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职院校“蔬菜栽培”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陈杏禹,卜庆雁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农学园艺学院,辽宁 营口 11500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振兴”和“产业振兴”。针对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均衡,农业行业工作条件艰苦、效益不高等现实情况,如何为农业生产一线培养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当前农业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任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正是培植学生家国情怀、树立专业自信的有效途径。特别是既有理论学习又有技能训练的专业课,更适合成为价值塑造和习惯养成的有效载体。本文以“蔬菜栽培”课程思政为例,从课程目标确定,思政元素挖掘,思政元素融入和有效实施保障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以期为同类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有利于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为乡村振兴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服务于生产一线的农业科技人才是农业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相关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蔬菜栽培”专业课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可有效引导学生树立专业自信,认识到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学农爱农,强农兴农,让更多的毕业生主动投身农业产业,并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这对于实现农业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意义重大。

(二)有利于提升毕业生综合职业能力

针对高职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偏弱的特点,将职业素质养成、创新创业意识以及与“蔬菜栽培”内容相关的文化知识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可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其成为具备蔬菜生产专业知识技能,具有一定文化底蕴,能够分析和解决问题,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意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有助于提升专业教师综合素质

在传统“蔬菜栽培”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多专注于专业课程内容,对蕴藏在专业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缺乏统一梳理和有效应用。当前,在全面推进课题思政建设背景下,教师不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还应该具备渊博的知识、广阔的视野,并能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1]。专业研究越精深,思政教育资源的开掘面就越广;
专业方法越灵活,思政教育资源的附加值就越高;
专业精神把握越准确,思政教育资源的效能就越容易进行有效转化[2]。因此,实施专业课课程思政,要求教师首先要加深对专业课程内容的理解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合理进行教学设计、科学运用教学案例,最后有效完成教学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将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思想觉悟、文化素质和教学能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蔬菜栽培”课程是农业高职院校园艺技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利用自然科学原理指导蔬菜商品生产和种苗生产的应用性课程。根据课程特点,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教授学生掌握蔬菜栽培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学生可根据不同蔬菜的特性合理安排茬次,并采用相应的栽培技术完成蔬菜生产实践,获得安全优质的蔬菜产品,实现专业层面的学习目标;
同时,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通过严格管理和科学考评,逐步养成严谨认真、团结协作、安全生产、遵纪守时、厉行节约、吃苦耐劳等职业素养。第二,完成价值塑造。让学生充分了解蔬菜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无数农业科技工作者和菜农投身这一产业,用智慧和汗水换来的今天的巨大成就,从而树立专业自信,激发强农兴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三,唤醒创新创业意识。“蔬菜栽培”课程涉及的创新创业案例极为丰富,学生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实现一些小创意或进行小规模创业实践。第四,提升文化修养。课程内容涉及传统农耕文化和唯物辩证法,可帮助学生了解农耕文化,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蔬菜栽培”课程特点,将价值塑造、职业素质养成、创新创业意识培育和文化修养提升四条思政教育主线贯穿“蔬菜栽培”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并自然融入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中,实现教书育人的课程目标。

(一)根据课程目标,深度挖掘思政元素

“蔬菜栽培”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可挖掘的思政元素范围广、数量多、形式各异。因此,课程思政的第一步就是根据课程目标挖掘并梳理思政元素,开发教学资源,并将其分门别类归纳好,详见表1。然后对照专业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备课,根据课程内容融入合适的思政元素。

表1 “蔬菜栽培”课程思政元素分类归纳表

(二)“蔬菜栽培”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

“蔬菜栽培”这类理科类专业课与文史类课程不同,思政元素一定要经过精心设计,自然融入。首先,思政元素的选择切忌生搬硬套,如果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内容关联不紧密,就会出现“两层皮”现象,引起学生的困惑;
其次,专业课堂应以专业教学内容为主,思政元素是附着在专业知识点上的引申内容,占用时间要恰到好处,点到为止,留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去思考和感悟。可通过以下7个培养目标为引领,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蔬菜栽培”课程教学过程。

1.树立专业自信,培植家国情怀

农业院校的学生首先要树立专业自信,深刻理解强农兴农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意义。因此,专业教师要不断学习,了解蔬菜产业发展趋势和农业相关的时事政策,授课过程中要利用相关数据和时事新闻将思政元素渗透到教学内容中。例如,教师在讲授蔬菜栽培概述时,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蔬菜科技快速进步、蔬菜产业迅猛发展的现状,以及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热爱蔬菜产业相关工作;
讲授设施蔬菜栽培品种选择时,通过国产种子与进口种子应用情况,让学生理解“打好种业翻身仗”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坚定专业自信,树立自强自立的决心,学好本领,振兴中国种业。结合蔬菜栽培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资源,推荐学习侯锋、吴明珠、方智远等几位院士投身农业、造福人民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强农兴农、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遵守法律法规,端正价值取向

“蔬菜栽培”课程不仅要教学生如何栽培蔬菜,更重要的是教导他们如何做事做人。教师收集课程相关真实案例应用于教学,以案说理,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更能教会学生从案例分析中明辨是非,坚持真理。例如,以潍坊生姜违规施用高毒农药“神农丹”事件让学生认识到严格遵守行业规范,恪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以假种子坑农事件,正面引导同学们要遵纪守法、诚信做人,不能唯利是图;
以“爆炸西瓜”等生产中的冤假错案,告诉学生要提升科学素养,明辨是非,不能人云亦云;
通过“新西兰奇异果引自中国”的案例,教导学生要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

3.勤训练严要求,提升职业素养

课堂不仅要传授知识、培训技能,同时也要规范行为,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好的习惯都需要反复训练,严格管理。“蔬菜栽培”理论课和实践课非常注重学生行业规范的养成,主要包括以下七方面。一是遵守时间。教师引导学生严格遵守上下课时间、按时完成课前测验和课后作业,严格履行考勤制度。二是遵守课堂(劳动)纪律。教师每次上课前提出纪律要求,课中严格管理,注重维护课堂的神圣感。三是严谨认真。在完成作业、实践操作、数据调查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一丝不苟地按标准完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四是参加劳动。农业生产是艰苦行业,很多学生入学前并没有接触过农事操作。课程实训设计保证劳动强度适度,并随着学生的适应性逐渐加大强度,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五是承担责任。开展课堂活动或实践活动,随机分配小组,让学生学会与陌生人合作。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如果出现失误,责任人需要接受相应的惩罚,并影响本组的成绩,以此来加强合作精神和责任感的培养。六是厉行节约。每个生产项目实施之前,都要指导学生进行成本核算,实训课也重点强调节约实训材料,反对浪费。七是强调安全生产和保持环境卫生维护。安全教育常抓不懈,特别是实训课更要加强监管,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排除并进行现场教育。每次实训课都将整理工具、清理卫生纳入考核范畴。

4.学习优秀校友,培育工匠精神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袁隆平、屠呦呦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先进事迹会让他们觉得遥不可及,可能觉得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身边的教师、优秀校友为榜样,让他们认识到所学的知识能够促进农业、农村的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认同感和使命感[3]。例如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将番茄育种专家李海涛研究员、水稻育种专家许雷研究员、农业企业家徐福春董事长等优秀校友事迹与学生分享,同时广泛收集近十年毕业的优秀校友事迹,他们当中有的是蔬菜育种专家、有的是工厂化育苗专家、有的已成为企业首席专家,还有的成功创办了自己的蔬菜企业……通过他们在校期间努力学习、潜心实践、工作之后继续钻研业务的一件件小事,不断向学生灌输“劳动光荣、技能伟大、创造宝贵”的职业思想,弘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5.引进“三新”内容,培育创新意识

“蔬菜栽培”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融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例如,在学习辣椒栽培时,向学生介绍农民自行发明制造的辣椒去柄机;
在学习芹菜栽培时,给学生讲述农民偶然发现“芹芽”并将之做成产业的故事;
还有蔬菜吊蔓夹、番茄果柄夹、点花器、振荡授粉器等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发明,均来自于生产实践。通过真实案例,启发学生树立创新思维,培养创业意识。同时,收集历届毕业生创业大赛、创业实践材料,供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学习借鉴。

6.传承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蔬菜栽培历史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白露种葱”“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等俗语,让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的内涵并能够熟练运用其指导蔬菜生产。收集整理与蔬菜生产有关的农谚俚语,例如,“苗好七成收”“锄头底下有火,锄头底下有水”“铲地不铲草,铲草铲不了”等,一方面指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原理,将之应用到生产实践当中,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会并传承这些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指导学生学习与蔬菜相关的诗词典籍,在学习各种蔬菜引种和栽培历史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与“蔬菜栽培”课程相关的诗词典故作为课外学习资源,从《诗经》中的“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到《南齐书》中的“春初早韭,秋末晚菘”,从杜甫的“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到陆游的“鸡跖宜菰白,豚肩杂韭黄”,使其在拓展专业学习领域的同时提升文化修养。

7.运用哲学原理,分析解决问题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它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蔬菜栽培”课程内容中蕴含着方法论[4-5],例如:通过“蔬菜栽培”课程的学习,掌握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通过“蔬菜分类”掌握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学会总结归纳;
通过“合理密植”掌握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学会顾全大局;
通过“调整秧果关系”掌握矛盾对立统一属性,学会应用“两点论”解决问题;
通过“温光水肥”环境因子的关系,掌握事物普遍联系的特征等。学生通过“蔬菜栽培”课程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掌握和应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并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对于其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蔬菜栽培”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黄瓜日光温室越冬茬栽培”教学内容共6学时,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讲解、实践教学和考试考核,可将专业自信、家国情怀、唯物辩证法、明辨是非、职业素质养成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部分教学内容,具体内容和融入方法,见表2。

表2 “黄瓜日光温室越冬茬栽培”思政元素融入案例

(一)组建课程团队,统一思想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课程思政的前提是教师做好言传身教,教师要“立德”方能“树人”。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支品德高尚、技艺精湛、热爱教育事业、热爱“三农”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团队,不断向青年学生输出正能量,是课程思政有效实施的根本保障。为提升团队的思政教育能力,课程团队应包括1~2名思政课教师。团队组建后,全体成员要统一思想,集体备课,共同进行教学设计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定期进行教学反思,相互交流经验,不断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保证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6-7]。

(二)集思广益,开发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

团队成员集思广益,共同开发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资源类型可包括微课、PPT、动画、文本、富媒体资源等,供团队教师随时调取。例如,收集和制作农业科学家、杰出校友的感人事迹制作微课,整理与“蔬菜栽培”相关的诗词典籍制作成PPT、小动画,吸引学生自主学习,提升教学效果。同时,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及时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学习解读相关政策文件,时时发掘思政元素,例如,“宇航员太空种菜”“疫情期间如何实现‘蔬菜自由’”等与专业课程相关的时事新闻内容均可收集作为教学资源。

(三)潜移默化,长期浸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课程思政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过度思政。每次课(2学时)教学过程中融入1~2个思政元素即可,思政元素过多就失去了专业课本身的意义。但要保证每次课都融入思政元素,就像植物需要水,要长期滋润,职业习惯的养成,更需要反复训练。

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短期内很难显现,因此,教学过程中切不可为了追求效果而急于求成。同时,如果发现学生在思想上和行为上的良好表现,必须及时给予肯定,以此激励和带动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育。

以“蔬菜栽培”为代表的专业课程经过近年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对实现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学生从对专业的懵懂到逐渐认可并热爱,主动参加课外专业兴趣小组,积极报名参加专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企业实习和志愿服务,并取得了优异成绩,说明课程思政达到了启智润心的效果。“蔬菜栽培”是高职院校农业类专业具有代表性的专业课程,其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可为同类专业课提供借鉴。各农业高职院校可根据专业课程特色,大力开发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全面推进课程思政,这既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有效实施的根本保障。

猜你喜欢蔬菜栽培蔬菜思政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奇怪的蔬菜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1年5期)2021-07-21关于影响蔬菜栽培管理技术推广的相关因素研究新农民(2020年1期)2020-12-09蔬菜小太阳画报(2020年3期)2020-04-24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阳台蔬菜栽培及意义现代园艺(2017年19期)2018-01-19《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探析园艺与种苗(2015年10期)2015-02-27蔬菜也“疯狂”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4年3期)2014-03-21

推荐访问:栽培 蔬菜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