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服装结构制图(设计)课程思政教育

许思艳

(江苏省海安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南通)

建设服装结构制图(设计)课程思政期间,教师应善于从教学内容中挖掘思政元素,掌握专业教学内容与思政教学相结合的着手点,再依据服装专业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职业教育特点,将传统文化、职业素养等内容融于日常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课程教学从服装设计发展与传承的角度出发,带领学生解读时下热点,巧妙融合经典案例与传统文化彰显民族文化精神,以此保障课程思政育人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近些年,市场经济逐步实现国际一体化发展,各个行业领域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我国纺织业更是进入“后配额时代”,在此领域中,我国正在进行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中国服装产业想要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就要优先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内涵的挖掘,从传统特色入手,创建更多民族品牌,进而振兴我国民族服装产业。

中职教育是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在我国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专注能力、精益求精等职业素养的优秀人才,是中职院校实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最根本的目标。中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应重视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新时代学生践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主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发扬工匠精神。

课程思政是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路径,也是顺应时代发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的重要渠道。将思政教育元素与专业教学内容相结合,这不仅有利于推动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落实,还能有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实现职业教育技能培养和价值引导的和谐统一,深化课程思政进程。在服装结构制图教学环节实施课程思政期间,要充分发挥专业授课教师的教育主体作用,发挥专业课程教学的主战场作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能够取得实效,顺势建立立德树人的长效育人机制,促进“三全育人”大格局的形成。[1]

在此时代背景下,中职院校的服装设计教育教学团队应着重建设课程思政,积极挖掘更多传统文化、精神文明等思政元素,将其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探究专业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德育元素,进而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构建一体化教学协同效应。

服装结构制图(设计)是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服装专业学生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这一课程的主要内容在于学生掌握人体基本特征、规律的基础上,将服装结构进行“分割”,明确服装结构和基本制图方法,让服装款式教学实现“整体—局部—整体”的转化过程。这一门课程也是后续服装工艺设计教学的基础环节,能够为学生提供相对合理的服装系列样板。服装结构制图(设计)课程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要求较高,其中的技术含量也相对较高,因此,授课教师开展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期间,应重视对课程内容中服装结构、工艺技术等方面的讲解,注重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并适当融入一些思政元素,为课程思政奠定基础。

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当代中职学生成长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时期,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不再局限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而是逐渐侧重于网络平台等信息技术渠道,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教师的权威性受到一定挑战。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思想政治类教学课程侧重于政治属性,强调马克思主义等纯粹的理论知识教学,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性,加之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较为传统、单一,学生在接触和学习这些知识时,难以从中感受到趣味所在,导致整体教学工作枯燥、死板,这样的教学模式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因此,教学方式必须有所转变。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育应积极转变教学思维与教学模式,尽量避免出现“填鸭式”教学,否则学生的积极性难以激发,教学质量和效果也无法有效提升。

服装结构制图(设计)是服装设计的核心课程之一,如何走出教学困境,打破以往教学模式下的枷锁,需要相关授课教师积极尝试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将核心价值观与专业教学内容相结合,将民族共同体、立德树人、传统文化等内容逐步渗透到课堂教学环节,而这也是相关授课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亟待有关专业教师深入研究。[2]

(一)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与思政教学目标相结合

教学目标是有序落实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是借助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让学生达成的学习效果。服装结构制图(设计)是集艺术、技术于一体的课程,具有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专业授课教师制订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考虑中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考虑课程教学的重点方向,保证体现专业技能的同时,要突出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展现出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要求,强调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服装结构制图(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展开来说,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获取层面,不仅要包含服装设计的专业技能培养目标,还要求学生拥有独特的审美,准确感知教学资源中的人文素养、艺术素养,并对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态势、前景有所了解。

第二,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方面,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设计服装款式、绘制服装结构图等专业能力,还需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综合职业素养等。

第三,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方面,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学生应对我国传统服饰文化有所了解,知晓服装结构工艺与技术的发展历程,以此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与文化自豪感。

(二)课程教学体系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

1.优化教学内容

我国服装设计发展受到多个国家服装设计思想的影响,让我国服装设计从以往的传统化、多样化向着如今多元化、融合化发展。服装结构制图(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以及相关案例多选取西方服装的款式,课程结构更是以裙、裤、西装衬衫等经典服装款式作为教学内容的基本模块。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复兴,我国传统文化元素正在逐步登上国际化服装舞台,结合这一时代背景,授课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服装结构学习时,可从我国传统服饰入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服饰的特点,再结合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建设发展历程和国际时装领域的流行趋势,在教学环节增加一些对传统服饰的讲解,如中山装、旗袍或其他我国少数民族的特色服饰等。这样的教学方式相对新颖,不仅能有效丰富课堂教学环节的内容,还能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服装结构制图(设计)学习环节。[3]

2.探索思政元素

实施课程思政之前,教师应对授课内容进行全面整理,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并分析能够融合思政教学内容的着手点,为完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空间。如教师可在对经典服饰结构设计解析环节增加多样化的传统服饰内容,选择经典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服装结构等内容。除课本中涉及的内容和服装款式之外,教师可主动为学生扩展传统服饰设计的内容,以此吸引学生目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例如,教师讲解西装的结构设计、结构绘图时,可增加中山装的内容,从讲解中山装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时代背景等方面入手,让学生了解中山装每一个细节的独特设计和其中蕴含的深意,再带领学生观看中山装在国际舞台上的走秀视频,以此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推动学生文化自信的形成与提升。与此同时,学生能够感受到服装结构绘图、结构设计的严谨性和技术性,这样便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

3.设计教学模块

设计教学模块要求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组织安排,围绕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在教学内容中突出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两个方面。对此,教师可尝试将整体教学内容划分为裙装结构、裤装结构、衬衫结构、西装结构、夹克衫结构、旗袍结构这6个模块。每个模块中都需要包含相应服装结构的基础理论知识、经典案例分析、服装结构绘图以及综合性小组学习、实践任务。

首先,教师为学生详细讲解相关知识点,让学生明确每个模块需掌握的重点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的同时,借助服装文化、服装设计演变等为学生渗透多种人文素养教育。其次,选取典型服装案例,组织学生一同对其结构进行分析。以旗袍结构设计模块为例,在授课环节,教师可指导学生了解旗袍的类型、发展历程、款式特点,加强学生对旗袍结构设计以及相关要素的掌握。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教师重视对民族文化、家国情怀等方面的渗透,促进思政教育在思想引领方面充分发挥作用。通过对旗袍等典型传统服饰的讲解,有利于激发学生民族自信心,提升其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与热情。与此同时,教师应增加对我国服装产业现状的讲解,用真实的事例让学生了解我国服装产业发展态势,以此激发学生职业责任感。最后,完成服装结构模块的学习后,教师可布置小组实践作业,鼓励学生完成旗袍的创新设计,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实践技能等职业素养。[4]

4.将专业素养融于课堂教学

第一,将工匠精神融于课堂教学。工匠精神是一种极为崇高的职业精神,是职业素养、能力、品质的集中体现,也是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体现出的价值取向。工匠精神的内涵包括敬业、精益求精、创新等多个方面,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载体,更是岗位工作者认真、负责等工作态度的体现。服装设计专业作为一种传统工艺手艺的传承行业,还需要相关从业者具备工匠精神。由此可见,在服装结构制图(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环节融入工匠精神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将职业素养融于课堂教学。服装设计专业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技能、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等,而这些也正是学生在后续发展中必备的技能与精神,因此,将职业素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关注到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并时刻保持积极、正向的职业态度。

第三,将美育思想融于课堂教学。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加入美育元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在服装设计方面的敏感度,这也是学生后续成长、发展的关键。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品鉴精美服装,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其次,为学生创设优美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环境对学生心理等方面的正向影响。最后,鼓励学生制作精美的成衣,鼓励学生感受美好事物的内涵,加强学生对美的感悟、体验,以此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三)在教学评价环节体现思政教育

教学评价是教学环节的最后一个流程,为检验课程思政的效果,考核专业教学与思政元素融合的效果,教师应做到对学生知识、技能、素养的多方位考查。教学评价的方式可分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从专业理论知识、创新意识、协作能力、职业素养等多个角度进行考查。这样的评价教学模式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思政教育实践。

学生自评环节要求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过程和所学内容进行评价,便于加强学生对专业素养、职业素养方面的认知,从而引导学生清晰自身定位,教师再结合学生自评的结果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从创新意识、审美能力等方面切入,以此促进学生实现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升;
学生互评是指在作业展示、课堂表现等方面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评价。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容易实现思维层面的碰撞,不仅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创新思维。[5]

综上所述,服装结构制图(设计)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政治素养的培养,强调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活跃教学环境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升其学习质量,为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落实助力。

猜你喜欢服装设计服装教学内容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让人心碎的服装趣味(作文与阅读)(2021年9期)2022-01-19“沉淀”系列服装设计作品轻纺工业与技术(2021年6期)2021-12-10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米娜·女性大世界(2016年9期)2016-12-02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纺织科技进展(2016年3期)2016-11-29“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中学历史教学(2016年4期)2016-11-11“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中学历史教学(2015年12期)2015-11-11服装家纺个股表现股市动态分析(2015年20期)2015-09-10服装阅读(中年级)(2006年2期)2006-03-07

推荐访问:制图 探讨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