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并将教育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进行系统擘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本刊特开设专栏,就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行阐释解读,为全面准确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其中关于教育特别是德育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助力。

摘 要 党的二十大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思政课的使命任务。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聚焦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课程思政、大思政课建设,把握教育数字化发展机遇,构建纵向衔接贯通、横向协同联动、外向延展融合的全方位立体化思政课育人体系,增强思政课育人合力;
坚持守正创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政课核心内容,并以其为准绳,优化学校“小课堂”资源,整合社会“大课堂”资源,开发网络“云课堂”资源,完善思政课内容体系;
坚持自信自立,突出教师在思政课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师自我修养、自我提高的意识和能力,着力提高理论修养,增强问题意识,加强师德修养,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
创新理论;
思政课;
高质量

思政课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1],“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2],为思政课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对思政课建设的新要求,需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理解新时代新征程加强思政课建设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思政课在新征程的使命任务,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一、新时代新征程加强思政课建设的重大意义

与其他课程相比,思政课具有特殊的规定性。它直面学生的精神世界,以传导主流意识形态为任务,以塑造价值观为重点,解决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集中体现了教育的政治属性,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重要论述,把思政课建设提升到关乎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上升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4]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不少挑战。[5]面对复杂严峻的新形势,思政课的关键课程地位更加凸显。只有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全党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凝聚起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

当今时代,国际竞争实质上是各国综合实力的竞争。其中,文化软实力是最核心、最高层的综合实力。而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根本上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6]世界上各种文化之争,本质上是价值观念之争、意识形态之争。[7]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复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必须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党的二十大对意识形态工作和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要求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这为思政课创新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同时也表明,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思政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而且必须提高水平”[9]。

二、思政课在新征程的使命任务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0]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这些重要论述和论断,既有对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一以贯之的坚守,又有对教育战略定位的新的阐释,进一步明确了思政课在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概括起来就是为党育人、培育新人、立德树人。

一是为党育人。党的二十大把“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写入党代会报告,这在历次党代会中尚属首次,昭示着教育在新征程上已经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这同时意味着,以政治性为首要属性的思政课必须理直气壮讲政治,旗帜鲜明为党育人,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二是培育新人。党的二十大确立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当代青少年生逢其时,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主力军。为此,思政课应承担起历史责任,教育引导青少年筑牢信念信仰之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四个自信”,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担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三是立德树人。我们培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德”居于统领地位,人无德不立。思政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更应教育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努力成长为心灵纯洁、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成长为有文化修养、有人文关怀、有责任担当的人。[11]综上可见,为党育人、培育新人、立德树人,是从不同侧面对思政课在新征程的使命任务的生动描绘,具有内在统一性,最终都指向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三、推动新征程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思政课建设涉及课程、教材、教师等诸多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思政课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课程教材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持续壮大优化,大中小学纵向一体化、横向课程化的思政育人体系初步建成,[12]思政课的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但一些长期存在及新出现的问题亟待解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亟须深化,教学资源需要更加丰富鲜活,课程教材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如何打破瓶颈制约,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思政课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的重大创新理论,环环相扣、步步递进,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13]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要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重要论述的基础上,以“六个必须坚持”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聚焦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着力增强育人合力,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一)坚持系统观念,增强思政课育人合力

长期以来,思政课陷入与其他课程相隔离、与社会实践相脱节的“孤岛”困境,导致育人合力不足。这是制约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创造性提出“思政课一体化”“课程思政”“大思政课”等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为增强思政课育人合力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推动构建起以思政课为内核、各类课程协同配合的思政课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强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应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新课程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强化协同创新,统筹主渠道和主阵地、一体化和课程化、校内和校外、虚拟和现实,以思政课建设为牵引,推动整个育人系统协调发展。

一是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整体规划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内容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改革、教师培养、考核评价等环节,打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把握好统一性与差异性、整体性与阶段性的关系,推动加强资源共享,实现各学段思政课衔接贯通、层层递进、互补互成。二是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统筹各学科专业、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科学设计课程思政体系,依据不同学科特点分类推进。深入挖掘各学科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找准课程与思政的结合点,遵循学科内在规律,将其有机融入学科教学。三是持续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按照“八个相统一”的要求,[14]进一步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建好强劲有力的“大思政课”内核[15]。持续开展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推动思政课同社会实践相结合,把思政课堂拓展到社会全域。把握好各类教育资源在育人功能、作用机理、作用场域等方面的不同特性,发挥其各具特色的功能作用,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配置。四是稳步推进思政课数字化建设。抓住教育信息化发展机遇,开发利用数字化课程资源。依托数字化教育平台,组织开展网络集体备课、网上自主学习、网络主题宣传等活动,进一步推动资源共享、拓展教育时空,强化思政课的时代性和吸引力。着力构建纵向衔接贯通、横向协同联动、外向延展融合的全方位立体化思政课育人体系,增强思政课育人合力。

(二)坚持守正创新,汇聚思政课育人资源

内容建设是高质量思政课建设的关键环节。理论上讲,凡是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成长和政治素质提高的内容,都应纳入思政课。但对于一门课程来说,这同时意味着需要深入思考哪些内容最应纳入思政课。实践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进一步加强思政课内容建设,应坚持守正创新,紧紧围绕思政课为党育人、培育新人、立德树人的使命任务,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核心内容,并以其为准绳,广泛汇聚各类育人资源,打造多元融合的思政课资源体系。

优化学校“小课堂”资源体系。一是优化思政课内容体系。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系统设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等内容。二是完善思政课教材体系。统筹规划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建设,整体设计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内容,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重点教材建设,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的统编统审统用工作。三是创建特色校园文化。加强思政特色校园文化建设顶层设计,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和载体,推动思政课教学融入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融入校园文化活动。

整合社會“大课堂”资源体系。一是整合课堂教学资源。紧密结合世情国情党情民情,把党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英雄模范人物事迹、社会热点话题等及时引入课堂,融入思政课教学。二是整合实践教学资源。统筹各类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和地方特色教育资源,开发社会实践课程,用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三是整合育人队伍资源。聘请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行业专家、劳动模范、红色基地讲解员、志愿者等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四是整合家庭教育资源。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为契机,调动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为子女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家庭环境,培育向上向善家庭文化,用良好家教家风涵育子女的道德品行。

开发网络“云课堂”资源体系。一是加强思政课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依托网络数字化平台,广泛汇聚教学案例、名师“金课”、短视频等教学资源,探索研发虚拟仿真教学资源,推动教学资源建设常态化机制化。二是加强网络教育宣传平台建设。打造集资源共享、在线互动、网络宣传为一体的思政课主题学习网站、微信公众账号等网络平台,创新网络教育宣传形式和内容。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能信息技术,打造思政课智慧课堂升级版。三是加强校园新媒体建设。开发利用以互联网、手机为载体的新媒体,鼓励师生围绕思政课教学创作健康向上、丰富多样的网络产品,推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

(三)坚持自信自立,提高思政课教师素质

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教师是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各地积极推动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思政课教师的地位空前提高,规模和素质稳步提升。但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不少短板,在人员结构、师德师风、专业发展、激励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教育部及相关部门采取一些措施,加强思政课教师配备选聘、培养培训、考核评价等,优先保证资金投入和资源配置,全力支持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16]然而,这些措施的成效如何,最终还是要靠思政课教师的能力水平提高程度、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程度来检验。因此,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是,要进一步突出思政课教师的主体地位,调动思政课教师加强自我修养、自我提高的积极性。

当好思政课教师不容易。思政课承担着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这要求思政课教师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政课涉及的知识面更广,因此思政课教师需要具备更丰厚的知识储备。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做到“两个相结合”,[17]这要求思政课教师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思政课所面对的教育实践,经常是解决社会现实中敏感复杂的问题,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具备更强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培根铸魂为目标的思政课,对教师自身的信仰信念、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精神风貌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机遇,思政课教师应坚持自信自立,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自觉按照“六要”标准,[18]努力加强自我修养。

一是自觉提高理论修养,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只有有魂之人才能铸人之魂,只有有信仰之人才能讲信仰。思政课教师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增强讲好思政课的底气和信心,用信仰的力量、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二是自觉增强问题意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政治引导、价值引导是思政课的功能,但这种引导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和社会现实中复杂多样的问题联系在一起,通过问题呈现出来。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始终具备敏锐关注问题、积极回应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注重把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对问题的探寻中一步步进入思想价值观念的“澄明之境”。[19]三是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学的亲和力、感染力。师德需要教育培养,更需要教师自我修养。思政课教师作为在人的思想、灵魂上搞建设的人,自身树牢铸魂育人的自觉自信,追求道德高尚、人格完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应按照“四个相统一”的要求,[20]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中汲取营养,提升道德修养,升华人格魅力。始终保持健康向上、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以高贵的灵魂、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心、真情、真爱关心学生,实现以情感人、以心化人。

参考文献:

[1][2][4][5][8][10][17]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4,44,26,14,43,34,17-18.

[3][14][18]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6]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1).

[7]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EB/OL].[2022-05-06].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0457713.

[9]一堂特殊而難忘的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侧记[N].人民日报,2019-03-19(4).

[11]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N].人民日报,2016-09-10(1).

[12]孟庆涛,齐媛,侯金芹,等.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根铸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习研究之一[J].教育研究,2022,(1):11-22.

[13]韩庆祥.“世界观和方法论”及其道理学理哲理[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2):57-63.

[15]沈壮海.把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关键点[J].人民教育,2022(18):6-10.

[16]教育部.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EB/OL].[2023-03-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2002/t20200207_418877.html.

[19]沈壮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论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6):1-8.

[20]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责任编辑︱刘 洁

猜你喜欢思政课高质量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大学·课外阅读(2022年3期)2022-04-25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国有企业如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活力(2021年4期)2021-07-28——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社会科学家(2021年3期)2021-04-30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年13期)2021-01-14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2020年3期)2020-11-16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煤炭工业(2019年5期)2019-11-04“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

推荐访问:高质量 理论 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