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摘 要:文化意识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生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文章从探究传统文化、结合现代文化、引入红色文化、渗透传媒文化、体验民族文化、对比中西文化等角度,分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高效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2)21-0040-03

引  言

文化意识是初中生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均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意识概述

文化意识指的是对文化思想体系的整体认识及独到的见解。文化是在历史进程中,人们创造出的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是一种群体性的认识。文化意识属于认知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效地体会文化的内涵。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指的就是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继承文化精神,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文化意识是学生创新意识及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要素,对学生未来的生活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思想意识,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也越来越多,蕴含的含义也更加深刻。将传统文化有效地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够让学生真正地认识到自己承担的使命和责任,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有效地加强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还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引导学生主动发扬传统文化。因此,新时代的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都得到充分提升,有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文化归属感。

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一)能够形成良好的精神环境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感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这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精神环境,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有效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能够帮助学生表达内心情感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语文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及文章较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各种类型、不同作者的文章,充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在讲述这些文章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和探究,帮助学生了解文章中蕴含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可以在情感上进行释放,努力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在今后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策略

(一)探究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还是民族保持独立自主,实现自强与发展的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若想在語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教师应当首选的教学内容。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和古文都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其体现了作者优秀的价值观念,也为学生树立了榜样。汉语言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为了将中华文化传承下去,每个学生都需要努力。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挖掘古诗和古文的文化内涵,借由古人的伟大情怀、高尚品德,创设深入人心的文化情境,熏陶学生的思想情操,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1]。

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记承天寺夜游》为例,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当时的写作背景。作者苏轼在写这篇文章时,正处于被贬谪的时期。在人生低谷之时,他与张怀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本文既体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又展现出作者喜得知音的感慨。字里行间充分体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态。此外,文章中的某些细节描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比如,通过“积水”和“藻、荇”的描述,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及“竹”和“柏”,将隐喻的立意进一步升华,凸显了月光下的温柔意境,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可见,学生通过深入探究古诗词、古文等传统文化,既可以提高赏析水平,也能培养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二)结合现代文化

文化的魅力在于它处在不停的发展之中。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良好载体。而现代文化也不遑多让,为学生展现了多元化的发展特点。依托社会发展的形势,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多元化的现代文化为人们构建了更加自由、开放的文化环境,但其中也有很多糟粕,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语文教师应提取现代文化中积极向上的部分,利用其中的时代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判断力,为学生带来文化熏陶。教师可以深化语文教学的内涵,将文化育人的目标有效落实[2]。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利用互联网查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定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艺术馆,让学生对现代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然后指导学生将古典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效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太空一日》为例,这篇课文记录了我国航天员杨利伟在太空中的生活经历。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将目光拓展到广阔的宇宙,充分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感受现代科学文化的神奇之处。又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深刻体会大众参与、促进和平、促进公平、促进教育的奥林匹克精神,感受现代运动文化昂扬、积极、奋发向上的风采。同时,学生也会受到现代文化的感染,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展现新时代青少年的青春风貌。

(三)引入红色文化

纵览我国诸多文化元素,红色文化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红色教育素材,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国的发展历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发展而努力奋斗、勇于献身的责任意识,让学生能以祖国的富强为荣。同时,教师还能通过红色文化中革命志士无私奉献、实事求是的个人经历,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性,这对健全学生的人格大有裨益。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周末到当地的一些纪念馆参观,深入体会红色文化中革命人士的精神,将红色文化有效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以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例,作者舒婷并没有用地大物博、伟大发明等空洞的赞美来歌颂祖国。而是另辟蹊径,将国家饱受灾难的历史娓娓道来,与欣欣向荣的未来做出了鲜明的对比。在教学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入红色文化,同时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伤痛”。由此,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作者对国家委婉而又热烈的爱,还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为国家的强盛而感到自豪。

(四)渗透传媒文化

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多媒体等传媒工具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而音乐、视频等传媒文化已经成为当下我国人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语文学科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地渗透传媒文化,让学生深入了解生活、接触大众,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传媒文化进行探究,将传媒文化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有效挖掘出来,将教学内容拓展到文化的方方面面。另外,在进行教学时,教师也要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语文课堂的主体,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愿,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及时做好筛选工作,将不利于学生成长的部分剔除,选择健康、阳光的人物事迹。

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邓稼先》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纪录片,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邓稼先博士的个人生平,感受邓稼先的个人魅力,并将其身上蕴含的人文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利用传媒文化拓展教学深度,鼓励学生联想思考。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伟大的人物值得学习。除了邓稼先这种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物,还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一辈子为了人们的温饱而不懈努力。我们应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的崇高精神。由此,教师通过传媒文化,结合教材中的文章,就能够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在培养学生优秀文化意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此外,教师还可以融合传媒文化的发展,让学生思考。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网络文化”这一主题开展辩论赛,让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仔细思考当前传媒文化对人们的影响,甚至是给社会带来的一定影响。这在有效加深学生对传媒文化认识的同时,还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五)体验民族文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带领学生体验我国的民族文化,使学生从不同的文化特色中收获启示、品味魅力,提高民族自信。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都体现了民族风采。教师可利用这些教学素材,展现民族文化的魅力。

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黄河颂》为例,这篇文章选自《黄河大合唱》的片段。在这篇课文中,民族精神贯穿了全文始终,将黄河儿女的革命气概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强烈的民族情怀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色彩,可以为学生帶来充沛的情感体验。又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社戏》《春酒》《安塞腰鼓》等文章,也体现了民族特色,可以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感受我国多民族的文化精华,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多元的文化意识。

(六)对比中西文化

如今,文化意识已经不拘泥于我国本土的文化内容。我国的文化发展具有强烈的包容性,能海纳百川,将外来的文化融于自身,构建丰富、多元的文化体系。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深入,国外的一些优秀文化也逐步渗透到我国的教育中。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文章是来自外国文学。这些作品重视的是对学生观察、感受、理解能力的培养。选文中包含各种题材和体裁的文章,如童话语言、诗歌、名人传记等,能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对比中西方的文化,并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深入的分析,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由此,学生可以在了解国外经典文化内容的过程中,通过对比,认识到不同国家的价值观、审美观、智慧观,形成优秀的跨文化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国外书籍,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使学生的文化意识得到有效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皇帝的新装》为例,这篇文章属于国外的童话,通过生动有趣的叙述方式,为学生讲述了国王为了贪慕虚荣,用愚蠢的方式来弄虚作假的行为,明明赤身露体却招摇过市,无数大臣和百姓却因心虚而违心夸赞衣服的美丽。这篇文章有十分现实的教育意义,学生可以品读到西方文化在表达某种人文思想时独树一帜的叙述方式,从中得到触类旁通的启示,有效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结  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不仅能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分辨优秀的文化内容,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对此,教师应充分为学生展现文化的多样性,利用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红色文化、传媒文化、民族文化、西方文化等文化元素中的精粹,引导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与道德品质,让学生感受到文化水平提升的乐趣,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优秀少年。

[参考文献]

刘菊英.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分析[J].课外语文,2021(15):31-32.

张瑾.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29):47-48.

作者简介:林茂义(1974.10-),男,任教于福建省光泽县寨里中学,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文化意识培养策略初中语文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22年4期)2022-04-30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21年22期)2021-04-25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1期)2020-05-28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14期)2018-07-21理工科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考试周刊(2016年93期)2016-12-12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试评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人教版教科书中的渗透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推荐访问:培养学生 初中语文 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