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安碹窑:“非遗”的价值研究和保护利用

马 利,谢有光,郭茵茵,马姣英

(1.中共怀安县委党校,河北 怀安 076150;
2.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51;
3.张家口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河北 张家口 075000;
4.平山县实验中学,河北 平山 050499)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联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2]习近平曾强调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2009年,怀安碹窑被列为张家口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一步深化对“怀安碹窑”的“非遗”价值研究和强化保护利用,对传承该地乡村独特的民居文化、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怀安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正处于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交接处,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雨量较少,炎热干燥,冬季较为寒冷。境内石材和树木等建筑材料稀少,但黄土深厚,生土资源丰富。常言“南方垒木为巢,北方抟土而居”。因此“碹窑”就自然成为当地特有的建筑方式。“碹窑”通过晒干了的加髯的弧形棢子“碹而建窑”,其结构与赵州桥的拱形结构一样,是典型的黄土碹窑。怀安碹窑,不同于陕西、山西等地靠崖式的窑洞(也称“崖打窑”)或依地形掘“下沉窑”(地下窑洞)、石碹窑洞,是平地起窑。怀安碹窑历史悠久,据《怀安县志》记载,明朝时,怀安以“某某窑”起名的村庄就有47个,现在273个行政村还有44个保留了这种称谓。怀安碹窑,分布广泛,遗存很多,自西沙城乡向南,碹窑成为当地人主要的居住场所。随着现代房屋建筑的发展,有着1700多年建造史的碹窑渐渐衰落。目前,怀安最晚一批的碹窑大约建造于20世纪80年代,在这之后人们开始盖砖瓦房,几乎没有再碹新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材料的多样化,会碹窑技艺的人越来越少,碹窑的建造进入了停滞期。同时,旧的碹窑年久失修,逐渐坍塌。因此,碹窑的保护刻不容缓。2014年,西沙城乡的东沙城村、朱家庄村、段家庄村同批次被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堪称碹窑民居的“样本之乡”。

怀安碹窑一般为三孔或五孔架构。以三孔为例,窑洞一般宽2.7 m,深5~6 m,高3.65 m。窑洞的正中一间为正窑,是堂屋,有进出堂门,两侧是配窑,用来住宿。门窗一般为木制,配窑窗户下边中间的两窗格装玻璃,其余糊麻纸。如下图1所示:

图1 碹窑模型图

怀安碹窑主要的建筑材料是有一定黏度的生土。碹窑大体可分为四道工序:一是选址、挖地基;
二是打墙、抹棢子、打土墼;
三是碹制、夯窑顶;
四是装修。

选窑址:要依据村建设规划和地质条件确定。打地基:根据拟碹窑的架构,先挖出宽0.9 m、深0.5 m左右的地槽,用夯夯实。

打土墙:夯实地基以后开始打板墙,板墙分窑的后墙、窑两边的山墙和中间的腰墙(也称“窑鼻子”)。方法是基于地基通过四根高木桩固定两个长条形木墙板,墙板前后各放一块小挡板,中间留所打墙需要的夯土空间尺寸,填黏土用石杵或者木头夯实,逐层打起。后墙与山墙高度约3.65 m,厚度达0.9 m;
腰墙高1.5 m,厚达0.7 m。窑洞内部高度2.5 m至2.8 m左右,宽度2.4 m至2.7 m左右。前墙除留堂门以外打到窗台的高度为止。

抹棢子:选用黏度好的黄土和髯(一种山草,俗名山羊胡须,或黍子秆,切割为小段,大约0.02 m)和成泥,置于拱形模具抹平坨制,晒干而成。棢子内弧长0.61 m、外弧长0.74 m、宽0.3 m、厚0.1 m(随窑洞高度、宽度不同有变化),棢子干透后异常结实打土墼,将湿黄土填到长方形模子(长0.3~0.4 m,宽0.25 m,厚0.05 m)里,然后用石杵子砸实成型,脱出晒干,像土砖块,修整窑时用来垒墙。“泥板子”的做法与“泥棢子”相似,厚度为0.06 m~0.08 m,0.4 m见方,搭火炕用。

碹窑:在打好的山墙与腰墙同高处挖出一棢子宽的平台,将泥棢子一个接一个、一层挨一层地像拱券一样碹制起来。在碹制时,先用七八块棢子碹一圈,再用六七块加二半块碹一圈,互相挤压、黏合、交错碹制。每一层的接触处加大髯泥粘连,形成一个拱形的窑顶(如下图2所示)。碹好窑顶后,先用土墼和泥将窑洞的外墙和窑脸的顶部边缘砌平整,形成一定高度的空间,再在窑顶上面的空凹处填入黄土夯实,碹窑的主体工程宣告完成。

图2 碹窑顶实景图

修整装饰:碹窑碹好后开始安门窗、建土炕和盘锅台。然后在窑内外用细髯泥、土墼进行修整。窑内墙抹较细的加髯的泥,一般都是从顶到底抹两层,压实、擀平,干透后用白土子粉刷。碹窑的正面是窑面(也称“窑脸”),架窑头流水的通道(也称“房檐”),同时在窑脸的檐口部分用石片、瓦或砖等耐水材料遮盖,以便遮挡防雨水对窑脸的淋蚀。碹窑建成以后,需要做好长期保养工作。为延长碹窑的寿命,每年还要对窑顶扫雪、除草,反复用石杵子夯实,使窑顶更加坚固。

乡村历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集中的地区。怀安碹窑有着1700多年建造史,是古老先民“抟土而居”的活化石。其独特之处在于就地取材、绿色环保,择地而生、平地起窑。它蕴含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等。

(一)绿色建筑理念

回溯过往,“冬暖夏凉、绿色环保”的居所始终是人类的美好追求。事实上,怀安碹窑恰好能够成为人类理想居所的天然载体。蔡良瑞在《生土建筑研究》一书中指出:“生土建筑是目前可找到最低排碳的、最节能的、最可恢复自然的建筑形式之一。”碹窑不用一砖一瓦,不需一梁一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源于自然;
如若废弃可重归自然,不产生建筑垃圾,没有污染,节能减排,是真正的生态建筑,低碳环保。同时,碹窑具有很好的保暖防风的作用,正适合抵御塞北严寒的气候。碹窑里,冬天屋里比外面暖和15度左右,夏天屋里比外面凉快10度左右,是名副其实的“冬暖夏凉”,素有“冬暖夏凉神仙洞”之美誉。这种建筑理念蕴含着鲜明的生态文明内涵、“天人合一”和经济节约的思想,正是新时代所倡导的目标内容。

(二)独特的建筑工艺

碹窑是中国特有的民间建筑模式,这种原生态的民居窑洞建筑法巧妙利用当地自然环境特点,变不利为有利,就地取材,廉价便捷,技术简单,保温与隔热,形成原生态、和谐化的建筑艺术。该建筑经济实用,结实耐用,工艺独特,结构原理是与赵州桥一样的力学原理,但历史比赵州桥长300多年,是当地人因生存需要所激发出的智慧结晶,是黄土建筑文化中的奇葩,在全世界形成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民居建筑风格。与“崖打窑”或“下沉窑”不同,这种建筑更具适应性,可以说是民间建筑工艺的一次历史性革命和转变。

(三)历史文化价值

怀安碹窑是当地居民在农耕文明条件下,适应地方环境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民居文化,也是一种体现地域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的民居形态,更是历史长河中居民生存和劳动的智慧结晶,它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科学教育资源和经济资源等,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这种用生土建成的民居建筑,见证了怀安碹窑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在成为北方民居的一道独特景观。怀安碹窑是古村的灵魂,是历史的沉淀,是时代的印记,体现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是提升我们家乡认同感的重要依据,是我们的文化之根和民族之魂,是我们民族特质、民族性格的体现。

著名建筑学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吴良镛认为:“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都是从总结自己的遗产开始的。”保护和传承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珍惜过去的历史文化,就是守护我们的“根”与“魂”,就是展望我们的未来。

(一)提高认识,确立乡村文化自信

当前,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乡土观念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旧式的黄土碹窑被当地人视为贫穷落后的象征;
同时,我们对民宿教育的不足,人民对怀安碹窑的景观与文化价值认识不高,当地居民对其保护与传承的意识不够,怀安碹窑面临被整体性遗弃的危险。为此,我们应将怀安碹窑保护作为一项十分艰巨的文化工程常抓不懈。首先,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村民们的文化自信心。应普及与村落保护相关的国际宪章和公约与国内保护政策,例如1982《关于小聚落再生的 Tlaxcala 宣言》,1999年《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其次,理论工作者应对怀安碹窑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为保护传承与开发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持。再次,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要大力搞好宣传工作。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应组织非遗传承人进行系列宣传活动,积极开展怀安文化旅游,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广泛宣传,营造非遗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摸清家底,全面开展普查工作

对怀安碹窑进行全面详实的普查是实施保护与开发的基础。经过普查,初步建立怀安碹窑数据库和基本档案,进行分区域、分类别、分批次有序进行保护。保护区域的划分要遵循“非遗”认定的基本原则,注重碹窑的典型性、完整性和历史文化价值;
建立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明确保护内容与事项。碹窑依据其重要性、安全性、破损程度分为保护类建筑、修缮类建筑、修复类建筑三种类型,然后根据不同类型有的放矢地采取保护措施。同时,通过普查,进一步完善信息资料,为继续做好省级及国家级非遗项目申报提供依据。

(三)多措并举,进行保护工作

1. 技术手段保护

碹窑建筑有优点也有缺陷。碹窑自身存在最致命的缺陷:一是生土为主建筑材料,遇大量长时间降雨时,窑顶容易渗水坍塌;
二是抗震性差。因此针对碹窑存在的缺陷,进行建筑材料改造,完善结构与功能是进行保护的关键所在。同时,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将怀安碹窑相关文字和视频等信息资料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与研究。另外,建立怀安碹窑的数字博物馆,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手段对碹窑工艺、实施、布局、景观等进行集中收集、陈列、展示,并进行永久保存等。

2.开发利用型保护

遵循科学发展理念,保护与开发并举,确立通过开发进行保护的新思路,加强活态性保护。加大社会资金的引入,将碹窑文化景观融入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进行科学规划,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大力开发旅游资源;
建设碹窑特色小镇,打造“碹窑写生基地”,营造碹窑特色游,体验碹窑特色民宿等,通过文化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双赢。

3.政策支持保护

加大地方政府政策性保护与资金支持力度。遵循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依托新农村建设,完善各种社会硬件设施与软件服务,有计划地保护和修缮一批碹窑,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将其发展成为留住农民、吸引市民的突出优势。

(四)留住技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事和懂得碹窑技艺的人才越来越少。其主要原因:一是农村的砖瓦房开始取代碹窑,碹窑技艺的市场需要逐渐消失;
二是匠人的新老更替出现断层,从农村走出去的青年人极少有愿意回村学习和继承碹窑技艺。碹窑技艺后继无人现象严重,传承问题突出。因此,我们应该在怀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中小学校开设碹窑文化特色课;
开展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教育活动;
评选碹窑“非遗”匠人,进行师徒的“传帮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争取并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

猜你喜欢非遗建筑文化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22年4期)2022-05-06年味里的“虎文化”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北方建筑》征稿简则北方建筑(2021年6期)2021-12-31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建筑的“芯”现代装饰(2020年6期)2020-06-22谁远谁近?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9期)2018-10-16“非遗”走进高校青年与社会(2016年17期)2016-10-25官渡古镇“非遗”联展青年与社会(2016年17期)2016-10-25独特而伟大的建筑少儿科学周刊·儿童版(2015年6期)2015-11-24文化之间的摇摆雕塑(2000年1期)2000-06-21

推荐访问:怀安 利用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