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寻幽处,西溪且留下——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撰文/唐 琼 陈 琳 供图/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文化研究中心

西溪湿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历经汉晋发现、唐宋发展、明清全盛、民国衰落的历史变迁,千百年来在人类渔耕经济的作用下逐渐演变为以鱼塘为主,并由部分河港湖漾及狭窄的塘基和面积较大的河渚相间组成的次生湿地。湿地内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幽雅,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为“三西”,是中国首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2009年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并获得了“国家5A级景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中国十大魅力湿地”等荣誉。

西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区域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可以说,西溪是杭城重要的文明发源之一。

东汉时,余杭县令陈浑筑塘围湖,兴修水利,遂成良田美池千顷,为西溪一带湿地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南宋时期,宋高宗南渡至杭州,曾一度为西溪的秀丽风光所吸引,欲在此建立皇宫,后遗憾搁置,叹道“西溪且留下”,更是为西溪留下了千古美名。此后,宋高宗还专门命人开辟了一条“石平如砥,花木成林,四时香风,道左百和”的西溪辇道,使得西溪与临安城交通更加便利,且沿路植梅种竹,名胜景观无数,大大促进了西溪地区的发展。

明清时期,西溪地域的农耕、渔业等进一步发展,“秋雪八景”“曲水八景”等自然景观声名鹊起,名士高僧云集于此,兴建寺院别业,隐逸文化兴盛一时。清朝康熙、乾隆两帝也曾巡幸西溪,并为西溪题写了御诗若干。到了民国早期,西溪亦吸引了一大批文人墨客,郁达夫、夏承焘、林纾、徐志摩等人慕名到此,欣赏湿地独特的野趣风光。但在民国中晚期后的近百年中,由于战争、动乱、过度人为干预和缺乏严格保护,西溪湿地日渐衰微,昔日繁华不再。

在西溪湿地综保工程实施之前,西溪一带以“猪头经济”“鱼头经济”“人头经济”“机头经济”为主,人们对自然的无度索取已大大超过了环境承载力,造成了西溪湿地水域面积锐减。大量的生活排污、养殖排污、企业排污等行为严重地影响了西溪的水质,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减少,曾名噪一时的“西溪探梅”“西溪观芦”等生态景观日益衰败,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也逐渐退化。除了生态资源衰落,文脉消退之况亦令人痛心,历代寺庙古庵、名人别业等建筑渐渐湮灭,前人诗词、匾额、碑刻在不断流失。

城市湿地(潘劲草摄)

为了避免西溪湿地这一积淀千年的宝藏湿地走向衰亡,在经过深入调查与研究后,2003年,杭州市正式启动了西溪湿地综保工程,坚持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可持续发展和以民为本六大原则,在多个方面对西溪湿地进行保护修复,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生态综合治理。通过清淤疏浚、截污纳管、科学配水、生态修复、搬迁4000 余户原住民等综合治理措施,改善了西溪湿地水体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了水质和生物多样性。

文脉传承恢复。对西溪湿地内的建筑设施都尽量做到修旧如旧,对部分文化遗址,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适当恢复。恢复重建了秋雪庵、西溪草堂、西溪水阁等多处人文景观,并保护传承了龙舟胜会、西溪小花篮等非遗文化。

法规制度完善。出台中国第一个湿地条例——《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条例》,对推动我国湿地资源保护和利用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科学划定湿地功能分区——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和合理利用区,并严格分区管理,同时健全生态责任追究、生态保护考核等相关制度。

智能管控优化。完善5G 基站布局、刷脸入园、客流和停车管理、水闸和监控等智能管控设施;
完善水质、气象、空气质量等自动站点的监测能力,并将数据集成展示,建成实时动态监控的生态监测和旅游管理系统。

近年来,针对西溪湿地的保护工作仍然在继续,连续多年的保护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水质从劣Ⅴ类变成了如今的总体Ⅲ类,部分核心区域可达Ⅱ类,生物多样性也得到很大提升。如今,西溪湿地已由污水横流的农村蜕变为了杭州市的城央绿核,俨然是“都市中的桃花源”。

既不是偏重风景旅游效益的“风景旅游区”,也不是绝对封育保护的“湿地保护区”,西溪湿地独辟蹊径,开创了湿地保护和利用的新模式——保护与利用并重的“国家湿地公园”,即根据西溪湿地的实际,寻找一个“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平衡点”,在保护湿地的基础上,依托湿地资源禀赋,合理开发利用,努力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使之成为了展示杭州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完善湿地业态。加大对民宿、艺术、科技等产业的培育和引进力度,打造西溪创意产业园等文化地标,吸引了余华、朱德庸、赖声川等名人入驻,使西溪成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创意策源地,2008年,由冯小刚导演推出的《非诚勿扰》影片就是在西溪湿地取景拍摄,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秋意(章知建知建摄)

打造生态旅游。历史上,西溪湿地“梵、隐、俗、闲、野”的独到风光和气质曾令无数名人雅士挂怀,如始于南宋辇道的梅花盛景,缥缈无际的芦雪景致等。西溪湿地在考证基础上,合理种植了大片梅花与荻芦,打造出了“三堤十景”,还结合当地传统,开发了“探梅节”“花朝节”“龙舟节”“火柿节”“听芦节”“干塘节”等特色民俗节庆活动,推出了特色生态旅游项目产品渔夫之旅、向晚游等。

开展科普教育。充分利用西溪湿地这本大自然的教科书,使湿地宣教功能有效发挥。已连续6年开展“浙江省中小学生自然笔记大赛”品牌特色科普活动,每年吸引3万多名中小学生参与到自然笔记创作中,除此之外,还常态化开展飞羽寻踪、水质监测等科普研学课程,打造了生动有趣的湿地自然教育课堂。

辐射引领发展。经过多年的保护和发展,西溪湿地已成为杭州生态旅游的“金名片”,并成功吸引了阿里巴巴总部、未来科技城、梦想小镇等科技创新平台落户,造就了浙江乃至中国最吸引人的科技高地,周边依托湿地衍生业态也逐渐增多,如购物广场、写字楼、民宿等,已然形成了以其为中心的大西溪经济圈、文化圈和生活圈。

自2005年开园以来,西溪湿地已累计实现经营收入24亿元,70%的湿地员工为西溪原住民,因湿地公园建设搬迁到周边的原住民也从湿地的保护与利用中获利,每户房产价值近1000万元,带动了原住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了湿地保护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西溪湿地的保护与利用模式也得到了充分肯定,曾有11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莅临考察。前国际湿地公约组织秘书长皮特·布里奇华特来到西溪考察后认为:“西溪湿地综合保护这项宏大工程,已经为全球其他湿地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也为21世纪全球各地进行城市中湿地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模式。”

经过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如今已成为了繁华闹市中的一方隐幽之境,有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诗意氛围,是市民游客寻幽觅静的最佳地点。

猜你喜欢西溪生态“生态养生”娱晚年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住进呆萌生态房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生态之旅小学科学(学生版)(2020年5期)2020-05-25生态之旅小学科学(学生版)(2020年4期)2020-05-21生态之旅小学科学(学生版)(2020年3期)2020-03-25Artist Focuses on Beautyof Jiangnan文化交流(2019年3期)2019-03-18西溪湿地:杭城的大花园浙江林业(2017年8期)2017-11-13杭州西溪湿地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所见·西溪度假酒店现代装饰(2017年11期)2017-05-25生态领导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推荐访问:西溪 杭州 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