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弃景观空间的叙事性设计策略研究

郑馨 王海蕴

摘 要:景观设计在近些年除了追求更美观的设计效果、更现代的设计形式外,也开始着重关注设计的文化内涵和故事性。目前很多景观设计缺乏内涵的表达,尤其是在工业废弃景观的改造设计当中,亟待寻找出能对其独特的历史内涵进行有效表达的设计方法。通过分析工业废弃景观空间改造案例,引介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将叙事语境转化为景观设计语境,并通过对空间的限定方式和不同空间之间的路线组织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探究适合运用于工业废弃景观空间的叙事性设计策略。

关键词:工业废弃景观;景观空间设计;叙事性景观

叙事本身是一种信息传递行为,最初来自文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结构主义叙事学向后经典叙事学转向,扩大了叙事研究的范畴,在20世纪下半叶,西方增加了空间语义的解读,这一新方向的产生,让叙事学渐渐渗入更多的领域当中。近些年,部分学者又将叙事学理论引入景观设计的范畴,并将叙事景观理念运用到实际的景观设计项目之中。目前,在我国,一方面城市内尚存在着大量的工业废弃场地需要进行设计改造,另一方面,随着爱国主义教育的强化,以及工业审美文化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喜爱,挖掘工业景观的价值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工业景观空间需要寻找出创新性的景观设计策略。

一、叙事的内涵及延展

叙事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是一种通过行为和体验的偶然性来获得知识的方式,它可以帮助人们对事情进行认识、理解和记忆。叙事理论是在结构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叙事文本进行研究的理论。茨维坦·托多罗夫命名了“叙事学”这一术语,他认为叙事学研究的对象是叙事的本质、形式、功能,可以采用文字、图片甚至是声音等媒介。罗兰·巴特认为叙事的对象不单单只面向文学,叙事文本不该只是已完成的、静态的、封闭的,而应该是未完成的、动态的、开放的,是一个不断“编织”的过程,可以让读者参与故事的构建过程。随着叙事学的发展,叙事的媒介种类逐渐增加,如今,历史性建筑空间、纪念性景观空间,甚至是体验性网络游戏等领域都在探索叙事性的设计。

空间叙事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叙事学转向后的产物,建筑空间叙事相比于文学中的叙事,范围更加广泛,采用的手段和产生的效果更加柔和、隐晦,通常是利用空间、形式、光影、材质甚至是声音来“暗示”环境中发生的事件和情感,拥有更强的体验感。传统的叙事性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常运用各种象征和隐喻来建立一个比较封闭的涵义系统。马修·波泰格和杰米·普灵顿则指出叙事既是故事又是讲述,既是动作的对象又是动作本身,既是讲述的内容也是讲述的方式,既是成果又是过程。如今的景观叙事应该包括更多的内涵,如空间环境的氛围性、层层递进的故事性、观者情绪变化的连续性等。

二、工业废弃景观空间的叙事性设计方法

(一)柱件的插入与叙事氛围

柱件是空间设计中运用最为灵活的组件,可以看成是最简单最基础的结构,不同的柱件形态、密度和排列方式可以体现出不同的空间风格基调。具体运用到工业废弃景观空间叙事性设计中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柱件的单独布置

在空间内插入一个单独的柱件,突出其重要性。一个较高的单体柱件结构垂直于地面放置,可以与周围的平缓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在一定范围内成为园区的主要景观。这种单体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常常以纪念碑的形式出现,如高大坚硬的纪念碑显示出的叙事效果庄严冷峻。

2.由柱件组成柱阵

在空间内均匀地插入柱件,形成均质性空间,可以给人以规则式的直观感受,反映出规则性和强烈的机械化的故事基调。例如意大利都灵多拉公园工业遗址项目场地内遗留的成排鋼柱,传达出浓厚的重工机械感和工业历史气息。

3.不规则插入柱件

在均匀插入柱件的空间内抽走部分柱件,柱件的排列密度将发生改变,形成疏密对比,进而产生更具有活力和生气的空间。例如德国柏林森林火葬场,场地内柱件的放置是有疏密变化的,摆放形式更接近自然界中的森林样貌,纯白色的柱件更强化了纯洁和安静的气氛,渲染出整体空间的自然、宁静的氛围感。

(二)界面的划分与叙事引导

界面的阻隔使非封闭的区域之间产生“通道”,空间由这种“通道”的连续而产生流动性。空间是流动的,叙事的过程也是流动的,采用界面的划分来进行游览路线的引导,组织连续参观的流线,可以让人更好地读懂景观故事。

封闭的界面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完全阻挡游览的视线,视线的限定可以控制游者的前进方向,是一种较为固定、封闭的限定路线手段。完全遮挡的界面可以为文后的叙事提供转折的铺垫,达到“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体验。如安藤忠雄在废弃采石场改造项目——淡路梦舞台景观设计中,通过围墙组织迂回的游览路线,通过路径分隔水体和陆地空间,通过楼梯联系地上和地下空间。传统的景观造园艺术认为露则浅而藏则深,常常采用欲显而隐或欲露而藏的手法,半藏半露的对象显得更引人入胜,更富有情趣。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各式“框景”门窗、花窗都有透景这一功能,内外部的空间通过半藏半露的界面相互联系,互为陪衬,露出的局部景色为后续的观赏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三)体块的组合与叙事渗透

体块是占据空间最大的元素,体块占据空间的形成方式可以看作是在一个大的实心空间内挖去部分体块来生成新的围合空间,此类空间有很强的融合性和渗透性。在一个确定的空心空间内置入不同大小的体块,将形成相互包含的空间形式。如妹岛和世设计的金泽21世纪美术馆就采用了平等的横向架构方式,使用各种玻璃材质制造出相互包含又可见的空间,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无限的感觉,人们在互不相通的空间里可以感知到彼此的行为,达到了故事渗透的效果。另外,体块之间也有相互叠加、相减的组合方式。例如位于北京首钢老工业区内的工舍改建项目“仓阁”,采取了垂直叠加的空间整合策略,下部分为原来的厂房改造的公共活动空间,上部分为新叠加的客房空间,上下两部分空间既保留了旧工业区的特点,又加入了现代的空间形式特点,形成了历史与现代对话的效果。

三、景观叙事的路线设计策略

(一)线性的景观叙事路线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所谓完整,指事之有头,有身,有尾。”也就是现在常见的开端—发展—结尾的叙事结构,可以看作是线性叙事最初的概念,这种叙事方式注重时间上的延续性和时空的统一性。另外,也存在时间上的向前线性被打破的情况,比如倒序和插序,但是以事件的发展线索来看,它们依然是属于线性叙事模式。

正序式的叙事景观是最基础的叙事方式,所讲述的事件通常是在时间的维度上向前推进,如青海原子城纪念馆的设计,景区以事情发展的关键点进行编排,以地标“596”为开端,以故事情节构成整个序列的故事线,以16.15米高的纪念碑体为叙事高潮,以“和平纪念园”为故事的尾声,串接出我国自主研制原子弹的历程。

倒序式的叙事景观结构“开门见山”,在进入园区时就能让游者洞悉到设计师所要表达的内容。在入口处设置显而易见的主题构筑物,后再逐步讲述故事发展过程,或者在改造工业废弃场地时,将堆积如山的工业废物作为起点,逆向游览工业生产过程,通过景观倒序手法寻得场地的原貌。

插序叙事结构常有两条及以上的故事发展路线,其中一条为故事主线,其他路线是在主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分支。如由垃圾堆放地改建的上海庄行社区花园亲子游乐区项目,依托原有的地形与自然生态基底,提取自然界的黄脉翅萤元素,以其生长蜕变过程为主线,插叙其他相关联动物生存生活的故事,通过插序式空间组织手法将故事转化为互动性强的景观。

(二)非线性的景观叙事路线

1.嵌套式景观叙事方式

嵌套式叙事是在描述一件事件的过程中引入另一完整事件,它内部的事件从属于外部的事件,二者之间有一定的逻辑性,彼此间也会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个事件中可以窥探到另一事件的信息。在现代景观设计里,常常采用包含的嵌套式景观表达叙事关系。例如美国费城的环形公园,是一个嵌套式的渗入景观公园,外部由环形的步道围合,内部包含着不同大小的多个圆形园区,人们从圆形景观的外部走入圆心,也逐渐沉浸到绿色的生态环境中,更能体会设计所表达的生命健康意义与环境共生的理念。

2.平行式景观叙事方式

叙事会出现时间并不连续发展的情况,也就是将一部分情节的发展时间静止,而推进另一部分故事情节的发展,一如我国传统章回体小说常采用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叙事结构。类似的线性结构景观设计如丹尼尔·李布斯金的柏林犹太人博物馆,博物馆地下有三条线性路线,每一条路线都讲述了不同的故事,通向不同的方向。第一条路是一条“死胡同”,尽头是象征着死亡的屠杀塔;第二条是曲折漫长的步行路线,它通向博物馆的展览空间,讲述了犹太人艰辛的前进历程;第三条线路线通向建筑外部的流放与移民花园,叙述的是被迫离开柏林的犹太人的故事。通过三条平行式的线性景观叙事结构,展现出犹太人三条迥然不同的生存轨道。

3.主题并置式景观叙事分析

学者龙迪勇提出了一种因同一個“主题”而把几条叙事线索联系在一起的叙事模式,即主题—并置叙事。“母主题”是整个故事的基调,几个并置的情节故事是“子主题”,各条“子主题”没有因果联系,出现的顺序也并不影响整体故事的脉络发展。例如德国的北杜伊斯堡工业景观公园,大的工业“母主题”下分多条“子主题”,分别是子项目高炉园、子项目熔渣园、子项目水公园、子项目铁道园、冒险乐园、子项目矿仓展廊几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景观设计,相较于其他单一主题的工业景观公园,主题—并置式的叙事景观整体故事内容更显丰富,故事情节也更富有变化。

(三)反线性景观叙事方式

反线性叙事是一种去故事化、去情节的叙事结构,甚至是角色的模式,它强调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表达的更多是难以言明的感受和哲思。与非线性的叙事不同,反线性叙事本质在于拆解故事,是想要打破故事的线性序列,制造截断和非关联,如解构式景观和极简式景观。

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建筑学反思集中在对功能主义和形式批驳的背景下,建筑师伯纳德·屈米在拉·维莱特公园的工业遗址项目改造设计中,创造了一种明显的无规则裂解方式的设计。这种解构式景观一方面抛弃设计的综合整体观,对传统的主线与和谐构图进行了反叛,不再追求传统的景观序列排布,而是打破空间类型与功能之间的惯例;另一方面试图重构现实,用几何结构处理方式体现事件的矛盾和冲突,赋予空间以崭新的事件性,更加注重景观的随机组合和偶然性。片段性的体验会促使每个人以独特的视角去按照其主观的思维重新排列空间内的故事线索,从而在不同人的脑海里建构出不同的故事。

现代极简主义园林讲求客观性,追求的是无内容、无主题的表现。它把注意力集中于事物本身,以独特新颖的形式建立属于自己的欣赏环境,不参照也不代表任何属于自然和历史的内容。形式上常常采用简单的几何形状进行重复、交叠,多运用单体元素的序列排布方式。极简主义大师彼得·沃克的设计,即通过简单地重复几何形体,系统化地设置路线来营造使人亲近的空间,如位于美国德州的伯纳特公园,通过四个不同元素组成的水平层景观(植物、矩形草地、方形水池和“米”字型网格状花岗岩道路)彼此相互叠加,创造出独特的视觉体验空间。

四、结语

景观离不开“故事”,没有“故事性”的景观作品是缺乏联想和内涵的。工业废弃地的叙事性景观空间不单单需要考虑它的形式美感,也需要注重历史内涵的表达方式。将叙事学理论引入工业废弃地景观的空间设计之中,可以从全新的视角对景观空间组织进行设计规划,挖掘出深层语义,塑造出更具有时代特征和人文内涵的景观。通过研究以叙事学为指导的景观空间组织设计,总结出景观叙事的空间营造策略,希望可以为工业废弃地景观空间的改造提供新视角和多样性设计。

参考文献:

[1]黄晖.罗兰·巴特对“文本”理论的重构[J].贵州社会科学,2013(7):54-58.

[2]波泰格,普灵顿.景观叙事:讲故事的设计实践[M].张楠,许悦萌,汤丽,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3]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4]王慧澄,王秀荣.文学语言视角下的景观叙事手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2):81-85.

[5]龙迪勇.试论作为空间叙事的主题-并置叙事[J].江西社会科学,2010(7):23-40.

[6]陈虹.极简主义在国内工业厂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作者简介:

郑馨,吉林建筑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寒地城乡景观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棕地景观遗产保护。

王海蕴(通讯作者),吉林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寒地城乡景观生态设计与修复。

推荐访问:叙事 废弃 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