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课赛证”与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研究与实践

胡晓锋 陈影 李婉婷

摘  要:立德树人既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更是院校立身之本,同时也是高等教育的价值目标和时代使命。创新专业课程思想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举措,同时也推动了立德树人的实践创新。文章以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例,创新育人模式,让“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与专业课程思政育人达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力、落实同步的同频共振效果。

关键词:育人模式;
“岗课赛证”;
课程思政;
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3)07-0-03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面深入推进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以价值引领、思政育人、专技融合,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我们教育的根本,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和方向。因为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与“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在教育理论逻辑上都是对教育规律与教育本质的遵循;
从价值逻辑上是个体性与社会性发展的触媒;
从实践逻辑上是我国职业教育实践的指南。在这样背景下,高校纷纷创新育人模式,将“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与专业课程思政育人进行协同育人培养新模式的探究与实践[1]。

一、课程思政与“岗课赛证”协同育人现状与问题

(一)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以下简称本专业)课程思政与“岗课赛证”协同育人现状

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的本质、教育的价值、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教书育人”的核心使命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是相通的,都是强调要在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中强化育人工作,以实现对学生的精神启蒙和价值观的塑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当前本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一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的内在逻辑和关系混乱;
二是专业课程协同育人的路径相对单一且可执行性受到限制;
三是价值观的建立与理论知识教学和技能培养未能达到有效的交汇和融合,达不到“1+1>2”的协同效应等问题;
四是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处于各行其是、各自为营的局面,没有达到有效的协同融合,导致协同育人实效不明显。

(二)本专业课程思政与“岗课赛证”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本专业的协同育人现状分析,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关键问题:一是本专业虽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但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目标不统一的现象,即如何将育人的内在隐性目标与专业知识技能的外在显性目标进行有机融合,如何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二是本专业“岗课赛证”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难以相互贯通和统一,虽践行思想政治教育全程融入专业教育之中,但未达到“盐溶于水”的效果,还是存在两张皮的问题。三是目前本专业“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与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育人存在各行其是、各自为营,如何让他们协同融合、相得益彰,如何主动适应浙江省和杭州区域产业布局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要,如何打造高质量人才培养“重要窗口”。

二、课程思政与“岗课赛证”协同育人实践——以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为例(以下简称本校)

(一)依托本校行业办学特色,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

第一,基于本校水利厅办学特色与职业教育的特征类型构建育人机制。从三全育人的格局看课程思政与“岗课赛证”融合,以本校水利行业办学特色为切入点,将类型定位为育人指明方向,将新时代水利精神与专业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于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从而构建多维度、多角度、全方面的协同育人机制,为专业实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实践遵循。

第二,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规划课程体系。本校位于浙江杭州,是数字经济特别发达的城市,区域经济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特别强烈。而本校专业要想保障区域为实现高素质技能人才对高质量产业发展的需求,应当着重构建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结构框架。明确专業技术能力、职业素养以及思政素养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性,逐渐明确新时代下新经济对数智财务人才的需求,革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科学合理地设计各类课程形态和课时比例、实践课时比例。以及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确定各课程上课学期,遵循教育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专业的知识逻辑规律,能有效匹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到课程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育人目标形成有机统一[2]。

第三,依靠系统性的育人工程特征,实现多维度、多角度、全方面的育人体制机制。为保障有效达成培养人才的目标,重中之重在于设计合理、科学育人体制机制。无论是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还是“岗课赛证”融通都是育人工程系统性的展现。我们采取以“学校—学院—专业群—专业—课程组—教师”为路径,加快落实系统化的两者协同育人的管理体制,同时又选用核心的育人工程建立管理机制,如“双师双能”型能力教师素养培养机制、专业建设成效考核机制、学校学院专业知识竞赛组织机制以及奖励机制、政校企行合作机制、学生实训实习管理强化机制等,使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育人能够实现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有机融合[3]。

(二)依托专业培养目标与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第一,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建立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与“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的目标。我们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和从业标准,依据专业教学标准、技能竞赛标准与“1+X”考证标准,对专业人才培养素质、知识与能力目标进行确定。还可以做到将“岗课赛证”中蕴含的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知识和能力目标之中,甚至将思政素养和职业素养融入素质目标之中。表1是专业主要“岗课赛证”对应关系表。

第二,在课程体系中系统化地融入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的内容。课程体系是结构化体系化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体系、思政与职业素养要求的显性体现,可以明确要怎么培养技能等级人才。因此,在设计课程体系时,一方面要通过选取、归纳、提炼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首先分析岗位知识、技能、素质目标,其次分析职业技能竞赛标准与“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证标准,并遵循以学生为中心原则,强调知行合一,实施因材施教,设置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另一方面,逐渐从企业岗位的实际工作、技能竞赛比赛、“1+X”职业技能等级考证中,提取职业奋斗精神、竞技拼搏精神、工匠精神等育人元素,并将育人元素结合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有效的匹配,达到专业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技能的无形融合,使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引领知识技能的学习[4]。

第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全程贯穿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创新培养人才新模式基于本专业的职业能力本位培养的需要,从而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与实践。一是探索构建多元育人主体,通过设立产学研合作平台,促使学校与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企业耦合,形成多元育人主体,促进专业发展。二是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出过程一体化的学生培养实践体系,即以专业课程教学为基础,探索课岗、课赛、课证与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的贯通融合,对接企业实际岗位能力要求,提升学生知识、技能、素质水平[5]。

(三)以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为核心,不断优化课程教育教学改革

第一,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与优化。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关键是课程,也是基础和直接的载体。要进行课程教育教学改革,首先就必须从课程的内容重构和优化入手,因为专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都需要通过课程内容的教学来实现。培养人才是否适应社会的需要,也是取决于课程内容。本学院课程团队通过走访学生实习单位、校企合作单位,进行深入的调研和交流,梳理了企业的核心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并归纳提炼了典型工作任务所涵盖的技能、知识和职业素质所求,要求同时将这三大要求进行模块化、项目化,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使其能够融入课程教学标准之中,同时将匹配的育人元素嵌入课程教学,实现专业岗位与课程内容、职业修养、职业竞赛技能和精神要求以及“1+X”职业技能等级考证要求同向同行[6]。

第二,不断进行课程教学策略的探索。要强化课程教学成效,教学方案是关键手段之一。我们在遵循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性特征,并根据高职生源学情分析,实施因材施教,采用模块化、项目化教学,同时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利用沉浸式真实情境导入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支撑和强化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下的教学实施。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将训练竞赛、培训考证、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增强思想政治育人、专技融合的有效性,实施多维多元多层次的立体化课程评价模式。通过多元多层次的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引入多方评价主体,采用多维度的评价方式和全过程的评价模式,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7],达到课证共生共长、课赛共融共合、证赛结合的效果,从而促进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无形融入人才培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第三,对课程资源进行建立与运用。课程资源对于课程教学实施是根本保障。我们以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为依托,不断建立建设线上课程资源,打造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结合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学案例、视频、习题等资源,共同共建实验实训室,营造真实的企业工作场景,以源于企业高于企业的标准全过程显示企业技术人才所需的知识、技能、职业素养以及思政元素,充分利用校企共同开发的教学平台发布,为教师数字化教学以及满足学生信息化、碎片化学习的需求。并且,要开发“新形态、活页式”数字化教材。教学之根本则为教材,而目前常规式教材过于理论化、纸质化以及学科特征明显,满足不了当前我们职业院校教师对信息化、数字化的教学需求以及学生的网络化学习诉求。因此,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岗”“赛”“证”“思政”等學习资源嵌入教材中,知识、技能与素质的呈现采用数智化,不仅展现了数字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而且给学生搭建了网络化、个性化、碎片化学习的平台[8]。

三、结语

“岗课赛证”与课程思政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为了培养人才,课程思政建设以育人为重,而“岗课赛证”融通则以育才为主,他们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达到充分的融合与协同。本学院始终围绕建设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从学校育人、专业建设、课程教学三个层面进行了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协同育人的实践,梳理了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主要技能竞赛项目与“岗课赛证”对应关系(含思政元素),对建设“岗课赛证”与课程思政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力、落实同步,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蒲萍,袁芬.岗课证赛深度融合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财会通讯,2010(9):47-49.

[2]杨艾.会计专业岗课证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33):114-115.

[3]李茂英,曾庆军.课证岗赛融合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5(11):16-19.

[4]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9.

[5]曾天山.“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8):5-10.

[6]杨德广.课程思政是教育规律和教育本质决定的[J].江苏高教,2021(6):1-3.

[7]王艳霞.“三环、四段、七步”教学模式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12):92-94..

[8]曾天山.“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8):5-10.

(责任编辑:麻彩凤)

猜你喜欢岗课赛证育人模式协同育人“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科技风(2021年29期)2021-11-03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17期)2021-09-08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14期)2020-10-14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电子商务(2020年5期)2020-05-26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成长·读写月刊(2016年12期)2017-01-12论学分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5期)2017-01-06“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中国大学教学(2016年5期)2017-01-05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求知导刊(2016年31期)2016-12-16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31期)2016-12-07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考试周刊(2016年65期)2016-09-22

推荐访问:专业课程 育人 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