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关系研究论文3篇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关系研究论文1  摘要:本文从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理解出发,阐述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二者的概念及特点,从本质上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应用,为二者在教育领域中更加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关系研究论文3篇,供大家参考。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关系研究论文3篇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关系研究论文1

  摘要:本文从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理解出发,阐述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二者的概念及特点,从本质上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应用,为二者在教育领域中更加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促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之间的整合,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区别和联系;学科课程整合

  1、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尤其是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对于教育技术学的快速发展产生了深远的作用和影响。同时,对于探究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联系,对于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之间的整合也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2、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本质及特点

  (1)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人们在逐渐认识及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获取、传递、存储、处理各种信息的经验、知识与技能。可以应用在信息加工和处理中的科学,代表着当今先进生产力的主要发展方向。

  (2)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及管理合适的具有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便促进学习、提升绩效的研究和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这就是AECT在2005年发表过的最新教育技术定义,因此也称为“AECT05定义”。

  3、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关系及应用

  (1)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区别。

  1)对象的区别:信息技术通过研究与信息相关联的技术,将最新的科学技术用于优化信息传播;而教育技术研究的是关于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

  2)范畴的区别:信息技术的研究范畴是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与呈现过程,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而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则是应用于教育领域中,研究关于教学过程或作为教学资源的技术。

  3)学科范围的区别:信息技术从属于技术性的学科,它主要是应用技术来优化信息处理的过程;而教育技术则从属于教育性学科,它关注的是一些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发挥的作用与影响。

  4)目的的区别:信息技术能使人们最终更有效率的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实现优化信息的传播;而教育技术则是为了促进教育教学,改善与提升教学绩效。

  (2)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联系。

  经过上述内容的分析,可知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存在不同方面的区别。同时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也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有着彼此相互交叉的地方。信息技术可以为教育技术服务,而教育技术又可以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做好一定的指引作用。在当今迅速发展的信息化教育中,教学模式已经不再局限于以前的说教形式,逐渐出现了更为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信息技术就是最佳的选择模式,使得学生能够对于知识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从两者关系入手,使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两方面相互结合,就是教学过程中最佳的手段和方法。因此,信息技术作为前提基础,可以发展、作用以及影响于教育技术

  (3)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信息技术已经普遍应用在各种教学领域中,但在应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使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最终让它能够实现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果。从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方面来分析如下:

  1)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的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作用为学习对象以及传统教学的辅助工具,从而构建出新型学习模式,促进全面的教育教学改革。

  2)校园多媒体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在普通中小学和一些高校,已经出现的像多媒体综合管理教室、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等等。

  4、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1)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界定。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也就是所谓的把信息技术与各种学科课程相互整合,以及把各种技术和手段融合到学科课程当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对研究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领域的应用方面,以及教师更加有效地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要想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最终目的,教师不仅要掌握一些应有的技术手段,还要能够深刻了解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本质,了解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结合技术与手段所提供的基本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优化教育教学活动。

  (2)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优势。

  1)把信息技术和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

  2)把信息技术和各种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探索和发现学习的规律性和兴趣性;

  3)将信息技术融合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业务水*以及在计算机使用方面的技术能力;

  4)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合于课堂教学的反思过程中,是现代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转变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

  5、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用最新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来考虑,要用一种辩证的观点来看待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关系,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两者相互依托,相辅相成。因此,我们要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来正确看待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关系,既不要把信息技术等同于教育技术,也不要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分裂开来,而是要争取做到两者的同步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莹莹.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初探[J].*教育技术装备,2011(09):117-118.

  [2]孟鸿涛,孟亚玲,魏继宗.关于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思考[J].*电力教育,2009(130):23-25.

  [3]马君.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刍议[J].教学与管理,2011(02):12-13.

  [4]齐涛,王长丰.浅析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08(01):20.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关系研究论文2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教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文章从信息技术的特点出发,阐述了信息技术对艺术教育的影响,提出了艺术教育创新的关键是加强艺术教育信息化的观点,并对艺术教育信息化的形态和艺术教育创新目标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 艺术教育 信息化 创新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艺术教育事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利条件,同时也促使世界各国的教育工作者快速转变教育观念。顺应时代潮流,迎接新挑战,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地发展教育,培养大批现代化人才已成当务之急。尤其要考虑到,当前以信息通讯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技术、新媒体技术在全球范围迅猛发展的事实,我们就更加迫切地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对人类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所产生的影响与挑战。因此,我们必须重新思考艺术教育,重新理解艺术教育,树立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教育观念,走艺术教育创新之路,实施艺术教育创新工程,成为我国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课题。

  一、信息技术的特点及对艺术教育的影响

  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储存、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是:高速度、数字化、网络化、宽频带、智能化。

  1、高速度:处理信息的速度空前加快。光纤的传输速率已从每秒几十兆比特提高到几千兆比特。微机的信息处理速度已达到每秒近亿次,超大型机可达每秒千亿次以上。

  2、数字化:计算机二进制语言已可以用来表达、记录和处理数据、语言、文字、音响、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传播形式,不仅打破了各种传播形式的传统界限,而且大大减少了信息传播和复制过程中的失真现象,提高了信息传播和复制的质量。

  3、宽频带:信息传输的频带宽度必须可支持视频传输等各种频带宽度的要求,可适应从单路每秒64千(K)比特的*稳传输到每秒数千兆比特的突破传输。

  4、网络化:信息传输只有实现了网络化才能高效、广泛地实现其价值。宽带综合数字网技术(B-ISDN)、异步传输模式交换技术(ATM)、同步数字分层技术(SDH)等通信网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使得双向、多点、多媒体的传播变为现实。

  5、智能化:现代信息技术能逐步适应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需要,在业务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上大大加强,提供快捷、方便、灵活、经济、有效的服务,人机界面更加友好。人们应用起新的信息技术将更加得心应手。

  此外,还有多媒体化,它是将传统的、相互分离的各种信息传播形式有机地融合起来,进行各种信息的处理、传输和显示。信息技术的五大特点使其在艺术教育创新中已经成为变革的推动力。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育技术、网络教学等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提供了教育新*台。传统的艺术教育的教学模式逐渐得到改善,老师不再仅仅手持粉笔和板擦,而是配备有电脑、视听器材以及各种IT设备;在学校和公共图书馆里,随处可见的则是大量的`利用IT来进行学习的各种资料、各种视听材料以及无数的计算机软件。新媒体手机电视能够随身携带、移动接收,IP电视能够双向互动、自由点播,网络广播能够留住声音、任意下载等。就艺术教育而言,我们必须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模式,必须与时俱进,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进行艺术教育体制的创新,拓展教育功能,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较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现代化人才。

  二、艺术教育创新在技术形态上就是艺术教育信息化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艺术教育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艺术教育创新是为了解决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模式和质量问题,即通过教育创新(主要涉及课程体系、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学习理念等方面的创新)培养信息时代所需要的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艺术人才。因此,艺术教育创新是信息时代所要求的创新工程的核心问题,也是信息时代对教育本质要求的体现。

  (一)深刻认识艺术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我们提出“加强艺术教育信息化”的理念,认定它与传统的艺术教育有很大区别。传统的艺术教育模式强调的是精英教育,就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手把手,言传身教。这是一种教学效果和效率极低的教育方式。我们知道艺术教育最根本的是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挖掘其艺术潜质,培养其艺术创造力。教师自己可能是优秀的、有风格的,但如果把学生教育成和自己一样,则是对学生创造性的抹杀。当一个学生对艺术不是特别了解的时候,就无法建立一种坚持自己艺术个性的信念。这个时候老师把所有东西强制性地以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式灌输给他,那是对他个人的一种伤害。最后出的艺术成果不是学生的成果,学生的艺术个性已经被抹杀掉了。如何运用信息技术的特点、信息技术的理念为学生服务,是所有艺术学院的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采用信息技术只是必要条件,只是一个前提。学习理念的转变,是艺术教育创新的核心,因此,艺术教育创新就是要围绕每个人的学习,采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它的“帮助功能”“服务功能”,为学习服务,为学习者服务。现在还有很多人反对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拒绝学校教育的信息化,认为这是教育的机械化,对学生的情感发展不利,产生这种认识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自身没有掌握信息技术,对信息技术的强大作用不了解。

  (二)艺术教育信息化面临的观念问题即艺术教育创新

  信息技术时代呼唤全新的艺术教育观念。它要求我们必须要*思想,勇于创新。教育观念的改革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接纳。主要表现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不单纯是手段的更新,更主要的是观念上的认可。二是教育指导思想的变革。表现为反映信息时代的全新艺术教育思想逐步形成。真正使每一个学生可以选择和要求教育;使教育可以顺应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将学生作为独特的个人来培养。不再“以教定学”,而是“以教助学”,更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发挥。

  (三)信息技术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形式

  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二是基于视听媒体技术(幻灯、投影、广播、录音、电视)的多媒体教学;三是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远程网络教学;四是基于新媒体技术(手机电视、IP电视)的交互式自由教学形式。

  1、计算机辅助教学。这是艺术教育信息化的起始阶段。

  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生动、形象、个别化、自定步调、交互等特点;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作为教与学的工具能有效帮助教师和学生处理日常事务;在学校行政管理上能全面提高学校管理的水*和效率。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通过人机通讯的方式由计算机与学生进行交互式会话,从而实现个别教学与正对性辅导;利用计算机可以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学习资源,从而使学生能够开阔视野,学习更多的东西。

  2、多媒体手段的运用。

  信息技术对艺术教育创新的积极作用,主要是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是指将图形、图像、文字、动画、声音语言融为一体。具有多重感官刺激、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传输质量高、应用范围广、使用方便、便于操作、交互性强等优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既能使老师脱离传统的手把手教学、学生脱离书本进行学习,同时又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学习反馈会以更方便、更有效的方式进行,学习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

  3、网络化教学。在信息时代,基于网络技术的网络化教学,使时间和空间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小。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台个人计算机,他就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选择自己喜爱的老师,方便快捷地利用网络开始学习,学习将成为个性化的学习。

  4、交互式、自由学习。新媒体技术(手机电视、网络广播、IP电视)可以使学生摆脱固定时间、地点收看电视、收听广播的束缚,在任何时候都能从广播、电视、互联网甚至移动通讯工具中获得自己喜爱的艺术内容,实现了按自己的时间、心情、爱好、艺术个性去学习的梦想,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和习惯,更好地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自由化学习的需求。

  三、信息技术条件下艺术教育创新的最终目标

  艺术教育信息化逐步实施,将使艺术教育创新不断深入。但艺术教育创新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由此必须建立起艺术教育创新的目标体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教育体制的创新

  教育体制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其具体形式,信息技术条件下教育体制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有利于教育的发展,使之更好地满足人们受教育的需求。一是建立合理的教育体系结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通过认真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在确保基础教育的前提下,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二是学校体制的变革。据悉,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的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在内的高校远程教育试点学校为68所,网上大学生达到500万人。网络学校的出现,使得一些好学校的教育理念、信息资源、师资力量等得到大力开发和利用。创造出无限的教育空间,使办学形式多元化。

  (二)教育功能的拓展

  随着艺术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功能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在我国教育发展不*衡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克服时空上的障碍,使优势教育资源为更多的人共享。利用信息技术使得艺术与技术得以融合,原来只能进入如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这样的我国艺术最高学府,才能接受知名艺术家亲手指点的学生,现在通过网络就可以实现。教育功能拓展的另一个方面是指艺术教育更多地体现在为社会服务,为百姓服务。

  (三)教学模式的更新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非常优越的物质条件,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可以构建开放式的、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前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更多的是一名向导,而学生应当是教学的主体。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就是要更大限度地体现学生自己的意愿。

  (四)教学关系的重建

  我们以往的教育,教学关系是很固定的。教师就是教师,学生就是学生。一日为师,终身为师。艺术教育创新要求所有教师首先要当学生,要重新学习,终生学习。反过来,所有学生都可以当老师。打破固定不变的教学关系,建立新的教学关系,既当学生又当老师,随情况而定。

  (五)学习新概念的形成

  艺术教育创新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性。创造性的关键要素,一是学习的随意性、思维活跃。二是学习的趣味性,快乐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学习便利条件,同时也促使人们快速转变学习观念,更加主动高效率地学习来发展自我。信息化教育不但打破了艺术教育的时空界限,也加快了知识与信息的更新换代速度。每个人的生活、学习与工作将日益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学习成为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个性化的、互动的、终生的、快乐的、自由的学习。教育成为学习的服务者”。

  结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艺术教育体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及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只有把信息技术真正渗透到整个艺术教育体系之中,艺术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其现代化的使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具有创造性的艺术人才。这样,信息技术也才能真正体现它在艺术教育创新中的功能和自身价值。

  注释:

  ①陈建翔,王松涛.新教育:为学习服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参考文献:

  [1]沈亚强,程艳萍,蔡铁权.现代教育技术及其应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

  [2]陈建翔,王松涛.新教育:为学习服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彭坤明.创新与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刘道玉.创造性教育新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崔含鼎,梁仕云.现代教学系统工程模式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6]信息技术教育[J].网络科技时代.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关系研究论文3

  摘要:当代社会,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互联网产品不仅对日常的生活有所帮助,对教学也有很大影响。随着小学数学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将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是大势所趋。就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整合。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就当前的学生而言,其所处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更为灵活。这也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全新挑战。在新时代,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方式也由此得以改变、创新,令二者的整合成为一种趋势。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陈旧,缺乏创新

  目前,数学教学中一味重视考试的成绩,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抓紧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进行教学,在课下也会布置大量的作业,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会渐渐让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应积极地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分数。如果一味地采用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对数学这个学科失去探讨的兴趣,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应该更多关注学生本身,利用当代先进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而培养其主动学习的习惯。

  2、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缺乏重视

  在*时讲解数学时,很多教师只是采用一贯的方式,并不会考虑将信息技术融入*常的教学中去。老师认为学生只要明白了数学的解题方式就能够举一反三,但事实并非如此,只是单纯地依靠记忆进行解题,在遇到一些新题型的时候发现原本记的知识并不牢固,想要利用原先学习的知识进行解题,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个时候如果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同时采用多媒体中形象生动的方式,就会让学生记忆得比较牢固,在遇到新的问题的时候就能够灵活运用。

  二、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方式

  1、丰富数学中的信息技术

  数学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因此数学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缺乏一定的精彩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依照课本进行口授性传授,只会加大学生对数学的理解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数学内容的丰富多彩,提高课堂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效率。例如,在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通过在PPT上展示一幅简单的路线图,然后让学生跟着教师手指移动的方向来进行东西南北位置变化的描述,教师先进行自我讲述让学生有东西南北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自己回答。教师还可以通过日升日落的自然现象先对学生讲解东西方向的位置,既一改先前沉闷的教学方式,增加了数学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又让学生能够从常见的景象中进行学习,能够快速理解数学教学内容。

  2、提升学习兴趣,实现创新思维培养

  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将生活实际应用融入数学问题中。如,在讲解人民币时,可结合动画方式,将小动物去超市购买零食的故事演示给学生。在付钱时,对不同的人民币币值进行展示,并细致讲解不同币值的换算。由此不仅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完成学习活动,也可避免因刻意模仿而导致的思维定式。

  3、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知识的能力

  学生学习、掌握、实践及应用信息技术知识的能力高低,是影响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有效性的直接因素。因此,在推进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教育过程中,还应当从学生角度出发,做到以下几点:及时转变学生传统学习角色,重新确定学生学习模式,推进构建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教育课堂中的应用;在小学教育中增设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打好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实操能力,提升学生信息化素养,为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奠定扎实的能力基础。

  4、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参与课外数学活动的兴趣

  在*常的空余时间,教师不要一味地给学生布置作业,而是应该组织学生走出家门,鼓励到户外去感受一下数学带给我们的快乐。在周末或其他空余时间,利用信息技术组织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鼓励学生去亲身参与感受一下数学在生活中所带给我们的快乐,可以用一些新型的画板,画下自己所感受到的有趣的数字,然后想办法将其和学到的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对课外数学活动的兴趣。综上所述,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相互整合的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各个学校的教师应该重视这个方法,进而使教学和学习变得有意义,同时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想要让小学生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要让学生接受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金玲.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探讨[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7(3).

  [2]盛男.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性,构建高效活跃数学课堂[J].科技创新导报,2013(24).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关系研究论文3篇扩展阅读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关系研究论文3篇(扩展1)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3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经过一段时光的教学,我发觉孩子们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初步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础知识,在挑战困难,增强自信心与创造潜力等方面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一、重组教材激发兴趣。

  在中低年级段,学生处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步状态,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开设的计算机课就以指法练习、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以及益智教学游戏这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潜力的知识为主要资料。这样做,贴合儿童阶段的认知结构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潜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理解老师教授的新事物,并且易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发展自我的潜力。为此,我把教材中最容易的资料——《用计算机画图》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余也教学生玩玩“扫雷”、“纸牌”等益智教学游戏,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机操作课中,我透过学校的多媒体展示系统,将有必须电脑基础的学生的电脑作品制成幻灯片并配上优雅的音乐在教学楼一楼电视屏幕上播放,学生们顿时沸腾起来,纷纷举手询问,我都一一给他们解答,并鼓励他们只要努力学,就必须能成功。于是就开始手把手耐心给他们讲解画图的有关知识。

  作品做好了,如何输入汉字给自我的画取名或将自我的大名也写在画上呢?这时我顺势让学生认识键盘,用键盘练习卡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同学们最后能找到26个英文字母的位置,汉字也会输了,我又指导学生构思新的作品,给自我的画起上名字,也把自我的大名写上。看着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同学们十分高兴。对自我的创新潜力有了全新的认识。找到了自我,提高了自信心。学习的用心性大大提高。

  二、针对学情化繁为简。

  给中年级上计算机课是件比较困难的事,学生刚刚认识键盘上的字母,却不熟练,更谈不上让他们去记住字母和其它字符的位置。给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带来很大困难。透过实践,我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学生感兴趣,能轻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比较好。

  三、教学方法生动灵活。

  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奇、顽皮好动,但他们形象思维潜力强,抽象思维潜力差。如果仅仅口头讲授计算机知识,显得比较枯燥,学生会没有兴趣,课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务必要采取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不是单纯讲解,而是侧重于画各种各样搞笑的图形。这种由静变动的教学手段直观、形象、清楚,易于控制进度、重点的地方能够反复演示方法,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之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之中,完全调动了学生的用心性,到达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排除了心理障碍,大大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上机时,我又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多一些求知的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由于我这种新理念、新意识,学生们对电脑的学习兴趣逐日增强。

  四、精讲多练加深印象。

  精讲多练就是多一些上机操作的时光。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自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

  每节课的开始,我都会让学生讲讲自我的学习体会和操作技巧。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同时也给别的同学树立了学习电脑的好榜样。对操作不理想的人,我解决的办法因人而异,有时我个别指导,有时让"小老师"指导,还有时让他观看其他同学的精彩表演,他们在一点点进步,当听到老师鼓励赞扬的话语他们的脸上也最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经过实践,这些同学都有了必须的进步,有的还提出要参加电脑兴趣小组来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我的计算机水*。

  计算机知识是不断更新的,仅*书本上的知识是没办法教好学生。而且学生很想了解计算机发展的一些最新动态,了解一些新的软件,一些网络知识。为此,我们能够在上课前花3-5分钟时光,讲些计算机信息方面的新知识,信息新动态和大家一齐分享。或是让学生讲讲自我的学习体会。并且告知学生们光凭单纯的兴趣是不够的,要有一种意志力,要把所学习的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明白这些道理,学生学习时有了目标,有了动力。

  以上只是我*时教学的几点体会,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总结出来,计算机教育必将能在良性的轨道上阔步前进。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2

  一、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

  (一)设立真实的任务教学氛围

  能带给学生真实感受的教学情境绝不是老师细致地口述着课本的内容,这种抽象的方式只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越发被动,真实目标的设定是我们营造真实情境教学的关键,在任务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生活中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进行任务设定,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求知欲,从而达到教育的真正目标。

  (二)教学情境要尽量生动鲜活

  在进行信息技术任务教学的过程中,将图像、声音以及文字和语言、符号等组合起来做成演示文稿,展示出信息技术学科独有的特长,将之与融会贯通于情境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充分领会到情景教学氛围的生动活泼,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鼓舞学生自主学习,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他们由“知之者”转变为“乐之者”。

  二、重视任务设计、明确任务目标

  任务驱动式的教学将一个完整的任务层层划分为一个个小任务,教师在教课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鲜明的计划,将大任务分阶段性完成,不断地向总任务一步一步靠近。任务情境教学充分尊重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说是为学生量身打造的教学模式,它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激发出来;使在学生记忆里存储下了知识和信息技术操作运用方法,是教学的第一阶段;学生可以清楚明白地描述出老师教授的内容和操作方法是教学的另一阶段理解;掌握是学生可以独立运用自己的所学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且遇到类似问题也可以克服掉。教学目标是每一节信息技术课所必不可少的,在这种情况下,备课就是每位信息技术教师上课前必做的功课,一个课堂分成若干小节,未了解的知识安排在某个或者几个小节中,学生在教师教授的过程中感受未知,通过对未了解的知识的探索,联系与它相关的过去的知识去发现联系、发现问题,确定它大体与过去学过的哪些知识相关,找出它们之间相关的部分与不同的部分,主动地发现问题,向教师咨询,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同伴一起解决问题,最后完成大任务并将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小节融会贯通。

  三、按照学生特性,促进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作为一个个体有着不同的个性,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不应随机分配,而应充分尊重个体的发展,将学生近来的发展情况作为设立任务的参照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深谙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现有知识以及业余爱好等,循序渐进地制定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学生的特长鼓舞学生提升自制力,从而更好地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在指导学生利用FrontPage制作网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制作要求。有专家认为,每个应用软件的功能都是非常强大的,一个人一般只用了软件的20%的功能,这种情况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教师可以在网页设计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

  (1)对于信息技术基础较好的学生,要对网页性能制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2)对于不同特征的学生,强调不同的制作要求。发挥其长处,这样,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分层教学和弹性教学。

  四、加强协作学习

  学生在这种模式教学下学习的过程中,会面临一些现实又复杂的教学设计问题,协作学习更加强调互帮互助,以及学生团队意识协作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情境任务教学的过程中,立足于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一般教师会采用“异源分组”的任务分配方法,以此来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更快地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利用ppt软件制作,激发小组对课件的探讨和评论,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来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营造出一个使学生的协作能力可以充分发挥的情境,而这种情境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协作学习一般由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负责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制作的表现和显现出问题,主要挑选好的课件和出现问题的课件请全体学生参与评价。在这一阶段,教师不能干预学生的制作行为,并且要在恰当的时间考通过合适的提问来引导学生对制作课件的步骤进行讨论,使得学生对自己所学到知识由了解到理解到掌握逐步深化。指引学生应对复杂的制作过程准确地为自己设定任务对教师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任务。课堂演示软件主要由导入、讲解主体、总结和练习等组成,教师应按照这些部分各自不同的特点引导学生为自己设定任务,减轻学生复杂课件制作任务的负担。

  五、总结

  现在的学校大都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值得大家关注。对于“任务驱动”教学法不可以一概而论的,应该辩证看待,理智地看待它的优缺点,扬长避短,立足实际,创新理念,机智应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问题,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潜力,指引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教育是国之大计,人才的培养关乎一个国家命运,借鉴其他学科教学的成功经验,务实求真方能不拘一格降人才。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3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使信息技术成为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技术之一。当前,计算机与网络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网络电话、智能小区、网上银行逐一亮相,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地球的呼声逐日提高,加上各商家、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使人们清醒的看到:不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电脑要从娃娃抓起,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己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之一。

  信息技术属于新兴学科,加上各地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所以信息技术教学没有既定的教学教法,我就三年来从事信息技术教学进行的一些尝试,谈谈自己的体会、心得。

  一、 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时代性。信息技术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从计算机延生之日起,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带动信息获取和加工、处理方法的不断更新,这样,信息技术学科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高速度与高淘汰并存的发展状态。

  科学性。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推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反过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又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基础性。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硬件资源更新发展迅速,人们在应用过程中创造了许多的新的应用方法。目前,可应用的资源很多,新技术和新知识不断出现,仅仅依靠课堂学习是不够的。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角度出发,选取具有普通性和迁移性基础知识的基本知识作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

  应用性。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课程,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课程的核心目标。在过去的计算机教育中,曾一度为了学习计算机而学计算机,而面对现阶段的现代化教学,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去应用它。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要特别重视应用信息技术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的是如何进行信息检索、筛选、鉴别、使用、表达和创新以及如何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整合性。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逐渐成为基础教育其它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整合的目的是学以致用,真正做到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通过这种不断的训练,学生可以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

  二、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了以下的几种教学模式,并取得可观效果。

  1、边讲边练

  我认为,信息技术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讲授理论知识,而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信息技术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的上机练习,那么,学习效率难以保证,很多中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自学能力较差,面对一无所知的新兴知识茫然无措,上过一、两节这样满头雾水的课之后,就会失去对该课程的兴趣。所以一堂课我一般只安排15-20分钟进行讲解、示范,按照需要,该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实践一下,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达到熟练掌握。

  2、精讲多练

  讲课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作出适当调整,力求精讲、少讲,仅把同学们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把时间最大限度的放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的思考。

  3、结合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

  多媒体课件以其生动的图像、声音等效果已越来越受到各学科教师的欢迎。传统的教学强*师讲的作用,在课堂上多是利用粉笔、黑板和幻灯,教学过程显得非常单调;而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4、演示教学过程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功能,把学生用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这样再将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认识、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是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的,事实证明,以这种方式进行知识的讲授,学生学习的效率非常高。

  5、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学生之间也可相互探讨,相互切磋,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教师一定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每节课我都挑选几个出色的学生,和我一起进行辅导,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在相互讨论中,每个人还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效果不错。

  6、耐心辅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感

  学生在上机过程中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有些深度,有的非常容易,中学生是个独特的群体,有着不同于成年人的心理,敏感而脆弱,很容易失去兴趣和信心,一般来说,对学习内容懂了,通了,有了学习成果,就有了自信心,兴趣也就随之萌发、高涨。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根据情况做出不同的解答、有些问题需要演示操作过程,有些问题需要简短的讨论,有些问题需要直接了当地回答,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整个辅导过程中,老师要站在与他们*等的角度,切忌不耐烦,也不要因为问题简单而嘲笑、训斥学生。

  7、分层次教学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正处于普及阶段,很多学生家里有计算机,近三分之一的同学参加过这样或那样的培训班,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从来没碰过计算机,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计算机水*参差不齐的现象,给中学的计算机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而后进生因"吃不了"常常会失去了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试着进行分层次教学。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让同学们认知计算机,培养同学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开始学习新一类内容时,先测试一下,基础薄弱的学生按教材学习,从易到难,逐步认识、使用计算机。对教材所要求的内容非常熟悉且操作熟练的学生,在完成当堂练习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兴趣,我安排他们另外的任务。实践证明,这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兴趣,任务结束时,他们不仅学会了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思考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运用好的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是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经过多年的尝试,我觉得以下几种方法还是可行的。

  1、适当运用比喻

  计算机及网络是个新的领域,目前,很多同学对它还感到陌生、不可想象,教师在讲课时适当的运用比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讲文件在磁盘中分门别类的存放,我们可以拿生活中如何利用书架分门别类放置我们的书籍为喻,又如,在讲网络时,关于域名和IP地址,我是这样讲的:世界上的人很多,我们怎么来区分彼此呢?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名字和用身份证号两种途径,我们可以使用身份证号来唯一的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他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的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不太容易,*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们很轻松的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纱。

  2、结合现实生活

  计算机和网络中的很多构想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教师可以拿大家熟悉的现实生活对照讲解,使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以便于学生理解。比如关于电子邮箱的用户名和密码,我是这样讲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在邮局申请一个邮箱以后,属于我们的信件、报纸等,邮局会每天派专人送到我们自己的邮箱中,每个邮箱都有它的号码和锁,要使用邮箱,我们必须记清自己的邮箱号,拿好对应的钥匙,这样,找对邮箱、打开信箱门上的锁就能拿到自己的信件。网络中,有很多计算机在网络上为我们传送电子信件,我们称之为电子邮局,我们可以向电子邮局申请一个电子信箱,用于收发自己的电子信件。申请电子邮箱时要提供用户名和密码,有什么用呢?同生活中一样,每个电子邮局中有很多电子信箱,为了区别辨认,每个电子信箱也有一个邮箱号和一个密码锁,申请时提供的用户名就是我们为自己的电子邮箱所设的邮箱号,密码就是我们为密码锁设定的密码,那么,我们使用电子信箱时,只要提供正确的邮箱号和密码,就能开启信箱,从而收发电子信件。这样讲解,很多同学恍然大悟,原来,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如此一致!

  3、任务驱动

  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我经常精心设计一些作品,在一堂课的开始,让学生自己试着实现,然后根据他们的实习结果,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比如,学习WORD中图文混排时,我先给他们展示了一幅图、文并茂,版式精美的文档,其中包括了图片的典型格式应用、图片作为背景及各种文字环绕格式。如我所愿,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对于我补充的内容,他们也掌握的既快又牢固。

  4、表扬鼓励

  每当学生有好的作品完成,利用多媒体教学网,我都会展示给全班同学,同时提出表扬鼓励,这不仅会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5、自主学习

  我认为,自学能力、独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一个当代中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所以,对于学生自己能看懂或是通过实践可以获得的知识,我都鼓励他们自己学习,自己掌握。

  四、做好教学过程设计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并且,一个人只有在做事情时感到其乐无穷,精神才会高度集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从问题的引入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引人入胜的开题,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

  我对这一点很有体会,因此,我非常重视每次课引入任务的设计,常常为设计一个任务苦思冥想,力争每节课都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1、引入趣味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课题能否成功的引入,直接决定了一节课效果,每节课我都力求采用同学们最感兴趣事物来引导他们,比如学习从网络上下载软件,教材上只说明了下载的方法,我认为,这些内容并不能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更不要说产生好奇心了,我进行了以下设计:学生通常对音乐、歌曲感兴趣,对用计算机欣赏歌曲更怀这巨大的好奇和兴奋,所以当他们走进教室时,我就用REAL PLAYER 播放一首很流行、很受他们欢迎的歌曲,这一着立竿见影,他们马上被吸引过来,簇拥在计算机前,一边听,一边窃窃私语,我趁机向他们简单讲述用REAL PLAYER听歌的方法,但是学生机上没有歌曲,也没有播放器,怎么办呢,我们到网上下载一个!课题就这样悄悄引入了,同学们听得全神贯注,做得专心致志,他们不仅学会了下载软件,还学会了安装软件,兴趣也大大提高,下课很久了还不肯离去。

  2、即学即用,通过学习结果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在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果时,就会爆发出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愿望,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我想这是学生们痴迷网络知识的主要原因:学会使用浏览器,就能浏览各种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学会发送电子邮件,就能和朋友们相互联络;会发帖子,就可以和许多志趣相投的网友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学习结果立竿见影。学以致用是任何一门学科所追求的一个目标。计算机由于可操作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在即学即用方面独具优势。作为一种工具,学习信息技术不必过分强调系统性,它的每一个应用模块都可以相对独立出来,学一点就可以用一点,如学会WORD的使用,就可以用WORD编辑文稿,而不必去学微机原理,更无需知道什么是程序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总感觉到有新的挑战,新的兴奋点,这样既保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作为教师,还可以有意识的扩大、增强这一效果,当某个同学的作品比较完美时,借助多媒体网的优势,我通常会给全班同学展示一下,并提出表扬和鼓励。

  3、讲课内容打乱教材顺序,抽取精髓,激励同学们主动获取知识

  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并没有严格的难易程度界限,特别表现在应用软件上,比如WORD,POWERPOINT等,并不是必须掌握了所有的琐碎的基本知识如拼写检查、背景设计、模版设计等等才能作出作品,长篇大论的介绍界面、菜单、模版、版式等基本知识只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讲授这样的课程时,我的经验是打乱教材顺序,首先抽取精髓来讲,紧紧吸引他们的兴趣。比如讲POWERPOINT时,我首先用POWERPOINT做了一个课件作自我介绍,课件中使用了文本、声音、视频、动画及幻灯片的切换,而且每一对象都进行了的动画设置,展示完成时,他们很好奇,我就带领着他们具体去实现它,简单介绍了文本、声音、图片的插入,幻灯片的切换效果的设置及每一对象动画效果的定义,然后要求他们也做一个自我介绍的课件,他们很快完成了,很兴奋,但是种种问题也出现了,为了让课件更为美观,错了的字怎么改正?字体、字色的怎么改变,幻灯片的背景如何的置换,以及我没有讲到的各种媒体的使用,如二维图形、艺术字等如何应用、调整?通过思考、实践,有的同学掌握了这些知识,没掌握的坏着迫切的心情认真听我讲解,也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且记忆深刻。只用了短短的几个课时,大部分同学以能随心所欲的制作作品了。

  这是我的几点肤浅认识。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为了紧跟科技的发展,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的更新频率相对较高,教学方法也应随之调整,教学是一门艺术,信息技术教学刚刚起步,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探讨,共同完善。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关系研究论文3篇(扩展2)

——信息技术的相关论文3篇

信息技术的相关论文1

  一、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是一个长期的、繁琐的过程,教师要认真对待,先选取一些重点的学科进行突破,然后再设计课堂教学时进行强化,一切以课堂实效为主。教师可以从网上搜索或是借鉴其他教师的典型的成功案例,并不断对其进行优化、研究、完善,将多媒体教室、校园局域网等逐步建立起来,并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操作方法和要点、程序、评价体系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估和研究,让学生的信息素养不断得到培养和提高,适应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不应再把信息技术看做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而是通过它来为学生创设一种能够创设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获取各种信息、实现多种资源的共享、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的一种教与学的环境。

  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研究中,教学接受的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会被有效地激发出来,体现在各学科的实践教学中。在教学三维目标的导引下,根据本地的校情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信息技术中的新媒体新技术应用到教学的每一个具体的环节中和教学的细微之处,使各学科的教学资源丰富多彩,教学双边互动成效显著,学生小组间的学习高效,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新媒体新技术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利用各种先进的设备和功能、动画演示、彩色图片等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由此可见,只有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各学科课堂中能够熟练使用,可以将教师从复杂的教学过程中解脱出来,完全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前预设的学科课程资源中积极主动地探究、获取一定的知识。这样,教师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支配课堂,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在亲历实践,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中构建知识,形成概念和技能,使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中有效地形成。

  电子白板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打造高效课堂,有利于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可持续发展。交互式白板一体机作为教师备课和上课的辅助设备,教师在上课前、上课中和上课后要及时总结反思,将自己的一切思路和备课痕迹保留下来,便于教育专业成长。

  二、以课堂教学为阵地,扎实开展信息技术实验研究

  1.信息技术具有简明、恰当的优点,能够帮助教师很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让课堂教学更轻松。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在解决教学难点上采用教学方法的大多是举实例、借用教具等方法,虽然稍微有一些的直观性,但是启发性不强,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现在,有了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从网上搜索,借鉴其他教师课件中的精到之处,再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课件,就能让教学更有针对性,轻松解决难点,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信息技术的演示方式丰富而生动,使课堂容量得到了很大的扩充。同时,学生的训练方式也得到了有效的强化,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用得越多,用得越熟练,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功能就会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和发挥。没有了传统的小黑板、粉笔、挂图,在有效的课堂时间里,学生所学的内容增多了,他们的兴趣也提高了,课堂教学也走向了高效。

  三、探索信息技术于课程建设,形成校本课程文本

  如劳技课程中要求学生制作“十字绣”,学生可以通过电脑在网上查阅十字绣的各种种类,欣赏一下各种“十字绣”的形状和美感,然后自己在电脑上自行设计十字绣(信息技术与劳动技术、美术的整合),并用自己的双手将自己设计的十字绣针绣出来(劳动技术),也可以用自己的画笔去描绘出一幅十字绣展品(美术)。这样,通过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可以使学生将生活中的艺术通过形、色、声等各种手法表现出来,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想象和思考。

  又如,《关爱环境美化生活》这一节课,目的是通过这节综合课(两节课连上),让学生完成一幅大型的环保宣传板报。板报分为环保小常识、美丽的家园、哭泣的家园、我们的行动宣言、给定西人民的一封信等几部分。板报完成后,学生利用星期天,前往定西街做了一次环保宣传和环保服务活动。学生分组,通过上网查阅、电脑绘画或排版(手绘、书法)、手工制作(剪纸等)、自编小诗等多种形式来完成。

  我们发现我们的信息技术、劳技、美术的整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它以较少的物质、精力消耗创造出更多的精神财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凝聚力。如在工艺小制作的制作过程中,学生发挥了极高的创造性,设计制作出的很多东西都是教师无法想到的。学生在拍摄以及图片处理过程中上交的作品中有很多效果教师也没见过。学生感触也很深。例如,有个学生这样说:“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我们的第一件作品!

  对此,我感到十分高兴!在家我并不很善于手工制作,令我想不到的是我竟然能够做出一个令我尚算满意的作品。我在制作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点困难,但是我并不害怕,我继续按步骤一步一步做下去!我认为一个人要坚持才能成功!因为我的格言就是坚持就是胜利!

  还有,*时,我们总把一些艺术珍品当废品给扔了。但是通过综合课,我们懂得了原来生活中有许多值得利用的东西。我们通过我们的双手,把很多生活中许多没用的东西变成了有价值的作品。”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作为目前大家都愿意接受的一种学科教学,在其他各学科的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一种形式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要素,带给学生的是一种不仅是一种乐趣,更是一种知识,带给教学的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是一种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的最优化,更为重要的是带给教育教学的是一种学生自主探究的新型教学思想。只要将信息技术教学同其他学科有效整合,建构校本课程基础的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对教学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会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沈建强.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演变[J].中学实验与装备,2007.

  [2]郭绍青.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人事出版社,2002(7).

  [3]梅剑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小学教学研究,2003(4).

  [4]韩雪.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与模式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2.

信息技术的相关论文2

  【摘要】现代信息社会的到来,给全球带来了信息技术飞跃发展的契机。人类社会正由工业社会全面进入信息,其主要动力就是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众多的科学技术群体中越来越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因此,认知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影响,对教育发展及其前景都会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关键词】剖析;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内涵也在发生着不断地变化,对此也没有准确的定义。一般来说,信息采集建工存储传输和利用过程中的每一种技术都是信息技术,这是一种狭义的定义。在现代信息社会里,技术发展能够导致虚拟现实的产生,信息本质也被改写,一切可以用二进制编码的东西都被称为信息。因此,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对信息技术的定义是:应用在加工处理中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训练方法和管理技巧和应用;计算机及其与人、机的相互作用;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种事物。

  信息技术不仅包括现代信息技术,还包括在现代文明之前的原始时代和古代社会中与那个时代相对应的信息技术。不能把信息技术等同为现代信息技术。

  2、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

  一般说来,信息技术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和信息应用技术。

  2.1信息基础技术

  信息基础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基础,包括新材料、新能源、新器件的开发和制造技术。近几十年来,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对信息技术以及整个高科技领域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

  微电子技术包括系统电路设计、器件物理、工艺技术、材料制备、自动测试以及封装、组装等一系列专门的技术,微电子技术是微电子学中各项工艺技术的总和。

  光电子技术是由光子技术和电子技术结合而成的新技术,涉及光显示、光存储、激光等领域,是未来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

  2.2信息系统技术

  信息系统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控制的设备和系统的技术。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与智能技术是它的核心和支撑技术。

  感测技术是获取信息的技术,主要对信息进行提取、识别或检测并能通过一定的计算方式显示计量结果。

  现代通信技术,一般指电信技术,国际上称为远程通信技术。

  计算机与智能技术是以人工智能理论和方法为核心,研究如何用计算机去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如何设计和建造具有高智能水*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从机器学习,到知识发展;从搜索推理,到规划决策;从智能交互,到机器行为,到人工生命等,构成了智能科学与技术科学特有的认识对象。

  控制技术是指对组织行为进行控制的技术,常用的控制技术有信息控制技术和网络控制技术两种。

  2.3信息应用技术

  信息应用技术是针对种种实用目的,如由信息管理、信息控制、信息决策而发展起来的具体的技术群类,如工厂的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家庭自动化、人工智能和互联通信技术等。它们是信息技术开发的根本目的所在。

  信息技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纵观人类科技发展的历程,还没有一项技术像信息技术一样对人类社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3、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推动下,信息技术将得到更深、更广、更快的发展,其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数字化、多媒体化、高速度、网络化、宽频带、智能化。

  3.1数字化

  当信息被数字化并经由数字网络流通时,一个拥有无数可能性的全新世界便由此揭开序幕。大量信息可以被压缩,并以光速进行传输,数字传输的品质又比模拟传输的品质好得多。许多信息形态能够被结合、被创造,例如多媒体文件。无论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都可以立即存储和取用信息,这是即时存取了大部分人类文明进化的记录。新的数字产品也将被制造出来,有些小巧的足以放进你的口袋里,有些则大得足以对商业和个人生活的各层面都造成重大影响。

  3.2多媒体化

  随着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视频等信息媒体与计算机继承在一起,是计算机的应用由单纯的文字处理进入图、文、声、影集成处理,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以上每一种媒体都将被数字化并融进多媒体的集合里,系统将信息整合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接近于人类的工作方式和思考方式来设计和操作。

  3.3高速度、网络化、宽频带

  目前,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进行最新一代的信息基础建设,即建设宽频高速公路。尽管几日的Internet已经能够传输多媒体信息,但仍然被认为是一种低容量频宽的网络路径,被形象的称为一条花园小径。下一代的Internet技术的传输率将可以达到2.4GB/S。实现宽频的多媒体网络是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

  3.4智能化

  直到今日,不仅是信息处理装置本身几乎没有智能,作为传输信息的网络也几乎没有智能。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是为了找有限的信息,却要在网络上耗费许多时间。随着未来信息技术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超媒体的"世界里,“软件代理”可以替我们在网络上漫游。“软件代理”不再需要浏览器,它本身就是信息的寻找器,它能够收集任何可能想要在网络上获取的信息。

  4、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信息技术给教育改革与学习带来巨大的冲击。现代技术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知识来源。信息时代的学生,不仅仅从包括家庭、社会、学校在内的本土文化环境以及书本中吸收知识,而且可通过*、国际互联网,从跨文化、跨时空的电子信息资源中汲取知识。知识资源的拓展,提供了学生发展的更广阔的天地,也向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使学生在广阔的电子空间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首先,信息时代需要有知识的人才。其次,信息社会不但要求会学习的人才,同时还需要具有协作能力的人才。再次,信息社会需要身心健康的人才,无论在什么社会,人都必须学会生存。技术的高度发达可以提高物质文明水*,而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建设则非技术之所能及。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和挑战,这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新世纪的教育改革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南国农著.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上).原载于《电化教育研究》,2001,8.

  [2]潘克明著.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构建新型教育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原载于《人民教育》,1999,12.

信息技术的相关论文3

  摘要:信息化教学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实施信息化教学,军校教员应提高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必须对信息化教学认真研究,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准确把握信息化教学的原则,推动军事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论文

  一、军事教育信息化教育理念

  1、信息技术和军事教育。军事信息化教育是指教育科学、军事科学和信息科学、技术在军事教育领域中的综合利用。军事对于最新的科技成果是最感兴趣的行业,国际和国内很多最先进的技术都会在第一时间应用在军事领域当中。而且现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说虚拟仿真技术、生物技术、遥感测控技术和卫星技术等。信息化战争和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军事教育的主要任务。

  2、军事信息化和信息化教育。军事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部分,主要体现在军队信息化。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就是,信息化的本质是生产技术的进步;从科学技术发展的角度分析就是,信息技术是实现信息化的主要动力;从资源的角度分析就是信息化可以让信息化资源得到无限大的利用,而且取代了传统的物质资源和能源,已经成为社会实现战略资源的主要过程。军事信息化是现在军队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推动军队作战能力的主要途径。当前我军信息化的主要任务可以划分为五个方面:武器装备信息化、作战装备信息化、军队管理信息化、教育培训信息化和后勤保障信息化,其中教育培训信息化是这五个方面中最重要的。

  对于军事信息化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定义:

  ①军事信息化教育在军事教育中的应用主要是现代化信息为主导方向,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代表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和应用程度。

  ②军事信息化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利用和开发新的军事资源,优化军事教育的过程,使得军事信息化教育资源可以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和开发,最终达到军事信息化教育最优过程。

  ③军事信息化教育的目标是提升和培养学员官兵的信息素质,推动军事信息化教育,为打赢未来战争做准备。

  二、实现军事信息化教育的过程

  实现军事信息化教育的过程分为两个层面,分别是社会层面和技术层面。

  1、社会层面的实现。我们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就是,信息化是信息科学技术社会化的结果。首先,任何一种新兴的科学技术都会冲击一定的人类文化,它可以创造出更多新型的文化类型,比如说电视文化、网络文化等,这些技术在过去都是不存在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的冲击和融合,在形成的时候一定会出现相互融合和依存的现象,使得新文化和旧文化都可以得到长久的发展。然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融合其实是人为作用,因为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人类发明创造的。其次是技术的社会化进程速度,和军队、*的大力宣传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说*部门可以大力推动某项新型技术,那么这项技术就会在短短时间内迅速发展。

  2、技术层面的实现。

  ①基础设施的实现。就是信息化教育设备的建设、网络建设和资源库的建设,这些要素是军事信息化教育最基本的设备,这一步必须是第一步。

  ②法律法规和人才的实现。人才建设是关键,有了必须的技术人才,就相当于有了技术。军事教育信息化就是把人才建设放在了第一的位置,人才培养需要经过岗位的培训和院校的培养形成。法律法规则是规范行为规定的制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必要的行为规范是很有必要的,这种制度的制定主要是约束行为和技术。

  ③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实现。这是一个军事信息化教育内在操作的过程,对于军事院校来讲,这个过程就是:信息技术深入到学科当中,和课程紧密结合;然后深入到课堂当中,设计不同的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最后把信息化教育手段应用到整个教学系统中,使得信息化技术在任何场合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挥。

  三、实现军事信息化教育的方法

  1、总部引导,逐层推动。国家信息化小组在制定推动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制订了"以人为本、重在应用"的指导方针,明确了*引导的正确走向。我军参考国家的行为做法,也制定了"总部引导,逐层推动"的学习方法,计划和内容都由总部制定,并且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比如说《军队院校现代化教学方案》等的制定,都是军事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在文件中对具体的建设行为作出了具体的安排。

  2、突出重点,试点先行。*以发展交易信息化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与此同时把后勤指挥学院和理工大学等军校作为试点单位。实施《军队院校现代化教学方案》的时候,选择了国防科技大学和国防大学等12所院校作为试点院校。

  3、广泛推动,旨在应用。根据国家信息化的要求和精神,信息化教育的关键理念就是通过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的任务。因此信息化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应用"的理念。"以人为本"就是发动群众的积极性,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行动力;使受教育者深化信息化学习意识,重视信息化教育的工作投入力度。对于广大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核心内容就是信息化技术的利用,追求低能耗和高效工作率的信息功能。目前我军的信息化利用虽然存在一定的独特方式,比如说在信息安全方面具有非常严密的保护措施。但是在"以人为本、重在应用"理念引导下,信息技术推广的方法和思路是一模一样的。

  总结

  通过上述材料的分析,我们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具体分析,总结了军事信息化教育的概念和实现的过程、方法。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优势,不单单可以提高军事信息化教育的水*,还可以缩小和世界水*的差距,虽然在某些方面,我军的信息化能力已经超过了世界水*,但是在综合能力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关系研究论文3篇(扩展3)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分层教学研究论文3篇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分层教学研究论文1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分层教学;实施原则;实施策略

  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掌握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生发展的必要条件。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实施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和任务、尊重学生的一切需求、因材施教、将学生的发展最大化,是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但分层教学的实施并不能随意而为,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制订有效的实施策略,才能够更好地为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实施分层教学服务。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则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实施分层教学要遵循面向全体、重视发展、尊重个体的原则。面向全体是指分层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针对全体学生制订发展目标;重视发展是指学生的知识水*和接受能力是不断发展的,在看到学生个性差异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尊重个体是指老师制订教学任务要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为主要目标。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

  (一)学生分层是实施信息分层教学的基础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分层。学生分层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接受能力将学生分为几个层次,然后根据每个层次的不同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和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分层辅导、分别释疑,再达到各有所得、各有侧重的目的。对学生进行分层,需要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拔高层、基础层、达标层三个层次,在学习“加工图片素材”这节课时,可以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而分别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如拔高层可以让学生学会“素描、清晰、抠图”三种处理方法,而基础层则可以学习“清晰、抠图”两种,达标层则学习“清晰”一种,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分层教学能让学生同时达到学习饱和,实现初中信息技术的高效学习。

  (二)任务分层是实现分层教学方法的载体

  任务分层是学生分层后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分层教学的好处、实现初中信息技术高效教学的重要方法。制订任务时,达标层的学生应该以参与性为主,基础层则以强化基础、多加锻炼为主,拔高层则要以独立思考、提高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为主,通过不同层次的联系,让学生更好地根据实际情况得到充足、有效的锻炼,保证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分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制作‘摇动的树枝’动画”这节课时,针对达标层,老师可以要求其认真观看“摇动的树枝”动画图,模拟出动态路径即可;基础层教学即要求学生绘制出“摇动的树枝”路径,自主绘制一棵大树树枝摇动的路径;拔高层则要求学生在完成基础层教学任务的同时,绘制一片森林的摇动路径,并适当加入树枝的路径等。任务分层能够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掌握程度和操作能力达到有效的锻炼,是提高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效率的重要策略。

  (三)动态管理是提高分层教学效果的策略

  动态管理是指对学生的分层情况要时刻保持活性变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掌握的知识程度都是不断发展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知识水*、知识面、操作能力、学习能力等不同指标重新对学生进行分组,达标层、基础层的学生可以通过努力学习而进入到拔高层,拔高层的同学也可能因为疏忽学习而降低到基础层或达标层,时刻保持学生学习的紧迫性及分层的弹性,才能更好地实现分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半学期之后,可以根据课堂提问、操作能力考核、作业表现、同学评价等分层方法重新确定学生的分层情况,同时对于进步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退步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惩罚,达到有效的激励机制,保持分层教学的活性。综上所述,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是素质教育要求下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基础性和个体性的重要学习方法,对学生个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实施分层教学需要遵循面向全体、重视发展、尊重个体的原则,详细制订分层计划和分层措施,为学生学习打好基础,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更离不开学生分层、任务分层、动态管理等分层方法,全面细致地将学生、资源和学习过程均做好分层管理,能够更好地提高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分层教学研究论文2

  摘要: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应该做到灵活多变,并且让学生适应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确立一些教学目标,及时反思课堂教学情况,课堂教学是初中教师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于是上好每一次课显得尤为重要。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不应该只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而是要让学生有一些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充分学习,当然,教师也应该做一些讲解,讲完之后教师应该督促学生及时复习所学知识,让学生记在脑海里。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兴趣

  一、引起兴趣学习法

  学生一般对计算机的某些功能比较感兴趣,比如说,男生一般喜欢计算机上的游戏,而女生一般喜欢计算机上的电影,因为女生喜欢看电影,因此,教师应该想办法让学生学好计算机,告诉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优点,让学生不仅喜欢游戏、电影,还对计算机其他功能产生兴趣,引起好学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计算机的快乐,学习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学生的兴趣一般都聚集在一些新鲜事物上,所以说想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合理改善讲课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进步,节节高升。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第一步,让学生充分喜欢上信息技术,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教师要教育学生充分利用时间来学习信息技术,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能力。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之后,给学生放松的时间,让学生看看电影,玩玩游戏等等。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启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让学生自己有想学信息技术的想法,这样学生才能全力以赴,另外,教师要对他们的努力给予表扬,这么做既可以让学生快速地接受所学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

  二、教师直接讲解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直观地演示学习内容,让学生总体把握学习的要素,自己练习,并指导学生如何记住容易忘记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习计算机,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如果遇到不懂或者不会操作的问题,要及时询问教师。直接讲解法适合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当然并不是说直接讲解法不能教授实践操作,而是说相比之下讲解理论知识比较有目的性。目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普遍运用直接讲解法来教学生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教授理论知识可以使用直接讲解法,而教授实践知识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掌握操作技能。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学生学习压力也比较大,这时候教师就应该有特色地讲课,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听进去。这样教师通过对资料的搜集、筛选、归纳,制作出具有创新意识的网页,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些新的认识: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娱乐,还可以办公。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介绍信息技术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直接讲解信息技术知识,使学生按时按量完成教学任务,让信息技术教学更加完善。

  三、信息技术两两对比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两两对比法,让学生发现两者的不同,并将其记牢。两者不尽相同,可以对比记忆,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进行对比,使所学知识具体化,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所学知识。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应该得到改善,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善于创新,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新感受。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该做到语言精练,并且让学生喜欢,这样的教学方法才会让教师与学生感到轻松自如。一堂课中信息技术教学任务顺利地完成后,可以在剩余的时间里给学生讲解一些相似的应用,给学生讲解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记牢。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两两对比法进行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使学生学得更好,信息技术两两对比法是一举两得的举措,充分运用到信息技术操作之中,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师无论使用什么教学方法,只要是能让学生进步提高,就可以采纳。两两对比法可以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所以说,使用信息技术两两对比法还是比较有优越性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让学生自己认识不足,然后通过教师的讲解,有针对性地听讲,让学生自己感兴趣,寻求学习的乐趣,学生才会真正地学好信息技术,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方法。教师明确教学内容,学生懂得学习的重要性,笔者认为,这是最为重要的教育教学方法,学生上课认真听课,课下及时巩固,相信学好信息技术不是梦。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分层教学研究论文3

  一、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及日常调研,本文认为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首先,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初中学生对课程期待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今,随着我国经济水*的快速发展,家庭经济可支配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因此,电脑已经基本普及。农村的一些家庭为了孩子的学习需要也完全可以配备。因此,学生在接触信息技术课程之前就已经对电脑有了接触。相反,我们的课程设置上尤其是教学模式上还处于传统阶段。这就导致了教师教的内容学生兴趣不高,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课堂上又无法得到满足,故而两者间的矛盾就越发凸显。其次,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就是涉及计算机方面的内容,而计算机恰恰是一门发展变化较快的学科,其在知识体系上的变化相对于其他应用课程具有快速性特点。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水*上要具有相当高的水准。本文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就是要创新已有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其进行优化以适应教学对象的变化。另一个方面,加快课程设置上的改革,丰富内容,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加以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二、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有效性提升策略

  对于这一点,许多学者和教师都非常关心,就当下的教育背景下如何提高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性,也进行了积极的践行活动。那么,到底提升的途径与策略有哪些呢。对于这个问题,本文笔者也在不断地关注和思考之中。通过多年的调研观察和对相关文献的梳理,笔者认为提高初中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性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的工作:

  1.教师存有进取之心。为什么将这一观点放置在第一位呢?这是因为这是教育有效性提升的根本。我们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更有效地为学习者服务,而服务的实施者就是我们的教师。我们自己在教学上没有上进之心,没有进取之为,那又如何谈有效的服务呢。调研中,发现许多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任课老师在备课上随便敷衍,采取拿来主义。可想而知,这样的老师其上课的质量又何谈有效呢。因此,教师必须要有一颗进取之心。一名教师的高度,取决于其灵魂的高度,正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当下做教师要赢得学生的敬重,自己必须要有进取之心,要以丰厚的知识营养,高超的教育艺术,深厚的情感体验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

  2.教师要能经常思考。哲人笛卡尔曾经有这样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而*也曾经说过:“思考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教师工作是一份动脑筋的工作,一味地做而不去思考,想必这种教师的发展不会很快,教学也不会丰富多彩。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知识更新速度在初中所有课程中相对较快,因此,对于任课教师而言更需要经常地思考。那么,我们都要思考什么,又如何思考呢?笔者认为应该包括“思考备课”“思考教学”和“思考成长”。我们知道备课是一名教师最为基础的基本功,虽然我们天天都在不停地备课,但是能真正地静下心来加以思考毕竟只有少数教师能做到。在备课时,我们应该思考自己的教学对象的具体学情,如学习的习惯是什么,经过教学能在哪些方面有所提高,教材的教学内容有哪些是重点,哪些又是应该了解与掌握的,哪些内容是难点。

  3.教师要能学会合作。美国加州有一种堪称世界上最高的树———红杉,其最高的能达到相当于30层楼房高。正常情况下,我们知道树长得越高,其根应该扎得越深,可问题是,美国的红杉树根很浅。根浅,对于高树来讲是一个致命的弱点,因为极其容易被狂风撼动、连根拔起。后来学者发现红杉树根虽然很浅,但之间却是互相连接、缠绕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根的整体。虽然在狂风的袭击下,却依然能稳稳地生活下来。因此,学者得出了一个启示:合作的力量是如此巨大!那么,再看看我们的教育,我们同样需要一支高度团结的师资队伍。因此,我们教师要改变“单兵作战”的工作模式,要学会合作。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已经打破了面对面式的传统交流模式。如今,网络使人们交流更加便捷,更加直接,这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提升自己业务能力的好契机。以往合作一般局限于本单位的同组教师,如今通过网络可以是外校的老师、大学的教授等。总之,无论采取何种合作形式,关键的问题是要关注合作的内容、合作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文仅仅是从几个不同角度对初中信息技术进行了思考。一些更为重要的问题还没能有效的加以解决,认识上还不够深入。但是,只要我们心存上进之心,经常思考,善于交流,勇于合作,我们的课堂教学必然会向着有效性方向发展。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关系研究论文3篇(扩展4)

——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运用论文3篇

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运用论文1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信息化物流管理模式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更新与变革。近几年,我国通过推广信息化物流项目建设,有效促进信息化物流在专项市场中的可持续发展,也使物流化发展更加成功。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过程中,使物流行业发展规模稳定增长,并且促使交易模式也逐渐成熟。但是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工作中也出现开裂问题,严重制约着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急需相关人员找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才能够促使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本文在此背景下,简要分析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并提出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希冀促进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化;物流管理

  近几年,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有效推动了物流行业的持续增长。物流行业被企业称之为第三利润源泉,但是我国物流效率较低,成本较高,难以促进物流经济的发展,反而影响并制约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从而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在此种情况下,必须加强物流企业的改革创新。

  一、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

  在物流管理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实现管理经验的有效转变,有助于打造物流品牌。近几年,我国物流行业快速发展,行业间的竞争也逐渐激烈,部分物流企业在打环境战、价格战与品种战。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创新物流服务,由于信息化物流管理是产业链,并且极具影响力,在当前信息化发展背景下,物流运输方式能够形成各自的运输点,形成网络结构的连锁管理模式,有助于减少企业运营成本,形成绿色化管理模式。在此情况下,物流行业必须跟得上时代发展的信息化管理步伐,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更新技术与运输速度,从而推动物流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现代物流管理理念

  当前我国物流管理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是由于发展起步较晚,仍然存在着众多不足之处。我国加入WTO组织后,市场经济逐步发展,与西方的先进市场经验进行有效结合,部分企业认真学习,并融会贯通西方先进管理模式,但是仍有部分企业采用改革前的老思想、老套路。此种落后的管理模式,严重抑制了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缺乏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导致物流信息化技术落后,企业间的信息难以进行有效共享,物流信息的处理也无法做到及时有效,从而导致我国物流管理行业难以有效创新。

  (二)缺乏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

  由于受到传统理念的束缚,物流行业被人们认为是简单的货物运输,由于人们思想上不重视,导致我国物流管理方面人才匮乏。再加之物流信息化管理人才不足,严重制约着物流管理行业的发展。

  (三)政策与制度环境亟待改善

  当前我国并未统一完善物流运行标准,物流行业运营管理模式在各区域也是大不相同,由于标准不统一,导致物流行业难以成为有效整体,只能够运用大环境力量不断前进。*与相关部门必须及时完善政策与制度,才能够促使大环境下物流行业工作效率有效提高。

  三、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一)更新现代化物流管理理念

  要想提高物流管理工作效率,首先应当更新物流管理理念,芜湖物流企业应当结合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有效引导企业可持续发展。物流企业是一个信息更新速度较快,流通性较强,并且过程复杂的单位,所以应当结合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加强企业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时,能够将客户需求做到位,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提高物流信息化管理技术

  物流企业应当充分重视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企业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都必须结合信息化标准要求提高应用技能,同时企业应当定期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通过工作总结,有效解决电子商务*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使员工都能够积极踊跃地参与物流管理,工作中,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

  (三)建立现代化物流管理人才体系

  人才是企业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物流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构建现代化物流管理人才体系,通过定期的人才招聘与选拔培训,运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吸引人才的融入,有助于构建业务能力较强,专业素质较高的员工队伍,促使物流管理工作更具专业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在持续进步。在大数据时代下,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结合信息技术,有效更新创新管理方法与管理技巧,能够结合市场多元化需求与自身实际发展状况,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有效解决各类问题,才能够提高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施海嘉,阮淑慧.信息化物流管理模式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19):55-58.

  [2]谭飞.信息化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5(20):48-49.

  [3]严新根,严浩仁.信息化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2008(08):54-56.

  [4]刘阳.基于信息化物流的中小信息化竞争力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5.

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运用论文2

  近年来,我们已经进入到信息时代,物流管理信息化日益推进,信息化已经发展成物流业的明显趋势之一,正是由于信息化的发展,才推动了现代物流的进程,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管理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本文主要对物流信息管理的概况进行了阐述,同时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其中应用的重要性,最后探讨了信息方法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希望能够为物流业提供参考依据。伴随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重视物流管理的作用,并开始将信息化技术手段其应用到物流管理实践当中。物流信息技术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物流效率,改善供应链活动的速度与质量,提升供应链的经营、管理以及决策能力。

  一、物流信息管理概况

  (一)内涵

  各个国家和地区针对物流都有着不同的认识,对于我国来说,物流一方面使物品得以流通,通过包装、储存、运输、配送等各个环节来有效满足两地间的供求需要。基于此,物流管理即指设计、调控物流活动全过程,使它带来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新形势下,物流业获得急剧发展,社会各界逐渐对信息化的价值越来越认可,并且积极参与到其中。倘若离开了物流信息技术的强力保障,物流现代化发展则很难向前发展。因此,物流信息表现出突出的特点:实时、复杂、广泛,且伴随市场经济而逐渐更新。物流管理过程中涉及内容非常多,例如运输、存储、加工、包装、装卸等,旨在充分满足广大顾客的需求。不仅如此,该项工作还需要多方的积极参与,对其质量要求相对较高。

  (二)现状

  物流是随着现代经济发展而形成的,主要是为了充分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当前,由于物流业的带动,物流信息技术获得很大进展。它以通信、软件、业务管理为主,囊括了诸多新型技术手段,例如条码技术、RFID、EDI、GPS等,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物流管理环境,对提高公司效益起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在Internet环境下,物流信息技术的作用日益提升、而且其功能价值更加丰富,应用也越来越普及,深受理论领域专家学者的重视。

  二、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减少公司成本

  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调控价值链每一个环节的活动,比如,EDI系统的应用,公司能够充分共享运输、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许多中间环节,提高了流通通畅度,使得公司经营成本明显下降,且令公司效率明显提升。

  (二)有助于提升公司竞争力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企业的竞争已经变成了信息的竞争。信息是所有公司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唯有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公司才可以获得长期持续发展,一些国际公司将EDI能力当做衡量合作公司的关键指标之一,切实体现出信息技术的价值与意义。另一方面,就供应链而言,是否具有全面的信息系统,决定着管理效率。供应链管理无法及时跟进,必然会严重影响到公司的竞争力。

  (三)有助于提升供应链管理水*

  供应链管理将整个链条中的有可能合作的公司连在一起,每一环节均离不开密切的协作,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而信息技术是各方联系的桥梁与纽带,它引入大供应链管理中,能够显著改善供应链对市场反应的速度,节省一些无所谓的工作,使得库存减少,改善服务水*等,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公司的供应链管理水*将够掌握货物实时动态,为及时送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货方。发货方给接货方提供了车辆信息以后,后者便能够掌握运送途中的相关信息,到货时间等,这样他就能够做好接货计划、安排销售工作等,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工作效率。运输公司。它会实时监控自己的车辆,科学分配,这样能够降低空驶率,减少浪费,减少成本。把信息提供给合作单位以后,为顾客提供了方便,自己还减少了麻烦,得到对方的信任,实现互利共赢。

  三、物流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一)RFID将成未来关键技术

  通过专家分析得出,RFID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可以明显的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管理、运作效率。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RFID产业将发展为一个高新技术产业群,对经济将有一个明显的拉动作用。所以,RFID技术将成为现代物流的加速发展的助推器。

  (二)动态信息采集技术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全球供应链管理趋势下,对于及时掌握货物的动态信息和品质信息十分重要,可以说是企业盈利的关键因素。在目前的情况下,物流动态采集技术的发展的不是十分理想,很大程度上不能跟上物流发展的步伐。因此,完善物流动态采集技术,将是物流领域下一个新的技术突破点。

  (三)物流信息安全技术

  物流信息技术借助于网络技术发展起来,可能有安全隐患。如骇客的无处不在、病毒的肆意传播、信息的泄露等等。企业应用安全防范技术,对于物流信息的保密、信息*台的安全运行,都将是一个长期的挑战。综上所述,物流管理中引入信息化方法,显著推动了物流业的发展,条码技术、RFID、EDI、GPS等应用日益广泛,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有助于提速物流效率,缩减经营成本,使供应链各方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各方不断向前发展。

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运用论文3

  现代物流必须完成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良性循环,而信息流则是现代物流管理的中枢神经。当今,信息技术不断完善,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管理也不断发展,拥有自己的物流管理系统的企业也越来越多,这些企业大多引进了新型的物流管理模式。但就我国企业的整体情况而言,信息化程度难以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偏低,集成度和标准程度不高,物流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整合度差等方面。现代企业普遍认识到物流系统的信息化转型已经是企业自身竞争优势及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换言之,企业应该从战略的高度着手建立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物流体系,以进一步增强其物流管理水*。

  —、企业物流的内涵与结构

  物流指的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现代物流摈弃了传统物流的单一模式,而是采用多种方式实现客户要求,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效率,而且降低了相应的物流成本。

  (一)物流系统的运营主体物流系统是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因此,物流系统的运营主体仍为企业本身。企业的运营随着规模和业务跨地域发展,必然要走全球化发展的道路。在全球化趋势下,物流系统的作用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提供服务,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准时地将货物从某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使各国物流系统相互“接轨"它代表物流发展的更高阶段。当今,信息全球化不断深化,企业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中,企业要想加快实现现代化必将选择更先进的物流方式,而先进物流的重要特征即以信息化变革为代表的物流管理方式的变革。在*,要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究其本质也是以实现信息化来带动工业化,现代工业化不断的发展也必将促进信息化的不断提升,进而达到互动并进,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物流信息系统特点物流信息系统是指由人员、设备和程序组成的、为物流管理者执行计划、实施、控制等职能提供信息的交互系统,它与物流作业系统一样都是物流系统的子系统。物流系统包括储存保管系统、运输系统、流通加工系统、装卸搬运、物流信息系统等,其中物流信息系统是高层次的系统,是物流系统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涉及到运作体制、标准化、电子化及自动化等方面的问题。由于现代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相关的关系型数据库、条码技术、EDI、RFID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物流活动中的人工、重复劳动及错误发生率减少,效率增加,信息流转加速,使物流管理发生了巨大变化。

  (三)企业物流中心网络的构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延伸,促进了整个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同样,物流的信息系统,也只有适应这个网络化时代,才能融入新型的信息化社会,也只有这样,企业的物流管理才能有较大的发展与提升。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为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一种社会服务行业的物流管理,也必将构建一种适合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将仓储、工厂、配送、集货、货库、加工等多种作业环节和机能通过信息化将其进行有机的整合,极大的节约了企业成本,可以说信息化管理是整个物流管理活动赖以存在和发挥效能的`物质基础。

  二、现代物流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现代物流管理促进企业整体最优化全球化经济促进了商品市场的不断革新与变化,而流通领域的扩大,生产周期的缩短,服务的及时性、经济性等等的发展趋势,致使现代物流如果还在追求单兵作战,那将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对物流的要求,也会导致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大环境下处于劣势。例如,产品从其设计、生产再到配送,已经不可能由单个企业完成,要实现这一过程必须以企业间的相互协作为前提。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各个企业的价值并且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换言之,现代物流要求采购、生产、仓储、配送、销售等环节的高度集成。-

  (二)智能化成为现代企业对物流信息处理方式的要求智能化是信息化、自动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作为现代物流,应与现代科技的发展紧密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的物流。在物流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必将涉及到大量的决策,例如:每次运输的装载量选择,多种货物的拼装优化,运输(搬运)路径的选择;库存水*的确定,运输工具的排程和调度,补货策略的选择;网络的设计与优化,配送策略的选择,有限资源的调配等问题都需要进行优化处理,作为物流管理者必须借助充足的物流知识和先进的智能工具来解决这些难题。尤其是在近年来,人工智能、专家系统、仿真学、智能商务、运筹学、数据挖掘和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并在实际物流作业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三)现代物流信息化拓展企业沟通渠道现代物流强调的是信息的沟通,信息沟通的效率决定了物流的效率,新的竞争环境体现了企业竞争优势要素的改变。企业的物流管理必须建立在顺畅的信息沟通*台之上。尤其是在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的情况下,物流信息的传输过程越来越快捷。同时,随着信息的网络化,原来的市场已经逐步被信息所包围,这又进一步促进了物流信息的流畅隹。目前,现代物流信息已逐步从点发展到了面,各种类型的企业,以及相关组织之间的数据传输已经实现了尽可能的共享,并且,伴随着EDI(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EOS(ElectronicOrderingSystem)、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等技术的应用,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效率也大大提高。

  三、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理念

  (一)信息技术与人机综合资源整合的物流管理现代物流管理不仅要应用信息技术,还牵涉到企业内外物流管理人员。关于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着重在于人机综合资源的整合应用。现代物流管理要强化员工对信息技术能力把控的培养,对计算机网络新技术、软件应用等知识的培养,进而拓宽员工对信息技术的获取渠道。另一方面,提高信息技术的传播速度以及对信息技术的认可度,这里面包括员工间的相互合作、组织结构的科学设计、沟通障碍的消除等等。在现代物流管理中,员工对新型物流信息技术变革适应能力的大小,往往会决定着企业物流管理系统运行的优劣。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所产生的科技创新力和不断变革的适应力,都将推动物流管理者的水*提高。人机综合资源整合能力,具体体现在企业物流管理本身的管理水*、人力资源与信息技术的高效整合,是构建企业物流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也是最具有企业物流管理特色的资源。

  (二)构建企业物流系统信息共享管理*台物流系统属于一个多部分共同组成的复杂系统,各种物资实体在不断的运动中产生了相互联系,每一部分由物流系统在客户目标的驱动下来进行调度运行。而信息化物流系统最为关键的就是对各个部分进行信息的整合,并完成数据间的相互转换,进而实现物流信息的共享。信息共享的表现包括信息数据之间的传输和信息的存储,在传输或存储过程中,数据可以以规范的形式进行,也可以按照系统中各部分自有的格式进行。采用规范化处理的数据可以提高其使用的通用性,也更加便于数据的处理。而采用系统中各部分特有形式处理的数据最大的优点就是不容易失真且反映的信息更加完整。我们应该把握的是,任何一种方式都是以数据及时准确实现共享为目标的。

  (三)企业对无形物流价值的管理基于信息技术的物流管理理念,是现代物流管理的知识资本,其中包含了企业的工作流程、员工的工作经验、管理技术等能力,是各个企业特有的企业文化,其他企业很难模仿的一种资源。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可以根据信息技术来预测顾客对商品需求的偏好,能有效的处理顾客需求资讯,进而建立企业信息在价值链环节中良好的沟通机制。企业根据信息技术建立的以客户需求为主导的分析系统,依此搭建客户与企业间信息*台,进而提升企业在客户管理及服务方面质量,并能不断完善物流产品服务体系。

  (四)实现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一体化管理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供应商、企业自身以及下游客户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其管理也应该是协调统一的,一体化管理可以大大减少整体运作成本。具有现代理念的物流管理不仅仅是单个生产、销售部门或企业的事,而应当属于企业整体统一化的活动,其中包括商品的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等等,所以现代物流更需要通过信息技术将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进行统一协调的管理,包括计划的制定、信息的共享以及提高共同抵御潜在风险的能力,为此可以使物流管理实现一体化管理,这要求具有相当高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来支撑。

  四、结论

  企业作为物流系统的运营主体,需要从多方面使物流系统*台发挥最大作用,而信息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物流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必然受到企业管理方式、管理理念的导向。依据对企业物流及物流信息系统特点的分析得出,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理念的落脚点为:企业通过对无形物流价值的管理,构建企业物流系统信息共享管理*台,进而实现信息技术与人机综合资源整合的物流管理以及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一体化管理。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关系研究论文3篇(扩展5)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3篇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

  现在学生所学习的数学是活生生的科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学数学,要让学生增长信心。但我们的数学教育并没有实现这一目标。让数学变得更容易一些,把学生从单纯的解题技巧和证明中*出来,让学生学习真正的数学,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最大心愿。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媒体(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介绍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运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

  许多数学问题都来源于生活、生产中。多媒体计算机能够产生出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再加上适当的启发引导,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引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例如初中数学《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定理》一课中,在证明“顺次连结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四边形为*行四边形”这一命题后,利用几何画板现场演示:拖着四边形一顶点在*面内缓慢移动,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四边形的形状与对角线的变化的关系(利用几何画板的测算长度及角度的功能测出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关系、两对角线夹角度数对于四边形形状的影响)。这种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展现数学知识的发展、变化过程,体现了数学前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情感上容易接受这一知识点,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上猜想结论,发现规律,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有助于学生享受到成功喜悦的同时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堂演示

  计算机作为指导者,是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黑板、投影片、教具模型等媒体展示的信息,由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等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动画),将这些资料组织起来。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网络教室进行演示(也可将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连接起来)。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内,计算机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提高课堂利用率。

  例如,对于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教学,利用计算机和几何画板软件,可以在屏幕上作出斜三角形ABC及其角A的*分线、BC边的垂直*分线和中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点A,利用软件功能,此时三角形ABC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点A,使得角*分线、垂直*分线和中线三线重合。

  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明了、直观的形式出现,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同时,在这里也应注意,计算机的演示只能是帮助学生思考,而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师应当恰当的给予提示,结合计算机的演示帮助学生完成思考过程,形成对概念的理解。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把计算机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探索工具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重要的是让多媒体计算机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利用其交互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能模拟较为真实的情境,学生利用计算机提供的环境,积极思考、讨论,动手实验、演算,分析解答问题,所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做“数学实验”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真正实现了直觉思维与时间逻辑思维的结合,不仅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算能力都得到较好的训练,而且还培养了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具有重大意义。

  布鲁纳认为“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在利用“几何画板”探索图形性质的过程中,数形结合使人一目了然,发现规律是那样的自然流畅。学生们能作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体参与学习过程,参与教学实践而从内心领悟到数学的真谛。这正是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的魅力所在。几何画板提供了一个十分理想的让学生积极的探索问题的“做数学”的环境,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它来做数学实验,这样就能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使得学生获得真正的数学经验,而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数学结论。我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电脑网络教室里,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自己在动态变化中观察静态图形的变化规律,对图形进行定量的研究,通过协作交流、讨论,最终得到问题的解答,这也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对我们的今后的数学教学也是一种启示。

  在这种协作学习的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已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要精心设计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刺激学生解答问题,并为学生提供他们需要使用的工具与资源,以便学生能够建构知识。在这种学习环境下,教师不可能——也不应该期望——完全掌握与某个主题有关的内容,他们需要知道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如何问学生一些探试性的问题,如何使学生与有关的资源联系起来,如何提供给他们存储、操纵与分析信息的工具。

  四、利用计算机进行复习、做作业

  计算机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和做作业。课后,学生可以利用一些辅导软件来巩固和熟练某些已经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辅导软件不仅提供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图象,还有语音解说和效果音响,图文并茂,具有很好的视听效果。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自取进度,个别系统逐步深入地学习,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这种课件能够补充课堂学习的内容和加强概念的学习。交互性、及时反馈和足够耐心的优点使得数学辅导课件非常有用。

  利用计算机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可以做成一些智能题库,学生可以用它做题、复习知识。这里所说的题库的智能化,是指系统能根据测试者的应答,测试答题者对于某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智能地调节题型、题量,并能在线调出相关知识点的理论讲解,复习教学内容。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充分自主地选择教学内容进行练习,并能及时得到指导,学生也不会产生厌恶情绪。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智能题库随意生成程度不同、内容不同的电子试卷,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考察。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数学学习呈现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也促使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的培养,展现出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的教学过程。总之,计算机在教育上的应用,特别是数学教育上的运用在刚刚处于开始的起步阶段,现在还没有一套特别适合于数学教育的软件,我们作为数学教师要对各种软件都有一个了解,

  在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时,就可以发挥出各个软件的长处,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学学科必会与信息技术实现更好的融合,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2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辅助工具,能够优化数学过程,改善对数学的认识,增加课堂容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维化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自学,提高学习效率的能力,但课件的制作、应用应做到适时、适度、有效,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传统的数学教学,没有其他学科形象,生动。靠的是教师的嘴、黑板、粉笔,偶尔也有一些模型,但教学手段单调,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而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堂,弥补了传统课堂的不足,给枯燥、机械的数学学习带来新的活力,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辅助工具,把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多维化思维能力,从而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感悟

  一、运用信息技术可以简化难点,优化数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也不一定能明白,特别是传统教学中无法用适当的手段去揭示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规律,直观性难,可见度低的课堂教学过程,而计算机的演示功能可对重要教学内容和现象进行展示和回放,学生容易理解,从而收到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如:讲《轴对称图形》这一节,可制作课件,使满足条件的两个图形通过翻折、重叠、闪烁灯系列动画模拟过程,形象生动,让学生反复观察和比较变化前后图形的异同之处,从而体会到对称的性质,使得本节课的重难点得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二、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对数学的认识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引入新课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就不能很好地学习。而许多数学问题都来源于生活、生产中,多媒体课件以大量视听信息、动态表现手段产生出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如,在证明“顺次连接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到四边形为*行四边形”这个命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进行现场演示,为学生展示不同的四边形,进行相关操作,让学生直观上看到得到的四边形就是*行四边形,利用几何画板再次对某一个四边形进行现场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在拖着四边形一个顶点在*面内缓慢移动的过程中,四边形的形状与对角线的变化的关系,测出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关系、两对角线夹角度数对于四边形形状的影响等。让数学教学变得生动形象,从而冲击着学生的思维兴奋点,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兴趣,再加上适当的启发引导,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引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改善对数学的认识。

  三、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增加课堂容量

  复习课由于以归纳知识和练习为主,一般课堂容量比较大,在教室就不易展示这么多,而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较好的进行知识归纳。有些内容文字较多,课堂上书写占用时间,对教师分析讲解有很大的影响,制成课件可以把例题直接展示给学生,节省了时间。例如进行《统计》教学时,利用课件就可以很方便进行;评讲试卷,利用展台也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益。

  四、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多维化的思维方式

  多媒体CAI课件采用多种教学媒体综合处理教学内容,传递教学信息,因此,给学生提供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外部感官刺激,这种刺激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进入视听并用、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共同参与学习过程的多维动态,因此学习者的思维活动易于突破抽象思维的难点与局限,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自然习惯,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热情也能被调动起来,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自学数学,超前预习数学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鼓励学生自学,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是很重要的。只有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升,他们才会不断地追求新知,不断探索,获得发展,而信息技术为学生自学提供了方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重视自学的价值,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要急于作答,而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信息,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利用网课,超前预习数学。让学生把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作为学习的常态,作为课堂学习方式的补充,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培养数学学习的能力。

  六、不能将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代替教学的全过程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讲解的内容更为形象、直观,但是如果整个教学过程都在展示课件的内容,一个字的板书都不存在,学生只顾看大屏幕,看老师演示,不思考问题,不动手操作、训练,就像看电影一样,那么一节课下来,是不会有什么教学效果。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动脑、动手的过程,适当的进行板书、演算、讨论和思考,才能使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和发展过程,若一味的用课件代替板书,将无法体现数学的解题思路、解题步骤,同事也有违学生的认知规律,无法开启学会少年宫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的讲解,仍然是多媒体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占较大的比重。

  七、信息技术中课件的制作应紧紧围绕知识的目标,内容,做到适时、适度、有效

  运用多媒体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因此课件的应用力求以学为中心,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充分研究教学教法,拟定制作课件的教材内容,课件的长短。其次,要明确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多媒体教学。课件要解决数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针对性要强,做到适时、适度、有效,这样才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例如,在讲解“截一个几何图”时,学生难想象出截面的形状,教师在黑板上也很难画出,如果在这里使用Flash制作一个课件,通过动画演示,学生就清楚地看到怎样截以及截面的形状,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应当把握知识的内涵,注意知识表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再加以适当的艺术加工,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采用片段式课件教学替代整课式课件教学,体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把握好课件的选材,排除无关信息的干扰;充分利用计算机与其他媒体进行优化组合;调控好课堂教学节奏,重视学生思考与参与,注重情感态度的交流,对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数学实验现象进行回放,科学有效地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揭示数学本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才能真正的做到适时、适度、有效,充分发挥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八、处理好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关系

  传统的未必就是不好的,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某些表现方式上有信息技术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包括使用小黑板、直观教具演示、板书、板演等常可取得好的效果;利用传统教学手段无法体现的内容可考虑用现代信息技术,但不是黑板搬家或仅停留在演示层面。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对有关数学内容进行演示,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到的动态画面进行猜想、证明;或从若干问题出发,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发现可能存在的规律,探索研究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但事实上,教学过程是十分复杂、细腻的过程,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建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必要的画图、分析归纳、运算推理和证明等均应在教学过程中自然流露给学生,不能用技术化代替数学化的过程。

  不能用计算机上的模拟实验来代替学生能够从事的必要的实践活动;不提倡用计算机演示来代替学生的必要的直观想象和对规律的探索。教学中,只有使二者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真正使课堂和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忽略课堂中的基本训练,把上课的精力放在了电脑上,忙于点击鼠标。一会儿是文字;一会儿是图片;再过一会儿又有音乐声起,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不能追求形式,滥用多媒体,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越多越好是不对的,备课时不考虑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都要下功夫制作多媒体课件,想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是不对的,片面的扩大课件的作用,泛滥的运用教学之中是不对的,只有真正做到适时、适度、有效的运用多媒体,充分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作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立足点是“辅助”,而不是替代,更不是赶时髦,摆花架子。许多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仍然必不可少,恰当地使用现代媒体,能锦上添花;过分地强调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作用,会导致*庸、单调的操作,师生之间缺乏交流、而且会造成学生思维和推理的单一化,以致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包括直观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想象能力等数学思维品质造成不利的影响。

  九、信息技术(多媒体)的使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些教师认为,使用多媒体教学,更多内容都已形象的展示给学生了,教师不必再多讲,教师更轻松,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低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仅仅展示这些资料是不够的,尤其数学课,对题目的分析是无法展示在课件中,这就需要教师分析、推理……因此,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怎样使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让数学课堂教学省时、高效,使数学课堂教学形象化、生活化、直观化、趣味化。但仍要正确地认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利与幣,使信息技术恰如其分地应用到教学中,才能实现以信息技术传知、以信息技术生情,才能为学生的认识过程服务,才能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把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3

  传统数学教学是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笔、一面黑板展开的,课堂容量小、教学不够生动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很容易进入到单纯解题环节,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走,难以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而如果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学习,就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也可以说,数学是从生活中来,并不断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数学特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快乐学习数学。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单靠教师的一张嘴是不够的,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具有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特点,能够为教学创设丰富的情境,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的这种优势,促进教学的发展。

  例如,在讲“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有效学习其中的难点内容。如,在证明“顺次连接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到四边形为*行四边形”这个命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进行现场演示,为学生展示不同的四边形,进行相关操作,使学生直观上看到得到的四边形就是*行四边形。在教师进行演示之后,可以具体某一个四边形,利用几何画板再次进行现场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在拖着四边形一个顶点在*面内缓慢移动的过程中,四边形的形状与对角线的变化的关系,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的测算长度及角度的功能测出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关系、两对角线夹角度数对于四边形形状的影响。在情境展示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理解证明此观点(略)。

  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现场演示

  在数学教学中,许多知识的抽象性是很强的,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抽象的内容演示给学生,可以促进学生理解相关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把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整合,利用计算机将教学内容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资料,通过生动的演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在讲“等腰三角形”时,对于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理解,抽象性很强,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如果教师利用计算机和几何画板中的软件,在大屏幕中作斜三角形ABC及其角A的*分线、BC边的垂直*分线和中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点A,利用软件功能,此时△ABC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点A,使得角*分线、垂直*分线和中线三线重合。这样,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演示,学生能够理解有关概念。同时,在演示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也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显著。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内容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自己的审美体验,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例如,在讲“三角形的认识”时,对于三角形的稳定性,学生的理解不是很深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多种物体,利用的是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师可以把相关内容制成演示文稿:使画面在舒缓的音乐中徐徐展开,如蓝天中展翅飞翔的飞机、蓝天白云下的埃菲尔铁塔、车水马龙中承载的杨浦大桥等画面。通过画面,学生可以有效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能够认识到其稳定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优美的画面中,在动听的音乐中,可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与价值,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热情也能被调动起来。

  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鼓励学生进行自学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自学是很重要的。只有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升,他们才会不断地追求新知,不断探索,获得发展,而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自学提供了方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重视自学的价值,要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要急于作答,而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上网查资料的方式搜集信息,解决问题,要使学生把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作为学习的常态,作为学习方式创新的一大措施,使学生充分认识信息技术手段,认识网络的价值,使学生自觉利用网络学习,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这对学生学习数学、未来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效掌握有关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关系研究论文3篇(扩展6)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1

  为期一周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教学应用》培训结束了,其中让人影响深刻的是如何将白板和微课等等信息技术与学科紧密的融合起来,在今后教学中,我将以这期培训为标榜,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个集成了众多媒体教学功能的实用软件,通过这样一套与硬件捆绑的软件,对于已经制造好的课件,教师可在该产品的批注模式下,对原有的课件可用不同颜色、不同笔型的笔迹进行标注讲解,可以随心所欲的在上面写、画、插入视频剪辑图片,可以改变背景图和颜色,可以进行放大和缩小等等如此众多的功能,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增加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趣味性。

  1.方便教学,有效丰富了教学内容和信息量

  在以往用课件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走到主控台前操作计算机,机械地把课件内容展示给学生,教学过程显得不流畅,学生往往不能像预想的那样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环节中去,课堂教学似乎失去了活力的源头。而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只需在白板地上点击需要的工具或图标,即可实现所需要的操作,且交互式电子白板自身的界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书写板书的空白区域,教师可以当黑板使用,顺应了教师的讲课习惯,使得授课很自如。又由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与各种软件能很好地兼容,其自带资源库中存放有各学科的图片、活动挂图、音像资料、学科工具等,教师可以灵活方便地引用所需的信息资源和教学软件,极大地丰富了教学信息。

  2.活跃课堂,有利于教学方式多样化

  以往的多媒体课件主要用于教学资料演示,那种预先设计、高度结构化课件在演示过程中只能进行有限的切换,无法进行更改和标识,学生参与度很低。而交互式电子白板*台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调用需要的素材,随时在书写、标记和计算机操作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根据需要灵活地进行编辑、组织、展示与控制,使教学的灵活性大大增加,学生有了更多到白板前展示、表现、练习和合作的机会,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参与的方式更加多样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主动建构的能力和意识,也有利于回归富有活力的课堂。白板的视觉效果还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特点都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技术上的便利,促进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的形成。

  3.重点强化,便于突破重难点

  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某些工具例如放大、批注、聚光灯、屏幕捕获等,可以对具体的细节内容进行放大、标注、聚光灯照射、截取图像等,引起学生关注,贴近教学需求。白板的拉幕动能、隐藏功能可用来一次又一次地刺激学生回答问题,从而使知识和概念在演示中更加清晰明了,拓展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通过充分调用电子白板的这些功能,可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通过对比、归纳、突出、梳理、回放等形式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建构知识。

  4.及时反馈,便于教师调控教学

  交互式电子白板自带的电子投票器,可用于课堂上组织学生回答选择题,计算机系统能迅速统计得出答题情况,便于教师根据答题的正确率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电子奖状也是白板系统自带的工具,当学生有好的表现时,获得一张新奇有趣的电子奖状,对他们是一种莫大的鼓舞。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可以统计出每个同学获得电子奖状的数量,作为对学生评价的一个方面,是一种既客观又科学的手段。

  5.可以方便地储存教学内容,便于教师反思、分享,学生回顾复习

  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将所有操作过程和结果都储存起来,便于形成个性化的授课纪录,成为教师的重要课程资源,帮助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为今后的授课、反思提供参考。利用白板的回放功能,可对讲过的内容进行回顾复习,便于学生巩固以前的旧知识和内容,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这次播放的案例《荷叶圆圆》在教学中是一个很好的运用,在以往用课件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走到主控台前操作计算机,机械地把课件内容展示给学生,教学过程显得不流畅,学生往往不能像预想的那样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环节中去,课堂教学似乎失去了活力的源头。而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只需在白板地上点击需要的工具或图标,即可实现所需要的操作,且交互式电子白板自身的界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书写板书的空白区域,教师可以当黑板使用,顺应了教师的讲课习惯,使得授课很自如。屏幕频繁切换,教学内容显得琐碎零乱,很少有教师注重对主干知识的梳理和回放,在学生脑海里很难留下对所学知识的深刻印象,会弱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传授生字时会选用挂图的形式。

  未来是以网络的全面深入运用世纪。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应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引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使网络教育的进程已在我们身边迅速展开,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一种极为便捷有效的途径。同样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增强课程吸引力,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加深并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微课作为网络资源最基础、最生动、最形象的在线课程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以下是个人结合现有的完善的网络资源建设实际情况,就充分利用微课这一环节,提高学校教学效益进行学*结。

  6、完善的网络条件是微课得以实施提高学校教学效率的基础

  首先,学校教学要想成功地搞好微课,必须要具有完善的网络条件。现在的高等院校,都极为重视学校的现代化建设,学校领导必须认清社会教育网络化发展的趋势,不惜巨资加大了网络方面的投入,建设现代网络化校园,并时刻注意保持与教育改革同步。

  学校必须全面开通校园网,这样才可以充分共享网上资源,及时了解教育教学信息;校内服务器也已提供了丰富的学校内部网络教学资源,例如,当前最为流行的清华大学多媒体网络数字化资源库。一律实行现代网络化办公;投影仪、“三线”等已走进每一间教室,切实实现了“班班通”、“校校通”,真正地实现了校园高效率的网络化管理。这样也又利用优秀的微课能够惠及到全国各地的学生,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以上完善的校园网络建设是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先决条件,并为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打下了良好基础。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 、使用信息技术,解决过去存在的、在各学科教学中难以实现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

  2、通过整合、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从而使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3、提高教师应用媒体的教学水*,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变革。

  二、教学内容

  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配备录音机、录像机、光盘等声像资料,配备适量的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计算机及其他辅助器材,这对教学的现代化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即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寺征的学习方式。而我们应用现代技术所编制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很好地来体现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即应用现代技术能够促进我们的课改顺利进行,为我们的课改提供一个*台。在教学中,将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多媒体计算机的形象化处理相结合,使教师的讲授与多媒体的演示融为一体,

  将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活动

  以网络版的《景泰蓝的制作》教学课件为例来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该课件为存储于WWW服务器上集文本、声音、图像、录像、动画于一体,用HTML和Java语言编写的超媒体教学软件。以*古典民乐《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课文朗诵配上景泰蓝制作六道工序的图片,并且用景泰蓝制作全过程录像和十几幅精美的景泰蓝工艺作品图,以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以GIF小动画作点缀,营造生动的画面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切换到讨论系统bbs、在线测试、E-mail帮助上。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课件提供了丰富完整的教学资源。如:可以链接到与《景泰蓝的制作》写作顺序相似的《活板》一课的课件,提供了有关景泰蓝、*文化及*工艺的网站,提供了图文并茂的景泰蓝鉴赏方法等。运用网络自主探究知识和协作研究问题的能力,加速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也能解决个体差异的教学问题,即能满足不同基础不同水*,甚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线测试,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及时地按要求调整学习,自由进退,自主构架,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需要的学习材料,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该多媒体课件用音乐陶冶学生情操,用动画激发学生兴趣,用图片激活学生情感,用动感文字引起学生注意,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对情绪智商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即挖掘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正面效应。

  四、教学评价

  1 .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扩展教育或学习空间,使教育摆脱学校为中心、课本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的束缚;

  2 .能突出学习信息单一化的局限,使学习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化,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形声并举,提高教材的表现力,进而使更加有趣简便和有效;

  3 .能有效进行个别化教学,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发挥主观能动性,养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

  4 .能改善学生认识事物过程的途径和方法,这主要在于现代媒体能以自己的技术优势表现信息,化小为大,化大为小,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用新的时空观念展现事物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事物或事件的实质;

  有效地提示

  5 .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右脑潜能,使左右脑的潜能得到*衡的发展;

  6 .能克服教师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进而促进教学深化改革,推动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要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好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要具有认真踏实刻苦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使学生成为新时代的新型人才。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3

  子曰:“有教无类。”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有教则无类”,可见“有教无类”是教育的结果,不是前提。鉴于以上,我着重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语文和信息技术结合教学方式尝试和探索。

  现在的教育方式出现多元化,高效的而又便捷的教学。符合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方式结合,我们在探索适合当地条件,符合地区文化以及跨域性的补充,听取各种意见;只有听取多方面意见,全面了解情况,才能明辨是非作出我们需要的选择。但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在探索的道路上会有这样货那样的问题。创新就有风险,就有可能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失败是成功之母。开拓创新路上的失败能够启迪后人。

  (一)以创新发展新的教育活力

  ***对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凡是阻碍人才培养的,我们都应当改革。”改革,只有改革才是教育创新可持续的根本保障,只有改革才能革除制约创新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教育面临的一些问题,如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还不尽合理、更高水*的普及教育任务艰巨、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还有待优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有待完善、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的空间还有待拓展等,都需要靠创新管理来驱动。创新是一种文化,但更是一种制度环境,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生长出来,创新需要必要的管理,但更需要切实的服务。改革,就是要靠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来释放教育创新发展的活力,来为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管理者少一些计划思维、少一些直接管理、少一些不当干预,多一些实实在在的服务;教育者多研究不同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必须形成的核心素养,千方百计提高教学水*。

  (二)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优势

  Internet在我们*普及面很广,包括(城市、县、乡、村及直辖市等等)这是我们应用的基础,Internet有强大的信息库,丰富的影像、录音、文字、文献资料......我们可以在网络环境搜索我们需要的资源进行整理,归纳,选择符合当前阶段的学习,并加以利用。

  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索,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说的语文能力,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自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培养,而学生的实践中化被动为主动。

  (三)利用信息技术创造学习环境

  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方式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许多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识经验的存储器,忘记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创造性思维的活生生的人。

  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优势:

  1.信息源丰富、知识量大、有利于怀境的创设。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3.个别化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

  4.互助互动,培养协作式学习。

  5.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信息能力的发展。

  但新的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的准备不足时,容易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住处源的地位有所降低。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不是直接提供信息,而是培养学生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导他们的学习探索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控制支配地位明显地降低了,学生探索性学习的自由空间则更加广阔。

  (四)信息技术的交流

  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密切,一起探讨新课程理念、教育教学对策、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做到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深入观察和思考学校学生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不足,拓展了眼界,开阔了思路,锤炼自己的能力。

  信息技术可以关注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学生在网络上或群里的交流和心情可以使老师先一步了解学生老师获得学生的信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关注学生情感易产生师生共鸣."教"和"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两者的统一会产生师生的共鸣点,老师获得学生的信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有利于学生和老师共同发展。

  信息技术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主动出示学生每天的活动记录,有哪些突出表现;与家长一起为学生制定共同的学习任务;向家长了解孩子的在家表现,个性倾向等等。任何一种方式都有不可能是万能的,而当采取多种多样方式进行沟通,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会见效。重要的是要让家长产生信任和理解,家长和教师彼此都能从对方那里学习有关学生教育的经验和知识。

  社会在发展,我们要不断的尝试改革,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有教无类”不是说说而已,针对学生我们提出更好更有用的教学方式。泰戈尔曾说过:“真正的目的不在于达到极限,而在于追求无限的完美。”教育是没有极限的,但我们可以追求过程的完美。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4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及时巩固新知。

  一、教学目标

  1、使用信息技术,解决过去存在的、在各学科教学中难以实现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

  2、提高教师应用媒体的教学水*,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变革。

  二、教学内容

  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配备录音机、录像机、光盘等声像资料,配备适量的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计算机、白板及其他辅助器材,这对教学的现代化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而我们应用现代技术所编制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很好地来体现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即应用现代技术能够促进我们的课改顺利进行,为我们的课改提供一个*台。在教学中,将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多媒体计算机的形象化处理相结合,使教师的讲授与多媒体的演示融为一体,将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活动

  以《松鼠》教学课件为例来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该课件为存储于服务器上集文本、声音、图像、录像、动画于一体,用HTML和Java语言编写的超媒体教学软件。课文朗诵配上松鼠的照片和生活习性,以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以GIF小动画作点缀,营造生动的画面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切换到讨论系统bbs、在线测试、E-mail帮助上。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课件提供了丰富完整的教学资源。运用网络自主探究知识和协作研究问题的能力,加速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也能解决个体差异的教学问题,即能满足不同基础不同水*,甚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线测试,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及时地按要求调整学习,自由进退,自主构架,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需要的学习材料,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

  该多媒体课件用音乐陶冶学生情操,用动画激发学生兴趣,用图片激活学生情感,用动感文字引起学生注意,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对情绪智商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即挖掘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正面效应。

  四、教学评价

  1、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扩展教育或学习空间,使教育摆脱学校为中心、课本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的束缚;

  2、能突出学习信息单一化的"局限,使学习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化,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形声并举,提高教材的表现力,进而使更加有趣简便和有效;

  3、能有效进行个别化教学,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发挥主观能动性,养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

  4.能改善学生认识事物过程的途径和方法,这主要在于现代媒体能以自己的技术优势表现信息,化小为大,化大为小,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用新的时空观念展现事物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有效地提示事物或事件的实质;

  5、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右脑潜能,使左右脑的潜能得到*衡的发展;

  6.能克服教师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进而促进教学深化改革,推动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综上所述,基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将彻底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无论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都不可能置它于不顾,而必须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渗透。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5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及时巩固新知。

  一、教学目标

  1、使用信息技术,解决过去存在的、在各学科教学中难以实现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

  2、通过整合、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从而使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3、提高教师应用媒体的教学水*,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变革。

  二、教学内容

  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配备录音机、录像机、光盘等声像资料,配备适量的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计算机及其他辅助器材,这对教学的现代化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即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而我们应用现代技术所编制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很好地来体现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即应用现代技术能够促进我们的课改顺利进行,为我们的课改提供一个*台。在教学中,将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多媒体计算机的形象化处理相结合,使教师的讲授与多媒体的演示融为一体,将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活动

  以网络版的《景泰蓝的制作》教学课件为例来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该课件为存储于服务器上集文本、声音、图像、录像、动画于一体,用HTML和Java语言编写的超媒体教学软件。以*古典民乐《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课文朗诵配上景泰蓝制作六道工序的图片,并且用景泰蓝制作全过程录像和十几幅精美的景泰蓝工艺作品图,以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以GIF小动画作点缀,营造生动的画面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切换到讨论系统bbs、在线测试、E-mail帮助上。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课件提供了丰富完整的教学资源。如:可以链接到与《景泰蓝的制作》写作顺序相似的《活板》一课的课件,提供了有关景泰蓝、*文化及*工艺的网站,提供了图文并茂的景泰蓝鉴赏方法等。运用网络自主探究知识和协作研究问题的能力,加速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也能解决个体差异的教学问题,即能满足不同基础不同水*,甚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线测试,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及时地按要求调整学习,自由进退,自主构架,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需要的学习材料,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

  该多媒体课件用音乐陶冶学生情操,用动画激发学生兴趣,用图片激活学生情感,用动感文字引起学生注意,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对情绪智商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即挖掘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正面效应。

  四、教学评价

  1、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扩展教育或学习空间,使教育摆脱学校为中心、课本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的束缚;

  2、能突出学习信息单一化的局限,使学习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化,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形声并举,提高教材的表现力,进而使更加有趣简便和有效;

  3、能有效进行个别化教学,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发挥主观能动性,养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

  4、能改善学生认识事物过程的途径和方法,这主要在于现代媒体能以自己的技术优势表现信息,化小为大,化大为小,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用新的时空观念展现事物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有效地提示事物或事件的实质;

  5、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右脑潜能,使左右脑的潜能得到*衡的发展;

  6、能克服教师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进而促进教学深化改革,推动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综上所述,基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将彻底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无论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都不可能置它于不顾,而必须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渗透。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初三认识分数,是对数概念的一次扩展。从整数到分数,学生的数学学习建立新的数学概念,是对数的认识质的飞跃。在小学阶段,分数单元将在三年级和五年级进行教学。三年级学期主要从操作、直观、部分-整体的角度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五年级下学期,学生从感性认识到合理认识,总结分数的意义,在表现部分-整体的意义的基础上,从测量、比和商等角度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的性质和四种运算方法。

  【单元结构】:

  【学情分析】:

  分数概念的抽象性和其理解方式的多样性,正是孩子理解分数概念的困难。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实际教育中,我们必须结合生活状况,利用几何学的直观和操作,逐渐通过行为表现图形表现符号表现这个认知过程,加深学生对分数表现的部分-整体关系的认识。

  【教育设计构想】:

  第一部分:初步认识。

  这里主要介绍几分之一的教育构想:教育几分之一时,从认识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到几分之一的顺序进行教育。

  关于一半,以下想法进行教育

  教育二分之一时,运用丰富的表象支持,初步理解分数的意思。也就是说,从行为表征切蛋糕开始,使用希沃屏幕和授课助手工具进行实际操作的同步视频展示,使学生的手工操作更加明确地表现给每个学生。之后,通过展示各种图形的二分之一来表现图形表征,让学生明确形状、大小不同的物体有其二分之一。最后转移到抽象分数的二分之一,结合以前的例子,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意思。

  到了四分之一,主要是让学生打折,表示正方形的四分之一,通过实践操作,展示报告,让学生感受到表示同一物体的四分之一,有不同的分法。学生展示报告时,使用希沃授课助手,展示学生不同方法,比较评价。

  总结:二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叫几分之一。

  本部分练习题巧妙地结合信息技术,使练习题的表现形式更加生动直观。

  练习20个第一个问题:

  从学生到一体机,一边拖动图形,一边说能否用分数表现的理由,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现力。

  练习20个第二个问题:

  让学生在一体机上克隆,拖动已知的方形画这个图形,学生惊讶地发现构成的图形就像俄罗斯方块一样,他们深刻体验到原来的游戏中含有数学知识,增进对数学的爱。

  练习20个第8个问题:

  将图形的涂装部分*移、旋转操作,转换为图形整体*均分数后的一部分或几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涂装部分。这些在一体机上进行的交互操作,更直观地表现了思考问题的过程。

  又如补充的扩展练习题:

  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说明道理后,教师去除紫色遮布,显示两个尺子的长度,验证学生的推测,处理这样的练习题,看起来很神秘,学生更感兴趣。

  第二部分:简单计算。

  在教育的简单计算中,学生为什么和分母分数一起减少,分子一起减少,分母一定会有这样的疑问。

  用数字结合思想回答这个问题是最直观的。例如,为什么八分之二和八分之一不等于十六分之三?

  只要将右图重叠在左图上,表示加上两个分数的过程,就能说明这个算理。

  另外,在教育的1~几分之几的时候,让学生明确。此时,1可以看到成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分数的分母和减分的分母相同)来解决问题。在此之前,先演示1=分子分母相同分数的过程,然后用移动色块的操作来表示减法的过程。

  第三部分:简单的应用。

  教育例1(1)时,很多老师的反馈是,这个剪子没有让学生感受到这个整体的1是从一个物体变成了一堆物体,还是*均分成了4个正方形。我在设计这个例子的教育环节时,让学生深刻体验到这一点,合理地把他们掉进了这个小陷阱。

  首先提示(1)中的图1,学生当然意识到*均分成4个方形,其中1个是其中的1/4。然后,我把事先拼好的这四个小方形拖拉分开,分成四个方形。这时,我问孩子们:现在是吗?四个正方形一个小正方形?1?什么?就这样掉进了陷阱。之后的操作,调用图形,或者用笔直接将4个正方形包围在一起,说明如果这个时候把这4个正方形看成一个整体的话,其中一个正方形占四分之一。完美实现了整体1从一个物体到多个物体的自然过渡。

  例题中(2)调用EN5课程模式下的笔中苹果图案,现场生成6个苹果素材,展示6个苹果整体,*均分为3个,1个是多少完整的过程。

  例如,2:有12名学生,中间是女孩,男孩。男女各有多少人?这种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在初三阶段可以通过整数除法和乘法的知识来解决。教育时立即生成12个图形素材作为这12个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演示这个过程:将12个学生视为一体,*均分为3个,其中1个是女性,12÷3=4(名)其中2个是男性,12÷3×2=8(名),使学生利用图形这个直观表象认知后进行数学语言的说明,进行列式计算,更加深刻理解,掌握要求1个数量的几分之几的方法。

  也就是说,在分数这一单元的教育中,信息技术的融合,使教师在教育中利用几何学的直观和操作,构筑行为表征到图形表征到符号表征的认知过程,使学生容易理解分数的意思,为今后进入高年级学生更刻、系统地学习分数的相关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教育技术 关系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关系研究论文3篇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关系研究论文1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关系研究论文100字