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方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方案,供大家参考。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动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机构队伍、考核机制等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推进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发展方向,坚持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和塞罕坝精神,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头等大事、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建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着力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积极稳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过渡,科学有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出一条具有我县特色、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为全面推进美丽幸福新县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2022年,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脱贫群众增收、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任务,捋清问题底数,查找问题短板,逐项细化、实化、具体化年度目标任务及推进举措,实行清单化推进,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进一步健全,现行标准下农村人口不返贫、无新贫。全县无收入负增长户,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平均水平。有劳动能力户实现产业就业全覆盖,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明显提升;
无劳动力户实现户用光伏、产业分红、兜底保障等政策帮扶全覆盖。“3+1”保障全面达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有序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有序推进。

2025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县域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经济实力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基本实现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
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基本健全;
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长效机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平均水平。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成效显著,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在全县全面推开。

2035年,全县农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农村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完善,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三、重点工作

(一)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1.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扎实做好防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健全常态排查核查机制。健全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基层干部定期跟踪回访相结合的发现和核查机制,强化县乡村三级主体责任,实施网格包联,建立规模摸底和常态化排查相结合机制,对符合条件户及时纳入,对风险消除户及时退出,做到动态管理、精准进出、不漏一人、不错一人。健全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充分利用国家和省防止返贫致贫大数据监测平台,对脱贫人口实行监测和帮扶全覆盖。不断完善我县医保、卫健、教体、住建、民政、残联、交警等多部门、全方位预警监测机制,实现信息数据准确共享,每月动态开展入户核查。将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作为易返贫致贫人口重点监测,及时发布预警,确保快速发现,科学处置,动态清零。健全防贫帮扶救助机制。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全面落实大病生活救助、教育专项救助、民政帮扶救助、产业扶持、就业扶持、金融信贷、敬老孝亲等防贫举措,继续实施防贫保险,对因病、因学、因灾导致出现的风险户,及时落实防贫保险报销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刚性支出,全面阻断致贫返贫风险。(牵头单位:县乡村振兴局;
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教体局、县卫健局、县医保局、县人社局、县住建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残联、县交警队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

2.巩固“三保障一安全”成果。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定期排查、动态监测、长效管护机制,确保有问题随时发现、动态清零。提升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持续落实“七长”责任制,建立健全县、乡、村校适龄儿童少年台账,实施任务清单制度和台账纪实管理,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除身体原因外不失学辍学。继续落实“两免一补”“三免一助”“雨露计划”等政策,实现应助尽助。提升基本医疗保障能力。全面落实“三重保障”政策,脱贫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覆盖率达到100%,按规定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全面落实。继续加强专职村医定向培养和配备工作。推行门诊慢性病网上评审认定新模式,对于特殊人员实行上门认定服务,确保不落一人。健全住房安全保障机制。建立住房安全保障动态监测机制,持续开展覆盖所有农户的住房安全大排查和4类重点对象危房等级鉴定“再排查”,将因火灾、雹灾、雨雪灾害和房屋老化等不可抗力形成的动态新增危房纳入改造计划,及时动态清零。持续实施“暖心房”工程,确保所有农户实现住房安全。完善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开展饮水安全全覆盖工作“回头看”,对新出现的饮水不安全问题,逐一建立台账,落实解决措施。对于设施未使用、运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健全完善管理办法。(牵头单位:县教体局、县卫健局、县医保局、县住建局、县水务局等部门;
责任单位:各乡镇、开发区)

3.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和“空心村”治理后续工作。持续推进19个易地移民搬迁安置区配套产业园区建设,重点配建和提升人才家园集中安置区。持续加大产业、就业、兜底等政策扶持,确保搬迁脱贫户中至少有一项产业覆盖,有劳动能力的搬迁脱贫户至少实现1人稳定就业,搬迁人口2700户6680人产业就业全覆盖。做好分散安置500户885人后续跟踪服务。持续巩固3个已通过易地搬迁方式解决的空心村治理。全面加强安置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做好县城人才家园集中安置区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加快推进新型社区建设,建立关爱机制,促进社会融入。依法依规推进3557套安置住房产权登记办理工作,7月底前发放完成,10月底前完成所有搬迁安置区用地审批手续。加快宅基地复垦和节余指标流转,确保7月底前通过复垦验收。(牵头单位: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人才家园管委会)

4.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严格落实《关于做好扶贫资产资本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加快出台我县指导意见或实施细则,规范开展确权登记,加强后续管理和监督。成立县乡村三级扶贫资产管理组织,负责辖区内扶贫资产的确权登记、运营管护及日常监督管理。做好2016年以来投资的5400个扶贫项目进行资产清查,分类摸清各类项目主体,明晰管护主体,明确产权关系,确保扶贫资本资产不流失,持续发挥效益。加快推进2013年至2015年资产清查工作,待省出台新的管理办法后及时资产清查。建好用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及时进行动态调整。严格落实项目资金公开公示、绩效评价等制度,加强资金项目常态化监管。压实主管部门责任,做好使用各级财政资金拖欠收益金、分红款催缴工作,对于确实无法分红或提前收益的,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优化调整光伏和县级大型资产收益项目收益分配方案,确保分配合理,发放到位。加强对60个已建扶贫车间管理,落实主体责任,加大外联招商力度,确保稳定运行。(牵头单位:县乡村振兴局;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审计局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

(二)强化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

1.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对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脱贫不稳定户、低收入边缘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充分利用民政、人社、医保、卫健、乡村振兴、教体、住建、农业农村等部门现有数据平台,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完善县级相关行业部门主动发现机制。实施线上数据实时比对监测、线下定期实地摸排,“发现对象、风险预警、动态帮扶、消除风险”的闭环管理模式。实行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健全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实现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的早发现和早帮扶。(牵头单位:县民政局、县乡村振兴局;
责任部门:县教体局、县人社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卫健局、县医保局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

2.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优化“单人户”政策,将低保边缘人群中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参照“单人户”纳入保障范围。调整“渐退期”政策,对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低保对象,可给予一定期限的渐退期。进一步落实好因病、因残、因学和农村低保对象就业成本等刚性支出扣减规定。在扩大特困认定残疾人范围和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认定标准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县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制度,合理提高救助供养水平。加大重点人群排查力度,精简优化低保审批确认程序,及时将符合条件人员纳入保障范围,确保应保尽保。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提高救助服务质量。高效开展康复服务、辅助适配、就业培训、托养服务、无障碍改造、贫困助学等六项民心服务工程,提升残疾人救助水平。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相应的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对基本生活陷入暂时困难的群众加强临时救助,逐步取消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切实发挥社会救助基金作用,积极开展救助。(牵头单位:县民政局;
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人社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卫健局、县医保局、县残联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

3.合理确定农村居民医疗保障待遇水平。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联体建设力度,扩大覆盖面,完善医联体外部治理和内部运行机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便群众就医,完善医疗防控体系,补短板、强弱项,提高医疗防控能力。探索医保基金支付方式新方法,积极推进按人头打包支付。坚持基本标准,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逐步调整脱贫攻坚期超常规保障措施。完善参保缴费资助政策,过渡期内继续全额资助农村特困人员,按比例定额资助低保对象、脱贫不稳定且纳入相关部门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的人员,优化调整脱贫人口资助政策,定额资助标准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在逐步提高大病保障水平基础上,继续执行贫困人口大病保险不设起付线,合规自负费用按比例给予报销,大病保险继续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倾斜支付。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完善统一规范的医疗救助制度,合理确定救助水平和年度救助限额,按规定做好分类救助。发挥医疗救助基金作用,取消不可持续的过度保障措施。重点加大医疗救助资金投入,倾斜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牵头单位:县医保局、县卫健局;
责任单位:县民政局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

4.完善养老保障和儿童关爱服务。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代缴政策,按照每人每年100元标准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防贫监测对象、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代缴保费。在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时,对上述困难群体和其他已脱贫人口保留现行最低缴费档次。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完善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加大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保障力度,加强对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和困境儿童保护工作机制,实现儿童主任村级全覆盖,儿童督导员乡级全覆盖,形成县、乡、村关爱保护网络。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定期探访制度,建立信息完整、动态更新的基础数据库,强化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加强残疾人的托养照护、康复服务,提升基层组织服务能力,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确保“城乡统筹、应补尽补、按标施补”,加大“福康工程”项目实施力度,做好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和托养工作,更好满足困难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牵头单位:县民政局;
责任单位:县残联、县人社局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

5.织密兜牢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线。建立全县脱贫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人员监测台账,通过入户核查、数据比对等方式,将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符合低保、特困供养等社会救助政策及其他兜底保障政策的,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对其中出现临时性生活困难的可视情现给予临时救助和专项救助,之后依规纳入低保,实现应兜尽兜。(牵头单位:县民政局;
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医保局、县住建局、县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

(三)拓展提升脱贫地区发展水平

1.聚力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优化农业产业布局。聚焦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高质量编制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打造因河沿线特色有机农业产业示范带,优先发展龙嘉省级现代奶业园区、期左有机小米省级杂粮园区、芜磊省级畜牧业转型聚集区,培育壮大奶牛、肉牛、果蔬、杂粮等主导产业,打造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推进“扶龙行动”,重点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22年底,力争创建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80家,新增县级10家。推动建设一批“以村为单位,以群众为主体”的种养殖基地和农业产业园区。坚持“小规模、大群体”发展路径,通过“龙头企业+村+订单+农户”方式,引导农户到园区内自建或联建设施棚室和养殖圈舍。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持续提升合作社质量,健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户嵌入产业链,形成企业和农户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格局。2021年底,打造县级示范家庭农场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3家。大力发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业,积极探索“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经营模式。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推广“全程机械化”农业服务新模式。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继续实施“扶龙行动”,采取“龙头企业+农户+订单”模式,大力发展“基地村”规模,在产业链条上不断深化。加快牧场改造升级,全力打造优质有机奶源基地,培育适度规模奶牛养殖主体。大力培育肉牛品质改良,支持发展大型牲畜交易市场项目,壮大舍饲化养殖规模,盘活闲置牧场和圈舍。采取订单杂粮模式,重点打造谷物种植区和燕麦种植区,扶持燕麦深加工项目。重点打造露地蔬菜区,潮河、牤牛河沿线设施蔬菜瓜果区,构建集群种植、净菜加工、订单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体系。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着力持续深化与京东、淘宝、拼多多等平台合作,继续抓好消费扶贫专馆、专区、专柜建设,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确保2022年全县扶贫产品销售额突破15亿元。持续做强四个农业。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作用,鼓励科技特派员深入乡村开展科技服务,通过科技培训、现场指导和微信互动、腾讯视频培训等服务,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水平。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科委,推进五道农业公司开展纳米富硒试验示范推广。开展燕麦和玉米保护性耕作种植试验。扩大“有机双创”战果,年内新增绿色产品认证5个、有机农业认证企业10家以上,有机种植面积达10万亩,全县有机农业园区达到55个。深入开展农产品提标行动,完善特色优势农产品标准体系,确保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到82%以上,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力争全县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启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大力实施区域、企业、产品“三位一体”品牌战略;
深入挖掘整合区域农业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小而美”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扩大“有机”公共品牌和牛奶、蔬菜、小米3个区域品牌影响力(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商务局、县供销社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

2.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用好贫困劳动力就业网络服务平台,开展就业需求摸底调查,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全面提供配套服务,全面做好劳务输出组织保障。健全完善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信息台账,精准监测就业动态情况。通过稳岗就业、就地就近务工、劳务转移输出、自主创业等形式拓宽贫困群体就业渠道。鼓励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就地转移就业,通过扶贫车间促进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深化与北京劳务协作,促进贫困劳动力劳务输出就业。持续加强产业就业联动,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在农村人居环境、小型水利、乡村道路等涉农项目建设和管护时优先吸纳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全方位的就业创业服务。重点抓好县城易地搬迁安置区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延续支持扶贫车间的优惠政策。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支持创业带头人带动脱贫人口就业。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保持生态护林员政策稳定。继续开发养路、护林、护草、护水、护站、保洁等公益岗位,优先安置脱贫人口。强化岗位开发部门管理责任,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出的管理机制,规范人员聘用、公开公示、协议书签订、报酬确定、工资发放、管理制度及考勤考核等工作。(牵头单位:县人社局;
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县水务局、县交通局、县林草局、县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

3.持续改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布局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理建设项目,按照国家的统计规划,积极争取和谋划建设区域性和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进县域乡村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结合“空心村”治理,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促进县域内整体提升和均衡发展,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力争年内完成260个行政村规划编制,实现全覆盖。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建设广泛覆盖的农村路网。实施乡镇通三级公路建设,做好“十四五”项目规划,采取新改建与大中修相结合的方式,分年度对县级路进行改造,对破损严重的通行政村主路进行翻修。完善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系统提升农村交通安全水平。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供水工程规模化建设,综合采取改造、配套、升级、联网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村饮水保障水平,年内实现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0%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以上。持续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年内实施污水处理项目3个。全面推行小型水库运行管理政府购买服务和专业化、物业化、规范化管理模式,使小型水库现形象面貌和管理范围内的环境明显改善。推进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改善灌溉用水条件。统筹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快递进村”工程。持续巩固行政村光纤宽带通达、4G信号覆盖成效,并向自然村延伸,推进5G网络向县级延伸,年底前建设5G基站80座,实现县城区全覆盖。深入推进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助力打造惠农富民电气化示范项目。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完善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健全运营管护长效机制。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提升,深入推进村庄清洁,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生活垃圾管理体系,补齐现有垃圾转运及终端设理设施短板。(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生态环境局、县交通局、县水务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建局、县商务局、县工信局、县供电公司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

4.进一步提升脱贫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县域统筹规划布局、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多渠道增加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继续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继续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两类学校”改善提升工程。实施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政策,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支持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扎实推进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初中中考成绩在全市保持前三名,建成1-2所全市有影响力的学校,高中成绩实现新突破,本科上线率达到88%以上,实现“清北有人、前十有我”目标。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健康帮扶政策基本稳定,完善大病专项救治政策,持续开展30种大病集中救治工作,做到应治尽治。抓好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严重精神障碍等4种常见慢性病规范管理,推动家庭医生签约履约工作向重履约、重质量、重服务感受度转变,实现签约信息化管理、经常性服务。继续落实农村贫困住院患者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和“一站式”结算等便民举措。继续实施医院对口帮扶和春雨工程、雨润工程,提升县级医院诊疗能力。持续加强县域医联体建设,有序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重点的基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裂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继续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确保乡镇公交车通达率达到38%以上,县城30公里范围内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率达到90%以上。继续加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年内改造提升18个。(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教体局、县卫健局、县医保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

(四)加强过渡期帮扶政策衔接

1.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现有帮扶政策一律不退、力度不减。在确保政策连续性的前提下,分类对帮扶政进行延续、优化和调整。兜底救助类政策要保持稳定,总的原则是保基本、救急困,确保不发生新的返贫致贫风险。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要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进行适当调整,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政策要全面覆盖、重点倾斜。产业就业等发展类政策要进行优化、精准实施。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土地支持、人才智力支持等帮扶政策要保持总体稳定,确保支持力度与做好衔接要求相匹配。(牵头单位:县乡村振兴局;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发改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教体局、县卫健局、县医保局、县住建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人社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科技局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

2.做好财政投入政策衔接。过渡期内财政资金优先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需要,合理安排县级财政投入规模,确保达到省投入政策要求。调整优化原县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优化支出结构,调整支持重点,适当向乡村振兴倾斜,并逐步提高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统筹地方可支配财力,支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融资资金偿还。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常态化帮扶,通过相关专项资金予以支持。过渡期前3年继续实行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政策,此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对支持产业发展效果明显的贷款贴息、政府采购等政策,在调整优化基础上继续实施。过渡期内贯彻落实好延续脱贫攻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牵头单位:县财政局;
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乡村振兴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税务局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

3.做好金融服务政策衔接。继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实施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2020年及以前发放的扶贫再贷款可按照现行规定进行展期。进一步完善针对脱贫人口的小额信贷政策,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妥善应对集中还款期。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政策支持范围,适度提高贷款额度。对信用良好、有较大贷款资金需求、有就业创业潜质和一定还款能力的贷款对象,鼓励其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支持。创新机制模式,发挥财政投入引领作用,探索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优势特色产业信贷和保险支持力度。支持开发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在业务范围内持续为乡村振兴提供中长期信贷服务,合理增加与需求相匹配的信贷供给,适度提高信用贷、首贷占比。探索拓展农村抵质押品范围,深化银行与政府性担保机构合作。优化县域社区物理网点供给,提升县域金融服务质效。鼓励金融机构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引导银行业机构结合乡风文明建设开展农村信用建档评级工作。鼓励保险机构因地制宜创新开发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持续推广发展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产值保险等险种。继续支持企业用好资本市场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在股权交易所挂牌。推动农产品期货期权与农业保险联动,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化解市场风险的能力。(牵头单位:县金融办;
责任单位:县人民银行、县乡村振兴局、县人社局、县财政局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

4.做好土地支持政策衔接。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按照国家和省年度指标使用方向要求,优先支持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用地需要,严格把握年度新增建设用地专项指标使用,不得挪用;
用足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内和跨省调剂交易政策,年内完成指标500亩;
积极争取耕地开垦项目,落实好补充耕地指标在省域范围内有偿转让政策。加快制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具体操作细则,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赋予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平等的市场要素地位。(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大元国控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

5.做好人才智力支持政策衔接。延续脱贫攻坚期间各项人才智力支持政策,建立健全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在基层乡土人才培育、乡村振兴人才引进以及政治关怀、生活待遇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重点高校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不断建强乡村教师队伍,持续实施教师补充计划,招录特岗教师100名,招聘高中教师30名,劳务派遣幼儿教师50人。加强乡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专业人才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充实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力量,从待遇、进修、生活等各个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持续开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转岗培训等,逐步建立和完善制度。继续实施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支持为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培养本、专科定向医学生,加快培养防治结合全科医学人才。继续支持脱贫户“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并按规定给予相应资助。做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工作,放宽事业单位招聘条件,按照60%以上比例招聘本县户籍(或生源)人员;
持续做好公务员招录工作,突出重视基层导向,拿出80%的计划用于招录本县户籍(或生源)人员,拿出10%左右的县乡计划面向服务基层项目人员、退役大学生士兵、当地县乡事业编制人员进行招录。继续在待遇职称等方面实施特殊倾斜政策,鼓励和引导各方面人才向基层流动,职称评审进一步向乡村和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倾斜,继续将中小学教师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经历作为申报高级教师职称的必要条件,推进城镇教师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卫生系列副高级以上职务前必须到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三个月至一年,进一步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
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科技局、县人社局、县卫健局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

6.做好帮扶政策衔接。争取各地民建组织在产业项目、扶智扶志、人才培训、消费扶贫、爱心超市等给与更大支持。对已落地项目做好跟踪服务,确保达产见效。引导和支持北京企业投资兴业,发展产业园区、扶贫车间等帮扶项目。深化消费协作,充分挖掘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加强品牌培育和生产管理,丰富销售体系,搭建服务平台,激发北京市场消费潜力。不断拓展特色产品销售渠道,将优质扶贫农产品销售到发达地区,继续加强双方在教育、医疗上的合作。健全完善社会帮扶机制, 构建社会帮扶新格局。进一步深化“千企兴千村”行动,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牵头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局、县教体局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巩固发展脱贫攻坚期间形成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政策举措等行之有效的制度,推动形成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局面。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建立统一高效的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议事协调工作机制。全县各级扶贫机构重组为各级乡村振兴机构,保持机构队伍总体稳定,主要负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具体工作。(牵头单位:县委农办;
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委编办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

(二)健全工作体系。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工作力量、组织保障、规划实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方面的有机结合。持续加强脱贫村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乡村振兴带头人。坚持选育并举、双向发力,实施“百名头羊示范”工程,全面建成一支“巩固脱贫有作为、乡村振兴敢担当”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继续向脱贫村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社区)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落实驻村工作待遇保障,强化关爱激励,发挥后盾作用,激励担当作为。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培训全覆盖,切实提升基层干部素质能力,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课堂学与实地学相结合,分期分批举办培训班,不断提高农村干部乡村振兴能力和基层治理水平。(牵头部门:县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县委农办、县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

(三)科学规划统筹。用好中央和省关于集中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政策。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举措、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纳入“十四五”规划。县直有关部门加强与中央、省市对口部门沟通对接,及时出台和完善专项工作方案或政策措施。(牵头单位:县发改局;
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委农办、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金融办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

(四)强化督导考核。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县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与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做好衔接,优化考核评价办法,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做为乡镇、部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依据,以严明奖惩营造合力巩固拓展脱贫成效,同心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局面。(牵头部门:县督考办;
责任单位:县委农办、县委组织部、县乡村振兴局、县发改局,各乡镇、开发区)

推荐访问:脱贫 攻坚 衔接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方案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方案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