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口腔医学导论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①

童辉燕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应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2020 年 4 月底,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要求全面推进所有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医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尊重患者,学会沟通,提升综合素养[2]。

因专业课占据更多的时间及其庞大的知识体系和严密的逻辑结构,使得专业课成为育人的主渠道,并且可以使育人工作变得有温度、有力量、有厚度、有亲和力。所以,专业课教师一定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让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以更好地实现“三全育人”。

口腔医学导论是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口腔医学专业学生首先接触的第一门口腔专业课程。学生通过该课程可以了解我国及世界口腔医学和高等口腔医学教育的发展简史、现状、发展趋势及与口腔医学密切相关的信息;
熟悉口腔医学各专业课程的基本概念,了解所选择专业的概况,从而增强专业认同感,提升专业自信。所以,作为专业的先导性课程,针对本门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尤为重要。本门课程内容包括口腔医学教育、口腔基本结构、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儿童口腔医学、口腔黏膜病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和口腔预防医学模块。经过包含思政教师在内的教研组讨论,确定了本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元素,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怀、文化自信、制度自信、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职业精神、口腔健康宣教责任等。各章节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设计见文末表1。

表1 各章节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设计

(一)课程思政元素爱国主义情怀、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的融入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指出,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3]。所以,广大教师应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4]。

爱国主义情怀、文化自信思政元素的融入结合主要体现在“中国口腔医学发展史”及口腔各学科的发展史的讲授中。中国口腔医学的发展从旧石器时代开始,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口腔医学方面的内容非常丰富,所叙述的口腔解剖、口腔生理以及用阴阳五行观念分析龋齿、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的观点为口腔医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张仲景的著作《金匮要略》中记载用雄黄治疗小儿龋齿比美国Spooner 用三氧化二砷治疗龋齿要早1800 余年;
三国时代的嵇康在其《养生论》中记有“齿居晋而黄”,是世界上第一个认识氟牙症的人,比1901 年美国Eager 发现氟牙症要早1600 余年;
宋代记载了义齿修复,比欧洲早了700 余年;
我国是最早使用银汞合金充填牙齿的国家;
牙刷的发明比国外早了800 年;
孙思邈的《千金方》中记载了各种口腔疾病的药物、方剂和外剂方法;
《本草纲目》对于常见口腔疾病的病因、病名、病机、诊断、辩证、治疗用药以及保健预防等都有精湛的论述;
《内经》《诸病源候论》《外台秘要》《口齿类要》等医学著作对口腔黏膜疾病的诊治作了详细的记载;
西晋史书就有唇裂修复术的记载,宋朝医书《太平圣惠方》和《圣济总录》中已有牙再植术的内容;
等等。我国的医学科学工作者在同疾病斗争的实践中,对中国古代口腔医学方面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对世界口腔医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通过讲授中国传统医学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医学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另外,在第十章第三节“口腔预防保健工作的发展成果”的讲授中,结合第一次至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反馈各类人群患龋率整体下降的情况,突出表现口腔预防保健工作的发展成果得益于如“中西部地区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等国家口腔健康促进措施的干预,从而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课程思政元素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的融入

1.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融入探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融入本门课程中主要是其中的“用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共性与个性”“透过现象看本质”等方法论。

例如,在讲到第四章“牙周炎与全身健康的关系”时,总结“全身因素会增加牙周病的易感性,同时作为病灶感染会引起远隔脏器的感染”,告诫学生在临床上诊治牙周病时要考虑全面。许多全身疾病可在口腔黏膜中有表现,临床上一些梅毒、艾滋病患者由口腔医师首先发现。所以,在讲述该章节时,提示学生诊治口腔黏膜病时应有全局观,要考虑口腔黏膜的表现是否为全身疾病所引起。当讲到第七章“口腔颌面部损伤特点”“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受伤后出血较多或易形成血肿,组织水肿反应快而重。但另一方面口腔颌面部组织再生修复能力强,创口较易愈合”时,引导学生要用全面的观点分析、看待问题。另外,在讲到第八章“口腔修复治疗计划的制定”时,指出口腔修复治疗计划的制定不仅要考虑局部外观恢复的需要,又要考虑建立正常咬合关系的需要;
不仅要考虑当前存在的牙列状态,还要考虑一段时间后牙列可能出现的改变,提醒学生考虑问题要全面。

儿童龋病的防治需根据年龄的不同和牙齿发育状况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所以,在临床上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防治措施。例如,一般儿童口腔常规检查间隔时间为3~6 个月,但是,对于易感龋患儿应适当缩短复查的间隔时间。另外,儿童龋病的治疗与成人龋病的治疗两者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因此,在讲述本章节时融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共性与个性”的思政元素,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在讲授第三章“急性牙髓炎”的临床表现时,结合俗语“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引导学生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究其剧烈疼痛之因,以便更好地掌握其病因、病理。

2.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的融入探索

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思考的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基础和原则[5]。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可以很好地理解口腔医学各专业理论的内在思维联系,进而更客观地指导口腔医学实践。

口腔疾病的疼痛多种多样,在诊治是否为慢性牙髓炎时需要了解患者主诉、注意疼痛的辨别,并且要注意病程的发生、发展,结合口腔专科检查和辅助检查才能综合分析作出诊断。所以,在讲授“慢性牙髓炎的诊断思路”时,注意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养成逻辑缜密、严谨的临床辩证思维。龋齿的并发症会引起身体其他器官的疾病,如“亚急性心内膜炎”;
表现为牙科症状的患者也并非一定患有牙齿疾病,如三叉神经痛、中耳炎、上颌窦炎都可能会有牙痛症状。所以,在诊治牙体牙髓病时,需考虑与全身疾病的联系,这就要求学生建立严谨的临床辩证思维。口腔黏膜病可以发生多种病损,可有许多全身病在口腔黏膜的表现。同一疾病可以有不同的病损特点,而不同的疾病可以有同样的病损或类似的病损。在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及不同个体,临床表现也存在差异。所以,口腔黏膜病的诊断,需要医师全面掌握各种口腔黏膜病的临床特点并辩证地进行分析。因此,在讲述各章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时,均可融入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以培养、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的临床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三)课程思政元素职业精神的融入

2019 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6]。医学职业精神是关于医学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观念、职业风尚、职业人格等因素的有机融合体,是医学生成长成才的灵魂,蕴含了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7]。因此,为培养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医学生,职业精神的融入是必需的。

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药方》中有许多关于“医德”的论述,指出医生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为名利,把救死扶伤、保护人民的健康看作自己的职责,并对医生的仪态、技术和道德修养等方面作了阐述。孙思邈关于医德的重要论述,仍是现代医生应当继承和发扬的职业精神。口腔学子应从大一起就树立“成为一名既有精湛医术又有高尚医德的口腔医师”的职业理想。

当学到“乳牙与恒牙形态的主要区别”时,因乳恒牙形态难以混淆,学生容易失去耐心,教师应勉励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吃苦耐劳、不畏困难的学习精神。因儿童的特殊特点,临床上在诊治儿童时应更加细心、有耐心。因此,在“儿童龋病的防治特点”的讲授中注意融入培养学生细心、耐心的职业态度的思政元素。无论是牙体牙髓疾病的诊治还是牙周病或口腔黏膜病,均与全身疾病有一定的关系,诊治时若未考虑到全身因素,易造成误诊。因此,在讲授这些内容的诊治时,应融入思政元素医生应具备严谨、细致的职业态度。

高速涡轮机的使用、局部麻醉剂的使用、粘接修复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医用电子仪器设备的使用以及仿生材料的发展等,使得现代牙体牙髓病学快速发展。从用骨粉重建缺失骨和牙周附着结构到利用多肽生长因子和釉基质蛋白促进软硬组织的愈合,再到利用组织工程原理尝试重建牙周组织以及药物治疗的更新迭代,牙周病的治疗方法和手段日臻完善,这些都是一代代医学工作者探索、钻研、创新的结果。但是,牙体牙髓病学和牙周病学仍旧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口腔医师们继续探索、钻研、创新,从而更好地为人民的口腔健康服务。所以,在教授“现代牙体牙髓病学的发展”“牙体牙髓病学的发展方向”和“牙周病治疗的发展史”时,注意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口腔医师要有钻研、探索精神,要有创新精神。同样的,口腔修复学的发展也是无数口腔医学工作者不断尝试、不断创新的过程,特别是口腔修复工艺技术发展得越来越精细化,离不开工匠精神的传承。因此,在讲授“口腔修复学的发展史”时,注意融入思政元素工匠精神。

在讲授“全国爱牙日活动的历史与发展”时,结合中国爱牙日之父———白成平先生的事迹,向学生讲述白成平先生为了增强群众的口腔保健意识,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不辞辛劳地奔走在牙病防治科普宣教一线的事迹。通过讲述他的事迹,激发学生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四)课程思政元素口腔健康宣教责任的融入

2016 年,我国实施《“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8]。《“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强化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应加强口腔卫生,12 岁儿童的患龋率应控制在25%以内。所以,在爱牙日的建立、龋病的广泛性和危害性、龋病的预防、非龋性疾病的预防、牙周病的预防、自我践行口腔预防保健等内容的讲授中,应结合“健康中国战略”教育学生要有全民健康意识,自觉担起作为医生的宣教责任,为健康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口腔专业高职学生未来主要服务于基层,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将其培养成具有良好医德医风、专业知识和技术过硬、综合素质高、具有高度职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口腔医学人才。

大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塑造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可塑性强。当今大学生通过网络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如果在这一关键期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往往会导致学生注重个人利益而轻视集体利益、注重个人享受而轻视艰苦奋斗等现象的发生[9]。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10]。专业课教师应同思政教师一同担起立德树人的重任,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并且,课程思政工作应如盐融于食物之中自然而然,而不是生搬硬套。在具体实施课程思政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

猜你喜欢口腔医学黏膜口腔腭部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修复补片修复硬腭黏膜缺损的疗效观察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22年1期)2022-08-31美国牙医学教育对我国口腔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启示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22年1期)2022-08-192021年第十六届中国口腔医学十大新闻评选结果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22年1期)2022-05-19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优势与劣势再认识现代临床医学(2022年2期)2022-04-19《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征稿征订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21年5期)2021-10-17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中国生殖健康(2020年4期)2021-01-18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今日农业(2020年19期)2020-12-14口腔医学高考金刊·理科版(2019年10期)2019-02-14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腹腔镜外科杂志(2016年10期)2016-06-01

推荐访问:口腔医学 导论 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