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林业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罗秀丽

(明溪县林业局,福建 三明 365200)

从懵懂无知到科学认知再到政治认同,人类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是一个漫长过程。

18 世纪60 年代,蒸汽发动机的发明推动了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同时造成了大量化石能源的消耗。

19 世纪中叶,叶廷德尔发现二氧化碳浓度可以影响温室效应的强弱,从而导致全球气温变化,在该阶段,人类尚未意识到气候变暖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1972 年,在首届世界环境与发展会议上,科学家们开始讨论和研究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开始关注气候变暖的问题。

1990—2015 年,世界各国对环境问题的处理越来越重视,《21 世纪议程》和《巴黎协定》等都在此阶段提出。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气候变暖的问题。

1992—2000 年,世界范围内的煤炭和焦炭二氧化碳排放量总体稳定,但从2002 年起有了明增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低于发达国家,其发展需要较大的碳排放作为支撑。

2016 年签署的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是人类发展模式的转折点。该协定提出了全球平均温度上升不高于2 ℃的规划。碳达峰和碳中和已成为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达成的政治共识。中国、欧盟、美国、韩国以及日本等先后制定了实现碳中和的规划,全球逐步进入低碳排放时期。受到资源、产业结构、能源安全以及其发展阶段等因素的限制,现阶段我国经济的发展仍主要依靠煤炭资源。中国积极参与推动多项气候变化协定的生效,积极履行国家责任和义务,深入参与世界生态环境治理,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发展,秉持新发展理念,推进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

2020 年9 月22 日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领导人提出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宣告——双碳目标,双碳是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简称,双碳目标即中国力争于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国务院2021 年发布的《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强调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开展生态修复和保护的工程项目,不断深化国土绿化行动,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力度,扩大林草资源总量。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与此同时,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均衡发展的矛盾。事实证明,要想实现绿色发展模式,就必须顺应自然法则,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制定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加速推进低碳技术的研发推广,积极构建绿色低碳技术评估、技术创新和交易体系服务平台[1]。

1.1 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我国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严格控制高排放和高耗能项目,不断淘汰落后产能,提速化解过剩产能。近10 年来,全国单位GDP 的CO2排放量下降34.4%,煤炭能源消费占比从68.5%下降至56%。根据《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2》中的数据显示,我国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呈持续下降趋势。其中,能耗强度同比下降2.7%,碳排放强度同比下降3.8%。2021 年我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相较于2015 年提高6.3%;
全国细颗粒物年均值由2015 年的46 μg/m3下降到2021 年的30 μg/m3,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第一阶段的过渡值,是目前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2]。

1.2 森林系统固碳能力增强

2022 年我国森林面积2.27 亿hm2,森林蓄积175.6亿m3,森林植被总碳储量91.86 亿t,森林碳汇增长7.3%,每年CO2当量达到8.39 亿t[3]。我国人工林面积7 954.28 万hm2,占据全球绿化总量的1/4,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地。中幼龄林占我国森林面积的60.94%,森林固碳能力会随着中幼龄林的生长而增加,颇具碳汇增长潜力。另外,我国以保障自然恢复能力为核心,逐步完善森林保护制度,尽量减少过度的人为干预。

我国依托物联网技术、数字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建立了高效的森林监管体系。全面采用绿色肥料,在树木过熟、枯萎以及受病腐朽后及时砍伐,避免因高树木密度导致的树木枯萎。同时,我国以“两山论”为指导,探索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使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步进行[4]。

21 世纪以来,我国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给予了极大关注,我国自然林区的森林蓄积量和面积逐年稳步增加。当前,森林经济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营林造林和生态旅游等项目成为近年来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现阶段,我国各地因地制宜并持续探索林业经济的发展路径,以东北地区为例,2020 年已由传统的林间栽培向林下家禽养殖和林下山参种植等转变[5]。

2.1 碳排放总量基数大,减排压力大

当前,我国双碳战略实施虽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面临着减排压力大的问题,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2021 年,全球能源需求大幅度回弹、能源市场震荡、恶劣天气以及全球经济复苏等多种因素提高了全球碳排放总量。据IEA 发布的《全球能源回顾:2021 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显示,2021 年全球碳排放总量363 亿t,较2020 年上涨6%,达历史新高[6]。2021 年全球CO2排放量排名前三的国家为中国、美国、印度,其中印度和中国为人口大国,中国CO2排放量超过119 亿t,占全球总量的33%,美国是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7]。

从全球CO2排放总量来看,中国、美国和印度占全球总量的1/2 以上。我国人均CO2排放量为7 t,较世界平均水平高4.75 t。根据我国自然资源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 年我国森林覆盖率24.02%,2021 年森林全口径碳汇4.34 亿t,相当于CO2当量15.91 亿t。我国经济规模的不断增加,也提高了对森林固碳能力的需求。按我国GDP 提高0.5%计算,到2060 年我国年均森林树木增长率需增加10%以上,然而,受到森林面积限制,年均排放量降幅需要在0.5%以上[8]。另外,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资源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1/7。因此,我国在碳达峰后仍须维持减排。

2.2 林产品缺乏创新,林产工业水平低

林业产品的革新力度不够,大部分林业企业缺少面对双碳目标压力的准备。现阶段,我国煤炭、页岩气以及页岩油开采技术等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然而,在低碳创新技术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较滞后,绿色节能产品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大都非我国所掌握。与此同时,我国创新型技术产品面临着开发经费不足、推广难度大等问题。我国是世界林产品生产和贸易大国,而林产工业水平在世界范围内仍处于中低端,主要依靠森林资源消耗、人工成本低等,没有形成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效机制。我国木材加工企业面对双碳战略目标实现所带来的挑战准备不足,对低碳、零碳以及负碳技术的创新需求较大,在产业升级和产品创新上仍面临巨大挑战。

2.3 林业资源型区域转型困难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结构与碳排放存在关联性,但目前的市场机制和经济结构存在一定的转型困难。在我国部分经济发展落后的省份,其可利用资源和资金量较少,仅凭借自身能力很难实现转型,仍旧以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另外,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受土地面积和资源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其转型具有一定的难度[9]。

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对高新技术出口的限制间接导致我国煤炭行业从业人员失业率有所增加,迫切需要就业转型。目前,市场机制对林业碳汇的影响较小。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减少碳排放和控制温室气体效应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减排项目的经济效益较低,其主要依赖于国家的监管与资金投入。林业碳汇项目具有低成本、绿色环保以及可再生的特点,是我国未来生态系统实现固碳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由于现阶段碳汇项目的经济价值较低,各市场主体和金融机构对参与碳汇项目的积极性较低,甚至出现碳汇缺乏买方市场的现象[10]。

3.1 开发生物质能源和材料

切实提高林业产业科技创新能力,鼓励发展生物质能源和材料。林产工业以人造板和锯材等产品生产为主,属于可再生资源,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量相较于不可再生材料要少得多。我国在国际林产品市场中占有重要位置,是林产品生产和贸易大国。然而,我国的林业工业具有规模较大、资源依赖性较大、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品附加值较低等特点,总体来看,我国林业产业综合竞争能力不强,暂时无法处理好减排和林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林业产业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激发其内在动力,以降低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另外,林业企业需要加强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感知,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不断探索绿色低碳关键技术的革新,深入推进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制造以及绿色制造,逐步实现传统生产模式向节能减排生产模式的转型[11]。

林业生物质资源指的是在林业生产和森林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质能源,主要包含砍伐、林副产品废弃物、加工剩余物以及薪炭林等,该类能源具有丰富的原料、低碳以及可再生等特点,是满足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理想替代能源,开展新型转换技术的研究势在必行。然而,我国目前面临市场环境与保障体系不完善、技术滞后、商业化困难以及农业林业土地争夺矛盾等问题,使得新型能源技术推广受阻[12]。目前,我国正逐步形成落实双碳战略目标的宏观政策环境,迫切需要不断推进新型能源和材料替换及转换技术的研发进程,借助市场资本引领产业快速发展。

另外,林业助力碳中和的领域之一是开发竹缠绕材料。2022 年我国竹林面积达670 万hm2,竹产业产值达2 359 亿元。竹缠绕复合材料指的是以竹子为基础材料,采用树脂作为胶黏剂,使用缠绕工艺进行加工成型的新型生物基材料,该类材料可替代塑料、钢铁以及水泥等传统工业材料,其加工过程中具有生物降解、节能减排以及使用成本低等优势。基于此,可以加大对木竹复合材料的研发力度,不断探索新型材料的应用范围。

3.2 提高森林碳汇能力

森林保护是减轻人类经济活动造成温室效应的关键途径,根据学者研究测算,如若至2050 年森林保护率可以从2015 年的46.1%达到142%,则2050 年减排量会由2015 年的1.22 GTC 下降至0.79 GTC,森林保护率的提高进一步促使碳价提高,2015 年碳价为17.65 美元,到2050 年预计碳价为51.32 美元。因此,采取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的方式进行生态保护,能够有效提高森林的碳汇能力。

3.3 提高企业碳汇交易积极性

提高政策手段效用,引进市场机制,提高减排项目经济效益,降低减排成本,激发企业减排积极性,切实保障双碳减排政策的实施。发展林业碳汇的前提是依据不同的资源禀赋,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打造支撑林业碳汇资源型工业[13]。

在林业资源丰富地区,以林业碳汇为发展重点;
半干旱区及干旱地区,应以植被恢复为重点,实现对森林质量的精确调节,打造增加森林固碳增汇的项目;
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为探索培育草碳汇品牌项目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林项目提供支撑;
在贫困山区可以开展林果和林药经济林碳汇项目,助力贫困山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另外,可以通过制定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参与开发碳汇金融产品,提高林业碳汇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以银行和证券为主的金融机构对林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减轻林产品企业的融资压力,拓宽林业碳汇融资渠道,以金融发展助力林业碳汇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助力双碳战略目标的逐步实现,我国林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转型升级,彻底改善森林资源退化和生产技术滞后等情况,秉持多元生态价值开发理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打造现代林业产业体系,采取高效的管理措施,促进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林业经济的发展实效。

猜你喜欢林业森林经济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林业科学研究(2022年5期)2022-10-12“林下经济”助农增收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林业科技》征稿简则林业科技(2020年3期)2021-01-21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land produces学生导报·东方少年(2019年13期)2019-06-19民营经济大有可为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哈Q森林作文大王·笑话大王(2017年1期)2017-02-21哈Q森林作文大王·笑话大王(2016年10期)2016-10-18哈Q森林作文大王·笑话大王(2016年7期)2016-08-08哈Q森林作文大王·笑话大王(2016年2期)2016-02-24

推荐访问:林业 经济发展 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