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叶 云

(如皋博爱医院,江苏 如皋 226500)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一种病情危重、病情发展与变化快作为主要临床特点的一种脑血管疾病类型,近年来其在临床上有着相对较高的发病率[1]。从本质上来说其就是因为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的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其出现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导致的管腔狭窄、阻塞有着直接的关系[2]。对于ACI患者来说,及时、高效的治疗十分重要,因为在患者的发病早期,脑组织的损伤是可以被修复的[3],具有一定的可逆转性,更好运用药物实现溶栓,并对脑组织进行保护与修复可以减少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与伤害,从而更好的恢复病情[4]。在以往为ACI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以单一的用药方案为主,虽然也可以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并不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5]。为了更好的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获得理想的治疗与预后效果就要对联合用药方案进行分析[6]。基于此,本研究将60例ACI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并分别将单独用药方案(丁苯酞注射液)与联合用药方案(丁苯酞注射液+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应用与治疗,进一步分析联合用药方案在AC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将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作为试验对象纳入时间,随机选取60例ACI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各30例。试验组男性患者例数为17例,所占比例为56.7%,女性患者例数为13例,所占比例为43.3%,患者年龄的最高为77岁,最低为35岁,平均为(61.42±4.21)岁,患者发病到入院时间最长为22 h,最小为10 h,平均为(17.54±1.62)h,梗死位置包括基底节、脑叶、脑干以及小脑、丘脑,分别为12、8、4、4、2例。对照组男性患者例数为18例,所占比例为60.0%,女性患者例数为12例,所占比例为40.0%,患者年龄的最高为78岁,最低为36岁,平均为(61.87±4.15)岁,患者发病到入院时间最长为21 h,最小为10 h,平均为(16.52±1.67)h,梗死位置包括基底节、脑叶、脑干以及小脑、丘脑,分别为11、8、5、4、2例。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后可知,P>0.05,试验结果并不会因为患者一般情况的差异而受到影响,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ACI的相关判定与诊断标准[7];
患者发病的时间在24 h以内;
家属与患者配合度均相对较高。所有患者知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入组后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快速且准确的评估,给予患者抗血栓、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两组患者的具体用药方案如下。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为单一用药方案,所选择的药物为丁苯酞注射液,所选择的治疗方法为静脉滴注,每次的用药剂量为100 mL,每日用药2次,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

1.2.2 试验组 试验组患者所运用的治疗方法为联合用药方案,在对照组所用药物丁苯酞注射液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其用药的方式为静脉滴注,具体的用药方式为将30 mg药物为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混合,之后开展治疗工作,每日用药2次,连续治疗2个周为1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1.3.1 治疗前后炎性因子 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五聚素3(pentraxin-3,PTX3)、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2,LP-PLA2)。在实施治疗前后分别采集患者在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各3 mL,并以3 000 r/min的速度进行时间为10 min的离心处理,在实现血清分离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完成检验工作[8]。

1.3.2 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 丙二醛、活性氧簇、超氧化物歧化酶,在治疗前后分别采集患者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剂量均为3 mL,离心的速度为3 000 r/min,时间为10 min,分离血清后分别以硫代巴比妥酸法[9]、羟基法[10]以及比色法[11]对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与活性氧簇进行测定。

1.3.3 治疗前后颈动脉超声指标 颈总动脉收缩期内径(systolic diameter of common carotid artery,Ds)、总动脉舒张期内径(diastolic diameter of common artery,Dd)、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在治疗前后借助彩超完成检测。

1.3.4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 借助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12]进行判定,评分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呈负相关。

1.3.5 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 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13]评价,评分与患者生活能力呈正相关。

1.3.6 治疗前后认知功能 借助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14]评价,根据教育情况不同其认知正常的分值范围也不同,教育年限超过12年评分>26分为正常,教育年限不足12年评分>25分为正常,认知功能与评分呈正相关。

1.3.7 治疗有效率[15]借助NIHSS进行评价,分别在患者治疗第1、14日进行评价分值的记录,患者评分减少范围≥90%为基本痊愈,评分减少范围≥46%,<90%为显著改善;
评分减少范围≥19%,<46%认定为改善,评分减少<19%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炎性因子 两组患者用药前各项炎性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用药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均有所改善,且试验组患者水平相对较低,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2.2 氧化应激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试验组患者的降低幅度更大,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项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各项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2.3 颈动脉超声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者颈动脉超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颈动脉超声指标对比()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颈动脉超声指标对比()

2.4 神经、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 两组患者治疗前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神经、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更为理想,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来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分,)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分,)

2.5 治疗效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67%,与对照组患者的80.00%相比明显较高,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ACI在神经内科较为常见且多发,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对于ACI患者来说其发生有着多个生理、病理环节的参与,属于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过程,其发病机制与氧自由基反应、能量代谢障碍以及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等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脑组织缺血区域的血流灌注,并增加供氧、清除氧自由基,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疾病对脑细胞造成的损伤,逆转和修复受损脑细胞,从而减少神经、认知等功能障碍或者是异常情况的出现[16]。可以说,对于ACI患者来说实现及时治疗十分重要,但是受到医院条件以及治疗时间窗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治疗措施并不能很好的应用于每位患者。因此,近些年来脑保护治疗这一概念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而实现这一治疗的过程中可以应用的药物有很多,取得的效果不尽相同,且单一与联合用药方式所获得的效果也是有所差异的,理想的联合用药可以更好的实现治疗效果与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ACI患者的更好治疗与预后改善,就要分析更好的联合用药方案[16]。

丁苯酞是一种人工合成物,主要的功效就是抗血栓、血小板聚集以及脑缺血,在改善缺血部位微循环的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效果与价值,可以促进中枢神经功能损伤的修复[17]。丁苯酞注射液属于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种丁苯酞类治疗药物,其主要成分包括丁苯酞与氯化钠溶液,其中有效成分为丁苯酞,在临床应用有其可以对脑细胞中的线粒体发挥一定的作用,在改善氧呼吸链功能的同时有助于加强脑组织能量的代谢,以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18]。依达拉奉属于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同时也属于亲脂性强且分子结构较小的脑保护剂,具有相对较为理想的抗氧化作用,既可以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也可以实现神经元功能的进一步改善[19]。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属于结构较为明确的一种药物,同时也是依达拉奉右莰醇的主要成分,其对于脑缺血再灌注所引起的炎性反应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可以更好的降低谷氨酸兴奋性与活性,很好的实现了对于血脑屏障的调节,有助于更为理想治疗效果的获得[20]。从上述对于联合用药方案中2种药物的作用、效果等进行分析后不难发现,在为ACI患者实施治疗时其联合应用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达到了药效协同发挥的作用,有助于患者的更好治疗以及恢复。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效果、炎性因子、氧化应激指标以及颈动脉超声指标均存在显著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联合用药方案所获得的效果。

综上所述,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ACI患者是一种理想联合用药方案,较单纯使用丁苯酞注射液或单纯使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临床效果更佳。

猜你喜欢丁苯达拉氧化应激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11期)2022-05-13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年2期)2020-07-25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摄影之友(影像视觉)(2017年1期)2017-07-18PCI 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依达拉奉的效果评价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7年11期)2017-05-17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西南军医(2016年6期)2016-01-23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橡胶工业(2015年3期)2015-07-29乙肝病毒S蛋白对人精子氧化应激的影响癌变·畸变·突变(2015年3期)2015-02-27达沙替尼联合氟达拉滨对慢粒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5年5期)2015-02-06氧化应激与结直肠癌的关系西南军医(2015年2期)2015-01-22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中国药业(2014年21期)2014-05-26

推荐访问:注射液 患者 达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