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川崎病发热性疾病致冠状动脉瘤2,例并文献分析

王莹雪 陈敬师 贾雨涵 郑雨濛 张英谦▲

1.河北省儿童医院心内科 河北省小儿心血管重点实验室,河北石家庄 050000;
2.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00

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主要包括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coronary artery aneurysm,CAA)及节段性狭窄、闭塞、血栓形成等,可导致儿童获得性心脏病。引起儿童CAL 最常见的疾病是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CAA 被认为是KD 的特征性改变,诊断特异性为98%[1]。值得注意的是,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systemic onset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SOJIA)等结缔组织病、感染、先天遗传性疾病等亦可导致CAL,因临床相对少见而易漏诊、误诊。本文就河北省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心内科收治的2 例非KD 发热性疾病致CAA 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引起儿童CAL 相关疾病的认识。本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2017005)。

患儿1:2 个月14 天男婴,主因间断发热2 周就诊我院,院外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入院后查体:体温37.9℃,心 率148 次/min,呼 吸36 次/min,血 压92/48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反应可,全身皮肤未见皮疹、出血点,卡疤处皮肤无红肿,双眼结膜无充血,无口唇干裂,未见杨梅舌,双侧颈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肝脾肋下未触及,手足无硬肿,指趾末端及肛周未见脱皮。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16.4×109/L,血红蛋白(hemoglobin,Hb)96 g/L,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970×109/L,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80.63 mg/L,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55 mm/h,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21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21 U/L。肥达氏、外斐反应及结核分权杆菌抗原均阴性,肠道、呼吸道及巨细胞、EB 病毒均阴性,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婴儿不明原因长时间发热,应警惕KD,故行心脏超声检查:心脏结构、功能及冠状动脉内径值均正常。病程第17 天,临床评估后达到不完全KD诊断标准[2],给予人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egloblin,IVIG)2 g/kg、阿司匹林30~50 mg/(kg·d)治疗。首剂IVIG 36 h 后仍发热,复查CRP(50.31 mg/L)仍明显高于正常,给予第2 剂IVIG(2 g/kg)及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 mg/(kg·d)]治疗,体温恢复正常。病程第19 天,复查心脏超声提示CAA(图1),CAL 分级评为Ⅳ级,联合华法林[0.05 mg/(kg·d)]抗凝治疗。病程第25 天,患儿激素减停过程中再次出现发热,监测血压高于正常(110~148/54~74 mmHg),不除外与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关,停用后继续监测血压,仍高于正常(137~141/72~87 mmHg),测四肢血压:左上肢102/62 mmHg、左下肢106/55 mmHg、右上肢96/61 mmHg、右下肢108/57 mmHg,追问患儿病史,否认高血压家族史,进一步完善高血压病因检查。自身抗体谱:抗Ro52KD 抗体、抗SS-A 抗体弱阳性,抗核抗体阴性;
补体C3:1.650 g/L(0.7~1.4 g/L),补体C4、类风湿因子正常;
肾早损四项正常;
血管炎四项正常;
高血压三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正常;
甲状腺功能、皮质醇节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血尿儿茶酚胺均正常;
胸腹部增强CT 及三维重建(图2):双侧锁骨下动脉粗细不均,右锁骨下动脉横第一肋处狭窄(内径约2.3 mm),其以远腋动脉呈瘤样扩张(内径约6.2 mm),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双肾动脉起始部稍粗。KD 常累及全身中动脉,尤其是冠状动脉[3],并不会表现为弥漫性大动脉炎(主动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腹主动脉等)[4],应考虑其他全身血管炎疾病可能。至此,结合患儿反复发热,ESR、CRP 升高,高血压,右锁骨下动脉狭窄、腋动脉瘤、CAA,符合TA 诊断[5]。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甲氨蝶呤、托珠单抗治疗,出院前体温正常,血压下降(93~102/52~56 mmHg)。出院后继续口服泼尼松片及甲氨蝶呤,每间隔1 个月行托珠单抗治疗,定期随访监测心脏结构及冠状动脉超声。出院4 个月后监测主动脉弓内径由11.0 mm 回缩至正常,左、右冠状动脉内径恢复正常,血压波动于正常范围(84~91/52~68 mmHg)。出院5 个月时复查腋动脉内径值由6.2 mm 回缩至3.0 mm,目前持续随访中。

图1 患儿1 心脏超声图像

图2 患儿1 胸腹部增强CT 及三维重建

患儿2:3 岁女童,主因间断发热1 个月余就诊我院。病初就诊当地医院,考虑“不完全KD”,先后输注两剂IVIG 及抗生素治疗后仍间断发热,后因急性高热、右CAA 就诊我院。查体:体温39.0℃,心率166 次/min,呼吸52 次/min,四肢血压:左上肢112/48 mmHg、左下肢108/47 mmHg、右上肢104/49 mmHg、右下肢112/47 mmHg,精神可,全身皮肤无皮疹,双眼球结膜无充血,口唇无干裂,未见杨梅舌,颈部、腋下及腹股沟区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1 cm,手足无硬肿,指趾末端及肛周未见脱皮,四肢末梢暖,四肢关节无肿痛。入院后行实验室检查寻找发热病因,主要检查结果:WBC 13.4×109/L,Hb 65g/L,PLT 473×109/L,CRP 173.3 mg/L,ESR 130 mm/h,白蛋白31.4 g/L(35~55 g/L),ALT 26 U/L、AST 35 U/L;
心脏超声:右CAA(内径2.8 mm,Z=2.98)(图3A);
胸部X 线:双肺炎症,双侧少量胸腔积液,感染原、肿瘤等相关检查无异常;
骨髓穿刺活检结果呈三系增生骨髓象。入院第2 天,满足不完全KD 诊断标准[2],给予IVIG(2 g/kg)、阿司匹林治疗,体温正常1 d 后再次发热。入院第5天,复查心脏超声(图3B):右冠状动脉内径2.3 mm(Z=1.56),恢复正常。入院第8 天,患儿发热时可见皮疹,热退后皮疹消退,需警惕SOJIA,查体后患儿无关节肿痛及活动异常表现,进一步查关节超声(图4):右侧髋关节少量积液(1.2 mm)、双侧膝关节积液(左侧2.7 mm,右侧2.0 mm)、左侧肩关节积液(3.4 mm),肘关节正常;
四肢动静脉超声正常。最终,结合患儿反复发热,髋、膝、肩关节积液,监测ESR、CRP 显著升高,除外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及严重急性感染,修正诊断为SOJIA。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初始剂量为1.6 mg/kg)、萘普生片口服治疗,患儿仍发热,甲泼尼龙逐渐增量至4 mg/(kg·d)后体温仍不稳定,给予托珠单抗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出院前体温正常,无关节肿痛表现,复查肩关节超声积液完全吸收,髋、膝关节积液量减少。出院后继续口服萘普生片、泼尼松片。嘱出院1 个月后返院行托珠单抗治疗并定期随访,患儿因经济原因未再复诊治疗,出院近2 年半后电话随访,患儿关节活动受限,长期卧床。

图3 患儿2 心脏超声

图4 患儿2 关节超声

KD 普遍认为是由感染因素触发的急性全身免疫性血管炎,主要累及中等大小的动脉,尤其是冠状动脉,可导致CAL[3]。目前,常用Z 值判断CAL 的严重程度,本文Z 值由日本Kobayashi Z 值计算系统(http://raise.umin.jp/zsp/calculator/)计算得出。有研究表明,即使及时应用IVIG 治疗,仍有10%~30%的KD 患儿出现冠状动脉扩张或CAA[1]。由于KD 与CAA 的密切关联,在儿科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热、炎症伴CAA患儿总优先诊断为KD 并接受IVIG 治疗。但值得注意的是,KD 虽然是CAA 最常见原因[1],但并不是唯一病因。

本文患儿1 在病程的前期主要诊断为不完全KD、CAA,病情特点为反复发热、炎症指标持续处于高值水平、激素减停困难,与KD 病程不符,且出现高血压表现,血管影像学检查发现弥漫性大动脉炎,故修正诊断为TA,针对性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

TA 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6-7],较少累及冠状动脉,仅见于个案报道[8-10]。TA 总发病率约为每年2/100 万[11],儿童TA(children TA,c-TA)约占总TA 患者的25%[12],婴幼儿少见,我国女童患病率约是男童的3 倍[13],c-TA 病死率可高达27%~35%[11,13]。c-TA 在疾病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标志物,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的全身症状(如发热)、实验室指标可仅仅表现为CRP、ESR 显著增高,故早期难识别,易漏诊、误诊[14]。目前c-TA 的诊断参考2010 年欧洲抗风湿联盟/国际儿科风湿病临床试验组织发布的诊断标准[5]。主要标准:主动脉(或其主要分支)及肺动脉的血管造影异常(包括动脉扩张、动脉瘤及狭窄、闭塞或动脉壁增厚)。次要标准:①没有外周动脉搏动或体力活动引起的跛行;
②四肢收缩压差异>10 mmHg;
③大动脉杂音;
④高血压;
⑤急性期ESR>20 mm/h 或CRP 升高。主要标准合并至少1 项次要标准可诊断。与成人比较,儿童肢体跛行的发生率较低,发热、头痛、体重减轻、乏力等全身症状更常见。婴幼儿常表现为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可仅仅表现为发热和急性期反应物水平(ESR、CRP 等)异常升高。c-TA 早期若出现冠状动脉受累,应注意与KD 鉴别:①KD 为自限性疾病,热程较少持续3~4 周;
②KD 主要累及中动脉(尤其是冠状动脉),不会表现为弥漫性大动脉炎;
③出现高血压症状时,要警惕c-TA,尽早行血管影像学检查。

本文患儿2 在病程中反复高热,伴淋巴结肿大、脾大、炎症指标升高显著、右CAA,初步诊断为不完全KD、CAA,IVIG 治疗后疾病仍进展,随后出现皮疹,以热峰时显现,热退后消失为特点,关节超声发现多关节积液,故修正诊断为SOJIA,针对性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SOJIA 是一种全身炎症性疾病,可累及多个器官,预后较差,多数患儿有长期的功能残疾。心脏受累时可表现为心包炎(积液)、心肌炎,其中约1/3 患儿可出现心包炎,心肌炎少见[15]。近年来,有冠状动脉受累的病例报道[16-17]。SOJIA 的诊断标准为[15]:不明原因发热(排除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持续时间≥2周,伴有以下2 条主要标准或1 条主要标准及2 条次要标准,主要标准:①可消退的皮疹;
②关节炎。次要标准:①全身淋巴结肿大和/或肝脾肿大;
②浆膜炎;
③关节痛持续时间>2 周(无关节炎);
④外周血WBC 增多。

SOJIA 早期临床表现与KD 非常相似,均可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血小板增多及炎症标志物升高。即使不满足完全性KD 诊断,依然有多数患儿可初步诊断为不完全KD,进而接受IVIG 治疗。Shin等[18]认为:IVIG 对SOJIA 患儿同样有益,将SOJIA 误诊为KD 所带来的影响较小。但是,IVIG 在SOJIA 治疗中只起辅助治疗作用[19],且2022 年发布的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诊疗规范[15]中并未将IVIG 纳入SOJIA 治疗方案,仅在SOJIA 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治疗中提及,但作用尚不确定。因此,及时明确诊断并采取针对性、全面性治疗对SOJIA 患儿长期预后意义重大。此外,在接受激素治疗前,误诊为KD 的SOJIA 患儿会接受多剂IVIG,而IVIG 属于贵重药品,这无疑将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由此,KD 与SOJIA 的鉴别诊断十分重要,KD 发热呈自限性,皮疹较固定,约83%患儿有结膜炎表现,伴口咽部黏膜表现,易累及冠状动脉,心包积液少见。而SOJIA 患儿热程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为弛张型高热,缓解后易复发。皮疹不固定,可随体温升降而出现或消退,无结膜及口唇黏膜表现,较少累及冠状动脉,心包积液常见。本文患儿2 的KD诊断是否成立值得思考。我国KD 发病率为每年100/10 万[2],不完全KD 占KD 患儿的13.8%~26.2%[20-21],多见于婴儿。SOJIA 发病率为每年10/10 万[15],同一时间,KD、SOJIA 同时患病的概率较小,且该患儿右冠状动脉内径值在短时间(5 d)内恢复正常,故最终不考虑KD 诊断,而单独诊断为SoJIA。

除TA、SoJIA 外,一些其他非川崎病发热性疾病亦可导致CAL。①感染因素:如慢性EB 病毒感染[22-24]、冠状病毒感染[25-28]、脑膜炎球菌感染[29]、立克次体及支原体感染[30]等;
②先天遗传性疾病:如马方综合征[31-32]、豹皮综合征[33]、先天性CAA[34];
③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35]、骨髓炎[36]、急性粒细胞白血病[37]等。

综上所述,虽然绝大多数儿童CAL 与KD 相关,但还有其他少见病因。对于临床病程与KD 不一致的儿童,应及时警惕KD 以外的病因,尽快明确诊断,采取针对性治疗,防止CAL 进展,从而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皮疹内径积液滑膜炎的膝关节积液要抽吗保健与生活(2023年11期)2023-06-19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22年5期)2022-07-26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11期)2022-05-13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哈尔滨轴承(2020年1期)2020-11-03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中国生殖健康(2019年3期)2019-02-01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分析化学(2017年12期)2017-12-25多功能便携式皮疹观察尺的研制护理学报(2017年12期)2017-12-05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7年3期)2017-11-13组合抗结核药物致过敏性皮疹32例临床分析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2015年4期)2015-07-18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左心房内径的关系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5年3期)2015-06-05

推荐访问:冠状 动脉瘤 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