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高校教材建设“河南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王天泽,郭瑾莉,刘丽丽,田伟丽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教材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要素之一,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基本载体,是党和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1],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工作,进入新时代,连续出台重要文件,明确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全面提高教材质量为重点,创新教材建设理念,增强教材育人功能,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打造更多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适应时代要求的精品教材。

河南省是高等教育大省,但是河南省的高校教材建设底子薄、力量弱,成为制约河南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瓶颈。为破解这一难题,在河南省教育厅总体设计和统筹推动下,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郑州大学等4所省属高校依托河南省教材管理服务中心,联合西安交通大学等3所高水平大学,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2008 年,学术论文《高校教材策划方略》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发表,开启研究。2013 年,以《线性代数》等 180 部省级规划教材立项为标志,启动实践。历经 14 年,形成省域高校教材建设“三维联动·3+聚合”的“河南模式”,取得显著成绩。

(一)建设主体协同联动不够

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和出版机构“协同平台缺乏,联动机制不畅,合力难以形成”,孤岛现象突出。突出表现在:一是高校与高校之间联合不够,合作平台搭建不足,联动机制相对缺乏;
二是高校与企业之间联合不够,企业参与教材建设缺乏平台,产教融合教材生态尚未形成;
三是高校与社会团体联合不够,社会资源融入教材缺乏机制,教材服务地方社会需求不足;
四是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不够,学科前沿和理论成果进入教材体系不够及时。

(二)建设全域内生动力不强

建得“热情不高,困于低质重复”,管得“力度不到,缺乏统筹指导”,用得“渴望不强,囿于自给自足”。突出表现在:一是目标规划不明,宏观中观层面顶层设计不足,弱化了指导力和牵引力,基层对教材的建设、管理、选用等存在较大随意性,缺乏计划安排和责任目标;
二是组织效能不高,“统”“分”结合的管理制度浮在面上,落实落地缺少整体规划,缺少具体措施,管理效能没有充分显现;
三是评价体系缺失,没有形成对建设成效和管理水平的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成效评判还处在感性阶段,激励机制还处在初级阶段。

(三)教材建设成果特色彰显不足

地方特色教材规模总量不够、个性彰显不足、创新程度不高,“选得余地不大,用得效果不好”。突出表现在:一是教材注重知识传载,核心价值和鲜活思政元素融入教材不够系统,育人导向不突出[2];
二是传统教材内容的可读性、形式的友好性不够,学生教材的选购率、使用率持续走低;
三是特色资源融入教材不够,对培养本地特色人才的针对性不强。

为有效解决河南省高校教材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研究创新提出“3+聚合”法(Three Plus Polymerization Method, TPPM),按照“协同—动力—效能”三个维度,通过“高校+”“治理+”“教材+”改革创新,实现联合联动,聚合赋能。

(一)搭建“高校+”共建共享协作平台,发挥多方力量横向聚合效应

首先,依靠“高校+高校”协同,发挥校际联盟共建合力。结合河南省高校分类发展的实际需要,成立行业特色骨干高校“5校联盟”和应用型高校“19校联盟”。积极参与全国各类高校教材联盟,链接学术大家和教学名师,贯通学理、技术和人力,建立全省高校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协作攻关机制,有效推动教材规划、编写、选用形成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协同效应。以“经济学类”系列教材的编写选用为例,河南省20所开设有经济类专业的高校共同参与、合力攻关,把学科前沿和理论成果融入教材。

其次,依靠“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发挥产学研共建合力。建立教材建设多元协同长效机制,广纳企业和科研院所加入教材建设共同体,跨行业跨部门组建省、校各级教材建设委员会,从行业企业、学术团体、科研机构等聘请专家参与教材建设咨询、指导和评价。建立校企多头合作教材更新机制,联合企业参与全省教材的规划与论证,共同制定教材建设规划,共同编写开发教材。力促产业需求、学科前沿融入教材,产学研深度融合。

最后,依靠“高校+社会团体+出版机构”协同,发挥社会合作共建合力。成立全省首个社会性教材服务机构——河南省教材管理服务中心,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由省内高校主导,联合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等共同开展教材调研、教育培训、社会评价、教材推广、技术服务等工作。

“高校+”链接高校与高校,链接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链接高校与社会团体和出版机构,教材主体联合联动,合力凝聚,优势互补,教材建设工作同频共振,资源集聚,可以形成强大的聚合效应。

(二)构建“治理+”动力生成机制,完善纵向赋能体系

首先,强化“治理+目标”总体布局规划,实现目标牵引赋能。向上对接党和国家新要求,向下适应人才培养新需求,横向吸纳兄弟省份教材建设新思想;
建立各级教材委员会、教材研究中心等专门机构,完善省、校、院三级组织架构。按照省级与校级结合、重点与普通结合、整体与分类结合进行规划,明确“双一流”大学、特色骨干大学、应用型大学教材建设重点,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人才培养急需、河南省优势特色、现代技术变革四个关键,分层、分类、分步持续发力。

其次,强化“治理+责任”组织流程重塑,实现责任驱动赋能。制定《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实施细则》等各级各类制度100余项,打造教材规划、选用、编写、审核、评价、保障制度全链条[3];
健全省校两级教材奖励办法,设立教材建设专项基金,形成长效投入机制;
上线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聚焦基层师生的使用体验和社会评价监督,动态监测、智能分析全省年均10万条教材信息,重点监控“马工程”教材。

最后,强化“治理+机制”全程质量保障,实现评价约束赋能。构建常态监控、专项督察和成果奖励“三位一体”的教材评价激励模式,研制并实施《河南省高校教材建设管理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推动河南省教材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本科专业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课程管理服务平台等14个省内教学中心平台数据共享;
构建教材选编动态调整优化机制,实现质量闭环提升。

“治理+”使得顶层设计更加科学,“统”“分”结合更加明确,管理服务更加主动,监督激励更加有效,真正从根本上对全域工作进行赋能。

(三)开创“教材+”融合创新路径,提升特色教材育人功能

首先,加快“教材+特色资源”融合,服务特色人才培养。将特色资源作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融入教材建设,推动地方特色教材开发,打造河南省教材品牌,满足河南省地方特色化人才培养需求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重点将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行业特色文化、优质学科等资源融入教材体系,有效支撑地方特色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其次,加快“教材+数字技术+产业社会+学科前沿”融合,以教材形态革命引领教育教学变革。引入知识图谱理论,融入5G、AR、VR、AI数智技术和富媒体,引领教材建设新趋势,打造新形态教材,实施信息化、智能化教材管理,保证教材体系精准支撑教学体系[4]。自主研制“新形态教材自适应学习系统”,形成资源传送智能化、互动交流立体化、反馈评价即时化、测评结果可视化的教材新生态;
推动企业行业需求融入教材,为学生创新创业和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提供支撑;
推动科研院所、高校把学科前沿和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材。

最后,加快“教材+课程思政”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教材研究和教材建设作为践行立德树人的关键抓手,在教材规划、评审、资助、立项、评优、推广等全过程加入课程思政评价要素,突出教材“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核心载体功能;
依据学科专业特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建立各学科专业的课程思政资源库,汇集分享教师在教材中挖掘的课程思政素材,加强优秀课程思政案例示范宣传,提倡中原文化等地方特色课程思政因素融入教材,重视课程思政对教材知识体系的有机融入和支撑作用,实现教材建设与课程思政“无缝对接、润物无声”。

通过“教材+”的多维度创新,聚焦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核心支撑和核心贡献,使得教材建设扎根中原大地,贯穿价值引领,遵循学理规律,传承优秀经典,顺应发展趋势,引领形态创新。

(一)模式创新:创建“三维联动·3+聚合”省域高校教材建设“河南模式”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材建设 “培根铸魂、启智增慧” 总要求[5],聚焦省域高校教材建设主体协同不够、 内生动力不强、特色彰显不足等问题,面向河南省高校教材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秉持联动发力、聚合驱动的理念,首创“协同—动力—效能”省域高校教材建设三维结构体系,开辟“3+聚合”教材建设改革路径,协同维、动力维耦合支撑效能维持续改进,效能维牵引带动协同维、动力维升级完善,实现了“协同—动力—效能”三维联动、聚合赋能以及“教材—教学—育人”梯次递进、共生共长,创新构建了彰显中原特色、具有一流水平的省域高校教材建设“三维联动·3+聚合”河南模式。

(二)方法创新:开创“高校+”“治理+”“教材+”“3+聚合法”

立足省域高校,整合跨行业资源,构建省域高校教材建设共同体,打造共建共享集群,彰显“高校+”多力量集聚效应;
立足治理主线,强化目标、责任、控制全过程质量保障,催生全域集群动力,形成“治理+”全域赋能体系;
立足教材主体,融入特色资源、数字技术、学科前沿、产业社会和课程思政等,开辟“教材+”多元融合省域高校教材建设路径。“3+聚合”赋能,多元共建共享,协同联动提升。

(三)技术创新:研制新形态教材的高适应性编写系统

积极运用知识图谱理论,创建了基于知识点网状管理的教材知识体系显性表达方案,研制以“知识点关联资源动态拓展、学生学习偏好精准画像、教材知识体系自动适应”为主要特征的新形态教材编写框架,建立能够实时自主可控的教材生成模版,满足教师自助式、个性化教学需求和学生移动泛在、混合媒体、立体交互学习需求。

(一)建设主体更加丰富,平台更加开阔,开创了教材建设联合联动新局面

近三年来,河南省教材管理服务中心组织培训12次、完成调研6次、开展评估2次。特色骨干“5校联盟”组织教材研讨会14次、全国教材交流会5次。应用型高校联盟组织咨询23次,提供咨询报告15份。教材建设实现了多项零的突破:特色骨干高校联合编写教材100余部,应用型高校联合编写教材500余部。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主编的《统计学》被立项为河南省“十四五”规划重点修订的教材,被全国40多所高校选用。由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12所高校共同完成《多元统计分析——基于R和Python》初稿,列入全国统计学教材“十四五”规划,联合国内26所高校发起成立了“全国统计专业数据工程方向教学联盟”,用6年时间,联袂打造出第一批共11本的“数据工程师系列精品教材”,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统计教材。

(二)建设体系更加完整,举措更加有力,建立教材建设动力生成机制

建设主体全面发力,名师名家领衔挂帅,社会力量群策群力;
管理主体更加主动,高校专门机构全部建立,专职人员全部到位;
区域合作持续推进,特色一流高校引领不断深入,中西部高校教材建设合作已具规模。近三年,投入4 000余万元建设省级规划教材609部;
开展河南省首届教材建设奖评选;
完成6轮次教材排查;
“马工程”重点教材选用实现应选尽选,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

(三)富有特色的高水平精品教材持续涌现,形成了教材质量和建设影响持续提升的新态势

出版纸质教材1 100余部,新形态教材100余部,河南籍学者编写教材采用比例由原来不到10%提升到2021年的35%,特色教材选优率由不到30%提升到50%以上。建成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65部,河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330部,河南省“十四五”规划教材 609部,支撑国家级、省级教材建设奖179 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6项。

国际知名学者、经济学家李小建教授的《经济地理学》独创结构体系,被列为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发行50余万册,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解剖界首部专业思政教材《系统解剖学思政教程》,发行20余万册,被国内高校广泛采用。“百千万人才”王天泽主编的《线性代数》和《高等数学》被30多所高校使用。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教学标兵、郑州大学曾利娟教授主编的《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有效支撑了同名课程获得国家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沙家强主编的《大学美育十六讲》被列为全国美育教育最新教材。

(四)研发教材使用效能显著提高,取得了支撑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新成效

研发教材被优先选用624部,选优率超过52%,对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贡献度显著提升。支撑国家级一流专业408个,国家级一流课程79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8个,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7人。支撑省级一流本科课程916门,省级一流专业614个,省级教师团队35个,省级教学名师293名。学生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4项、银奖35项,“挑战杯”竞赛特等奖(金奖)5项、一等奖(银奖)14项,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等竞赛一等奖94项、二等奖354项。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自主研发的“新形态教材自适应学习系统”,率先运用知识图谱技术,记录学习者个性化学习路径,实现知识获取过程的可追溯,满足了信息时代大学生自主性学习、移动泛在学习、混合媒体学习、立体交互学习、社交化学习需求,为教师精细化、自助式、个性化加工利用教材和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分众式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载体,也为专业学科间教材体系融合和教材管理提出了新方案。

(五)教材建设综合改革“河南模式”广泛应用,示范带动作用辐射全国

2022年5月,国家教材委员会主办的《教材建设信息通报》对河南省教材建设成果进行了专题推介,肯定了“建好、管好、用好教材”的经验。《Web GIS原理与技术》以中、英、俄等多语种全球发行10余万册,被国内外190余所高校采用,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课题组发表论文72篇,出版论著17部,成果推广应用到全国54所高校,涉及20多个省份。《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与新华网等新闻媒体对成果进行了专题访谈和深度报道,广受社会关注与好评。

猜你喜欢河南省思政特色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2022年5期)2022-06-05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22年5期)2022-06-05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22年6期)2022-06-05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2年4期)2022-04-26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特色种植促增收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读者·校园版(2016年17期)2016-08-25

推荐访问:河南 构建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