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篇【精选推荐】

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专心听讲的习惯培养小学生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实际上是对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小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篇,供大家参考。

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篇

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篇1

一、专心听讲的习惯培养

小学生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实际上是对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小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小学生。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针对这些特点,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外,应该比较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语言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学语言生涩、呆板,小学生学起来就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教学语言在精炼、准确的同时,更要生动、活泼;增加形象思维的色彩

2、 让小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多地让小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授,这种听讲势必缺乏一种我要学的参与意识。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因,对于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是极为不利的。只有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下的听讲,才能真正做到专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每一个小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小学生听讲情绪。数学课教学的主体结构是讲与练的结合。讲授要通过练习消化理解。巩固运用,为了使小学生始终保持专心听讲的学习情绪,就必须讲究课堂练习的设计。单调、机械的练习形式也会使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下降,从而涣散注意力。因此,培养小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在练习设计上要有利于小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注意练习设计的思考性、趣味性,练习形成的多样性和科学性,练习安排的渐进性和层次性,以练促讲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讲授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小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这对于调整小学生的听课情绪往往是大有裨益的。小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二、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培养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勤思好问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小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础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和训练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习惯的培养应孕育在整个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与数学学习思维方法,思想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创设问题情境。小学生本来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和问的求知欲。这也是培养小学生勤思好问习惯的起点。

2、榜样示范,激发思考。根据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发现一些小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如:因为你肯思考,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你的发言思维含量很高、你很善于倾听、你的作业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你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等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鼓励小学生主动质疑。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而这些疑点和难点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及时鼓励小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的小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放开让小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不要怕问题太多影响教学进度。对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学生更要大力表扬,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引发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的创造性,对胆小不敢发言的小学生要多鼓励。这也是在培养小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的开端。

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数学教学细微未节之中,往往容易为我们所忽视。而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小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

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篇2

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思考习惯。

一、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的学习习惯

很多同学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的走,一章一章的学,不太对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二、追根溯源,培养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学习习惯。

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即使你所提的问题超出了中学知识范围,甚至老师也回答不出来,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对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三、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学习思维习惯。

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 考试技巧,不要孤立的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长期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

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容易。所以上面讲的学习的三个学习习惯实质上是三种思维习惯。学习的重点就是学会如何思考。

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篇3

一、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低年级学生在计算时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由于某些知识不理解,学生在计算时并不意识到是错误的。另一种是基本口算不熟练,造成计算失误。这两种错误都是在学生当中存在的。不从计算方法和口算方面进行纠正,错误就很难更正。另一种错误是由于学习习惯不好,例如抄错、看错题目,计算过程不符合要求,没有验算的习惯等等。因此,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平常练习要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计算题的计算数据和运算符号学生们经常容易看错,也容易忽视对题目的周密观察和认真分析,盲目地进行计算,就容易使计算繁难,影响正确率。解计算题也要和解应用题一样,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加强审题训练。我对学生提出“两看,两想,再计算”的程序,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由几个部分组成,想一想一般方法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殊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教学生对题目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分析。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惊喜的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

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的举起了手,大声嚷嚷: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的叹气起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旁若无人的干着自己的事……凡此种种,不由得人深思。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要明确目标,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并在教学中仔细观察,及时对认真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给与纠正,必要时还给与适当的惩罚。这样,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更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总之,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会对人的全面素养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学会倾听,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真诚处事,学会了关心,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

三、培养学生课后巩固的习惯

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在学生的作业中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我认为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仅是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所以,在平时的作业中,对应于一些字迹潦草的学生先进行提醒,如果不改的话,只能进行适当的惩罚。不要过于相信学生的检验能力,每个问题的检验方法往往是有多种。解方程、脱式计算、填空等的检验都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回顾,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如对应用题的检验学生是非常困难,然而检验时不可缺少的一环。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让学生掌握的检验方法是使学生养成自觉检验习惯的首要条件。所以,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剞劂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

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篇4

主动认字的习惯

对大多数一年级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困难是识字,而大量、机械的识字不但枯燥乏味,还会使孩子失去学习语文的信心。

多采用儿童诗识字、韵语识字、词串识字、阅读识字等途径,能为学生识字提供多样的语境,有利于激发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复现形式越多越新,记忆的效果越好。

经常阅读的习惯

当孩子有阅读的愿望时,家长和老师要及时抓住这个时机,尽可能提供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材料,如儿歌、童谣、童话、故事及浅显的五言古诗,也可以是幼儿园已学歌曲的歌词、民歌、民谣和一些外国的优秀儿童作品、中国的《三字经》等。

选文的篇幅宜短小、富有童趣,让“阅读“成为“悦读“。

提前预习的习惯

由于学前教育不均衡,刚入学的孩子学习的起点参差不齐。

帮助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迅速赶上去的最佳途径是预习。

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

及时复习的习惯

据研究证明,人的记忆分三个阶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上课时认真听课就是把知识从人的大脑中由瞬时记忆变成短时记忆,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

口语交际的习惯

家长或老师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要有“教育“的觉悟和意识,引导孩子用普通话交谈,说规范的语言,培养孩子准确把握语言的能力。

善于提问的习惯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辅导孩子学习时,多启发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对孩子的提问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给以鼓励,逐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不能着急。

规范书写的习惯

尽管电脑日益普及,但硬笔书写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传递信息和知识的技能,写一手好字或者写一手规范的汉字仍是一个优秀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之一。

在帮助孩子养成认真写字的问题上,家长要有书写意识,一方面强调写字姿势、握笔姿势;另一方面渗透一些必要的书写知识,如字的基本构成、间架结构、占格问题等。

因为儿童容易受暗示的影响,所以书桌整理得越干净,越能静下心写好字,减少因分散注意力而造成的错字、别字、漏字等现象。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好的习惯,会伴随着孩子的一生。

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篇5

小升初衔接,是家长重视的一个阶段,做好小升初衔接能让孩子快速适应初中生活,告别小学时代。小升初怎样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总结出主要有三点,督促孩子上课认真记笔记;鼓励孩子给家长讲题;建立错题本,进行错题的积累。具体如下:

第一点要督促孩子上课认真记笔记。

孩子是有惰性的,不抄笔记往往也不会认真听讲。如果说一个孩子认真听讲和记好笔记是冲突的话,那一定是孩子的学习方法有问题,这个问题是要正视和改正的。建议家长从现在开始督促孩子认真记笔记。因为当孩子升入初中、高中,笔记的量是很大的,上课听不懂的知识要依靠笔记来消化,后期还要依靠笔记进行复习。

另外,抄笔记能锻炼孩子很多方面的能力。举个例子,有的孩子开始记笔记的时候发现自己写字太慢了,通过把字写好把笔记记好。有的孩子写太快,字就容易潦草,连自己都看不明白,于是他就通过记笔记把字写的干净整齐了。还有的孩子,在开始的时候老师说什么,在黑板上记什么他都全部抄下来,发现笔记根本抄不完,后来他发现自己要提炼精华,记下自己需要获得知识就够了,于是他就获得了提炼和总结的能力。所以说记笔记是一门大学问,锻炼孩子记笔记也是对孩子多项能力的培养。所以,很多应该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就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家长学会做一个旁观者,在孩子摔倒的时候扶她一把,放手让他自己去成长,这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第二点鼓励孩子给家长讲题。

什么叫给家长讲题呢?一个孩子,一般上完课你问他听懂没有,孩子一般都说听懂啦,真的听懂了吗?怎么检验?其实通过做题只是一方面,而给家长讲题则是更高层面的要求。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不仅要听懂,还能讲得出来,这样的孩子肯定是特别牛的孩子,是真正把知识学懂的孩子。如果孩子听了近三个小时课,回家能给家长讲上一个小时,您放心这样的孩子他的学习效果一定很高。

讲题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讲题可以保证孩子把题真正弄明白、搞透,就能不断的培养孩子的自信。因为只有真正把题搞明白、搞懂的孩子才能讲得出来,他讲的是道理,而不是记的公式、不是记的题目和答案。所以给家长讲题是值得家长鼓励孩子坚持做的。

第三点就是建立错题本,进行错题的积累。

为什么建立错题本呢?有的孩子做了很多的题目,但是成绩提高的不多,比如老做题的孩子,如果他做了100道题,对了90道,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如果想要进步和提高,应该怎么做呢?就要把自己错了的那几道学会。所以说做错了的题比做对了的题更重要。他更能让孩子进步,那么我们就要把这些知识记下来,建立错题本。并且在考试之前,孩子可以围绕着错题本去复习。把做错的题目在研究一遍,如果你把他们都做对了,那就证明把知识漏洞都补上了,就可以踏踏实实进考场了。

否则,如果只是追求题量,遇到难题、不会的题就放弃,那么学习就变成了简单的重复劳动,而只有把所有不会的都学明白的时候,学习才是一个圆满的过程。不放弃每个问题,把每件事做好的原则是教育的理念,通过这样做,让孩子在学习中体会这个做事的原则。

小升初是孩子重要的阶段,提前帮助孩子做准备,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孩子快速进入初中生活,家长应做好小升初衔接,当然这也需要学校的配合。

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篇6

一、每天坚持10分钟练好10个字,以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宋代朱熹说:“凡写字,未问工拙如何,且要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潦草。”)要求学生每天坚持10分钟的书法练习,这10分钟只写10个字,就是要引导学生规规矩矩的写字:清楚分明地交代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要注意字的结构,把字写得各部分均衡匀称,大小比例适当;要掌握字的笔顺。写字时态度认真,一丝不苟,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

二、做好字词句常规作业,以养成积累运用的习惯

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做好“三个一”,即每天积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字要求注意、释义;词要求释义、造句;句子要求是哲理句、精彩句、玄妙句,可以是从自己所阅读的文章中摘录的,也可以是自己造的。不要小看这每天的“三个一”,它可是学好语文的大前提。

三、抓好每天的早读晚读,以养成高声朗诵的习惯

朗诵是形成语感的重要手段。大声的朗诵,就会使自己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文章的境界中,能够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地投入进去。早上和晚上都是记忆的好时候。朗诵的内容可以是诗文,可以是优美的散文,可以是时文,也可以是古文。朗诵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晰。每天坚持朗诵,语感就会不断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四、每学期安排课外必背诗词曲50首,以养成背诵诗文的习惯

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诗文的精华,得到文化的浸润,提高诗文的鉴赏能力。每学期安排课外必背50首诗词曲,坚持下来,高中三年,心中就装有300首诗词曲。这300首诗词曲的音韵、意象、情致就如水成大海、汇纳百川、融会贯通、为己所用。从功利的角度讲,也可以帮助自己理解文言文,同时适当引用古诗词可为文章增色不少。

五、坚持课堂5分钟的演讲活动,以养成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要养成学生敢于开口说话的习惯。敢于说话是指学生能够站起来,甚至走到讲台上,姿态端正自然、不慌不忙,口齿清楚有条有理地说话。

六、指导好读书课,以养成做文摘、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语言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读写能力主要是通过语言习惯发展起来的,只有多读才能有助于形成语感。但单单把时间给学生是不够的,还要把方法教给他们。教会他们圈点勾画,教会他们做文摘、写读书笔记。每次读书课还可以留一些时间交流,让他们谈自己所读的书,谈自己读书的感受、所受的启发,或读自己从书中摘录到的美言妙句。

七、做好作文规范化训练,以养成规范作文的习惯

规范作文是写作应具有的意识,包括审题意识、拟写作提纲意识、开头结尾精心打造意识以及修改文章的意识等等。要学生在60分钟内就某个话题写一篇文章,他们很多人就会显得手忙脚乱,不知道如何处理。其原因就在缺少系统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常常是拿到作文就写,心中没有底,写到哪算哪。因此,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怎么审题、怎么拟写作提纲、怎么设计开头结尾,要求他们每次写作前做好这些工作。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大的一生。”

推荐访问:学习习惯 培养 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