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于晓亮

(辽宁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信息化程度的提升,网络信息技术以及新媒体平台逐渐渗透到大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领域。在新媒体背景下开展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是促进本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的有效举措,又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框架的完善起到关键作用。我国部分高校仍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构不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工作能力较差等问题,这对我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同时,部分高校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对新媒体运用不熟练,与相关教育部门及社会公益组织的配合程度不足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校贫困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因此,高校要进一步加强本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其专业能力,进一步深化与相关教育部门及社会公益组织之间的沟通,加深新媒体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配合程度,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在新媒体背景下,开展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及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举措,不仅契合了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背景,也提升了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关注度。新媒体背景下开展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贫困大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认知方式的完善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新媒体的运用还为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消极情绪及压力的排解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提升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化程度。此外,新媒体平台的运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1.1 满足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认知及积极情绪的需要

新媒体背景下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培养及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新媒体背景下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强化了本校贫困大学生积极思维的培养,鼓励高校贫困大学生在面对家庭贫困、经济压力以及学业压力的过程中不断为自身注入新的能量[1],培养高校贫困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较高的综合素养。其次,新媒体作为信息传播平台为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以及表达自身观点的空间,同时帮助大学生获取了排解负面情绪的办法,促进了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最后,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还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高校贫困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方式,帮助他们在面对心理健康问题时能够运用科学正确的方式处理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1.2 促进新媒体平台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作用

首先,新媒体平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运用可以帮助高校贫困大学生有效排解其心理压力。高校贫困大学生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查询相关的心理学知识,掌握相应的心理问题解决方式。同时,高校贫困大学生还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抒发自身的情绪。新媒体技术为贫困大学生在面对心理问题时提供了排解渠道,有利于完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其次,新媒体平台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范围,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最后,新媒体平台的运用有助于提升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程度,可以充分涵盖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使教师有效掌握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境变化及心理动态[2],可以对遇到问题的高校贫困大学生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开导,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

1.3 推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不断完善

首先,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在原有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图片及文字等形式对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进行呈现,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升。其次,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本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路的拓展。高校工作人员可以借助相关新媒体平台,例如,微博、微信以及其他网络平台,传授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3],促进本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结构的完善。最后,新媒体技术为高校贫困大学生与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拓展了途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并结合自身的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引导,使其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将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置于新媒体背景下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及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高校在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中仍存在一定的形式化倾向。同时,高校与相关教育部门、社会公益部门及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过于单一,配合不紧密,导致高校对贫困大学生实际情况掌握有限,不利于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此外,部分高校工作人员在心理学知识、相关工作理念以及工作能力上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对新媒体这一形式的运用过于僵化,影响了本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提升及心理素质的提高。

2.1 新媒体背景下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形式化倾向

新媒体背景下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旨在于通过新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丰富本校大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4]。但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实际过程中,部分高校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关注程度不足,且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存在一定的形式化倾向,导致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首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设过程中,部分高校工作人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资料的分类、整理存在一定的不足,且部分高校在后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了解不足和运用不充分,影响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的制订与贯彻。其次,新媒体背景下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的建设。部分高校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建设并不完善,仅仅在网站建设初期对本校师生的意见与建议给予重视,在后续工作开展过程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数据没有及时录入,对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也没有及时更新,不利于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后续工作计划的制订及完善。最后,部分高校并没有将新媒体技术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紧密结合,在实际新媒体平台中对相关心理健康知识的科普不足,忽略了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导致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不强,阻碍了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及时解决。

2.2 社会、家庭、学校及相关教育部门配合不密切

首先,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较少,对贫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有限。大部分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依靠学生提供的资料,然而部分高校贫困大学生由于自尊心较强,没有真实地陈述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利于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的提升。其次,在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部分高校对新媒体技术运用有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认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在于经济,因此对贫困大学生的帮助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了解较为浅显,不利于本校贫困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最后,高校与相关政府教育部门及社会公益组织的配合不密切,部分高校出于对大学生的安全考虑,对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次数有限[5],不能很好地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2.3 新媒体背景下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僵化老套

新媒体背景下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还需要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及平台的优势,丰富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从而进一步提升本校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但部分高校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我国新媒体背景下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建设并不完善,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策略、工作步骤的确定缺乏方向性[6],不利于本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部分高校虽然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运用了相关新媒体技术,但相关工作人员对新媒体平台的运用方式过于单一,仅仅停留在相关视频资料的展示以及纸质资料的分享上,导致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未对学生产生较大触动,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难以提升。最后,高校工作人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落后,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对新媒体技术及平台的运用不足,没有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不利于贫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4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部分高校现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队伍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造成了一定的阻碍。首先,我国部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对贫困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关注程度有限,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未能兼顾到贫困大学生的特殊性,导致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未能对贫困大学生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不利于高校贫困大学生自身心理问题的解决[7]。其次,部分高校工作人员对新媒体技术及新媒体平台的掌握不充分,导致相关新媒体教育资源未能得到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最后,高校部分工作人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为高校自身的培训机制不完善,导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并未将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此外,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相关活动的组织章程不健全等问题也阻碍了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新媒体背景下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应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传播上的优势,提升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高校相关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加强与贫困学生家庭、政府工作部门以及相关社会组织之间的交流配合,不断完善新媒体背景下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加强本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升。

3.1 提升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充分运用相关新媒体平台,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在实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首先,高校要提升新媒体技术在本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运用程度。高校可鼓励工作人员将本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数据进行录入与分析,对本校家庭较为贫困的大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分析与筛选,运用合适的计算模型对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提升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其次,高校要不断加强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的建设,积极听取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及大学生对网站建设的意见与建议,不断优化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页面设计,提升高校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的接受程度及浏览次数。同时,高校还要适时听取本校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网站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丰富本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功能,为本校贫困大学生心理知识掌握程度的提升以及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8]。最后,高校要进一步完善本校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讨机制,除了传统的面对面讨论,高校还可以在新媒体平台增设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讨论区,进一步推进本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使本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更具时效性和丰富性,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在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优势。

3.2 加强高校、家庭、社会及相关教育部门之间的配合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高校不断加强与相关主体之间的配合,进一步深化对本校贫困大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完善本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首先,高校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加强自身对本校贫困大学生家庭情况的了解,不断完善家校沟通机制,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从而进一步推进本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体系。同时,高校还要完善家访制度,对部分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实地了解,明确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存在的根源并提出解决策略,提升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其次,高校需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对本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数据进行细化及更新,确保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可依据相关数据采取恰当的工作方式,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最后,高校要不断加强与相关政府教育部门及社会公益组织之间的合作,不仅要了解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以及具体工作内容,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公益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本校贫困大学生提供具有专业实践意义的兼职岗位[9],在解决其经济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我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3.3 完善新媒体背景下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新媒体背景下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不断完善本校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首先要明确其工作目标,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课程目标、活动目标、阶段性目标以及总体性目标进行科学规划[10],从而进一步为我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明确的指向性及方向性。其次,高校要进一步丰富新媒体背景下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方式,除了传统的面对面交谈之外,高校还可以采取团辅活动、网络谈心等形式开展工作,进一步提升高校贫困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信任程度,不断提高本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最后,高校要不断更新本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念,用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引导学生,培养高校贫困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同时鼓励贫困大学生充分掌握相关心理健康知识,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3.4 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高校不断完善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从而为相关工作措施的推进奠定人才基础。首先,高校要完善本校的工作人员培训机制,通过校内培训、校外培训、参观及专家讲座等形式对本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其次,高校要进一步提升新媒体背景下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对新媒体技术及平台的运用能力,鼓励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将新媒体技术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及生活过程中,从而帮助本校贫困大学生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高校应将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与新媒体技术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紧密结合,借助数据库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各项活动数据进行全面分析,促进本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背景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心理健康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心理健康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心理健康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汽车工程师(2021年12期)2022-01-17《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当代陕西(2020年14期)2021-01-08黑洞背景知识奥秘(创新大赛)(2020年7期)2020-07-27带父求学的大学生下一代英才(酷炫少年)(2019年3期)2019-03-25大学生之歌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让大学生梦想成真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推荐访问:心理健康教育 贫困 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