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赋能普通高中教育评价转型升级的四种途径

【摘要】本文论述普通高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强化过程性评价、改进终结性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多元评价体系,通过优化评价机制促进评价转型升级,提升评价效能,使教育评价实现从分数导向转为素养导向,有效发挥教育评价指挥棒的作用,促进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育评价 普通高中 五育并举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1-0008-04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实现这一目标,普通高中应当发挥教育评价“指挥棒”的作用,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促进评价转型升级,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多元评价体系,从而为人才提供健康成长环境,厚植创新人才成长土壤,促进教育评价从分数导向转为素养导向,从经验反馈转向科学归因,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测量,实现以评促教、以评导学,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一、信息技術赋能教育评价的价值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这意味着普通高中教育评价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关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学校如果仅凭学生的考试成绩做评价,难以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在信息时代,一方面,学校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构建动态的、交互的、真实的教学情境,分析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完成真实情境任务的过程数据,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科能力、行为规范以及品格养成的情况,尊重、接纳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这样可以比较全面、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使教育评价从基于分数的单一评价转向基于过程数据的客观评价,由此拓宽学生的学习成长空间,进一步凸显教育培养人、发展人、成就人的价值本质,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从而满足社会对人才多元化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评价结果是衡量评价价值的主要因素。不同评价主体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仅可以直观地了解评价对象受教育的状况,而且为施教者提供改进教学的建议,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如学校借助教育大数据平台,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等媒介采集各处室、各教研组、各年级、各班级的数据,再进入网络评价系统对数据进行提炼、分析和研判,并将研判结果推送给教师、学生等,由此可以让学生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让教师牢牢把握学生的发展动态,并及时为学生解答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便于学校预估教书育人目标的达成度。由此,普通高中可以用数据支撑评价结果,用评价结果优化学校的教育管理、完善教师的教学策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等,使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从“经验”转向“数据+经验”,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提升评价效能。

二、信息技术驱动教育评价转型升级的实践路径

(一)活用平台分析“知”过程,强化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为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效果而进行的评价,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总结和诊断功能。评价过程的内容包括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过程中的学习参与度、目标达成度;
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灵活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客观评析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反馈建议,促使学生有效优化学习方式。

例如,教师运用UMU互动式学习平台,通过提问、讨论、分享、练习、考试等多个环节,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情况进行信息收集、统计和反馈,让诊断过程成为育人过程,让数据成为育人的脚手架。首先,教师通过UMU互动式学习平台将学习任务发送给学生,利用UMU互动式学习平台的“添加提问与讨论”功能,组织学生进行观点分享、思想交流和资料上传,教师利用平台观察和分析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教师通过UMU互动式学习平台的“学员管理”功能,参与学生的“线上作业”,及时解答学生进行练习时的疑惑,并根据平台上的反馈信息掌握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给予个性化评价。最后,教师通过UMU互动式学习平台“添加考试”功能即时检验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效果。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采取限时检测、多生一测、一生一测等方式量化学生过程性学习的效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借用精准优势“找”问题,改进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的学习状况、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改进终结性评价不是弱化或省略结果评价环节。如果弱化或省略结果评价会降低评价效能,降低人才培养质量;
但过于强调结果,甚至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了解学习结果不仅与学生自身相关,还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等因素相关,这样的评价结论是不合理的,评价导向是不科学的,会导致学生出现不良竞争。因此,教师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终结性评价中,从而使终结性评价凸显“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要求,让“结果”全面地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大数据具有容量大、真实性强、定位精准、处理速度快等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借助大数据改进终结性评价。首先,教师可以运用智能评阅系统、语音测试系统辅助评阅试卷,提高试卷评阅的公平性、规范性和精准度。例如,教师可以采用自动化短文评价系统,对学生试卷中的短文等主观题答案进行自动化评价与反馈;
采用自动化口语测评系统,对学生的语音、听力情况等进行自动化测试与评价。其次,教师运用“成绩分析大师”“试卷宝”等试卷分析系统,对各种类型的考试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从考试数据的平均分、难度值、标准差、偏度值、峰度值、众数、中位数等指标进行个体、群体分析,挖掘个体、群体的测试情况,使评价结果更加精准、客观,提高终结性评价质量。如以分析地理学科某次考试难度值分布表为例(如图1所示),我们可以看出,试题的整体实测难度与预估难度有一定偏差,有二分之一的试题低于预估水平,说明该班学生地理学科某阶段学习质量没有达到预期要求,而且试题难度有待优化,应充分考虑先易后难的基本要求。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行为跟踪技术等,实时动态地采集学生在不同学习场域中的数据,直观了解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从而使评价触及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态度、体育锻炼、劳动创造、审美情操等领域,由此改变唯分数、唯升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三)妙用数据功能“识”变化,推进增值评价

增值评价是当前国际上较为前沿的教育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唯一标准,而是以学生的进步幅度对学校和教师进行评价。增值评价的本质要求是关注学生的变化,关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的进步幅度,并通过评价了解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客观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促使学生不断发展进步。新时代教育的增值不仅是学生成绩的“增量”、教师育人质量的提升,而且是多次评价追踪过程中学生的增长值,以及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增值评价是一项专业性强、复杂程度高的评价活动,教师要善于发挥大数据优势,用好数据的横向、纵向连接功能,及时关注、诊断学生的阶段性變化,并查找导致变化的原因和制订应对策略。例如,当学生在系统上完成指定学习任务时,教师可以使用“好分数阅卷系统”,依据参考答案和评价指标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数据采集、分析、查对和决策,然后导出学生成绩单和结果报告,并与前一次的评价结果进行比对并查找差距;
同时,还要注意用好系统数据联通的教师端、学生端、家长端,为家长与学校建立沟通互动的桥梁,为学生开辟一个认识自我的移动学习空间。如在教师端,教师可以在界面上清楚地看到考试人数、班级平均分、班级最高分、学情分析等信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分析学习变化的原因,查找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
在学生端,学生通过成绩分析报告可以直观看到个人总分、各科成绩,还可以查看各科具体题目的得分情况、教师评语,以便准确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效;
在家长端,家长可以查阅孩子的成绩报告,包括成绩上升或下降的幅度、优劣势学科、与其他学生成绩的对比情况,还能获得系统推送的“家长锦囊”等,从而有效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指导孩子学习(如图2、图3所示)。

可见,教师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一个能够追踪、查询和分析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群体中变化发展的数据平台,可以实现数据收集、处理、共享一体化。如可以把学生放在班级、年级、学校、区域中的不同群体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分析差距以及发生变化的因果联系,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增值情况,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拓宽自身的增值空间。

(四)用好系统“观”全面,健全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评价环节,是一种运用系统建立完备的评价指标,多维度、多主体对被评价者进行评价的方式。多维度评价包括对学生知识水平、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方面的评价;
多主体评价包括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等多个角色参与评价过程。学生参与评价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学生进行自我评估有利于清晰地认识自己、成就自己;
学校、教师参与评价,能够发现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及时改进教学策略;
社会参与评价,能够协调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为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教师光靠人工操作难以完成综合评价,还要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提供支撑。首先,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学生学业要求和核心素养指标,建构综合评价指标模型,确定综合评价指标和指标权重。其次,利用大数据平台采集、图像识别、视频录制等技术手段,采集学生在学校学习、运动、交友以及在校外参加社会服务、劳动时间的相关信息,获得支撑评价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依据。再次,利用信息技术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了解各种信息之间的关系,揭示信息变化的过程与特征,对照各项评价指标观察和评估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动机、行为等。最后,运用可视化工具输出具有客观性、实用性和发展性的个性化报告,满足精准评价需求。例如,教师运用广西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管理系统对学生开展综合评价,管理系统将综合素质记录按类型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维度,结合每一个维度特点梳理需要收集的数据指标,建立数据指标体系(如第15页图4所示)。

教师利用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录入、整理遴选、公示确认、形成档案”等程序,采用学生写实记录、自我陈述以及教师评语相结合的方式,随时随地记录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并发布到系统中,有利于学生利用系统中的“学生圈”发布记录,与同学相互分享、增进了解,形成良性竞争。教师利用平台中的写实记录材料以及翔实、直观的图表分析,对学生的成长过程进行科学评价,引导学生发现自我、正视不足,从而使学生建立自信、挖掘潜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普通高中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需要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功能,将教育评价融入学生的学习环节及学生的成长过程,搭建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评价路径和评价体系,从对学生评价转向为学生评价,从而有效落实评价即学习的理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小蓉,张辉蓉.五育并举视域下学生增值评价的发展困境与破解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21(11).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广西教育质量监测研究专项一般课题“基于大数据监测促进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提升的研究”(2022ZJY279)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永坚(1972— ),广西容县人,本科,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政治教学研究。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教育评价五育并举普通高中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甘肃教育(2020年24期)2020-04-13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1期)2019-05-28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中小学管理(2018年10期)2018-11-21“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中小学管理(2018年10期)2018-11-21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中小学管理(2018年10期)2018-11-21关注“人的发展”:“核心素养”观下学校教育的召唤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6年20期)2016-12-01基于幼儿成长的有效教育评价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32期)2016-11-19初探教育评价的改革考试周刊(2016年53期)2016-07-15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中小学电教(2016年3期)2016-03-01普通高中教育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四种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