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一体化沟通机制研究

卢凯 彭慧洁

摘 要: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沟通机制,有利于全面促进各学段思政课发展。针对当前各学段思政课一体化沟通中存在的主导协调不够、主体意识不强、内容不够完善等问题,构建起教育部门主导的行政沟通机制、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沟通机制、不同学段思政课内容沟通机制,从而协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关键词:大中小学;
思政课;
一体化;
沟通机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4.072

習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现各学段的全覆盖,这就要求大中小学各同学段之间共同参与、统筹推进、协同发展。因而,构建有效沟通机制是题中之义。

1 大中小学校思政课一体化沟通机制的重要意义

沟通是一种信息传递交流的实践活动。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现立德树人需要高效沟通机制。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沟通是各项工作有效展开的纽带,沟通机制是实现育人目标、课程质量、过程衔接的重要保障。

1.1 有利于协同各学段思政课目标

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各学段思政课课程目标一体化要求,而构建高效沟通机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协同各学段思政课目标,需要在对立统一中把握。在课程一体化建设中,各个学段的教育目标应当实现整体要求与差异性目标统一。不同学段思政课教育目标,既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要尊重各学段差异性,从而实现整体目标与阶段目标的有机统一。协同阶段目标,需要在螺旋式上升中推进。在课程一体化建设中,阶段目标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需要经过制定、实施和评价的反复循环才能达到预期成效。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沟通机制,一方面,可以促进各学段思政课整体目标一以贯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育人格局;
另一方面,通过有效沟通,能够建立大小学段与中学段之间的纵向联系,以及大中小学之间的横向联系,可以促进各学段思政课阶段目标得以顺利实施,并推进阶段目标螺旋式上升递进,从而实现各学段思政课一体化目标协同发展。

1.2 有利于提升各学段思政课质量

提升思政课质量,是关系立德树人、后继有人根本大计的关键所在。由于各学段思政课在主体、目标、内容、方法、环境等不同主客观方面存在差异,不同学段思政课存在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症结。教育实践中,不同学段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内容都存在较大差异,甚至部分学段思政课还出现了“一课多用”情况。同时,由于不同学段的思政课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组织方式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体现了教育实践中的不平衡、不充分,更是各学段思政课存在的共性问题。这种“共性”问题,既反映了在实际工作中对思政课建设认识不够全面、深入,也反映了各学段思政课尚未形成一个确实有效沟通机制。在没有有效沟通机制的情况下,各学段思政课难以形成有效教育合力,导致整体教育质量不够理想。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培育质量,最关键的是增强各学段主体进行有效沟通,并建立长效化沟通机制,促进在教学目标协同、教学内容衔接、教学方法融合、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强强对话,形成增效互进、提质强化的沟通机制。

1.3 有利于衔接各学段思政课过程

办好思政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学段思政课能否高效精准衔接、接续推进,直接关系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将各学段有机衔接起来,实现育人目标的整体推进。从学生发展规律和大中小学思政课本身特点出发,可以把学段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通过有效沟通来实现教育目标和育人效果的有机统一,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程的深度融合。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建设过程中,各学段的学生在认知能力、思维方式、接受程度等方面呈现不同特点,各学段思政课也呈现出不同特点、不同状态。要注意把握好教学过程中的衔接点,注重对学生思想和情感体验、价值观养成等方面的引导,确保实现育人目标。而要更好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效沟通是促进顶层设计落实、各学段思政课衔接、思政课教师交流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实现全过程育人。

2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沟通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正全面深入推进,在根本目标、基本内容、主要要求等方面上总体布局,基本实现了各学段思政课分层对接、同向而行。但在一体化建设实践当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1 主体沟通意识不强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政课教育主体,存在交流协调、合作互进的沟通意识不强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思政课教师没有树立起跨学段沟通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整体效果。一是对于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方式等方面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课程设置是统一的、教材选用是统一的,而教师在教学中主要以学生学习成绩为依据组织教学活动。二是思政课教师对于其他学段思政课教师进行教学交流时,不能以对方所处学段为依据进行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学段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三是缺乏沟通协作、沟通互鉴的意识,在思政课教育教学活动中容易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难以形成协同育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习惯于传统的“单打独斗”式教育方式,对于加强不同学段思政课沟通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没有完全树立起跨学段的沟通意识。

2.2 行政沟通协调不够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明确领导主体,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组织、协调、支撑等工作尚未明确行政主体,还未形成常态化的领导组织。在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主管部门对教育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统筹谋划不够,缺少对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工作的整体设计和系统性布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工作谁来组织推进、谁来具体跟进、谁来评价促进,如何将各学段思政课主体组织起来共商共建思政课,如何实现各学段思政课互通有无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明确行政主体、落实责任主体。对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而言,如何做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也是一个重要挑战。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虽然也制定了相关的规划和方案,但由于缺乏深入细致的调研,难以准确把握思政课教学实际情况,也不能及时跟进、有效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全过程,都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发挥居中协调、有效组织、稳步推进的沟通作用。

2.3 内容沟通不够完善

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内容具有一致性,同时也具有差异性。在教材设计、整体内容、内容分层等方面,形成了较为统一的认识。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也存在较多可供选择的内容。如在课程设置上,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学内容、课程目标、教学重点、目标达成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在不同的实践层面上,也需要教师从不同领域选择一些内容进行整合。但是,“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还存在教材内容交叉重复、断层错位,教学内容衔接不畅、缺乏系统,实践内容形式单一、效果不佳等问题。”当前我国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仍然存在不少重复问题、断层和错位,各学段思政课教学内容如何实现有效衔接、避免重复讲授、重难点突破、实践提升等问题,这要求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各学段需要共同沟通,形成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的一致性认识,建立起比较系统、有效的内容沟通机制。

3 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沟通机制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沟通机制,是实现各学段思政课有效实施、接续递进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协调好党和政府、学校和教师、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关系,才能实现有效沟通,形成思政课一体化教育合力。

3.1 构建教育部门主导的行政沟通机制

构建教育部门主导的行政沟通机制,是指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各级教育部门统筹规划、协调组织、政策支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全面推进。这要求各级教育部门要站在党和国家大局的高度,统筹规划、协调组织、支持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协调发展。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育部门的主体作用,要建立两个方面的机制。一方面,各级教育部门要立足于思政课建设总体目标,着眼于各学段学生认识和需求发展规律,结合所在地区思政课建设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这要求,在国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规划中,要明确规定大中小学思政课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及主要内容。如,江西省红色文化系列课程,立足于立德树人,扎根江西红色热土,结合各学段学生特点打造出贯穿各学段的红色文化课程。另一方面,各级教育部门要明确自身职责,自觉承担起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领导、组织、支持责任。如,明确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责任部门,细化到科室、落实到个人;
建设思政课一体化推进小组、思政课一体化联席会议等,为各学段思政课交流沟通提供常态化组织;
适当增加中小学思政课专职教师招聘岗位,避免兼课情况,影响思政课质量。如,教育部将思政课教学资源库纳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专题库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等系列专题;
教育部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训纳入“国培计划”等项目,促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各省市和高校也积极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工作机制,在课程开设、教学安排、师资配备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落实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离不开党和政府以及教育部门发挥组织协调的沟通作用。

3.2 构建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沟通机制

构建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沟通机制,是重要一环。思政课教师沟通机制是指由专业人士或专家组织就思政课程的内容、形式、方法以及教材编写等问题,对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和挑战,以集体讨论、咨询、协商、研究等形式进行研究。在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沟通机制构建过程中,一是以高校为主体,组织思政课教师研讨;
二是建立不同学段思政课相互交流学习机制;
三是建立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交换学习机制。首先,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沟通机制,关键在于建立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共同体。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应以高校为主体,包括中学、小学、幼儿园及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通过教育部门、学校组织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共同培训、共同研讨、共同竞赛等形式,加强不同学段思政课交流,盘活思政课有机资源,推进一体化建设。建立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共同体,有助于打破思政课课程体系与中小学课程体系的壁垒,增强课程吸引力,提高教学效率。其次,建立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共同学习机制。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共同学习,有助于解决教师专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问题,提升思政课教学水平。最后,建立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交换学习机制。教师交流是促进思政课教师成长的有效方式。在建立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沟通机制时,需要特别关注思政课教师交流合作。通过建立“1+N”定点合作模式,由一所高校对应多所中学、小学,一所中学对应多所小学,组织思政课教师到不同学段去听课上课,了解学生实际需求,为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交流提供便利。通过建立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推动同一学科的教师开展集体教研,深化不同学段思政课目标、学情、内容的认识,更好地衔接教学。加强思政课教师间的交流沟通,对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工作具有直接促进作用。

3.3 构建不同学段思政课内容沟通机制

构建不同学段思政课内容沟通机制,是基础环节。不同学段思政课内容沟通机制,是要解决各学段思政課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有机融合、有序推进的问题。在构建不同学段思政课内容沟通机制时,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展开:一是,统筹规划。思政课的一体化建设涉及教材、教学以及实践三个方面,应当由统一的顶层设计来统揽。这就需要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做好各学段教材、教学内容以及实践教学内容的统筹规划。要避免各个学段、各个学科之间“上下一般粗”,各学段思政课的不同特点,导致出现教学中“重难点难把握”等问题。二是,协同配合。协调好教材、教学和实践三个方面内容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课程目标的统一、知识内容的高度融合、思想教育内容的教材内容的确定。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到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以及教育目的的关联性,同时,教学内容的运用是对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处理好三方面要素的关系,才能形成有机统一、相互支持的大思政课内容一体化体系。三是,有序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实现各学段教学内容的有效沟通,合理衔接,有序推进。这就要求,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考虑本学段思政课内容和教学内容的衔接,确保各学段思政课内容的衔接。同时,还需要注意到各个学段思政课教学内容之间的差别。各学段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运用,应当组织思政课教师交流,围绕如何选择、如何讲授、如何深化等问题展开思考,同时明确各学段重难点内容,避免重复传授。思政课实践内容应当根据不同学段特点展开,小学重直观体验,中学重体验思考,大学重抽象思考,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实现螺旋式上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01).

[2]付洪,王丹阳.运用系统思维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析[J].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2022,2(02):100107.

[3]王放,刘晓东.高校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方案探索——以《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为例[J].商业会计,2022,(21):119121.

猜你喜欢一体化思政课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大学·课外阅读(2022年3期)2022-04-25——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社会科学家(2021年3期)2021-04-30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年13期)2021-01-14“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2020年3期)2020-11-16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环球时报(2016-07-30)2016-07-30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当代教育论坛(2015年2期)2015-11-08

推荐访问:机制 沟通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