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在留学生群体中的文化传播力与提升路径

齐风猛

关键词:太极拳;
留学生;
文化传播力;
路径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太极拳是典型的中华文明的符号,其阴阳哲理寓意事物的两面性与相互依存性,其“天人合一”思想指引人与万事万物和谐相处。因此,太极拳的传播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的重要体现。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多关注太极拳的国内开展和国际传播现状,缺乏对进入中国学习的外籍学生的调查研究。在中国高校里的外籍大学生,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体验者和先行者。太极拳在留学生中的传播现状,能充分体现太极拳的文化传播能力。本研究以河南省高校留学生为对象,调查太极拳在高校留学生中的文化传播现状、路径及传播能力,并提出太极拳文化传播力的提升路径。

1 太极拳在河南高校留学生中的传播现状

河南地处中原,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极拳是发源于中原的特色文化。在高校留学生中进行太极拳文化传播的调研具有重要的意义。有研究发现,截止到2018 年,来豫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河南高校年招留学生早已超越2000 人,留学生教育层次和质量稳步提升。河南省有超过43 所高校获得外国留学生培养资格,其中本科学校30 所。

1.1 问卷收集及留学生的特征

研究以滚雪球抽样的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向留学生发放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225 份。问卷收集留学生的人口学特征如下:年龄主要分布于19—24 岁,男女留学生比例为6 :4,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集中在大三和大四,也就是说多数留学生已在豫超过一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河南的发展有目共睹,来豫留学生人数正以稳定的增长速度展示着河南高校国际化的进程。

1.2 太极拳在河南省留学生中的传播路径

太极拳的发源地是河南温县陈家沟。为实现中原特色文化的发展,河南省大力推广太极拳。河南省多数高校设置了太极拳公共体育课程。同时,具有留学生招收资格的学校也在留学生中开设了必修或选修太极拳课程。调研发现,留学生了解太极拳的途径主要为课程、影视、自媒体三种方式,阅读太极拳文章或听取太极拳故事等其他路径占比较小。

太极拳的推广已经纳入河南省文化发展战略,因此太极拳在河南省的传播主要以政府推动为原动力,以高校、师徒、俱乐部、太极拳社会指导站等形式传播。在这些形式中,留学生接触到的仅仅是高校课程,而高校课程对太极拳的传播往往流于形式,即以教授一套简化太极拳的套路为主要学习内容。当然,高校留学生对知识的传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如英语水平带来的交流方便、学术研究的前沿性等。課程和竞赛是高校传播太极拳的主要形式,然而,仅有少数的同学会参加太极拳的竞赛。在采访某高校的留学生武术竞赛教练时,该教练表示:“经过太极拳竞赛训练后,能坚持下来的只有1名留学生。”

1.3 河南省留学生太极拳锻炼态度与行为

态度是描述人们在自我认知和价值观念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态度表现于对外界事物内在的感受、情感和意向。在对留学生进行小组访谈时,研究者发现大部分留学生表达了对“中国功夫”的兴趣和意向,而当研究者介绍到太极拳就是中国功夫的代表时,大部分留学生却表示不太同意,还有一名同学表示能“打”的才是中国功夫。对“太极拳是否仅适合于老年人”这一问题,37.78% 的留学生认为“没有主意或者同意”。针对“是否很难理解太极拳的传统文化”,有超过66.67%的留学生认为“没有主意或者同意”。针对“是否喜欢太极拳的锻炼形式”,有超过91.11% 的留学生表示同意或非常同意。表示“仅在课堂上练习太极拳”的留学生占51.08%,表示愿意参与太极拳竞赛的留学生占66.67%,表示“不知道如何练好太极拳”的留学生占68.89%。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在豫留学生对太极拳的态度是积极乐观的,但表现在行为上却是“缺乏太极拳锻炼”,并且 “不知道如何练好太极拳”。态度和行为形成了反差,“不知道如何练好太极拳”成为重要的阻碍。

2 影响太极拳在高校留学生中传播力的因素

2.1 太极拳知识体系是传播力提升的主要障碍

通过留学生对太极拳态度和行为调研的数据可以发现,留学生对太极拳的态度和行为数据出现对立矛盾。喜欢太极拳的留学生超过90%,却又有超过半数的留学生表示仅在课上练习太极拳,在生活中很少主动练习。有学者认为文化差异是造成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主要障碍。研究的调查数据也显示超过半数的学生不知道如何练好太极拳,因此,仅仅在课堂上学习太极拳无法促使学生主动练习。同时,通过文献研究发现,不仅留学生存在练习困难,中国学生也同样有太极拳练习困难的问题。例如,徐婧等提出大学生对太极拳兴趣高,但练习人数偏少,甚至有一部分人误认为太极拳仅仅适合老年人。研究认为太极拳在留学生和中国大学生中传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传播深入难,而最主要原因是“知识体系差异”,即留学生和现在中国的大学生从小学习的知识体系是现代科学知识体系,其知识架构与传统知识体系具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阻碍了他们继续深入学习太极拳,并且极易造成对太极拳的错误理解和揣测。

2.2 传播路径过于单一

知识体系障碍成为留学生深入学习太极拳文化的拦路虎,而缺乏相应的机制导致传播路径过于单一。大部分的留学生是通过影视作品和体育课程来了解太极拳,通过其他途径比如朋友打太极拳、阅读文献、自媒体等方式了解太极拳文化的人数极少。这也从另一层面解释了留学生“不知道如何练好太极拳”的原因。其他传播路径并不是难以接触,而是知识体系妨碍了大多数人参与太极拳的学习。即使参与学习,也会因为无法理解导致放弃。因此,太极拳在留学生中的传播力受到传播路径单一的制约。很多研究者尝试以简化、等级化的方式来增加太极拳的传播力,这一尝试增加了太极拳锻炼的人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这也为太极拳文化和太极拳核心技术体系的传播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很多太极拳练习人群误认为太极拳“仅仅适合老年人”,从而退出深入学习。这一点从高校全面推广太极拳,而大学生练习人群比例不高可见一斑。因此很多研究者提出现今太极拳的推广存在“操化现象”和“刻板效应”。

2.3 太极拳研究和传播中的误区

有研究者提出,传统的太极拳传播形式以动作为主,人们以肢体位置、动作、控制等来进行太极拳的习练,而忽视了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未能将太极拳“天人合一”的思想传播出去。本研究对此持认同态度,并通过文献梳理发现了更深层次的问题。通过阅读已有的研究文献发现,大多數的研究者并没有将太极拳的科学化执行下去。例如,有的研究者并不清晰地解释太极拳不同的拳式(如:陈、杨、武),只以太极拳代替;
有的研究者尽管介绍了太极拳锻炼的时长、次数,但并没详细描述如何练习;
有的研究者在讨论部分要么只遵循已有结论,要么机械化地套用“太极拳锻炼要求形神兼备”“太极拳锻炼要求气沉丹田”;
也有的研究者完全脱离传统,将太极拳“操化模式”进行干预,尽管详细,却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

这些状况导致了太极拳标准化的两个误区:一是所谓的“大师”们以自己的动作作为标准化的模板;
二是模仿体操化,提出太极拳应该伸展或勾手到什么状态作为标准。大多数研究看似科学,其实不科学;
有些传统貌似传统,其实“阐释不清”。这造成了多数留学生无法从中学习到有用的、可重复的实践方式,从而放弃了深入学习。因此,科学的传播方式应该有对锻炼方式的详细描述,促使实验研究的可重复性。同样,太极拳名师应该多与高校合作,形成科学的理论指导,而非考验“悟性”的依赖名师指导的经验知识体系。

3 太极拳在留学生中文化传播力的提升路径

3.1 提升太极拳的科学化与标准化

知识体系是描述某一特定专业的知识总和与概括性术语。然而,中国传统中医理论,阴阳哲学理论等都不在现有的知识体系内。太极拳描述更是偏向以传统知识理论体系的定性描述。例如“气沉丹田”“形神兼备”“虚灵顶劲”等,暂且不论这些词汇形容的是阶段还是锻炼目标,就这些词汇代表的文化内涵来说,也只有少数人能够切身体会,中国大学生都无法理解,更何况留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很多从业者容易走入另一个误区,用体操化模式推广太极拳,或机械套用运动量理论,测量不同人群的不同太极拳运动形式的运动量。然而,研究最终以“不同人群太极拳锻炼运动量差异不大”为结论。因此,太极拳科学化并不是否定传统,而是应该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

3.2 完善人才培养方向

现在的高校太极拳教师具有比其他太极拳机构教师更好的英语基础和学习平台。但是在教留学生时,仍然面临很多问题。首先,是太极拳专业词汇的翻译问题,太极拳已有的知识体系无法直译成英语,且不同的专家对这些翻译存在不同意见,有的坚持汉语拼音式翻译,有的支持意译或词译。其次,多数太极拳教师的英语听力和口语水平不高。教留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听力和口语,因此,在太极拳人才培养方向上,应该以使用英语为主,注重听和说。再次,对太极拳文化的翻译应该结合现场教学情况,由英语听说能力强的教师进行现场实践,多次总结后形成翻译文献。在科学知识的指导下,培养更多能适应太极拳传播的人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3 加强产业化发展

太极拳要“走出去”,必须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在留学生中推广太极拳仅仅靠课程的教学,无法形成留学生主动学习的强烈动机,这也是为什么多数留学生只是在课程上练习太极拳,课下无法真正将太极拳融入生活的原因。以太极拳产业化发展形成活跃的经济支撑体系为目标,从服装到赛事,从文化用品到纪念礼品。太极拳的产业化发展路远途艰。现今太极拳产业主要集中在教育培训、旅游、商贸等领域,还没有形成规模。且太极拳文化品牌仍然处于以传统家族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高校的优势无法发挥,且被评价为“只讲理论,不懂技术”。要形成太极拳文化品牌,必须破除传统家族式“秘传”的迷信,形成以高校知识体系为支撑的“知识品牌”建设,进而促进太极拳产业化发展。

4 研究的局限性

本文研究的调查问卷只能采用网络滚雪球抽样的形式进行数据收集,这种抽样方法可能导致偏见的存在。小组访谈也只能以研究者所在的几所高校(郑—焦区域)为主,不能完全代表河南省所有招收留学生的高校,研究数据可能存在一定偏差。未来研究应该采用更大的样本容量,且更有针对性地对留学生进行小组焦点访谈,并以口述的方式展现留学生太极拳锻炼的风采和文化传播的魅力,以及发现存在的问题。

5 结论与建议

太极拳是中华文化的结晶,更是太极文化的载体。实现太极拳在不同人群和不同文化背景区域的传播是中华文化繁盛的象征。当前太极拳在河南省高校留学生中的传播呈现出受众广、影响面大,但影响不深入,锻炼人数相较传播人数极度缩小等现实状况。

太极拳在留学生中的传播,应该将原有的传统理论知识进行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大众化人才培养,“高校知识品牌”的太极拳传播新形势取代原有家族师徒组织化发展,从而提升太极拳在留学生中的文化传播力。

猜你喜欢太极拳留学生太极拳:入静和放松的养生效果基层中医药(2021年9期)2021-06-05太极拳的『绝世秘籍』金桥(2021年3期)2021-05-21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小学科学(学生版)(2019年12期)2020-01-06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小学科学(学生版)(2019年11期)2019-12-09留学生的“捡”生活好日子(2019年4期)2019-05-11《教室留学生》童话世界(2019年14期)2019-01-13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小学科学(2019年12期)2019-01-06“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IT时代周刊(2015年7期)2015-11-11光影视界当代工人(2015年15期)2015-09-29

推荐访问:太极拳 文化传播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