理化的政策建议,为政府宏观调整海南产业结构提供参考。

1 海南三次产业现状分析

1.1 产业结构变化

从1978年以来,海南三次产业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发展发生了变化,分为3个阶段,即:第1阶段是1978~1991年,由于是改革开放初期,第一产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第二、三产业处于建设阶段,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增长,并逐渐成熟,此阶段为“一三二”的产业结构;第2阶段是1992~2009年,进入90年代,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小康生活,加上海南热带旅游资源丰富,第三产业逐渐超过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此阶段为“三一二”的产业结构;第3阶段是2010年至今,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第二、第三产业迅速崛起,第二产业逐渐超越第一产业,但海南的第三产业仍为主导产业,此阶段为“三二一”的产业结构。第三产业是海南的主导产业,而与第二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相比较,结果是不一致的。

1.2 海南三次产业占GDP比重

海南1978年到2011年GDP与三次产业发展变化,如图1。

通过图1可知:1978~2011年海南三次产业均呈上升的趋势,其中第一产业由1978年的8.72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659.23亿元,年增长速度约为13.40 %;第二产业由1978年的3.65亿增长到2011年的714.50亿,年增长速度约为16.67 %;第三产业由1978年的4.03亿增长到2011年的1148.93亿元,年增长速度约为18.04 %。由此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海南经济迅速发展,第二、三产业增长率不断提升,而第一产业增长逐渐放缓。

海南1978~2011年间第一产业占GDP比例逐渐下滑,由1978年53.1 %降到2011年的26.1 %;第二产业占GDP比例呈上升趋势,由1978年的22.3 %上升到2011年的28.3 %,但上升趋势不明显;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上升显著,由1978年的24.6 %提升到2011年的46.9 %。可见,海南产业结构为“三二一”类型,第三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最大动力,第二产业还没有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力。如图2所示,在1992年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下降程度大,第三产业上升程度高,幅度在10 %左右,波动比较大。因此,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下,海南未来应该以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同时适当调整第二产业的发展适应经济的增长,此外海南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农业特殊的经营模式,第一产业也不能忽视,处理好三次产业的关系,尤为重要。

从就业结果来看,1978~2011年间海南第一产业就业比例在50 %~70 %之间,第二产业就业比例10 % 左右,而第三产业就业比例在20 %~40 %之间。三次产业就业比例一直是“一三二”结构,现如今第一产业仍然是海南劳动力主要就业产业。但是海南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经过“一三二”、“三一二”、“三二一”结构的转变,而就业结构一直为“一三二”,说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匹配,说明海南经济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随着海南第三产业比例逐渐增大,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仍然是三次产业就业人数之首,在今后发展当中适当转移农村劳动力到城镇化建设当中。

1.3 海南三次产业与国内其他省市比较

通过对海南三次产业与国内其他省市三次产业结构的比较,判断海南经济发展的方向。具体分析如表1。

从表1可以得:首先,广东生产总值(GDP)最大,为53210.28亿元,GDP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河北、辽宁、四川、湖南、湖北,这些省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经济中心地带。而海南的GDP总量排在第28位,第29、30和31位依次是宁夏、青海、西藏,这些省市都是地处我国边远地区和经济落后区域;其次,我国产业结构主要呈现“二三一”类型,其中我国有25个省市呈现“二三一”的产业结构,有6个省市呈现“三二一”产业结构。处于“二三一”产业结构省市中,山西的第二产业占GDP比例最大,为59.0 %,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山西、青海、河南、内蒙古、重庆、陕西、辽宁、江西、安徽、河北,这些省市都是第二产业发达地区,如山西有煤矿、内蒙古有矿石等,而海南的第二产业占GDP比例仅为28.3 %,排在第30位,海南第二产业显著低于国家平均水平,制造业、建筑业等发展缓慢;北京的第三产业占GDP比例最大,为76.1 %,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北京、上海、西藏、贵州、天津、海南、广东、浙江、江苏、云南,这些省市主要是地处在经济发达和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另外,在“三二一”产业结构的省市中也分2类:一类是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二类是贵州、海南、西藏、云南等地处我国边远地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①。

2 模型建立与实证分析

本文在《海南统计年鉴(2012年)》统计年鉴基础上,利用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在一定技术、资本和劳动条件下,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经济发展有显著作用,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海南应该考虑调整产业结构适应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分析海南三次产业生产值对海南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其建立回归模型为:

2.1 我国三次产业对GDP贡献的回归分析

我国1991~2011年间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由1991年的7.1 %下降到2011年的4.6 %;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由1991年的62.8 %下降到2011年的51.6 %;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由1991年的30.1 %上升到2011年的43.7 %,具体年份如图3表示。

将我国从1978年到2011年GDP与三次产业产值,代入回归模型(2)中:

2.2 北京三次产业对GDP贡献的回归分析

将北京从1978年到2011年GDP与三次产业产值,代入回归模型(2)中

得出回归模型为:

通过用Stata运行结果,从中得出判决系数为R2=0.99976,可以证明中回归方程中三次产业对GDP的回归分析有效。方程中的系数可以说明,当北京第一产业产出值提升1个百分点时,会促使GDP提升减少0.080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的增长,对GDP的贡献为负,北京不适合第一产业发展;第二产业产值提升1个百分点时,会促使GDP提升0.65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产值提升1个百分点时,会促使GDP 提升0.4403个百分点。通过分析得出,北京第二产业对GDP贡献最大,这也说明改革开放30年来北京第二产业成为拉动北京经济的主要力量,然而据统计,从2001到2011年北京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在70 %~80 %,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对经济增长影响逐渐增强。北京从“二三一”产业结构类型转向“三二一”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已成为拉动北京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2.3 云南三次产业对GDP贡献的回归分析

将云南从1978年到2011年GDP与三次产业产值,代入回归模型(2)中:

得出回归模型为:

通过用Stata运行结果,从中得出判决系数为R2=0.99978,可以证明中回归方程中三次产业对GDP的回归分析有效。回归方程中的系数可以说明,当云南第一产业产出值提升1个百分点时,会促使GDP提升0.395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产值提升1个百分点时,会促使GDP提升0.538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产值提升1个百分点时,会促使GDP 提升0.1204个百分点。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云南第二产业对GDP贡献,这也说明改革开放30年来海南第二产业成为拉动云南经济的主要力量,然而云南的第一产业对云南GDP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云南第三产业对GDP的增长逐渐加强。

2.4 海南三次产业对GDP贡献的回归分析

将海南从1978年到2011年GDP与三次产业产值,代入回归模型(2)中:

得出回归模型为:

通过用Stata运行结果,从中得出判决系数为R2=0.99984,可以证明中回归方程中三次产业对GDP的回归分析有效。方程中的系数可以说明,当海南第一产业产出值提升1个百分点时,会促使GDP提升0.416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产值提升1个百分点时,会促使GDP提升0.24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产值提升1个百分点时,会促使GDP 提升0.3416个百分点。通过分析得出,海南第一产业对GDP贡献最大,这也说明改革开放30年来海南第一产业成为拉动海南经济的主要力量,然而据统计,从2001到2011年海南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在40 %~60 %波动,幅度比较大,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对经济增长影响逐渐增强,第三产业将成为拉动海南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第二产业的贡献率在15 %~40 %间波动,波动幅度大,第二产业是海南的弱势产业。综上所述,海南经济产业经济结构发展不稳定,波动幅度比较大,抗风险能力弱。

2.5 比较分析

通过我国、北京、云南GDP与三次产业生产值的回归分析得出,我国产业经济结构处于“二三一”类型,第二产业主要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存在差异,到2011年有6个省市(云南二、三产业比重持平)处于“三二一”经济结构类型,分别是北京、上海、海南、贵州、西藏、云南。其中上海、北京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海南、贵州、云南、西藏是我国边远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然而北京、上海经过“二三一”产业经济结构类型以后,逐渐向“三二一”产业经济结构转变;而云南是经过“一二三”产业经济结构逐渐向“二三一”结构过度;而海南产业经济类型发展是先后经过“一三二”“三一二”“三二一”类型,没有经过“二三一”产业结构。因此,其经济的发展具有特殊性,根据海南经济发展现状,应适当调整产业经济结构,促进海南经济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3.1 基本结论

第一,2010年海南第二产业产出超过第一产业产出,进入“三二一”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占GDP 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三产业占 GDP 比重逐渐上升,由此海南进入产业调整和升级的关键期,第二产业成为GDP发展的有效力量,对GDP的贡献逐渐增大。海南目前整个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状况,第二产业目前并没有成为海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今后应加快第二产业发展力度,实现“二三齐头并进”,逐渐进入“二三一”产业结构,当海南经济发展成熟后,再逐渐向“三二一”结构过渡,促使使第三产业成为海南GDP增长主要力量。

第二,海南经济发展落后。在2011年,与我国其他省市相比较,海南GDP排在倒数第3位,仅排在青海和西藏前面。海南拥有独特的热带资源和地理优势,濒临广东、香港、澳门。应效仿深圳等城市的发展模式,根据海南具体发展现状,主要发展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稳定第一产业。

第三,海南三次产业贡献率波动较大。2001年第一、二、三产业的贡献率为38.9 %、19.2 %、41.8 %,2006年第一、二、三产业的贡献率为23.0 %、36.8 %、40.0 %,2008年第一、二、三产业的贡献率为22.3 %、14.5 %、63.2 %,2011年第一、二、三产业的贡献率为13.5 %、35.2 %、51.3 %。说明三次产业各自内部之间增长的速度与海南GDP增长步调不一致,没有明确发展的主导产业。

3.2 产业结构调整建议

3.2.1 对海南做主导产业选择与发展的调整战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主导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在“助推器”。根据资源优势和投入成本优势,海南应选择发展以下主导产业:旅游业、热带高效农业、低碳无污染的新型产业,同步发展确立海南“三足鼎立”的产业格局。具体如下:在旅游业方面,利用海南的地理位置、资源、环境等优势,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和休闲娱乐旅游等。在热带高效农业方面,重点发展反季节瓜菜、热带水果、花卉、香料和南药种植、远洋捕捞、深海淡水养殖等。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走品牌化、绿色化道路。发展海洋工业,搞好规划,综合开发,稳步推进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发展,大力推进海洋药品生产。在新型产业发展,争取在信息产业、海洋风能发电、海洋生物工程、新材料、海洋珍珠产品等领域创造出有影响力的、高附加值的国内和国际特色品牌[5 ]。

3.2.2 调整投资方向

为了解决海南第二产业的迅速发展,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的成功案例与经验。台湾与海南都是“岛”省份,自然资源、生产禀赋基本相同,台湾优先发展,积累一定资本,到80年代以后,抓住机会发展高科技产业,产业结构以“科技为导向”,大力发展电子产品等信息产业,服务业逐步取代工业在经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经济社会逐步迈向以服务业为主的时代。海南应根据经济发展现状,借鉴台湾发展经验,向三次产业内优势项目进行投资,比如能带动海南第一产业的热带水果、天然橡胶等还有琼海的博鳌论坛等服务产业。

3.2.3 稳定三次产业发展,解决各自产业内部问题

对海南经济发展要实施求是,不要出现“房地产泡沫”。对第一产业,要大力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发展热带稀有水果、冬季瓜菜、天然橡胶等经济作物,培育和发展无公害和有机食品。调整种植业与海洋养殖业结构,进而推进农业产业的延伸。对第二产业,为加快工业结构升级调整,大力发展以热带农业加工业为主的轻工业,另外大力发展生物制药、海洋经济、新能源等高科技产业。依托海洋工业,促进海南与国内外经济往来,洋浦、海口、三亚、八所等地区适合建设现代货运港口,这既是海洋运输产业的核心链条,也是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以国际旅游岛为背景,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发展服务、开放、生态经济,形成以旅游业为首、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6 ]。

参考文献

[1] 中国新闻网.海南三次产业结构将大幅度调整[EB/OL]. (2010-01-04)[2013-09-10] http:///cj/cj-gncj/news/2010/ 01-04/2053204.shtml.

[2] 陈秀山,张可云. 区域经济理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08-113.

[3] 朱晓华,邓宝义. 我国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 企业经济,2013(7):132- 136.

[4] 左其兴. 武汉市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2(8):69-71.

[5] 唐建荣. 低碳背景下海南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J]. 中国商贸,2010(11):66-67.

[6] 海南日报. 海南发展海洋经济的主导产业选择[EB/OL].(2013-10-08)[2013-10-10] http://.cn/yhwz_about.do?docId=3731103&methodCall=getDetailInfo.

推荐访问:海南省 产业结构 贡献 变化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