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红色文化资源新媒体传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涵化教育理路与实践研究

李元博 史达

摘  要:城市红色文化资源遍布在各个街区,是与大学生日常生活最贴近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景,但长期以来,城市红色文化资源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深入挖掘。文章旨在深度挖掘城市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政教育禀赋,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的宣传优势,体现“互联网+思政”的时代育人要求,针对高校对于城市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不充分、教育效果不明显以及红色文化在新媒体平台话语权不足等现状,选取某高校作为红色文化资源新媒体传播涵化教育实践改革试点,通过大量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和调研,探索构建“以史为鉴、立德树人”的高校红色文化育人新媒体思想政治涵化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
新媒体传播;
涵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04-0109-04

一、研究现状述评

涵化分析理论是大众传播中的一种效果理论,该理论是由美国学者乔治·格伯纳首创。杨小微(2011)认为‘涵化是不同文化间横向影响的过程,即在不同文化群体间,因为相互集中而持久的接触,逐渐地相互适应、借用,最终使一方或双方原有的文化模式发生文化变迁或部分渗透的变化[1]。盛莉(2016)和太星南(2020)认为涵化分析的理论核心是:从本质上看,教育是一种价值传播行为,其传播内容具有特定的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通常不是以说教而是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的,它们于潜移默化之中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2-3]。赵雪飞(2018)认为“新媒体文化传播因其快捷、高效、多元的特点,在大大丰富了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又因其去中心化、碎片化的特质,导致素质参差不齐的团队制作和良莠不齐的产品充斥其間,而与碎片化伴生,使得知识文化扁平化、不成体系且缺乏深度,也给学生甄别真伪、博学精进带来负面影响”[4]。乐凤(2021)认为“新媒体文化(短视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融合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5]。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文化教育[6],反复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胡建松(2021)认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需要全员融入、全过程融入、全方位融入[7]。而‘涵化能够通过隐性的、潜移默化的方式达成一种‘共识,从而影响‘主流价值的方式。这种隐性的、价值主导的影响效应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创新思路”。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科学设计并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出城市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充分结合高校思政教育目标以及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新媒体传播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涵化教育的重要形式和抓手,促进红色文化资源各要素间的融合与协调作用,形成线上、线下与校内校外教育教学的联动机制,进而实现现实与历史、育德与育人的有机结合。

二、城市红色文化资源新媒体传播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

第一,城市红色文化在引领思政教育的价值导向过程中具有先天优势。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追寻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凝聚而成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资源所呈现的价值取向是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优先,这与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内核十分契合,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导向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正确的教育教学方向。城市红色文化资源遍布在各个街区,是与大学生日常生活最贴近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景,但长期以来,城市红色文化资源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深入挖掘。因此,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将城市红色文化资源新媒体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将思政工作从校园场域拓展到城市红色文化的“大课堂”,对大学生传承红色文化、发扬红色精神具有重要意义[8]。

第二,红色文化的涵化教育夯实思政教育的文化根基。整个社会优厚的文化是高校思政教育建立的基础。红色文化不仅传承了中国人民舍生取义和天下大同的美好期待,而且承载了中国共产党人舍家为国、一心为民的浩然正气。涵化教育的优势在于能够润物无声地传递红色文化的价值理念、基本内涵和物态资源,这与高校的思政教育同本同源,同宗同根,既突显出教育的本源性,又体现了优质性,故而更加夯实了思政教育的红色文化根基。

第三,新媒体传播增强思政教育的育人成效。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历史的重要载体,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中所需的资源素材和历史背景,都能在红色文化资源中找到真实写照。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对当代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有血有肉的深情对话和情景再现。通过新媒体传播的手段强化红色文化传播的广度和场域,采用新媒体话语讲述红色故事、红色精神和英雄人物,这无形中增强了思政教育的育人成效[9]。

三、城市红色文化资源新媒体传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是高校对于城市红色文化资源的规整和更新有待提高。城市红色文化资源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文化遗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宏伟的历史变迁。在调研中发现,很多高校注重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文化资源的整理,而对于“党的十八大”之后的红色文化资源认识还不充分。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融入城市红色文化资源,需要充分地挖掘城市红色文化内蕴的时代价值、思政观念、道德规范等,保证红色文化常讲常新、历久弥新。本研究发现,高校对于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缺乏创新性的深入挖掘和现实凝练,因此,需要从高校的主体能动性上强化对于城市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视和科学利用。

二是红色文化借力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不够充分。经过前期走访,发现红色文化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媒体领域中的薄弱环节和素质教育的短板,在红色文化育人新媒体思政教育中存在校园红色文化新媒体传播内容枯燥、缺少共鸣等问题,进而造成了校园红色文化网络话语权处于文化弱势地位。目前,红色文化资源新媒体网络宣传的涵化效应之所以效果不佳,是由于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存在着主观思想,从而导致缺失信息的客观性,进而对涵化教育育人的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三是高校开展红色教育的手段与学生代际变化不匹配。随着学生代际变化,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必需品,僵化的教育理念和传播手段必将事倍功半。要使红色文化获得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应从学生需求和思想引领的维度出发,通过运用多种涵化教育方法,在新媒体传播体系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重塑大学生的观念,这就需要运用多样化的涵化育人手段,并对新媒体传播体系与内容加以改造。而目前高校红色文化新媒体育人手段和载体相对匮乏,线上线下联动不足,校外红色文化实践活动数量不足,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和引领性,从而降低了育人实效[10]。

四、城市红色文化资源新媒体传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涵化教育的重点

一是如何充分挖掘城市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政育人势能,并深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能够更快捷地获取外界的资源和信息,同时也更加需要提高自身客观看待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思想政治修养。如何帮助大学生在满足自身学习兴趣的同时,弘扬中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资源,这就要求高校红色文化育人新媒体思政工作需充分挖掘城市红色文化资源的禀赋优势,坚定文化自信,在红色文化新媒体传播实践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培养具有正确人生导向的时代新人[8]。二是如何科学运用新媒体工具,坚持以实践为载体,线上、线下相结合,拓宽红色文化育人路径。探寻易于被当代大学生接受的红色文化育人内容和载体知易行难,教育内容的确定要科学合理,第一,要突出关联性,避免将红色文化传播与思想政治工作当作平行的主体来实施;
第二,要突出重点,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会贯通,避免内容说教性过强,失去吸引力;
第三,要坚持依托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在红色文化实践活动中,将理想信念和爱国观念等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通过形象生动、直观具体、丰富多彩的形式入脑入心,并通过新媒体平台反馈提升、广泛传播[11]。三是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高校在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开展新媒体思政涵化教育的实践活动中,要始终坚持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成长规律;
找准学生的满足点和需求点,以免脱离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性,避免盲目追求“高大上”的表现形式;
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树立使命观念,摒弃任务思维,坚持发展成果由学生共享[12]。

五、构建高校红色文化育人新媒体思想政治涵化教育新模式的现实路径

在新媒體视域下,高校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育人实践能够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入脑入心,以达到“涵化教育”的思政教育目标[13]。本文以开展个案研究和红色文化育人团队实践等形式作为改革试点,包括红色文化实践课程及活动方案、实践平台、社团建设、教学团队和工作机制等方面的建设与完善,探索高校以红色文化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联动机制,并据此构建“以史为鉴、立德树人”高校红色文化育人新媒体思想政治涵化教育新模式。方法总结如下:

1.通过前期对相关文献梳理和实地探访实践,深度挖掘城市红色文化资源现状、分布及禀赋特点,分析当前高校红色文化新媒体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炼出适应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发展的红色文化资源,新媒体传播的涵化教育理念、目标与任务[14]。

2. 根据前期研究成果,以加强红色文化新媒体育人实践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切入点,以红色文化资源作为高校新媒体传播涵化教育的内核,打造高校运用红色文化育人新媒体思政工作的有效载体和平台[15]。

3. 选取某高校为利用新媒体传播开展红色文化育人实践的涵化教育改革试点,探索构建高校红色文化育人新媒体思想政治涵化教育新模式,以达到“以史为鉴、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涵化教育培养目标[16]。(1)建立辅导员红色文化育人思政工作室自媒体平台、网络视频平台。利用新媒体宣传手段,明确红色文化育人的思政教育属性,大力培育和宣传推广红色文化新媒体作品,坚持做好线上线下结合的红色文化氛围营造工作,发挥红色文化育人在思政工作实践中的助推作用。(2)探索建立红色文化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效利用“慕课”等网络平台上的红色文化新媒体优质资源,将互动化的新媒体学习宣传模式融入红色文化育人课程和实践活动中。(3)搭建开放式、多样化的红色文化育人实践活动平台。充分整合课内课外和校内校外红色文化新媒体资源,如用VR交互、5G实时感触等方式打破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壁垒,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多角色的红色文化育人实践观摩活动;
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红色文化活动,组建多样式、高水平的爱国主义演讲队、红色宣讲团、红色舞蹈团和红色话剧社等红色社团,活化城市红色文化遗产,营造红色文化思政教育氛围;
大力开展“三下乡”重走红色足迹暑期实践活动,倡导建立“以行促知,践悟初心”的红色文旅团队,实地感悟红色文化,并将线下红旅实践见闻、感悟打造为线上新媒体作品数字化传播。(4)探索建立科学、全面的高校新媒体红色文化育人思政工作激励机制。通过社会、学校、学生层面的资源整合,探索建立以红色文化新媒体传播为基础,多部门合作、多层面齐动的交互式红色文化育人培养和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领悟红色文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实现“以史为鉴、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目标,并将研究成果和经验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小微. “濡化”与“涵化”:中国教育学内涵更新的机制探寻[J]. 南京社会科学,2011(09):124-130.

[2] 盛莉. 高校革命遗产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化[J]. 教育观察,2016(11):15-17.

[3] 太星南. 涵化与认同:主流媒体在互联网中对文化自信的塑成[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1(03):84-93.

[4] 赵雪飞. 红色文化资源与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 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8(01):126-132.

[5] 乐凤. “抖音”及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径研究[J]. 大学教育,2021(05):148-150.

[6] 习近平. 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N]. 人民日报,2014-12-16(01).

[7] 胡建松. 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21(06):12-16.

[8] 毕一翀,曹虹. 新媒体时代高校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形式——以吉林省抗联资源为例[J]. 记者摇篮,2020(12):66-67.

[9] 张小玲. 高校微信在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中的现状研究——以福建省本科院校为例[J]. 龙岩学院学报,2017,35(03):121-126.

[10] 何兴杰,郭沁,方圆. 高校构建红色文化实践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成都理工大学为例[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4):77-78.

[11] 陈晓菲. 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嵌入机制探究——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2(05):22-25.

[12] 孙昕光,孙秋英,孙文倩. 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创新——以沂蒙精神的传承创新为例[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3):62-66.

[13] 向丽娟. 互联网环境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阻碍与策略[J]. 百色学院学报,2021,34(03):119-123.

[14] 孔令霞,许国成,林小敏,等. 新时代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和实现路径[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670-676.

[15] 杨舒眉. 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 法制与社会,2017(31):203-204.

[16] 高广明. 新媒体视域下江门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3):102-104.

(责任编辑:向志莉)

猜你喜欢新媒体传播红色文化资源新媒体传播平台对职教人才培养的影响采写编(2016年6期)2017-03-26利用会宁本土红色资源开展班级德育工作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7年2期)2017-03-18大数据时代基于城市意象方法的武汉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与新媒体传播研究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年1期)2017-03-17新媒体环境下概率统计教学改革探究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年3期)2017-03-09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路径探讨科教导刊(2016年31期)2017-02-27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实施策略文教资料(2016年31期)2017-02-23基于微时代的公安院校网络舆情监察课程建设探索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新媒体传播背景下图片说明的创新趋势中国记者(2016年8期)2016-11-14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及法律保护对策考试周刊(2016年47期)2016-06-29SWOT理论视域下商洛市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战略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13期)2016-06-17

推荐访问:理路 政治工作 大学生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