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在乡村家庭教育中的服务路径探析

郝敏 刘学丹

关键词:家庭教育 公共图书馆 乡村振兴 服务实践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不仅指出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1],并且给了“为谁育人”这个问题一个非常明确的答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2]。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是为家育人、为家族育人,是家庭自己的事。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家庭建设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基点,纳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战略部署之中。造就“强国一代”,家庭教育责任重大。[3]《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四十六条明确指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馆、科技馆、体育场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应当定期开展公益性家庭教育宣传、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4]。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如何利用其社会支持面广、家长信任度高、纸电资源丰富、活动形式多样等优势,在教育和文化资源相对匮乏、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乡村地区,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和阅读推广核心职能,创新公共图书馆家庭教育服务路径与模式,是值得探析的问题。

一、公共图书馆在服务乡村家庭教育中的实践案例分析

目前,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服务家庭教育的理论探索有一定进展,一些实践项目也获得了不错的成效。比如,广东省佛山市图书馆的“邻里图书馆”项目,通过公共图书馆为家庭提供书刊资源和活动组织等方面的支持,打造了家庭图书馆这一新服务模式;
湖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成长导师”项目,通过沙龙分享会、现场咨询和长期个体指导等形式,搭建家庭与成长导师的沟通平台;
以及南京图书馆的“书香童年”活动,苏州图书馆联合社区、幼儿园面向0 ~ 6 岁儿童开展的“悦读宝贝计划”,杭州图书馆的“书香家庭”评比、“快乐家庭日”系列活动等,都是公共图书馆将阅读推广与家庭教育结合的有益探索。然而,纵观公共图书馆针对乡村地区的家庭教育服务,目前大多着眼于阅读推广,在家校社协同和服务的常态化、专业化、系统化方面还略显不足。据此,湖北省图书馆瞄准乡村家庭教育,联合全省各级各类图书馆推出了长江读书节“相约乡读”项目。

(一)“相约乡读”项目建设内容

1. 以家庭领读者为榜样,引领更多人关注家庭教育

人才是驱动发展的核心要素。只有建立稳定开展常态化服务的家庭教育指导人才队伍,才能引导乡村居民将家庭教育落到实处、取得成效。为此,湖北省图书馆通过招募、培训、聘任“家庭领读者”,宣傳群众身边的人物榜样,引领更多人关注家庭教育,培养更多拥有家庭教育先进理念和志愿者精神的辖区居民,吸引居民共同参与到“相约乡读”项目的常态化运维中。

(1)家庭领读者的招募与培养

湖北省图书馆联合本省市级、县级图书馆共同发起招募令。凡是具有阅读习惯的家庭均可申报,报名后即可参加省图书馆联合各级图书馆举办的为期3 个月的线上与线下培训。培训内容涵盖:熟知湖北省各级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
湖北省文旅志愿者平台的注册与应用;
亲子阅读、绘本故事等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
有效沟通、构建良好家庭关系等家校课堂课程内容。各级图书馆在开展培训的同时,指导申报家庭通过图书馆网站、小程序、App 等数字平台建立读书圈子专栏,成立以三个家庭为单位的家庭读书会。申报家庭通过平台进行阅读打卡,每个家庭成员每月阅读不得少于21 天,每天阅读时长不低于10 分钟,每次撰写阅读笔记50 字及以上。

(2)聘任并支持家庭领读者开展阅读活动

能跟随各图书馆完成3 个月培训,并通过小程序定期完成阅读打卡、开展家庭读书会的家庭,将被省图书馆以家庭为单位聘为“家庭领读者”。家庭领读者聘期为3 年,承诺聘任期间服从省图书馆出台的《家庭领读者管理与考核办法》。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将从阅读资源、场地利用和活动经费上给予各家庭领读者必要的支持。每个月能按要求定期为城乡家庭推荐纸电资源、提供阅读指导、举办家庭读书会和阅读交流活动的家庭领读者,有资格参加省图书馆举办的年度“百佳家庭领读者”“十佳家庭读书会”“百佳文旅志愿者”等奖项评选。

2. 以乡村学校为据点,支持孩子,联动家长

乡村学校、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村文化活动中心等基层公共文化教育场馆,是链接和服务乡村居民文化需求的希望之地,但真正活跃并能取得服务成效的是乡村学校。通过调研发现,偏远乡村学校不仅师资不足,而且一些学校没有专门的阅读空间,建有图书室或图书角的乡村学校大多也是为了应付检查,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为此,省图书馆选取了一些对阅读推广和家庭教育积极性高、有推动乡村家庭教育共识的学校作为“相约乡读”项目试点单位。

(1)为学校打造阅读空间,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为提升县、乡领导与学校对“相约乡读”项目的高度重视与支持,项目组的首要工作就是解决乡村学校没有阅读空间的问题。2019 年以来,项目组引入某地产集团、大型电商公司旗下核心产品以及智能搜索App 等公益项目,为随县洪山镇、恩施州捐建图书馆4 个,捐建班级图书角69个,书香教室12 间。

(2)联合社会力量,共推“5+2+1”家校阅读活动

“相约乡读”项目利用图书馆在阅读指导上的专业性,策划了“5+2+1”阅读活动菜单,定期以线上和线下方式走进学校开展常态化活动。

“5+2+1”阅读活动菜单的“5”指以“亲子阅读、自然朗读、作家讲书、心灵成长、领读者说”为主的五套“阅读营养套餐”。即定期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儿童阅读专家、朗诵艺术家、作家、心理咨询师、领读者、讲书人等走进试点学校开展阅读活动,并通过阅读代培训的方式,指导本地的教师、孩子、家长等有阅读意识的居民,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的组织、策划中。“2”指以“家庭读书会”“班小组读书会”为主的两套“阅读伙伴套餐”。家庭读书会就是鼓励城乡家庭结对,倡议2 组城市家庭与1 组乡村家庭建立家庭读书会,并使用具备建圈子、打卡、汇总月阅读报告等功能的小豆伴读小程序,在线建立读书会圈子,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和凝聚力。班小组读书会,是以班级小组为单位成立的读书会,每个班小组读书会以周为单位轮流举办读书会活动,读书会形式不限,具体工作由小组成员分工承担。“1”指“相约乡读”演诵汇,即在乡村广场搭台演出,展示乡村居民的“阅读成果”。每年邀请演艺老师和导演走进一个乡村,选择一些注重阅读的家庭,根据他们的特色为其创作表演节目,并通过线上指导培训,以及演出前到村里开展3 ~ 5 天的排练,培养乡村居民演绎他们自己的阅读故事。

3. 多方协同联动,建立良好的项目保障机制

(1)组织机构上下通达,“文教合作”,省市县乡(镇)“一盘棋”

该項目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妇女联合会指导,湖北省图书馆主办,全省各级各类图书馆承办,湖北省素质教育研究会、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湖北省演讲协会、湖北省大学生阅读示范基地等社会组织协办。其中,省图书馆负责项目的顶层设计以及活动的总体策划组织。各级公共图书馆作为承办单位,积极争取本地文旅、妇联、教育等部门支持,根据总体方案和本地实际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拟定活动清单,组织号召相关单位和个人参与活动,并且联动乡镇文化站和村委会,做好任务分工,确保活动落到实处。

(2)“图书馆+ 文化志愿者”模式,保障项目队伍建设

项目启动以来,通过招募家庭领读者,联动更多协办单位,引入大量专家、志愿者承担活动、培训等的日常运营。同时,在乡村开展活动也吸引与培养了更多乡村家长、教师、爱心妈妈成为乡村文化志愿者,大大缓解了乡村文化队伍建设的瓶颈问题。正是由于专家学者以及文化志愿者的支持,乡村家庭教育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有了很大提升。

(3)“新技术+ 新媒体”模式,盘活项目服务资源

为让乡村居民共享优质的阅读资源与服务,项目组借助技术平台和新媒体整合服务资源。一是通过“你选我采”在线选借图书和“楚天云递”网借图书等服务,让乡村居民在家门口借阅省图书馆图书;
二是在省图书馆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开设了“相约乡读”专栏,通过“早晚课堂”“整本书阅读”“馆员帮你问”等板块,提供日常线上服务;
三是在省图书馆微信、腾讯视频、cctalk 等第三方平台开设“相约乡读”课程,定期开展以主题互动为抓手的线上活动,通过名师引导,让更多的师生、家长在线学习,并展示阅读成果;
四是省图书馆通过购置“赛阅数字图书馆、知识视界视频图书馆、新东方多纳智慧魔方、少儿双语学习乐园、中华连环画、‘小豆伴读电影课堂、辩论课”等适宜乡村学校和家长利用的数字资源,为乡村学校提供定制化服务和专业的阅读、家庭教育指导等。

(二)“相约乡读”项目建设成效

“相约乡读”项目已连续开展四年,被文旅部列入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示范性系列活动。“相约乡读”项目招募、培养优秀的学生、家长,尤其是乡村“三留守”人员为领读者、讲书人,通过图书馆指导、校长力推、班主任督导、文化志愿者执行的方式,促进乡村阅读和家庭教育活动开展的常态化、系统化、专业化,从而使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生活化,探索乡村文化振兴的“图书馆+”模式。[5] 具体来看,项目取得了如下成效。

1. 将图书馆优势和社会力量相结合,加大了乡村阅读推广力度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地区的文献保障中心和社会教育、阅读推广的主阵地,着力缩小城乡差距,构建以市(州)公共图书馆为中心馆、县级公共图书馆为总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图书室等为分馆或者基层服务点的总分馆制服务体系[6],这既是各地图书馆的职责所在,也是其在乡村开展服务的优势。同时,过去的精准扶贫和如今的乡村振兴,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关注乡村发展,而且文化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也使民政、妇联、团委、社科联等政府职能部门加大了与图书馆的合作力度。在这样的背景下,项目组积极联系大中型企业的宣传推广部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团委、党办,邀请他们与图书馆合作,将过去零散的捐赠变为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补位合作。如图书馆负责在乡村学校、文化站、农家书屋配送流通书刊和数字资源,联合多学科专家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合作单位负责阅读空间的装修装饰、家具设施等的配置。图书馆的优势让合作单位的付出看得见成效,也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加入乡村阅读推广和家庭教育的公益活动中。

2. 将阅读环境改善和个体能力提升相结合,加深了乡村阅读推广深度

乡村学校中寄宿制学校比例较高,师资水平和课后服务资源较为有限,“双减”政策进一步延长了学生的在校时间,这不仅使学生的课后学习资源、活动更显不足,还对乡村教师的时间、精力、指导能力以及课程体系搭建带来新的挑战。“相约乡读”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借助社会力量改善了乡村阅读环境,同时通过图书馆的数字平台和资源,以及常态化“5+2+1”活动,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阅读推广相互赋能,让乡村学校师生和居民在阅读与分享交流活动中开启自我教育,加深了图书馆在乡村阅读推广中的服务深度。

3. 将活动介入式影响和培育本地队伍相结合,拓展了乡村阅读推广的广度

“相约乡读”项目以家庭阅读为重点、以书香校园建设为着力点、以队伍建设为主要内容、以环境改善为补充的运维理念,吸引了形式广泛的社会化合作,从资金、资源、人才培育等多维度,优化了乡村文化空间,营造了良好阅读氛围。通过共建共享各类阅读资源,在城乡、馆校、亲子等不同主体之间架设起相互交流的桥梁,在基层乡镇广泛传播和推广了家庭阅读理念,发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通过创新服务方式,利用电视台、媒体、微信平台,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以活动代替培训,注重乡村阅读推广队伍的培育,扩大辐射范围,拓展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服务广度。

4. 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增强了乡村阅读推广厚度

项目组在开展“相约乡读”日常工作中,基于前期的实践经验,成功申报了中国图书馆学会和湖北省图书馆学会两个课题项目:《乡村留守儿童阅读推广的社会化合作模式研究——基于湖北省宜昌、孝感、随州三地乡村小学千名留守儿童实证研究》《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研学旅游服务研究》。在课题撰写过程中,项目组成员搜集、整理与学习了大量关于国内外公共图书馆社会化合作、阅读推广和家庭教育的理论成果,探究其在实行过程中的资金来源与成本分担、组织结构与职责分工、工作范围与监督管理,得出促进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儿童教育管理的一般性结论;
分析“图书馆+”项目在农村儿童阅读推广工作中的成效,包括总体成效、具体项目成效的案例分析、工作方法成效等。为项目组在策划和组织“相约乡读”活动时积累了更多理论支撑,使项目的顶层设计和具体运行更加规范、专业和成体系,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阅读链接家庭教育新途径,可复制性和推广性强。

二、公共图书馆在乡村家庭教育服务探索中的困境与发展策略

以乡村阅读推广链接家庭教育服务的模式,通过试点探索,在社会化合作、文化志愿力量培育、属地内生动力激活等方面,积累了实践经验,也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然而,随着辐射人群、城市资源、活动形式、文化志愿者队伍等项目元素的增加,公共图书馆参与家庭教育服务的模式想扩大推广,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破除不同主管部门之间的合作壁垒;
如何简化和规范文化志愿者的参与、培训流程;
如何开发除阅读推广外的更多活动形式;
如何增强与社区和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联系合作等。针对以上问题,只有提出实操性强的解决策略和建设性建议,才能拓宽公共图书馆在乡村家庭教育中的服务路径,助力家庭教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和跨越式发展。

(一)跨部门合作仍存壁壘,要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和家庭教育指导分属文化、教育、妇联、民政等不同的主管部门和领导体系。目前,除文旅部、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办公室联合发布的《关于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文物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的通知》[7] 外,没有更多具体明确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支持“文教合作”。省、市、县各级也缺乏具体可操作的指导细则,文教部门尤其是基层组织在工作实践中存在沟通不畅、合作受阻的现象。目前,我国尚未出台社会力量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工作细则或暂行规定,导致在开展相关工作时缺乏政策指导和保障,显露出非专业性、低实效性等问题。[8] 因此,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探索主管部门主导下多部门合作供给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畅通渠道,扩大合作。

(二)文化志愿者质量有待提高,要持续规范招募和培训流程

公共图书馆利用全省统一的文旅志愿者网络服务平台招募文化志愿者,依据报名者填写的个人专长和志愿服务方向挑选目标志愿者,这样既不利于高效、精准地挑选到致力于家庭教育服务的文化志愿者,也会因为资格审核不严谨影响招募质量。对文化志愿者的培训相对随意,缺乏统一、标准的校本课程,没有统一的考试和评价标准,缺乏权威认证证书。因此,一方面要建立专门的家庭教育文化志愿者招募通道并加强审核管理,增加面试等环节解决人才匹配问题;
另一方面要规范志愿者培训,编制具有指导性、实用性、普及性和可操作性的《家庭教育指导读本》,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专业认证,设立专职家庭教育指导教师,纳入教师序列,持证上岗。国家权威部门要研制专业标准,加强管理,治理各种培训乱象,净化家庭教育指导队伍,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专业化和系统化发展。

(三)发动家长、联合社区不够,要深入推进家校社共育

目前,公共图书馆对乡村的家庭教育服务主要依靠阅读推广来引领,参与主体为试点学校和中小学生,没有充分发动广大乡村家长的力量。图书馆可以根据广大农村家长时间碎片化、缺乏深度阅读习惯以及隔代养育家庭多等特点,开展对农村家长有吸引力、便于参加、喜闻乐见的活动和指导培训。比如研发轻松易懂、方便接受的家教资源,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或本地电视频道传送到家长手中。通过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挖掘乡村家长潜力,尽可能提升父母、家长在乡村家庭教育中的参与度。

公共图书馆以服务家庭教育的形式开展社会教育,与社区教育结合还不够紧密。要充分依托社区、村委会这些离家庭较近的据点,组织、引领家长参与家教活动。比如,为农家书屋、社区家长学校提供学习资源和服务指导;
通过举办邻里节、亲子活动、传统节日庆典等活动,为密切亲子关系营造良好的社区育人环境;
积极搭建平台,通过“四点半课堂”、寒暑假素质拓展等为孩子成长提供教育服务和社会实践锻炼。[9]

(四)行业协同、区域合作不足,要全面促成多方共建

各个地区的公共图书馆虽然探索了一些各具特色的服务品牌,但是仅限于试点运行、“单打独斗”,缺乏交流整合与模式推广,呈现出零散、随机和非系统化的特点。一方面,公共图书馆要通过区域联盟、图书馆学会、馆际交流等组织和活动增进合作,整合资源,借鉴吸收其他图书馆的家庭教育特色服务,促进先进模式的传播和推广。另一方面,图书馆还应探索与博物馆、美术馆、群艺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以及科技馆、体育馆、青少年宫等科教场馆的共建与合作,开发更多服务家庭教育的科教文化产品和活动,拓展“文教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吸纳更多文教志愿者、公司、合作组织等社会力量,扩大试点,增加覆盖面,不断创新乡村家庭教育服务。

猜你喜欢公共图书馆家庭教育乡村振兴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当代党员(2017年23期)2017-12-20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环球时报(2017-12-02)2017-12-02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新世纪图书馆(2016年9期)2016-11-15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商(2016年27期)2016-10-17

推荐访问:探析 家庭教育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