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文 /林翠娥

新课程改革跟随国家发展的步伐从未停止。在新课程体系下,小学教育也向着全方位、多方向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创建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运用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究过程,从而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思考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思考能力,就会自主探究基本的数学概念以及公式和性质定理,运用数学思想及基本知识点来分析和解答数学问题,进而逐步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1]。例如,课前的自主预习,无论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的自主预习,还是结合导学案展开的自主预习,学生都需要一边阅读概念性质类的语言文字,一边思考这些语言文字表达的数学信息,一边将基本知识点与数学问题有效结合起来。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加强自主思考,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独立思考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当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就会运用数学的思想和视角来分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数学思想及基本知识点来解答生活中的问题,在自主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2]。由此可见,良好的思考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分析习惯及问题解决习惯。

(三)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在现代教育理念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在自主思考及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逐步提升自身的数感、运算能力、直观思维能力、抽象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3]。例如,在计算教学活动中,教师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计算原理,以及多样化的计算方法,这就能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四)有助于落实教育政策理念

在“双减”政策理念下,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的地位更加突出,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要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具备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及高度的专注力和饱满的精气神,才会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收获较好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会在课前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然后将其适当地应用于教学活动中,运用色彩丰富的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一)优化问题设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他们对一切新鲜的事物和知识内容都充满了好奇心。尤其是当内心充满疑问时,他们就会迫切想要寻求答案,进而就会积极自主地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优化问题情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加强观察、分析与思考探究,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4]。

教师要设计启发类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类比迁移。数学知识的系统性非常强,很多新知识都是旧知识的拓展延伸。因此,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认知能力展开类比迁移,从而让学生经历新知识的自主探究过程。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展开相应的探究,具体可以先设定如下问题情境:给出纸张垃圾和废金属垃圾在生活垃圾中所占的数量,用异分母分数表示,然后提问它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这一问题不难,学生很快就会列出异分母分数相加的计算竖式。紧接着,问题就变成了如何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教师可以再次提出问题:这两个加数的分母不同,我们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法计算方法,是否能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呢?基于此问题,学生就会思考异分母分数如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自主展开新知的探索和研究。

教师要设计开放类的问题,鼓励学生展开独立思考。问题的答案不止一种,学生完全可以结合自身的能力进行分析与解答。例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关于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长方体物体及正方体物体可以拆分成哪些平面图形?长方体可以拆分成的平面图形样式非常多,因此,不同的学生会给出不同的图形。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鼓励学生再想一想是否还有其他的拆分方法及其能够呈现出来的平面图形,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问题解答结果,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分析过程。也就是说,当学生给出答案后,教师要多问“为什么”,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组织整理反思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活动,数学教材内容也是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编排的。那么每隔一段时间,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围绕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展开总结与整理,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更加系统化的知识内容。与此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效率,反思自己习题中出错的原因,从而逐步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及自主思考能力。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单元知识内容展开整理总结。一般情况下,每个单元内的知识内容都有较大的关联性,因此,当学习完整个单元的知识内容后,学生可以将整个单元的知识点及数学思想等进行整理归纳。例如“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中涉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特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及体积,还有容积单位,那么学生就要尝试绘制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的思维导图,或者是简单列出单元内所有知识点的框架结构,包括长方体的棱长、各个面之间的关系、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表面积公式、体积公式、典型的习题内容等。总结单元知识点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思考的过程,也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已经练习过的数学习题展开反思。即便学生会认真审题与计算,但是习题中也会出现相应的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正视习题练习中的错误,并引导学生分析习题出错的原因,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错误。那么对错误习题的分析与改正,就是学生自主思考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准备一个错题记录本,将错题加以记录与分析,及时查漏补缺,提升自身的解题能力。

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展开反思。数学习题的分析与解答,重在对数学基本知识点及数学思想的灵活运用,而且虽然数学习题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因此,学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一边学习,一边总结,一边思考,一边反思,从而切实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

(三)注重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的地位更加突出,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要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所以学生的课前预习及课堂学习状态就非常关键。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及导学案内容展开积极的思考与探究,从而为高效课堂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真分数和假分数”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要在课前设计相应的导学案,引导学生初步探究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与意义,并围绕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展开相应的习题练习。在导学案中,教师可以通过讲小故事的方式来引入假分数的概念,具体可以是“唐僧师徒四人平均分五张一模一样大小的饼,问每人平均分得几分之几”。学生会结合自身的认知经验展开分析与探究,有可能是画出五个一模一样的圆形,然后思考如何将这五个圆形平均分成四份;
有可能是结合家中的馒头或者是其他物品展开思考与探究。导学案中,教师还要呈现相应的练习题目,具体可以是画出两个图形,运用阴影部分表示超过一个整体的图形面积,要求学生运用假分数的形式表示出来。基于导学案的课前练习活动中,学生会深入分析题目中的数学信息,结合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展开分析与解答。

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向小伙伴分享自己的课前预习过程,并通过提问的形式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充分肯定学生的独立思考行为,并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四)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无论是数学计算,对几何图形的观察与分析,还是概率统计或者综合性的数学问题,都有可能出现在实际生活中。而且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念,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育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与思考,从而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打电话”,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该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思考如何用最短的时间快速通知到所有的人员。与此同时,教师要与学生一起画出与上述综合问题相关的图示,将抽象的数与直观的形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分析与计算。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做出图象形式的示范引导,然后要求学生自主做出具体的图示,并在个人思考与作图的基础上与同学进行分享交流。如果小组学生做出的图示及分析出的结果一致,且都正确,那么就说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如果小组学生有分歧,那么他们可以进一步展开深入的讨论,也可以将分歧点反馈给教师,寻求教师的支持与帮助。必要时,小组学生可以展开模拟练习,从而进一步提升独立思考能力。

(五)组织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动手操作是数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直观的动手操作还能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及性质、定理等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和环境,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来探究新知。例如,在对长方体及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通过拆分长方体和正方体及测量各个面的长宽的方式来总结长方体的面的特点,并推导出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三)”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准备好基本的图形学具及画有小方格的面,引导学生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操作,从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图形运动的特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来加强对基本知识点的巩固运用。例如,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相互转化的数学问题,包括长方体中截取一个表面积最大的正方体,或是正方体拼接成长方体的习题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具体的操作练习,并结合操作练习过程进行相应的分析与解答。无论是基于新知探究的数学操作活动,还是基于课后巩固练习的数学操作活动,学生都有可能遇到一些小麻烦。教师要鼓励学生加强观察、分析与操作,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总而言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才能为高效课堂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独立思考正方体长方体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22年1期)2022-08-31拆拼长方体小学生学习指导·低年级(2021年6期)2021-09-10给正方体涂色小学生学习指导(低年级)(2021年3期)2021-07-21拆拼长方体小学生学习指导(低年级)(2021年6期)2021-07-19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初中生世界·七年级(2021年2期)2021-03-12多少个小正方体小学生学习指导(低年级)(2020年9期)2020-11-09数小正方体数学小灵通(1-2年级)(2019年10期)2019-11-02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19年5期)2019-06-25拼正方体小学生学习指导(低年级)(2018年12期)2018-12-29抓不变量巧解题小学生学习指导(高年级)(2018年3期)2018-01-24

推荐访问:中学生 独立思考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