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教学法在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姜帅 青岛农业大学

高校学生大多具备自我意识,受信息技术等其它带有娱乐性特点的项目影响,学生对篮球学习兴趣普遍偏低,加之,篮球运动带有的技术特点决定仅具备良好的体能不足以达成篮球训练成效。比赛教学法可从学生兴趣方面形成正向引导,既可增加学生运动兴趣,又能培养其运动习惯。此外,比赛教学法带有的竞技性特点,可在深化学生篮球技战术、规则等内容的理解,同时,促进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更有助于技战术、规则乃至篮球知识的吸收。为此,本文针对比赛教学法在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究,分析如何利用比赛教学提高高校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大局意识和技战术水平,望本文研究能够为强化篮球教学水平提供助力。

从篮球运动形式来看,最为凸显的特点在于运动本身带有的对抗性。篮球本身属于集体性运动,学生需要在掌握运球、传球等相关技巧的同时,明确篮球运动规则。为避免学生因在运动中出现不良行为而获得红牌罚下,教师有必要将规则逐步渗透至比赛教学中,以此帮助学生逐步获得良好的运动成绩。结合高校公共体育中的传统篮球教学情况来看,针对规则板块教学多以灌输式的方式为主,向学生传递相关规则[1]。但此种方式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篮球运动兴趣,还将限制学生对规则知识的合理吸收。为此,教师可搭建篮球运动比赛,针对篮球中涉及的不同训练环节,利用比赛的形式开展规则讲解,以此便于学生掌握。另外,在开展比赛活动中,若学生出现错误行为,教师应积极做好指正和引导,为避免因教师教学精力有限而影响对学生运动情况的观察,还可以小组对抗的方式进行。小组对抗不仅可提高学生规则意识,还能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使学生明确自身运动行为可能对集体造成的影响。

以“直线运球”和“弧线运球”为例。在直线运球实际训练期间,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并引导学生以纵向排列的方式进行比赛。要求在比赛过程中,每组第一位学生需保持手持篮球的动作,将球运送至最远处再跑回。此时,排列中的第二位学生需要接过第一位学生传递的篮球,并沿着第一位学生运动轨迹进行运球,最终考察哪组完成速度更快且动作更为标准[2]。在弧线运球训练中,教师可将全体学生分为两个小组,每组派出一位成员立足于中圈焦点处,随后,两组的学生再派出两位成员需要沿着中圈线完成顺时针或是逆时针的追逐,直至其中某位学生出现失误或是追逐者追到另一位学生即刻终止比赛,此时,下一组学生便可按照同样的方式完成比赛。此类比赛内容可有效解决学生因运球动作不上、站位不够明确等引起的运球问题,既引导学生在比赛中完成篮球运动,又实现学生篮球技能水平和规则意识的提升。通过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配合,也可在某种程度上训练学生之间的默契,实现学生运球水平的稳步提升。

在高校所开展的公共体育篮球教学活动中,所有与篮球相关的教学内容均具有明显的多样性,为更好地完善体育课程,需要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在迎合篮球运动多变性特点的同时,根据不同运动内容实施针对性训练计划。为确保比赛教学能够合理应用于实际,教师可在课前根据学生学情以及具体的运动内容展开比赛形式、规则设计,基于学生运动水平制定奖励制度。因高校学生具备自我意识,强硬的比赛或是教学方法只会引发学生反感,带有引导作用的奖惩制度更能深化学生对篮球运动的思考,使其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运动比赛中[3]。此外,篮球运动都在室外进行,但并不代表篮球运动不具备理论知识。为此,教师应充分将理论与实践内容相结合,在组织学生参与实践的同时,合理注入理论知识元素,以此改善学生体育运动水平,使每位学生都能因篮球比赛形式而产生篮球运动欲望。

以“传球”“接球”比赛为例。实际过程中,可将全班学生按照运动水平分为两个大组,再将两个大组学生分为两个小组,引导组内学生以对立排列的方式进行比赛,学生之间需维持2-3 米的间隔。在比赛开始后,每组第一位学生需要在跑动中将篮球传递至对方组成员,第二名学生需要按照第一名学生的动作完成比赛并以此类推,最终按照完成时间确定获胜小组。为避免部分学生因体育技能不足而影响比赛公平性,在细分小组后,教师需要通过优等生和学困生小组穿插排列或是确立不同比赛规则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比拼,以此保障比赛公平性。为激发学生比赛热情,针对比赛中失利小组可予以一定惩罚,如表演小节目、完成300 米跑任务或是进行多次投篮训练等,这种方式可在训练学生体能的情况下,优化整体比赛氛围,减轻学生因比赛而产生的运动压力[4]。为增强比赛整体趣味性,教师还可围绕传接球设计不同比赛形式,如播放关于篮球运动的相关音乐,要求下学生在音乐结束前,完成比赛项目;
展示其他篮球运动员传接球动作,组织学生开展模仿赛,考察哪位学生模仿更为准确且真实。此类比赛活动均在调动课上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达成对学生篮球技术水平的训练,也深化学生对不同比赛规则的掌握。纵观学生在高校公共体育篮球中的训练情况来看,许多学生在课中能够掌握篮球技战术以及相关技能,但在比赛中却常因紧张而影响发挥。这种以多种比赛形式所开展的篮球运动训练,更能缓解学生身心压力,使学生更坦然面对比赛,并积极的为获得理想成绩而努力。

除运球、传球外,篮球技战术和投篮技巧掌握也属于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重点内容。尤其在技战术方面的较量中,学生呈现的技战术水平将直接影响最终比赛结果。但技战术涉及要点较多,教师在融合比赛教学法的过程中,需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掌握其特长、性格、水平,再根据学生运动技能进行小组分配,搭建对抗比赛情境[5]。技战术方面的比拼需消耗一定体能,因此,在比赛中教师应合理分配比赛时长和训练时间,要求学生在参与一定比赛活动后,获得休息机会。在休息中教师还需结合学生在场上的表现情况进行二次分组,以此提高学生在比赛中的适应性使每位学生均能在不同角度形成对篮球技战术的深层次理解。

以“篮球技战术”比赛为例,教师可根据优等生和学困生运动水平,合理划分两个比赛小组,要求小组之间能力均衡,而后组织学生开展实战训练。在比赛进行15 分钟左右后,许多学生已经对自己于组内位置形成一定了解,此时,教师便可以换组的形式,要求不同学生参与到对方小组比赛过程中。此方式主要为学生形成适时指导,帮助学生了解技战术在比赛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比赛精彩程度。上述内容中强调篮球比赛具有一定观赏性,此方式更能在调动学生参与的同时,使学生深化篮球运动体验,享受比赛整体过程。比赛结束后,学生大多会对自身所处位置形成一定了解,也明确团队集体力量对于比赛的重要性[6]。此时,教师便可在课程结束前为学生预留一些复盘时间,组织学生阐述在比赛中积累的运动经验,分析以往技战术与此次比赛所采用的技战术是否存在不同之处。同时,还可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阐述对方优势和不足,以此增进团队之间的了解,培养集体默契程度,使每位学生均能养成正确比赛习惯和比赛行为,并将所学习的内容应用至未来比赛中,实现篮球技战术水平的稳步提升。

除技战术外,学生投篮水平也会直接影响最终的比赛结果。但投篮与技战术存在明显差异,其更考验学生对投篮技巧的掌握。因此,投篮训练形式应区别于技战术训练。针对投篮比赛可以“原地投篮”“行进间投篮”的方式进行。原地投篮比赛也是将学生大致分为两组,并引导学生立足于罚球线处完成依次投篮,在投篮过程中每位学生可获得依次投篮机会,最终根据投篮总数判定获得小组。原地投篮比赛对于场地、环境并无过多要求,并且其与技战术下篮球比拼相比,缺乏多变性和对抗性特点。为此,教师应针对原地投篮设置多种比赛规则,如不限制投篮次数,以投篮时间为标准划分名次等,以转变原地投篮比赛规则的方式,激发学生投篮热情,使学生能够保持参与原地投篮比赛的欲望[7]。行进间投篮更考验学生接球、运球、补篮、投篮等相关技巧。因此,针对行进间投篮比赛,可要求学生以小组对抗的方式进行,要求学生分为两组分别以横队站立的方式立足于中线两侧,并要求每组第一位成员手持篮球。在比赛开始后,两组第一位成员需要以反方向运球的方式,逐步完成行进间投篮,学生需要在运球的同时调整投篮位置。若学生并未投中则需要补篮直至投中后,将篮球快速运送至中线处,将篮球交由第二位学生,以此类推完成比赛训练。此方式主要为提高学生行进间投篮水平,致力于训练学生应变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在篮球运动对抗中的表现。

在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中,比赛教学法只能作为篮球教学的一种形式并非全部。课上教学时间有限,若仅围绕比赛进行教学,难免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合理规划比赛教学占比,更有助于达成篮球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应合理安排比赛时间,一般情况下,保证素质训练、其他活动占据课堂的40%左右即可,剩余60%的时间开展篮球比赛。通过对比赛时间占比的合理分配,更能实现时间效益的最大化发展,也能在巩固学生篮球知识基础的同时,促进学生对篮球动作要领的掌握。同时,每位学生成长情况不同,体能、技能掌握存在明显差异,为此,教师可根据学生在篮球比赛中的表现情况制定针对性训练计划,坚持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以此提高学生篮球运动积极性,确保每位学生均能在比赛中实现理论知识吸收和实践能力提升。

篮球运动多在室外开展,通过实践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掌握,包括规则等内容,需要在了解的基础上实现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的目的。也就是说,仅带领学生开展比赛教学远远不够,还需做好理论知识讲解。为确保学生能够对理论与实践内容均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教师可在比赛的间歇时间为学生播放一些篮球比赛经典视频,视频内容可包含篮球规则、技战术知识点讲解等[8]。以视频导学的方式可缓解因理论知识过于枯燥而出现的学习进度问题,结合比赛教学和信息技术理论讲解,更能形成学生对规则、技战术内容的深层次理解,从而达到巩固和模仿练习的作用。同时,在比赛的间歇时间进行视频播放,更能形成学生对赛场中自我表现的回顾,真正在启发学生体育思维的同时,实现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稳步提高。

总之,在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中,比赛教学法属于主要教学方式之一,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比赛教学更具实践优势,可帮助学生积累运动经验。但篮球比赛教学并非一蹴而就,教师还需结合比赛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展开针对性设计。实际过程中,应以提高学生篮球运动兴趣为主,细化运动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更具对抗性特点的运球比赛,以明确学生篮球运动相关规则。同时,结合学生在篮球运动中需掌握的传球和接球技巧,展开小组比拼,以此锻炼学生篮球技术能力。此外,技战术和投篮训练属于篮球运动要点,教师还需以增强学生应变能力为主,搭建比赛平台,并为学生提供评价机会,以促进学生运动经验的分享。最后,教师应考察比赛教学法于高校篮球教育中的实施情况,完善比赛细则和形式,以此确保每位学生均能积极参与其中,从而实现篮球运动能力的稳步提升。

猜你喜欢技战术运球投篮破解电动车火灾扑救关键技战术的几点思考汽车实用技术(2022年14期)2022-08-03比投篮少先队活动(2020年10期)2020-12-18完形填空一则考试与评价·高一版(2020年3期)2020-11-02我最喜欢的课快乐语文(2020年12期)2020-06-02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凯里·欧文 停顿运球NBA特刊(2018年7期)2018-06-08今天你投篮了吗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17年10期)2017-11-20德约科维奇与费雷尔技战术对比分析运动(2016年7期)2016-12-01投篮王和盖帽王新少年(2015年10期)2015-10-1421分每球得分制对羽毛球男子双打技战术的影响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年3期)2015-07-01

推荐访问:教学法 篮球 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