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课堂里共浴人文阳光

梁金汉

摘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人类精神的家园。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还要传播人文精神。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主要仍然是重知识轻技能的传授。这样,不但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效率,还同时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人文性,让学生在阅读课堂里,共享和谐愉悦,共浴人文阳光。

关键词:阅读;教学;共浴;人文;阳光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令人遗憾的是在当前,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情况下,一些地方的教师依然在围绕着升学应试教育疲于奔命。我们也许无法改变现状,但我们可以坚守教学的阵地。须知,教育的目标是“立德树人”,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也就是说,是培养有感情的人,而不是考试的机器和奴隶。

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完善学生的人格,让他们共浴人文阳光呢?

1 建构和谐的阅读教学的平台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想让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彰显个性的风采,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现代教育观念和教学实践强调教师要以民主的作风对待学生“教学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健全和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变支配者为引路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一個平等互助的“敢想、敢说、敢干”的课堂氛围中与学生研究探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只有真正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了,才有课堂上的师生间情与情的相融、心与心的相通、教与学的相长、师与生的互促,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和个性特长。

(2)切实抓好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一个古老而又历久弥新的话题。我国历代教育大家都很重视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教育。《二程集》中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才。”南宋理学家陆象山也说:“人各有所长,就其所长而成就之。”作为人文聚合、个性张扬突出的语文学科,教学应关注学生多元的个性、兴趣需要,因为语文课程深刻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阅读一篇篇文学作品就是进行一次次精神探险,同时因学生的生活体验、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性格品质千差万别,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也是多元的,真是“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本来就存在个体差异,拥有自己的心智优势。表现在语文学习内容上,具有不同的指向性,或喜爱小说,或钟情散文;表现在语文知识的构建上,或长于想象,或重于抽象;表现在语文能力上,或朗读声情并茂,或感悟入木三分,不一而足。长期以来,我善于了解,区别对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师要给学生恰当的评价。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学生的生活阅历、文化修养、审美情趣、性格爱好、智力水平等各不相同,因而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接受自然也千差万别。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评价机制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评价应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指出:“实施教学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的相互评价相结合。”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性为主,进行下面评价,多表扬、肯定,引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自由放飞自己,健康地发展自我。

2 要善于抓住文本的切入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丰富语言的积累。”每篇文章都有很多“看点”,似乎也都可以作为教学的着力点,但我们在处理教材时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我们应该在处理教材时,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由点带面,提纲抠领。

(1)抓住文本主旨,感悟深层意蕴。文学作品主旨的诠释,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甚至可以说是作品鉴赏和阅读教学的必然归宿它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使学生对课文达到本质性的理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思维的健全;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提高其认识水平,提高其道德境界文学作品的主题常常具有多元性,不同的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思想方法认识到种种具有个体差异性的主题。

(2)抓住文本内容,在平等对话中引发思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也说道:“如果班级里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地交谈的氛围,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各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中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谈话里,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一篇文章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是摇曳多姿的如一部《红楼梦》,有人喻它为一部百科全书,里面有天文地理知识的,有琴棋书画的,有诗词曲赋的,还包含着医药学的、建筑学的、美学、哲学的,可谓包罗万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时,让学生先交流对文本内容把握情况,并组织有针对性的讨论,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激发学生通过讨论来发现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在学生讨论之中,教师要注意调控学生,适时“煽风点火”,引发思考,同时又不要轻露自己的见解,以免束缚学生的思维。如《斑羚飞渡》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学生在散读这一流程后,获得美好的阅读印象,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通过提问、思考、讨论、发言、归纳,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增强,个性就会得到张扬,阅读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3)抓住文本语言,探寻作者心灵。汉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丰富,最细腻,最富有人情味的语言,可说是色香味俱全。例如《斑羚飞渡》,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一是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二是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三是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我在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细心推敲体会,他们不难发现作家的写作意图,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一是渲染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二是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三是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3 尊重文本地位和学生体验

(1)尊重文本地位。教材是教纲的文本体现。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首先尊重文本的主体地位,其次,要尊重文本的客观性。尽管接受理论提倡多元解读,赞同学生在解读文本中的个体性、差异性,但它并不认可对文本的随意解读。因此,我自觉地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在阅读中体会,在阅读中悟情,在阅读中体验。例如,学习了《济南的冬天》后,我提问学生:济南号称“泉城”,“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泉”是济南的最突出特点,为什么本文不写泉呢?学生通过主动思维就会感悟到,泉水固然是济南特有的风光,但“温晴、美丽和清亮”才是济南冬天的特点。这些精彩的闪现出个性化的理解,使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尊重文本,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让他们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审美体验,完善认知结构,从而得到人文精神的素养。

(2)尊重学生的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但尊重学生的体验并不意味可以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地乱解乱读,并不意味着可以有绝对的“弹性”,而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必须有一定的解读范围。虽然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无论是一千个还是一万个,他终究还是哈姆雷特,不可能是堂·吉诃德。学生从《背影》中读出父亲违反交通规则;从《愚公移山》只中读出愚公是一个破坏环境的人;从《滥竽充数》中读出南郭先生是一个审时度势、善于把握机会的人,这些不是个性化阅读,而是乱读。当学生出现乱读的体验时,教师还是要责无旁贷地加以纠正和指导的。

语文教材里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优的美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十分重要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本着一颗教书育人的初心,担当起“立德树人”的使命,经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定会在人文阳光的沐浴下不断地成长。成长为一个个感情丰富的人。

(作者单位:广西桂平市南木镇第四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人文阅读阳光美在山水,魂在人文初中生之友·中旬刊(2022年5期)2022-05-25最朴素的人文初中生之友·中旬刊(2022年5期)2022-05-25“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故事作文·高年级(2021年10期)2021-10-23走,出发!动漫界·幼教365(中班)(2020年7期)2020-07-14走在阳光路上凉山文学(2016年6期)2016-12-05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人文社科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

推荐访问:课堂 人文 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