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视域下小城镇数字化转型的挑战、,逻辑与策略

◎刘 洋

提 要:
小城镇作为“城市之末、 乡村之首”, 承担着城市功能疏解转移、 城乡居民就近就业创业、 辖区及周边群众公共服务、 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等职能。

本文分析了小城镇在新发展格局下的重要作用, 总结了数字基础设施滞后与全民数字化浪潮倒挂、 数字经济处于“野蛮生长” 状态且尚未形成体系化新动能支撑作用、 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效能不足、 社区数字化治理亟待提升等小城镇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四大挑战。

提出了提升小城镇政府治理智能化、 精细化、 专业化水平, 数字化赋能提升小城镇公共服务质量, 加快社区数字化治理升级, 培育规范小城镇数字新业态, 加速智能科技为小城镇市场主体赋能, 构建本地“智能+O2O” 消费生态体系等小城镇数字化赋能与转型的六大对策建议。

常住人口在10 万以内的县域、 镇域、 集镇等小城镇作为“城市之末、 乡村之首”, 承担着城市功能疏解转移、 城乡居民就近就业创业、 辖区及周边群众公共服务、 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等职能。

与大城市相比, 小城镇的面积、 人口、 经济规模相对较小, 社会结构相对不复杂, 开发建设较易规划和协调。

但是随着我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基本现代化” 和“全面现代化” 等更高水平发展阶段, 城乡统筹、 城乡融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 加之全民上网和云时代的到来, 互联网、信息化在城乡迅速普及, 小城镇亟须通过数字化转型, 加快从城市与农村的接合部、连接点转型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枢纽、 城乡要素资源双向流动和配置融通的主要载体、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新突破口。

(一) 数字基础设施滞后与全民数字化浪潮倒挂

基于人口分布、 应用需求和投资运营能力, 过去数字基础设施主要集中在城市,并以总分制形式覆盖小城镇, 小城镇设施设备的建设运营和质量效能大都滞后于城市, 在偏远地区尤甚。

例如, 一些小城镇4G 网络仍不健全, 而多数城市已经开始进入“5G +万物互联” 时代;

由于缺乏资金投入和专业运维人才, 一些小城镇数字公共服务终端设备和系统老化陈旧。

应该说, 数字基础设施滞后极大制约了小城镇营商环境, 尽管土地、 劳动力等传统要素资源仍然相对充沛, 一些小城镇招商引智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面临数字基础设施瓶颈, 对习惯数字化生产生活的投资者、 中高端人才难以形成吸引力。同时, 数字公共服务难以满足小城镇居民、 驻区机构的需求, 造成一些小城镇存量数字软硬件使用效能低和闲置浪费, 制约了政府和社会力量对其数字基础设施迭代升级的投入动力, 进一步增加基层部门公共服务负担。

(二) 数字经济处于“野蛮生长” 状态, 尚未形成体系化新动能支撑作用

在“巨平台+海量市场终端” 的数字经济商业逻辑下, 小城镇的餐馆、 酒店、景区等经营场所纷纷有美团、 携程、 途牛等互联网平台入驻, 不少小微企业经营者、创业者、 地方特产生产经营者踊跃在淘宝、 天猫、 京东、 抖音、 微信等互联网、 电商平台开店, 小店经济、 社区电商、 直播带货已在小城镇流行, 形成了淘宝店主、外卖小哥、 快递小哥、 滴滴司机等愈加庞大的新业态就业创业人群。

由于大型互联网平台总部主要集聚在一线城市, 地方政府很难全面掌握小城镇市场主体数字化经营的规模、 效益、 就业、 纳税等关键经济指标, 缺乏对相关市场主体、 灵活就业人群的精准帮扶和对经营活动的规范引导。

数字时代与工业时代最大的区别在于, 传统工业企业依赖空间集聚形成生产规模和成本比较优势, 因而先发的东部地区和城市拥有绝对的主导权, 小城镇基本上按照产业分工进行配套布局。

数字产业则不同, 基于互联网实施要素资源配置则不需要过度依赖空间选择, 但不少小城镇沿用传统产业发展逻辑, 相对低效的政务服务和偏向传统产业的营商环境制约了技术、 人才等数字经济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 造成小城镇数字产业化实效有限, 杭州云栖小镇这类数字小镇仍然凤毛麟角。

(三) 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效能不足

据媒体报道, 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约25%, 远低于欧洲的46%和美国的54%。

中小微企业面临“转型是找死、 不转是等死” 的转型困境, 55%的企业尚未完成基本的设备数字化改造。

由于小城镇的企业多以满足当地市场、 为重点企业配套生产加工的中小微企业为主, 往往不能与供应链核心企业数字化同步。

同时, 安于现状的小富即安经营理念导致其数字化转型动力不足, 甚至“不愿转型、 不敢转型、 不会转型”。

部分企业数字化转型还停留在信息上网、 互联互通、 购买通用技术工具等起步阶段, 制约了其在数字时代成长壮大。

尤其是在经济结构性下行压力加大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情况之下, 上述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能力短板进一步凸显, 难以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跨区域的全网要素资源整合与配置, 从而陷入应激性经营困难, 甚至破产倒闭。

另外, 不少中小微企业将数字化转型简单定义为业务效率提升, 而非效益工具。例如, 一些企业只是将微信公众号、 小程序作为营销获客工具, 但是并没有通过用户数据高效开发实现交叉营销、 精准营销和产品研发等。

由于成体系的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核心技术, 系统软件, 关键标准多适用大型企业, 造成不少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缺乏实效平台支撑和生态体系, 成本偏高、 自发零散、 各自为战、 质量不高。

(四) 社区数字化治理水平亟待提升

上面千条线, 基层一根针, 各级部门经办业务延伸到镇、 社区往往几十项之多,一些部门的信息系统条块分割、 独立运行、 兼容共享程度不足, 造成基层数据重复录入, 占用基层干部过多工作时间和精力。

例如, 生育、 社保、 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普遍面临因人口流动需要跨区域申报、 审核、 协调、 办理等需求, 如果区域间数据更新和共享不及时, 即使是实现形式上的线上业务办理, 也会造成群众办事“多部门跑腿”, 并没有实现提质增效的初衷。

随着房地产市场化纵深推进, 小城镇迅速进行社区化迭代, 更多人从城市内外、城乡涌入社区, 打破了传统的熟人社会社交格局, 业主、 租户、 小商贩等人群杂居,社区服务站点、 淘宝店铺、 快递服务点等生产生活功能设施繁杂, 造成社区居民关系淡漠、 人口流动加大、 民生保障不均衡、 政策法规难以宣贯, 甚至在一些小城镇出现“社区设施越来越好, 但是人气越来越差” 的现象。

(一) 提升小城镇政府治理智能化、 精细化、 专业化水平

整合优化小城镇公共服务和行政审批职能, 加强综合便民服务机构、 场所、 数字平台建设, 推进基层部门减负和政务服务下沉, 推广“最多跑一次” “不见面审批” 等政务服务改革向社区延伸, 提高群众和企事业单位办事效率。

普及社区网络党建, 推动社区党组织工作开展与活动组织数字化赋能增效、 全流程监督监管。

继续实施“雪亮工程”、 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等公检法司数字化工程项目, 深化平安城镇和法治城镇建设。

探索党建、 民政、 教育、 医疗、 就业、 社保、 综治等政务服务数字化平台与小城镇网格化治理系统整合, 构建统一的小城镇治理信息系统、综合指挥平台和“统一界面、 一键登录、 按需分发” 的App、 微信小程序、 客户端, 通过治理主体实时采集并分析数据、 治理对象数据画像完善、 公共服务供需精准对接、 绩效考核动态追踪、 穿透监管即时响应等功能, 率先实现小城镇涉民事务一站式受理、 全人群覆盖、 全口径集成和全区域通办。

(二) 数字化赋能提升小城镇公共服务质量

推动小城镇医疗机构与大中城市三甲医院、 市县医院建立县域医共体、 跨区域医联体, 构建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大数据库的诊前、 诊中、 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 推广远程门诊、 远程会诊、 远程影像诊断、 远程心电诊断、 远程超声、 远程培训等智慧医疗项目, 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 信息互通共享、 业务高效协同。

健全重大疫情监测分析、 病毒溯源、 防控救治、 资源调配等小城镇数字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 推进互联网+医疗保障结算, 有效解决看病贵、 报销难等“医不起” 问题。

统筹推进小城镇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 构建智慧教室、 智慧课堂、 网络学习空间等创新型教学空间。

推进智能化学习终端普及应用, 推动学习强国、 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人才网上学习平台、 技能强国—全国产业工人技能学习平台、 中国职业培训在线、 国家开放大学等教育资源面向小城镇企事业单位职工、 居民覆盖, 探索小城镇全员数字化培训制度, 推进人人皆学、 处处能学、 时时可学的学习型城镇建设。

引导符合条件的城镇新增就业人员、 富余劳动力、 下岗再就业人员向吸纳就业人员能力更强的数字新业态就业、 创业, 落实电商从业者、 直播创业者、 快递小哥、外卖小哥、 滴滴司机、 淘宝店主等微经济、 宅经济、 新业态灵活就业创业人员社会保障政策。

构建区域性防贫大数据平台, 将因学、 因病、 因灾、 因残、 因疫、 因创业失败和就业不稳等引发的收入大幅缩减和刚性支出明显超过上年度的存在较大潜在返贫风险的小城镇居民纳入监测对象, 建立返贫救助在线申请与双向沟通等互联网+防贫机制, 做到早发现、 早帮扶、 防致贫、 防返贫。

推动图书馆、 文化馆、 乡镇文化站、 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社区文化服务中心、 文化大院等小城镇文化设施向兼具上网、 直播、 互动等多功能的数字公共文化服务点转型, 为群众提供智能化、 场景化、 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

(三) 加快社区数字化治理升级

依据社区规模、 成本负担、 运维效益等指标, 搭建资源共享、 联动共管、 全面覆盖、 高速快捷、 科学治理和服务民生的智慧社区平台, 让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智能生活, 提升小城镇居民社区生活品质。

完善社区常住人口公共服务档案数据库, 促进居委会、 物业公司等社区管理服务机构动态掌握和分类管理社区居民基本信息, 打造社区微信公众号、 微博、 抖音、 宣传栏、 微信群、 QQ 群等融媒体平台, 联结社区餐饮、 团购、 拼购、 跳蚤市场、 房屋租售等群组, 实现社区资讯全网广播, 提升公共服务供给和法规政策宣教的覆盖率和可及性。

(四) 培育规范小城镇数字新业态

以县域为基本单位, 各地要研究出台培育规范小城镇数字新业态政策规划, 推动“数字新业态+三次产业” 融合发展, 促进小城镇各类市场主体供应链、 经营链、 生产链、 消费链等价值链按需上网和上云用数智赋, 形成更多智能+社会服务新平台、 新业态、 新模式。

提升直播带货、 视频电商等数字新技术驱动的新电商作为品牌展示端、 营销突破端、 商品交易端、 数据汇集端、 资金融通端的带动性。

构建数据生产、 流通、 整合、 应用、 共享、 开放、 保护、 价值体现的制度体系和机制流程,推动地方政府全面掌握小城镇线上消费、 网络活动的动态行为数据, 针对性完善经济统计、 税费征缴、 政策制定、 市场主体帮扶等数字新业态服务管理长效机制。

规范发展餐饮、 酒店、 出行、 家政、 保健、 养老、 托育等生活性服务业的营销、配送、 结算等生产经营环节数字化, 保障从业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加快农资供应、土地托管、 仓储配送、 冷链物流、 普惠金融、 环境治理等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 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 加工流通企业、 三农服务业等乡村中心经济向小城镇集聚, 实现“加工流通在小城镇、 生产基地在园区和村”。

根据小城镇资源禀赋和高质量发展需求, 结合城市产业、 人口等功能疏解和小城镇要素成本比较优势, 布局够用、 管用的数字基础设施和承接数字新业态转移、数字市场主体集聚, 比如气候生态适宜的小城镇可以布局数据中心、 云计算中心等新基建。

经济基础较好的小城镇可以打造吸纳新业态、 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特色化数字小镇, 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小城镇可以发展数字文旅。

再如从降低营商成本但不降低经营实效看, 中小微数字科技企业可以选择交通、 区位、 数字基础设施等运营条件合适的小城镇实现重点扶持孵化, 大型互联网企业可以将客服、 仓储、 物流、数据中心等非总部功能的模块布局在交通便利、 周边市场集中的小城镇。

(五) 加速智能科技为小城镇市场主体产供销赋能

过去因传输带宽不够和本地技术开发能力不足, 小城镇市场主体产供销数字化开发只能依托第三方平台, 成本高、 应用难度大。

而随着5G +智能技术带来的超宽带、高可靠、 低时延, 小城镇市场主体只需要与专业机构(如华为云、 阿里云、 腾讯云)提供的云端服务无缝融合, 就能实现即连即用、 多屏合一、 流畅高效的云端开发。

引导电商经营者、 当地特产商家等小城镇市场主体加强网络整合营销传播和基于云端的智慧营销平台开发应用。

提升商品、 企业、 小城镇等网络曝光度, 声量流量, 品牌知名度、 影响力, 以及精准营销、 流量转化等数据对生产经营全环节全流程的驱动能力。

比如将直播带货产生的销售增量、 消费者行为、 消费者偏好、 上下游合作网络等数据及时反馈到企业生产经营, 构筑与消费者精准连接互动的全流程数字化产供销网络, 并能拓展柔性生产、 定制生产、 智能工厂、 消费众筹等高附加值业务。

(六) 构建小城镇“智能+O2O” 消费生态体系

加快5G 网络、 数据中心、 物联网等新基建与小城镇数字新业态发展相融合,促进小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在线化并增强体验性。

推动小城镇购物中心、 百货商场、购物街、 步行街、 游客服务中心等向智能化、 体验式、 综合型消费场所转型, 打造吸纳本地及周边居民、 商务人士、 游客等多元消费群体的区域性消费中心(如商业综合体、 消费体验中心)。

在区域性消费中心带动下, 优化商业网点、 消费物流、城乡消费网络, 构建小城镇智能+消费生态体系, 稳促扩升消费。

总之,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小城镇要以“超常规” 的数字化转型积极应对“非常态” 的经济结构性下行挑战, 要全面把握土地、 交通、 区位、 环境、 土地、人才、 资本等要素资源比较优势, 构建差异化数字化的转型路径方略, 按需迭代升级数字基础设施, 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化、 产业数字化和城镇数字化。

推动本地细分领域, 特色场景消费链、 供应链、 产业链等价值链数字化转型培育新竞争优势, 有序承接城市数字企业和创新要素转移, 与周边城市、 农村形成错位发展和协同联动,以高质量数字化转型改造升级小城镇建设开发、 产业结构、 营商环境、 基层治理和企事业单位、 居民生产生活生态。

猜你喜欢小城镇转型数字化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纺织科学研究(2021年6期)2021-07-15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航天工业管理(2020年4期)2020-06-16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9-10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转型童话世界(2018年13期)2018-05-10数字化制胜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6年1期)2016-06-15沣芝转型记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6年10期)2016-02-27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5年31期)2015-12-20

推荐访问:视域 数字化 小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