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梦》公开课课堂教案,菁选3篇

《绿叶的梦》公开课课堂教案1  这篇精读课文是作家葛翠琳对自己丰富有趣的童年生活的回忆。重点记叙了她和同学们在启蒙老师的引导下,采集绿叶,制作标本,并讲述这些绿叶的知识和趣闻的事情。表达了作者对童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绿叶梦》公开课课堂教案,菁选3篇,供大家参考。

《绿叶梦》公开课课堂教案,菁选3篇

《绿叶的梦》公开课课堂教案1

  这篇精读课文是作家葛翠琳对自己丰富有趣的童年生活的回忆。重点记叙了她和同学们在启蒙老师的引导下,采集绿叶,制作标本,并讲述这些绿叶的知识和趣闻的事情。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代的快乐生活和有益活动的留恋之情。

  课文共六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回忆了作者的`童年是在大自然里度过的。那些高粱秆儿、河边的泥巴、柳条、苇叶儿、葫芦瓢、荷叶都可以做玩具,从“一双小手创造了多少可爱的玩具!”一句,就可以充分看出作者对童年生活充满了赞美之情,充满了幸福愉悦之感。接着以“然而”一词把话题一转,点出“最使我着迷的还是绿叶”,这句话提示了下文的内容,同时设置了一个悬念:为什么在那么多可爱的玩具中,绿叶最使“我”着迷呢?

  第2—6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第2自然段是这一部分的总述:启蒙老师教我们采集绿叶标本,讲述它们的知识和趣闻,真是令人愉快的活动。同时也解释了上文的悬念。

  第3自然段写“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这快乐首先是因为“我们跑遍密密的树林、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和一道道土岗,爬大树,钻树林”,尽情地嬉笑、打闹、欢乐,无比的自由;再有,这快乐来自于用各种树叶、花草做成项链、戒指、手镯、耳环,这绿叶、野花丰富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在旷野的课堂里,绿叶和野花谱写成我们生活的乐章”一句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多姿多彩、趣味盎然的生活的赞美之情。

  第4自然段写采集绿叶也会争强和探险,免不了伤了手脚,不过这都是为了“找到一种新奇少见的叶子”。

  第5自然段写秋天的收获更大。“背着、扛着、奔跑、欢呼、搂、堆、躺、打滚、翻跟头、挑选、串成、挂”这一系列动作描写用词贴切,描绘出一个既忙碌又欢乐的场面。接着又写了把各种形状的叶子制成标本一一陈列,从“珍宝”一词流露出“我们”对这些标本的珍爱。

  最后一个自然段写老师让“我们”观察并讲述这些叶子,从而“我们”知道了许多民间传下来的药方,了解了许多丰富有趣的生活知识。“……随着一串串叶片,留在我的记忆里”一句表明了那一串串叶片,那采集树叶标本的活动,那绿叶带给“我”的生活知识,无不给“我”留下永久的记忆,这也正是文章开始所写的“最使我着迷的还是绿叶”的原因了。

  课文作者在诸多童年的记忆中,重点写了采集绿叶标本的活动,是绿叶带给“我”投身大自然的自由、快乐,是绿叶使“我”得到了书本中读不到的知识。回忆起那段经历,就如同来到美妙的梦境一般。题目“绿叶的梦”正是表达了作者的这种情感。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学习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学习作者是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这些正是本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粱、瓢、搜、汇、岗、旷、章、痰、忆;要求会写的字有:汇、岗、戒、章、枣、刺、陈、毒、忆;要求掌握的词语有:汇拢、土岗、戒指、乐章、酸枣树、刺伤、陈列、解毒、记忆。

  1.课前准备

  准备各种树叶的标本,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学生搜集树叶,制作标本或做成树叶贴画;还可以查阅资料,搜集一些有关树叶的知识。

  2.识字写字

  识字:“搜”字要读“

  sōu”,不能读成“shōu”。

  写字:本课会写字中有几个笔画笔顺容易写错的字,要引发学生注意;“汇”最后一画“竖折”是一画,不能写成“竖、横”两画;“刺”的左半部中间是“木”而不是“朩”。“戒”的笔顺是戒,不要丢掉里面的“丨”。

  3.感悟理解

  课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是学生学习的理想范例。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童年生活,尤其是对采集绿叶活动的深深留恋之情,浓浓喜爱之情。读了这篇文章,会把作者的同龄人带入对童年的美好回忆中去,也定会使今天的少年儿童产生羡慕和向往的感情。教学时,要让学生把朗读、理解和感悟结合起来。先让学生充分、自由地读,感悟搜集绿叶活动的欢乐,感悟收获绿叶的喜悦,感悟获取知识的满足,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更好地与作者产生共鸣。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课后练习2:“童年的‘我’为什么对绿叶那样着迷?”这是一个整合性很强的思考题,要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重点句入手,根据课文每一部分的内容,特别是重点部分的内容去理解感悟。第1自然段从“一双小手创造了多少可爱的玩具”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那些高粱秆儿做的马车、灯笼,泥捏的碾磨、盆碗,柳笛、葫芦船、荷叶伞……是那么喜爱,那么留恋,“然而”一转,“最使我着迷的还是绿叶”,这样的语言表述,足以告诉我们,那绿叶对我的吸引力有多大了。第2自然段在概述了有关搜集绿叶的活动后,一句“那真是令人愉快的活动”使人进一步感受到了“我”着迷的原因。继续往下读,下面具体写了那令人“着迷”是因为“在旷野的课堂里,绿叶和野花谱写成我们生活的乐章”——我们可以尽情地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奔跑、嬉笑、打闹……正因为“着迷”而“争强和探险”不惜“留下伤痕”。秋天,那如彩蝶纷飞的树叶,那美化教室的叶链,那一一陈列的珍宝——标本,更是令人“着迷”;那丰富有趣的关于树叶的知识,也随着一串串叶片留在“我”的记忆里。学生在对这个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悟出了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这就达到了学习的最佳效果。

  4.课文导学

  课文中有三处泡泡框。第一、二两处泡泡框分别在课文第1、2自然段,意在提示学生读书时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领悟作者的表达顺序。第三处泡泡框在第5自然段:“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场面。”意图有两个:一是这段描写得精彩,充满童心童趣,只有用心感受,身临其境,才能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得更真切;二是本段要求学生背诵,提示学生通过理解语言,在脑海中展现语言所描绘的情境,是背诵的一种好方法。

  5.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3是积累词语的训练。首先要弄清题目中的例子“广阔的田野”是一个搭配起来的词组,“的”字前边是修饰或限制成分,后边是被修饰或被限制的事物的名称(名词)。课文中还有:愉快的活动、杂草丛生的河边、觅食的小鸟、金黄色的菟丝子草、生活的乐章等等。

  6.拓展练习

  课后的★号题不要把它看做单纯的说话训练,虽然是选做题,要做就要有目的有步骤。如果能要求学生仿照课文作者那样,抓住重点说具体,并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就能达到与大家分享快乐的目的。

  7.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一)审题导入,设疑激趣

  每个人都有许多童年的回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绿叶的梦》(板书课题),看看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课题又为什么叫《绿叶的梦》。(悬疑)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借助注音读准生字,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

  2.在小组或全班,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习的形式,熟读熟记生字词语,有针对性地正音,提示生字中易错的笔画。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重点回忆了作者童年的什么事?哪些段落写了这一重点内容?(默读时要结合“泡泡框”中的提示来思考。)

  2.把没读懂的地方记下来。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我”对绿叶着迷的句子和段落,读一读,体会“我”为什么对绿叶那样着迷。

  2.讨论交流:

  (1)从哪些地方看出“我”对绿叶非常着迷?为什么绿叶会使“我”那么着迷?

  (2)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

  (3)解题:课文为什么以“绿叶的梦”为题?

  3.朗读课文,加强感悟。(也可以和讨论探究结合进行。)

  (五)指导背诵

  (六)拓展——讲自己童年的故事

  (七)指导写字

  1.作者介绍

  葛翠琳:女,1930年生,河北乐亭人。1949年开始儿童文学创作,曾在北京《新民报》《北京儿童报》等报刊发表诗歌作品。20世纪50年代曾当过著名作家老舍的秘书。除诗歌外,也写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剧本、童话、文艺评论等,其中以童话创作成就和影响最大。50年代出版有童话集《巧媳妇》《野葡萄》和《采药姑娘》;80年代以来先后有《比孙子还年轻的爷爷》《翻跟头的小木偶》《进过天堂的孩子》《最丑的美男儿》等童话集问世。选集有《葛翠琳童话选》《葛翠琳作品选》等。《野葡萄》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一等奖。《会唱歌的画像》先后获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三届全国优秀少儿读物奖。

  2.词语解释

  标本:保持实物原样或经过加工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植物、动物、矿物。

  乐章:成套乐曲中具有一定主题的独立部分,一部交响曲一般分四个乐章。课文中比喻一段美好的童年生活。

  启蒙:使初学习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

  洋溢:(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旷野:空旷的原野。

  配合本课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语文同步读本》(四年级上册)中的《童年记趣》和《背篼》。《童年记趣》通过叙述儿时生活中的趣事,展现了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童年。同时,这篇文章中小孩子对大自然中各种小昆虫的喜爱,也体现了大自然是人类的好老师、好伙伴的道理。《背篼》则在一幅充满乡村气息的劳动画面中,刻画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孩子,描绘出一个温馨、美丽、纯净、友爱的童年片断。这两篇文章后面的“读一读,想一想”都着重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从文章的具体事例中体会童年的快乐、童年的心灵和大自然的美。

《绿叶的梦》公开课课堂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能正确地把要求会写的生字写下来。

  2、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关键语句去理解感悟。

  难点:体会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各种树叶的标本。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出示文中的挂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请看这两幅画面,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指导学生说出童年的乐趣。

  2、师述:是的,童年的生活多姿多彩,相信每个人都有许多童年的回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绿叶的梦》(板书课题),看看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圈出来。

  2、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听清楚生字词的读音。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亲自感受一下作者的童年生活。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反复读几遍。并想一想: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4、指导识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学生自主识字。

  (2)四人小组自学字音,给生字组词。

  (3)利用字典理解字义,引导学生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

  (4)让学生找出容易写错的生字。如:搜、汇。

  三、表情朗读,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想想文中回忆了作者童年的什么事?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些事?

  2、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朗读练习,看谁读得好。

  3、播放配乐,齐读课文。

  四、作业

  1、抄写字词。

  2、背诵第五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词。

  2、提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过渡: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进作者的童年生活。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如:绿叶最使我着迷)

  2、绿叶为什么会使我着迷?齐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这段的写法有什么特点?(是下文的总述,同时也解释了上文的悬念)

  3、同学们请看,多快乐的场面!(播放录像)

  4、通过看录像,你们看到了什么?(“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

  5、默读第三自然段,把你感受到的作者收集绿叶觉得很快乐的地方画出来,把重要的动词勾出来,认真读一读。

  6、秋天的收获更大,请你们采用老师刚才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方法来学习第五自然段的内容,看看有什么收获。先默读,再讨论。(动词)

  7、教师配乐朗读第3和第5自然段,让学生想象画面,并把想象的内容说出来。

  8、绿叶不仅单带给“我们”快乐,还让“我们”了解了许多丰富的生活知识。指名朗读第六自然段,想想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句的。

  三、朗读课文,加深感悟

  1、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投入,最有感情。(可以边读边做动作来感悟课文的内容)

  提示学生要读出深深的留恋之情,浓浓的喜爱之情。

  2、读到这里,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

  四。拓展内容,讲述自我

  1、小组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童年生活。

  2、指名把最有趣的童年生活说给大家听。

  五、布置作业

  1、摘抄好词佳句。

  2、小练笔:写写自己童年有趣的事

《绿叶的梦》公开课课堂教案3

  这篇精读课文是作家葛翠琳对自己丰富有趣的童年生活的回忆。重点记叙了她和同学们在启蒙老师的引导下,采集绿叶,制作标本,并讲述这些绿叶的知识和趣闻的事情。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代的快乐生活和有益活动的留恋之情。

  课文共六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回忆了作者的`童年是在大自然里度过的。那些高粱秆儿、河边的泥巴、柳条、苇叶儿、葫芦瓢、荷叶都可以做玩具,从“一双小手创造了多少可爱的玩具!”一句,就可以充分看出作者对童年生活充满了赞美之情,充满了幸福愉悦之感。接着以“然而”一词把话题一转,点出“最使我着迷的还是绿叶”,这句话提示了下文的内容,同时设置了一个悬念:为什么在那么多可爱的玩具中,绿叶最使“我”着迷呢?

  第2—6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第2自然段是这一部分的总述:启蒙老师教我们采集绿叶标本,讲述它们的知识和趣闻,真是令人愉快的活动。同时也解释了上文的悬念。

  第3自然段写“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这快乐首先是因为“我们跑遍密密的树林、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和一道道土岗,爬大树,钻树林”,尽情地嬉笑、打闹、欢乐,无比的自由;再有,这快乐来自于用各种树叶、花草做成项链、戒指、手镯、耳环,这绿叶、野花丰富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在旷野的课堂里,绿叶和野花谱写成我们生活的乐章”一句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多姿多彩、趣味盎然的生活的赞美之情。

  第4自然段写采集绿叶也会争强和探险,免不了伤了手脚,不过这都是为了“找到一种新奇少见的叶子”。

  第5自然段写秋天的收获更大。“背着、扛着、奔跑、欢呼、搂、堆、躺、打滚、翻跟头、挑选、串成、挂”这一系列动作描写用词贴切,描绘出一个既忙碌又欢乐的场面。接着又写了把各种形状的叶子制成标本一一陈列,从“珍宝”一词流露出“我们”对这些标本的珍爱。

  最后一个自然段写老师让“我们”观察并讲述这些叶子,从而“我们”知道了许多民间传下来的药方,了解了许多丰富有趣的生活知识。“……随着一串串叶片,留在我的记忆里”一句表明了那一串串叶片,那采集树叶标本的活动,那绿叶带给“我”的生活知识,无不给“我”留下永久的记忆,这也正是文章开始所写的“最使我着迷的还是绿叶”的原因了。

  课文作者在诸多童年的记忆中,重点写了采集绿叶标本的活动,是绿叶带给“我”投身大自然的自由、快乐,是绿叶使“我”得到了书本中读不到的知识。回忆起那段经历,就如同来到美妙的梦境一般。题目“绿叶的梦”正是表达了作者的这种情感。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学习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学习作者是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这些正是本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粱、瓢、搜、汇、岗、旷、章、痰、忆;要求会写的字有:汇、岗、戒、章、枣、刺、陈、毒、忆;要求掌握的词语有:汇拢、土岗、戒指、乐章、酸枣树、刺伤、陈列、解毒、记忆。

  1.课前准备

  准备各种树叶的标本,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学生搜集树叶,制作标本或做成树叶贴画;还可以查阅资料,搜集一些有关树叶的知识。

  2.识字写字

  识字:“搜”字要读“

  sōu”,不能读成“shōu”。

  写字:本课会写字中有几个笔画笔顺容易写错的字,要引发学生注意;“汇”最后一画“竖折”是一画,不能写成“竖、横”两画;“刺”的左半部中间是“木”而不是“朩”。“戒”的笔顺是戒,不要丢掉里面的“丨”。

  3.感悟理解

  课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是学生学习的理想范例。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童年生活,尤其是对采集绿叶活动的深深留恋之情,浓浓喜爱之情。读了这篇文章,会把作者的同龄人带入对童年的美好回忆中去,也定会使今天的少年儿童产生羡慕和向往的感情。教学时,要让学生把朗读、理解和感悟结合起来。先让学生充分、自由地读,感悟搜集绿叶活动的欢乐,感悟收获绿叶的喜悦,感悟获取知识的满足,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更好地与作者产生共鸣。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课后练习2:“童年的‘我’为什么对绿叶那样着迷?”这是一个整合性很强的思考题,要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重点句入手,根据课文每一部分的内容,特别是重点部分的内容去理解感悟。第1自然段从“一双小手创造了多少可爱的玩具”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那些高粱秆儿做的马车、灯笼,泥捏的碾磨、盆碗,柳笛、葫芦船、荷叶伞……是那么喜爱,那么留恋,“然而”一转,“最使我着迷的还是绿叶”,这样的语言表述,足以告诉我们,那绿叶对我的吸引力有多大了。第2自然段在概述了有关搜集绿叶的活动后,一句“那真是令人愉快的活动”使人进一步感受到了“我”着迷的原因。继续往下读,下面具体写了那令人“着迷”是因为“在旷野的课堂里,绿叶和野花谱写成我们生活的乐章”——我们可以尽情地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奔跑、嬉笑、打闹……正因为“着迷”而“争强和探险”不惜“留下伤痕”。秋天,那如彩蝶纷飞的树叶,那美化教室的叶链,那一一陈列的珍宝——标本,更是令人“着迷”;那丰富有趣的关于树叶的知识,也随着一串串叶片留在“我”的记忆里。学生在对这个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悟出了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这就达到了学习的最佳效果。

  4.课文导学

  课文中有三处泡泡框。第一、二两处泡泡框分别在课文第1、2自然段,意在提示学生读书时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领悟作者的表达顺序。第三处泡泡框在第5自然段:“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场面。”意图有两个:一是这段描写得精彩,充满童心童趣,只有用心感受,身临其境,才能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得更真切;二是本段要求学生背诵,提示学生通过理解语言,在脑海中展现语言所描绘的情境,是背诵的一种好方法。

  5.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3是积累词语的训练。首先要弄清题目中的例子“广阔的田野”是一个搭配起来的词组,“的”字前边是修饰或限制成分,后边是被修饰或被限制的事物的名称(名词)。课文中还有:愉快的活动、杂草丛生的河边、觅食的小鸟、金黄色的菟丝子草、生活的乐章等等。

  6.拓展练习

  课后的★号题不要把它看做单纯的说话训练,虽然是选做题,要做就要有目的有步骤。如果能要求学生仿照课文作者那样,抓住重点说具体,并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就能达到与大家分享快乐的目的。

  7.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一)审题导入,设疑激趣

  每个人都有许多童年的回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绿叶的梦》(板书课题),看看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课题又为什么叫《绿叶的梦》。(悬疑)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借助注音读准生字,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

  2.在小组或全班,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习的形式,熟读熟记生字词语,有针对性地正音,提示生字中易错的笔画。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重点回忆了作者童年的什么事?哪些段落写了这一重点内容?(默读时要结合“泡泡框”中的提示来思考。)

  2.把没读懂的地方记下来。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我”对绿叶着迷的句子和段落,读一读,体会“我”为什么对绿叶那样着迷。

  2.讨论交流:

  (1)从哪些地方看出“我”对绿叶非常着迷?为什么绿叶会使“我”那么着迷?

  (2)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

  (3)解题:课文为什么以“绿叶的梦”为题?

  3.朗读课文,加强感悟。(也可以和讨论探究结合进行。)

  (五)指导背诵

  (六)拓展——讲自己童年的故事

  (七)指导写字

  1.作者介绍

  葛翠琳:女,1930年生,河北乐亭人。1949年开始儿童文学创作,曾在北京《新民报》《北京儿童报》等报刊发表诗歌作品。20世纪50年代曾当过著名作家老舍的秘书。除诗歌外,也写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剧本、童话、文艺评论等,其中以童话创作成就和影响最大。50年代出版有童话集《巧媳妇》《野葡萄》和《采药姑娘》;80年代以来先后有《比孙子还年轻的爷爷》《翻跟头的小木偶》《进过天堂的孩子》《最丑的美男儿》等童话集问世。选集有《葛翠琳童话选》《葛翠琳作品选》等。《野葡萄》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一等奖。《会唱歌的画像》先后获*作协第三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三届全国优秀少儿读物奖。

  2.词语解释

  标本:保持实物原样或经过加工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植物、动物、矿物。

  乐章:成套乐曲中具有一定主题的独立部分,一部交响曲一般分四个乐章。课文中比喻一段美好的童年生活。

  启蒙:使初学习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

  洋溢:(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旷野:空旷的原野。

  配合本课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语文同步读本》(四年级上册)中的《童年记趣》和《背篼》。《童年记趣》通过叙述儿时生活中的趣事,展现了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童年。同时,这篇文章中小孩子对大自然中各种小昆虫的喜爱,也体现了大自然是人类的好老师、好伙伴的道理。《背篼》则在一幅充满乡村气息的劳动画面中,刻画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孩子,描绘出一个温馨、美丽、纯净、友爱的童年片断。这两篇文章后面的“读一读,想一想”都着重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从文章的具体事例中体会童年的快乐、童年的心灵和大自然的美。

推荐访问:绿叶 教案 公开课 《绿叶梦》公开课课堂教案 菁选3篇 《绿叶的梦》公开课课堂教案1 《绿叶的梦》公开课课堂教案1分钟 《绿叶的梦》公开课课堂教案1-3课时 《绿叶的梦》公开课课堂教案1-6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